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正是朱慈与复社矛盾公开化的时候。也正是朱慈对东林埋下的这颗棋子,极大的影响了复社内部的凝聚力,从而让复社的对抗不得不宣告失败,最终大名鼎鼎的复社四公子都有三个投入了朱慈的麾下。
无论如何,东林党以及复社这些跳得最欢的反对派不再兴风作浪。
依靠着李邦华的个人魅力,以及皇帝陛下对于党派公开化以及党派竞争的认可,新东林党迅速发展壮大,不仅吸收了相当多的江浙派官员,也在新一代的士子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但伴随着皇帝陛下的登基,以及李邦华登上首相之位,新东林党便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杂音。
最主要的,就是鱼龙混杂。
这不是新东林的加入难度降低了,而是趋炎附势者太多了。
这让李邦华心中忧虑,他不断试图阻止,却发现事与愿违。而且,党内对于新成员的迅速增多纷纷欣喜,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坏事。
但是,事实证明李邦华的感觉是对的。
“现在,京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党派……”李邦华道:“名曰共和社,在士林之中颇受欢迎。到了这时,党中同僚这才想起我当初的话……”
“共和共和……调五谷以合众口,这名字取得不错。他们的纲领是什么?”朱慈道。
“纲领?”李邦华回忆了一下,才道:“一开始,党中不少人并不喜欢他们。因为这群年轻人整日喊着打打杀杀,口号便是:星辰大海,大明未来。挺顺口的,就是朝中不少人徇私刚刚结束战争没多久,这群小年轻就喊着打打杀杀,是以,许多人并不喜欢。但……士林之中却以他为盛。”
“这一点上,新东林就落后了。一个政党,不应该是为了争权夺利,尔虞我诈而存在。他们应当是为了自己共同的志趣,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被组织在一起,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用来争权夺利,用来尔虞我诈,保卫自己的个人利益。这一点上,恐怕才是共和社胜过你们东林的原因。不管是老的,还是旧的。一旦忘了初心,当初因此而走在一起的朋友就会分道扬镳。”朱慈说罢,李邦华渐渐明悟。(未完待续。。)
第十章:世家子
说完这些政党的事情朱慈拿起暖壶暖手,闭目静思,不再着急开腔。
李邦华消化着巨大的信息量,也是放下了筷子。两人的胃口不错,草草吃了些东西,留下一些果点以后便没有在吃饭。现在用过晚餐,太监们收光了餐具,殿内只余下两人。一阵舒缓的唿吸过后,李邦华道:“臣明白了。”
朱慈笑了,他明白李邦华听出了自己的意思,不再绕圈子,道:“李爱卿还记得当年,士大夫一体纳粮的事情吗?猜一猜,朕当年面见各地士绅的时候,是如何说服江南豪族的。”
没错,朱慈当年在京师推行财政改革的时候阻力是非常大的。
但颇为奇怪的是,这些最大的阻力却并不来源于江南,而是直隶地区反弹最为强烈。
虽然这首先是源于顺天府率先改革,但士绅之间彼此通气,岂会齐齐沉默?要知道,大明税赋重镇一直以来可都是在江南。
李邦华也很疑惑:“这也是微臣此前担心的一点,微臣百般查探,只听闻乡贤尽皆赞叹陛下公允,应是此处不足,别处有补。”
朱慈缓缓颔首:“没错,朕是答应了一些让步。当然对比帝国能得到的,朕认为,是远远足够的。这就是……提名权!”
