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8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近万人是真正当兵打过仗的,携家带口跑到大草原上,只要不很快分崩离析,站住脚后必定会把阴山以北搅得风云激荡。他们最大的敌人,是在草原上立足生存。在挣求生的过程中不分裂,一直以一个部落的形式存在,他们就能成为草原上的大势力之一。

    凭什么在草原上立足?其实就是要靠后面大宋的支持。没有宋朝支持,这些人会不停地受到周围部落的攻击,生存没有那么容易。大草原上是没有补给的,空有万人大军,他们也打不了。要生存就不能聚在一起,不然吃不饱肚子,而一旦分散,力量也就没了。

    徐平不介意支持他们,实际上宋朝也有这个需求。历史上汉把降附的匈奴内迁,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就是自己和敌人之间建一道防火墙。这道墙建到草原上去,不算坏事。

    至于要怎么支持,使用什么手段,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要等到徐平回朝之后才定。现在只是定下一个大方向,让这些人安下心来就够了。

    说了几句闲话,徐平问二人:“将士的去向已定,放下刀枪,解甲归田,则他们的军械马匹以及驮畜,就不必再要了。这些日子,都护府会安排全部收买,让他们带钱回去。”

    野利旺荣忙道:“都护,那些到草原上的人户,军械马匹只怕不能卖!”

    “要到草原上去,马匹自然不能没有,刀枪弓矢也必不可少。但是,弩、铁甲、旗帜等朝廷所禁之物,还是要交出来的。民就是民,刀枪可以有,军器不能有!”

    野利旺荣面上有些失望,不过还是点头答应。

    党项军中本来就没有几具铁甲,就连统兵官也不是全部都有,禁了也就禁了。劲弩有一部分,这是利器,野利旺荣最觉得可惜。带了军中劲弩,到了草原上,周围的部落大多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旗帜是这个年代的军事指挥系统,拿掉就成了散兵,战斗力立即跌落一个档次。这套东西看着简单,但要完全重建,非有像样人才不可,哪怕是军队。

    军器不是兵器,兵器民间是可以持有的,军器不行。对于军队来说,最重要的恰恰不是刀枪之类,而是弩、铁甲这类重兵器,还有那一套组织、指挥系统。徐平不想这些人到了草原,借着大宋的支持迅速强大起来,最后对边境造成威胁。还是那句话,选择了走就只能做朋友,不是自己人。

    让这些人名义上隶宋朝之下没有意义,反而是给了他们一个向朝廷要好处的理由。不是自己人就是外人,外人没那么好用。如果名义上这是宋朝的部落,就会给朝中一些人减少边境军事力量的借口,最终造成边境空虚。等到一有动乱,名义根本没有用,说不定就会转身反咬一口。大家不如做朋友,平等贸易,能做成什么样子是他们的事。

第326章 要交给你了

    徐平与范仲淹一起走在胜州城里,谭虎带着卫士随行,看一看城中的情形。

    此时城中极为热闹,党项人大笔的赏钱发下来,很快就要回到故乡,大家都进城来买些稀罕之物。虽然说大部分钱存入银行,按月支取,第一次还是大方一些,人人手上一二十贯还是有的。大头其实不是赏钱,而是他们的军械马匹。在党项的时候这些是他们自己出钱置办、保养的官物,宋朝现在从他们手中买过来,相当于白送他们一大笔钱。

    善后,当然要发遣散费,只是以什么名义罢了。用赏钱和赎买军器的办法来发,大家都比较能够接受,这也是宋朝惯常的做法。

    这一带是游牧地域,城主要是军城,里面的平民非常少。党项攻占这里的时候,没有留下什么人口,没被杀的也都逃散了。因为有商机,三司铺子首先开了过来,跟着来了不少小商人。三司铺子主要经营在这个年代可以算上奢侈品的物资和大宗货物,一般的商业还是要靠商人。商业有成本,不同商业有不同的成本,铺子只做大商业有成本优势的货物。

    小城并不大,城中心衙门附近的几条主干道,路两边全是摊贩,街人熙熙攘攘。

    范仲淹道:“党项大军人心思去,饮酒的又多,全放进城里,要严防出事。”

