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安说的没错,这七十几艘军舰包括三艘战列舰、七艘巡洋舰,数十艘驱逐舰还有十六艘潜艇。
更重要的还是,土伦港与阿尔及利亚就隔着一个地中海,也就是说它如果落入德国人手里的话,首当其中的就会被德国人用来配合突尼斯的德军从海上夹击阿尔及利亚。
“不!”达尔朗回答:“它们当然不会落入德国人的手里!”
“那还能怎么办?”
“我们会选择自沉!”达尔朗说:“我们早就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了!”
朱安不由无言以对。
而张弛则一点都不意外,因为史上的土伦舰队就是以自沉这种悲壮的行为结束了它们的生涯。
只不过,现在张弛想把它们救出来。
“如果是美国呢?”张弛问:“假设是美国掌握地中海的制空权,土伦舰队会怎么做?”
土伦舰队其实一直都有选择的,因为当时英国愿意将它们“解救”出来,但法国海军拒绝了。
为什么会拒绝就不用说了,就是因为之前英国对法国海军的赶尽杀绝。
从这一点来说,法国政治家与英美还有些不一样……他们更看重“尊严”,而英美眼里更多的是“利益”,就像马克思说的“为了利益,资本家甚至会出卖吊死他们的绞索”。
如果从利益角度出发,土伦舰队当然要选择与英国合作先逃出生天再说,但法国人却没有这么做。
想了想,达尔朗就回答道:“如果是美国的话,也许,土伦舰队会愿意出港……我是说‘也许’!”
“很好!”张弛回答:“有你这句话就够了,我马上与美国方面联系!”
张弛说做就做,毕竟他知道希特勒马上就要对法国动手了,再不着手做准备的话只怕都来不及了,于是马上就给哈尔西发了封电报。
哈尔西一接到电报就感觉事关重大……毕竟这几乎就可以说是决定北非战场命运的事,更重要的还是一支舰队,一支七十多艘军舰的法国舰队。
于是他马上就将电报转发给了罗斯福。
想了想,哈尔西又觉得时间紧迫,于是在罗斯福还没回应的时候,就紧急调动所有可以增援北非的战机和资源。
(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五章 “军事援助”
果然不出哈尔西所料,罗斯福在看到哈尔西发来的电报后,马上就回电:“马上全力组织救援!”
罗斯福还兴奋的对欧内斯特说:“如果能打败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我愿意赔上一个航空队,如果能救出土伦舰队,我也愿意赔上一个航空队,如果是两者兼而有之,我愿意赔上整个美国空军!”
当然,罗斯福这话说的有些夸张,但由此也可知打败隆美尔稳定非洲及救出土伦舰队的重要性。
前者,不但可以使德军元气大伤,还可以为进攻欧洲大陆乃至打到德国提供一个绝好的跳板,同时也解决了石油有可能受到限制的问题。
后者,则是使盟军在地中海平添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法国海军在当时位列世界第四。
有了总统的授权,哈尔西马上就在奥大利亚组织起了一支舰队,这支舰队主要是由一艘主力航母(黄蜂号)、三艘护航航母组成。
这样的编队是不适合作战的,因为它只有一艘主力航母。
哈尔西会这么做的原因,一是因为在奥大利亚海军基地美军就只有这么黄蜂号,其它的都还在太平洋与协同麦克阿瑟的菲律宾战场上的作战。
另一个,则是这些航母本来就不是去作战的。
地中海是个内海,其南北的宽度不过1800公里,而且中间岛屿基地众多,意大利的国土甚至像个勾子似的横亘在地中海中央,这使德、意军的轰炸机几乎可以轻松的覆盖整个地中海。
在这样狭窄的海域里,航母要是进去的话就只有等着被炸的份。
所以,这次的任务其实就是输送战机。
黄蜂号搭载60架战机,每架护航航母搭载30架战机,总数150架……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哈尔西认为至少战机的数量要与德军两个航空队也就是六百架相当才能取得制空权。
后来发现这其实有些高估德军的战斗力了。
这主要是因为德军在苏德战场轰炸英国时损失了大批的优秀的飞行员,此时在北非的这些飞行员虽说也有战斗经验,但与英、美飞行员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其中尤其是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中后期日本飞机几乎就是给美国飞行员练手的,从日本的角度来看,日本自身损兵折将不说,还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的飞行员,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因为担心进入苏伊士运河后会遭到德军的轰炸,所以“黄蜂”号与三艘护航航母只进入阿拉伯海,之后一直等到黑夜才分批飞向埃及几个军用机场。