提名权就是字面意思,提出某人的名字。
当然,也可以提自己的名字。
如果不说具体应用场景,大家是会一头雾水的,但如果知道了这个应用场景,那就恍然大悟。
待到李邦华听完朱慈接下来所言的事情以后,李邦华顿时明白了一切:“圣上所料深远……臣,佩服。城上意欲国事访问,臣鼎力完成,绝不给圣上拖后腿。”
“爱卿所为,朕都看在眼里!”朱慈轻声地说着,亲自送李邦华出了殿。
……
翌日一早,京师第一高楼,恒信酒店的九楼天字一号套房里,一群侍女们伺候着一个男子更衣。
如果是后世的人看来,这可当真是奢侈无比。
但这样的举动对于宋继澄而言,却是再寻常不过。也许大明时代对比后世生活质量有许多地方的不如。
但单纯从人力方面来说,大明这个时代却可以让人伺候的舒舒服服。毕竟,就是在后世,就是顶尖富豪,也未必能享受到这个时代奴仆们伺候人的本事。
当然,这一位宋继澄也不是什么寻常人物。他是来自山东胶东的名门望族掌门人。
宋氏家族系胶东名门望族。原籍是长清人,永乐年间迁徙道莱阳,曾祖父宋肖,岁贡生,临洮通判。宋兆祥,万乙酉举人,汝宁同知。兆祥有三子,长子继登,甲辰进士,官至南京鸿胪寺卿。次继发,崇祯年戊辰进士,长洲知县。宋继登长子宋琮,天启辛酉年举人。崇祯戊辰进士,初授祥符县知县,后归乡里,文名极重。次子宋,崇祯元年恩荫贡生。宋玫,字文玉,号九青。官虞城知县、繁杞县知县、吏科给事中、刑科都给事中、太常少卿、大理卿、工部右侍郎等职。崇祯十五年因事免职归里。第二年癸未邑难中,因在抗击清兵而死。赠兵部尚书。
至于宋继澄,则是系宋兆祥三子,天启七年举人,善古文词,文名满海内。而且是曾任兵部尚书黄嘉善之孙婿。
往常说起大明,判断一个家族是否是豪族,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准就是这一代家族里有没有进士。
宋氏近年累有进士,显然是标准的望族。
当然,对于一个大家族而言,守业之人是举人也是足够了。别觉得举人没有考上进士就如何了。这自古以来就只有穷秀才,可从来没有穷举人的说法。
一个人考上了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比如《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年轻的时候是神童,很快就考了举人,后来折腾了三朝皇帝,没考上进士,绝望了,去当了县令,如果没有朱慈的赏识,后来便只能在知州的位置上退休回老家。
后世人如果不了解古代的情况,粗看大多觉得不过如此,但替代一下,便可以一目了然。
比如宋应星是神童,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难度相当于考进重点大学的本科,后来在28岁的时候考上全省第六的举人(难度相当于各个核心部门核心岗位的公务员遴选考试。)
当然,宋应星还不满足于此,他要继续考进士。
如果考上了进士,未来就有机会冲刺七长老,再不济,那也是中组部里挂号的后备干部。
没考上,那也没关系。
举人可以通过吏部铨选下基层,依旧当官。当然,一般也就是个县丞(副县长),如宋应星这样当上正职的很少。就是宋应星自己,后来也是县令不当,回家当了个没品级的教谕(相当于县中学校长。)后来几经沉浮,就从知州(地级市市长、市委书记)退休。
不过嘛,一个举人再是落魄,也是可以从正厅级级别上下来。当然就不会有什么酸举人了。
于宋继澄而言,也是如此。
只不过,宋继澄没有选择做官,而是选择留守本地。但饶是如此,一个举人老爷已然是妥妥的赵家人层次。
而宋氏一门清贵,更是给了宋继澄巨大的能量。
比如,宋继澄与其子宋琏皆为“复社”中坚人物,在莱阳组织了海滨复社。后来复社与朱慈的选择之中,宋继澄听闻东林大佬李邦华已经站在了朱慈的一边,于是父子而言便选择了新东林。
后来政党公开化,两人自然也是堂而皇之地以新东林莱阳地区代表人自居。
当然,能够让两人这一回入京的关键之处还不是这里。更关键的,还是接下来会参与的一系列政治活动。
就当宋继澄收拾着衣裳的时候,忽而一旁窗子打开,一个清秀儒雅的男子推开阳台的玻璃窗,啧啧称奇:“没想到,这才两年不见,京师的变化,京师比起之前数十年来还要巨大。父亲大人,十年前的京师如何,比现在如何?”