    徐平看着路边买货卖货的行人,口中道:“是以现在是让他们分部进城,每天以五千人为限。排到了自己,才可以入城。入城两次,便就收拾包裹到该去的地方。去每一个地方都编伍,派专人护送,给路引,每到一地都要盖印通行。到了地方,本地官府负责把他们安置下来。安置无误,护送的人取了回文才能回来。对了,现在护送的人属都护府,等他们回来的时候,都护府已经不在了,都隶都巡检司之下。”

    范仲淹点头,现在事情是徐平在管,接下来就该他接手了。经略司此时人员根本配备不齐,中下层的官员、公吏、将校士卒都要从都护府来,现在连名单都没有确定。

    徐平又道:“梁现在还未去振武县,到底有哪些人要到经略司和几处巡检司,你与他商量,尽早把名录定下来。等到我走,都护府撤掉,你可以尽快接手。”

    看着前方一处卖酒铺子前人头攒动,徐平不由皱起了眉头。在这个地方,酒是非常重要的大宗物资,饮酒之风极盛。三司铺子只零卖非常贵的酒,低价的酒只批发,由小商人零售。能够买起高价好酒的有几个人?绝大多数的人都来买这些便宜的酒。

    看了一会,徐平道:“城中的商业,尽快转到经略司来,经略去与几处三司铺子及场务的主管商量。人太多,集中在这些日子入城,必然会出事。你先权命一个都巡检使,我拨一部分兵丁与你。酒这样卖,不太好的,最好限制一下。一是不要让人害酒闹事,再一个也省闲话,不要让人说朝廷发了赏钱,又多卖酒把钱收回来。收回来有什么用?”

    “我已让延路北都巡检使狄青来胜州,权摄这里的都巡检使,等朝廷正式诏命。”

    徐平点了点头,范仲淹很器重狄青,又带到了这里来。当年狄青没有选择调到秦凤路徐平手下,错失了灭党项的机会,不知道以后在这里,能不能把握住范仲淹给他的机会。

    范仲淹又道:“酒要按都护说的,那最好不要城里面卖,由三司卖给各部,他们自己到军营里去喝好了。只是如此一来,城里的小商贾失了生意。”

    “不要卖给各部,还是卖给这些小商贾。只是让他们到各部驻地去发卖,不要在城里如此,不然要闹出事来。到各部发卖,让各部首领看管,出事了他们自己能压住。”

    范仲淹答应,没有再问。为什么不要直接卖给各部,还是要卖给小生意人,他实际是有些想不通的,就只当徐平爱惜小商贾的饭碗了。其实徐平不是这个意思,商业是有链条的,由三司直接卖给各部,这条链条就断了。看起来这样各部省了钱,其实对商业链条没有好处。经济要尽量拉开商业链条,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讲成本和效率。卖给各部并不会让士卒少花钱,不过是把商业链条的一部分利润从生意人转到了各部首领手里罢了。

    三司要抓住经济的上游和大宗货物,商业的末端尽量放开,才能把经济做活。让商业链条完全封闭,社会插不上手,商业行为就失去了放大作用。经济的活力最重要的是在末端,成本和效率在前端,三司要管该管的,不要想把什么都抓在自己的手里。

    正在这时,几个士卒赶着一二十匹马从城外走来,径直向都护府去。

    徐平看见,对范仲淹道:“还有一件事,现在朝廷正在收买党项人的军器。劲弩和铁甲尽入各军,差一些的弩和弓及刀枪之类,要拨一些到你管下的巡检司里。马当然是由各军先选,好马入各军骑兵,拣剩的再由你去挑拣为巡检司士卒骑用,再剩下的才会拨到三司和驿铺去。不过,刀枪弓矢之类随时可以挑,反正各军不会用。你最好及时派人去挑出合用的,过些日子,可就会直接分了运到各路巡检司去。”

    范仲淹笑道:“都护说得对,如此体贴,先行谢过。对了,为何各军不来挑刀枪使用?党项军器,我看也不少成色精良的,并不比军中使用的差。”

    “各军与巡检司不同,他们的军器全由枢密院统一配备,不得自行携带。军中使用的刀枪之类自有制式,且有铭记,不能使作其他器械。就是收上来的劲弩,也会收到枢密院辖的作院,重新打造一番,成为制式再发到军中。”