第二批150架战机就不用这样费力让航母往返运输了,“黄蜂”号就在阿拉伯海附近做为中转站,然后美军战机就一批批的飞至“黄蜂”号加油,接着再飞往埃及,他们中的一批甚至还偷偷的进入了马耳他岛。
除此之外,一支由六艘驱逐舰一艘补给舰组成的舰队也偷偷的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海域……这六艘驱逐舰要么装有对海雷达要么装有对空雷达,这些雷达可以精确的掌握德国海空军的动向为美军战机作战服务。
所有的这一切布署,仅仅只用了一周的时间。
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时美军惊人的远洋投送能力和作战能力。
而此时的希特勒还没反应过来,他依旧把目光紧紧盯着非洲和突尼斯,还想着在非洲战场上取得胜利。
其实这也不怪希特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这么布局还是有道理的。
原因是德国在英国及苏联方向的计划都遭到了挫败。
希特勒本以为封锁和轰炸英国会让英国崩溃最终投降,但事实却不是这样,不仅不是这样,英国的形势还在不断好转,而德国的潜艇和战机的战损却在不断攀升。
苏联方向就不用说了,莫斯科保卫战之后,苏联红军就像潮水般的从东面涌来。
所以,德国在非洲才不能输。
因为非洲如果也输了,那么德国就会盟军从英国、苏联和非洲三个方向包围在中间,就像被一个铁三角围住一样。
如果出现这个局面,那么德国的失败就不可避免。
这时希特勒就有些后悔了,之前为什么一直把非洲战场当作次要战场……他会这么想的原因,有很大一部队份是因为对英军的蔑视,以为只需要随便几万德军就可以将英军击溃。
但现在他却为自己的轻敌后悔莫及。
“不!”希特勒一拳砸在地图上,说道:“我们不能失去非洲,而要保证非洲的安全,就必须将法国牢牢的控制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不能将命运交给那些背信弃义的法国人手里!”
这一刻,希特勒终于要对法国动手了。
法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就在德国的旁边,如果法国像阿尔及利亚那样一夜之间就投降盟军,那么非洲即便胜利了也毫无意义,德国还是会被盟军从三面包围。
希特勒的做法有些含蓄,他先是打了个电话向维希法国提出提供军援,用以试探维希政府的反应,维希政府对此避而不答。
实际上维希政府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
同意德国方面所谓的“军事援助”吧,那就意味着德军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开进维希法国。
不同意吧,又证明维希法国不信任希特勒或者有异心。
所以维希政府是左右为难,一群政客讨论了几天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维希法国总理赖伐尔还紧急赶往柏林希特勒商谈。
但所有的努力都无济于事,希特勒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占领法国了。
果然,第二天晚上,三个德国机械化师自北而下占领法国南部,同时六个意大利师从东面长驱直入……
法国的城市和土地对希特勒来说没有多大的困扰,因为它们怎么也跑不掉,希特勒担心的是在土伦港的法国舰队。
所以,三个德国机械化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迅速攻占土伦并解除法国海军的武装。
(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六章 塘鹅
米勒上校是德军第三航空大队的大队长。
第三航空大队是负责在地中海上空轰炸马耳它岛及保护德、意军对北非的运输线的。
对此米勒上校不由再次抱怨了一声:“这简直是个让人折磨的任务!”