    范仲淹听了,微笑着点了点头。徐平是要把枢密院直近的各军彻底与地方管的巡检司区分开,军中自成系统。这军改的大原则,这一带开始先行。范仲淹不是个古板的人,陇右诸军已经用战绩证明了这种做法,慢慢地他也想明白了。

    条块分割,在地方上就是郡县代替封建,古人对其中的分别利害多次争论,至柳宗元的《封建论》,基本绝了封建再起的土壤。现在军改,本质上就是在军中破封建,立郡县而已,范仲淹对具体的军事可能不太熟,对这种大道理却容易理解。作为一代大儒,那么多书他不是白读的。设立各军,就是对军队建立条的管理,军权上收中央朝廷。设立各路巡检司,就是留给地方块的军权,便于处理地方事务。巡检军力可以因地制宜,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军事力量,只看面对的任务而已。这一点,范仲淹非常明白。

    军器、马匹尽着各军先挑,还是要中央制地方的思路。军改的具体制度,很多范仲淹还不明白,不理解,没有关系,在前线统领一方,他可以慢慢摸索。军改的大方向大道理他却是一点就通,而且非常赞同,这本就是要做的事情,只是以前没有摸索出手段而已。

第1章 宰相

    “风烟新洛邑,冠盖上东门”,这个时候刘敞还没有写出这句诗,他跟苏颂和张载等人离开西北,急急赶到京城,参加此次的科举。诗没有写出来,景色却是那个景色。上东门是到京城的驿路所在,来往的达官显贵都要经过这里,几乎日日不绝。

    徐平回京,一样要经过这里。在这里歇息,在这里接受洛阳城官员百姓的款待。

    他曾经在这里为官数年,让破落的西京古城重新焕发了生机,并由此催动了全国的经济改革,导致了朝政的大动荡。数年之前去西北主兵,一样是经过这里,带着大量的洛阳工匠吏人远去西北,开辟出了一番新局面。

    “我回来了!”看着不远处的上东门,城门不远处的驿馆,徐平昂头轻出了一口气。

    回来了,带着胜利回来了,数年辛苦,自己可以昂首挺胸的见中原父老。

    西京留守狄和京西路转运使杜杞带着一众官员,早早就迎在了上东门外,翘首以待徐平的仪仗。徐平在这里还有家,说起来,算是半个洛阳人,如今风风光光回来,满城百姓与有荣焉。上东门外数里之地,路两边挤满了观看徐平一行的百姓。

    富弼发解的时候,王钦若以使相守西京,他跟几个朋友一起爬到旁边福先寺门上,看王钦若仪仗之盛,叹道:“王公亦举子耶!”旁边人说:“君何叹,安知吾辈异日不尔也!”

    后来富弼中进士,历史上其名位果然不在王钦若之下。现在又到了举子们赴京赶考的时候,徐平要下塌的驿站里就住了不少人,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发出当年富弼的感叹。

    狄和杜杞带着一众官员迎上来,行礼如仪。城里的父老敬了酒,一起进入驿站。

    大将归来,徐平纵然在城里面有家,也进不得城门。在洛阳的日子,他只能够住在驿馆里。城里是狄的地盘,他进去了让西京留守怎么办?

    徐平一行进了驿馆,外面的百姓久久不散,上东门外势闹非凡。天寒地冻,却丝毫不能减少人们的热情。小商贩在人群中做着各种生意,一时这里竟成了一处大集市。在围观的人群中,不知道有多少在说“大丈夫当如是”。这句话很多人说过,几乎每个大人物经过一个地方的时候,围观的人里都会有人说,只是真正成真“如是”的人绝少罢了。

    驿馆里早早就摆好酒筵,为徐平一行接风。此时洛阳城里的官员里并没有徐平熟识的人,他熟悉的人中依然留在城里的,多是小吏场务人员,他们没有资格来为徐平接风。有资格来的,早早就已经高升,离开了洛阳城。那几年,徐平颇带了一批人入朝廷。

    酒筵一切如礼仪,尽欢结束。刘小乙早早就进了城,到家里去安排,明天徐平会在驿馆设宴,招待自己的熟悉的人。今天的筵席是公事,一切遵制度,明天私宴才是见亲朋。

    把众人送走,太阳已经落下山去。徐平站在门前伸了伸腰,看着暮色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