原本这些任务是由两个航空大队来执行的,也就是第二、第三航空大队。但在第二航空大队到非洲战场去协助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作战后,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了第三航空大队肩上。
这些任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两句话就说完了,但真的做起来却是十分繁杂,比如运输船要来往于意大利与利比亚,于是就需要战机护航,再比如对马耳它岛的轰炸,还有英国佬的喷火式战机时不时的还会成群结队的过来骚扰一番……所有的这些都使第三航空队不堪重负,甚至就连身为大队长的米勒都不得不每天在空中飞上三个小时以便其它飞行员能得到一点休息的时间。
想到这里米勒不由咒骂了一声。
但他同时也知道,此时的战场形势不容乐观,不只是第三航空队,其它的航空队也都不轻松……伟大的元首恨不得把所有的战机都变成两个来用,所以他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米勒带着几架战机往马耳它岛的东边飞,在这个区域,希腊在北、利比亚在南,中间还有一个克利特岛,形成了一个被德军称为死亡交叉口的地区……之所以称为死亡交叉口,是因为英国及德国的军舰和船只在这里都很容易被发现并封锁,由此在这片海域的上空也一次又一次的发生空战交火,海底都不知道沉睡了多少战机及船只的残骸。
像往常一样,米勒一边驾着战机绕圈一边四处张望,这是他长期空战养成的一个好习惯,他一直相信自己之所以能活到现在并成为一个上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一点。
接着他就看到了太阳升起的位置隐隐闪出几个黑点……
“英国人!”米勒朝着对讲机大叫,他很快就认出了那是英国的喷火式战机。
话音未落,就见那几个黑点也调转方向朝他们靠近,英国战机显然也发现了它们的存在。
“远离他们!”米勒下了命令。
敌人的战机数与自己的一样,双方都是六架战机。
但米勒却知道,相比起自己的部下来,英国飞行员更具有素质上的优势。所以米勒不会让自己的战机逞强与英国人搏斗,因为自己的优势在于数量……可以用数量取胜却要硬拼,那绝对是件蠢事。
所以米勒马上通知附近的两个巡逻队向自己靠拢,只要这些英国人敢追上来,那么他们就会掉进自己设下的陷阱。
但米勒很快就发现事情有些不对劲了,因为另一个方向又出现了一个喷火式机群,数量同样也为六架。
“看来英国人今天是打算大打一架啊!”米勒说,同时心里盘算着:十八架对十二架,胜算还不是很大,或者就算能取得胜利自己也会遭受到惨重的损失。
于是米勒没有迟疑,又紧急调来了另一支机群。
但是……英国的飞机很快就增加到了十八架。
这时米勒就感觉到有些蹊跷,英国人似乎是在有意调动自己的主力。直觉告诉米勒,这可能是英国人精心设计的一个陷阱。
那会是什么呢?
米勒已无法决定了,他马上把情况报告给指挥部。
很快,米勒就得到了凯塞林元帅的指令:“战斗,上校,我们没有其它选择,不管前面是什么,胜利是我们唯一的道理!”
这也是取得制空权一方的尴尬……取得制空权的一方至少在战略上是比较被动的,因为取得了制空权就必须得保证这片天空的安全,于是就得不断的派出战机去巡逻,而敌人却随时都可以集中力量在任何一点突袭。
更糟糕的还是,取得了制空权后所有的地面单位都会以“空中安全”为前提放开了运作,比如从意大利开往利比亚的运输船只,还有两地的港口,此时都在不断的装卸、运输各种军用物资。
这就决定了德军对于英军的挑畔不得不应战。
因为不应战的代价,就是英军可以肆无忌惮的轰炸这些港口和运输船给德军造成惨重的损失。
于是米勒只得咬了咬牙,下令道:“第一、第二航空中队紧急起飞,第三航空中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