显然,这个男子就是宋继澄之子宋琏了。(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国务大会堂
宋继澄此刻也已经收拾好了衣装。
这是一身改良的朱子深衣。比起过往的朱子深衣要显得更加干净利落,又不失庄重。自从皇帝陛下出宫便装时穿了这一身以后,便引起民间跟风。。
皇帝陛下的龙袍与常服显然不是臣子们可以随意穿的,但陛下穿着改良的朱子深衣显然就没有这个顾忌。
这年头没有什么时尚圈,但皇帝陛下喜欢,又的确好看得体,自然迅速在高级官员之中流行起来。
衣着时尚这样的东西,从来都是上行下效。更何况,据传这还是皇后娘娘为陛下着手改良的呢,自然是引动了风潮。
居于胶东的宋继澄曾经十余年前去过一趟京师。
那时候的京师哪里顾得上什么衣装风尚,人人想的是辽东战事,想的是朝政动乱,想的是大明内忧外患,士子们纵然想要关心一些风花雪月,也是烟柳胡同酒肉******眼下,风气却是为之一新,让宋继澄也不得不感慨这才是盛世之象呐。
此刻,宋琏推窗看去,宋继澄也摆摆手,挥退了侍女,走上了阳台。
这也是恒信酒店的新式建筑,在京师立起高楼,又花了大心思重构营造法式,于是乎酒店里多了这一个观景阳台。
观景阳台里,藤蔓萦绕,两把藤椅构思精巧地嵌入阳台之上,落地玻璃窗的上半部分已经打开,高楼外的微风吹拂入内,带着早春的寒气扑入,让人驱散了晨起残留的几分困倦。
宋继澄与宋琏父子二人坐在藤椅之上,遥遥扫向京师,极目望去,仿佛整个京城尽收眼底,一种心胸开阔之情顿时滋生:“京师的变化,的确太大了。别的不提,这人烟鼎沸,市井繁华的模样就远胜十数年前。”
“毕竟,战乱平定了。”说起来,宋继澄也不由感慨到:“可惜你哥哥文玉癸未邑难中,抗击清兵而死,却是见不到这一切了。”
宋继澄所言的文玉,便是前文所提的宋玫,文玉是他的字,官至工部右侍郎,是宋氏一家官场之上的顶梁柱。
宋琏闻言,也不由哀叹一声,又轻声道:“若文玉哥哥泉下有知,见我大明又临盛世,也会瞑目吧。”
两人说了一些闲话后,宋继澄凝望各处,最终却是将目光落在了内城道:“那个方向,就应该是我们今日要去的国务大会堂了。”
恒信大酒店的屋舍算得上高了,但因为安全的问题,却远离皇城。如此一来,内城之中的景色是看不到了。
不过,两人却是去过国务大会堂的。
那是一处占地不小的屋舍,就在东江米巷。国务大会堂修筑得富丽堂皇,典雅而壮观,修筑起来,更是罕见的干净利落而迅速。
对于朱慈修筑国务大会堂,朝中民间议论不少,也是讨论激烈,褒贬都有。
贬义的,自然是指责皇帝陛下大兴土木,空耗民脂民膏。毕竟,朝代纵观史,大兴土木而导致压榨民力、财政崩溃最后国中生乱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同样,褒义的也不少。
赞赏的认为国务大会堂修筑得富丽堂皇,是壮哉国威。而且,朱慈修筑国务大会堂采取的是后世的模式,拨款竞标,并不让朝堂直接组织,也不搞徭役。
虽然,徭役是免费的,而朝堂如此做会成本激增。
但显然,这种模式下修筑的国务大会堂不仅质量上佳,显然也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虽然难免有**,但以万众瞩目之关注度,一切还算可控。
撇去这些不提,就国务大会堂本身而言,其大量采用新式技术,大量使用石质材料、水泥砖瓦钢筋混凝土的亮点让国务大会堂的壮丽与恢弘是远超其余建筑的。
在这里召开国务会议,显然让人感觉与有荣焉,格调不能再高了。
父子两人闲谈了一会儿,门外忽然间响起了敲门之声。
一个衣着整洁,举止文雅的男子笑着朝着两人行礼:“两位先生,属下国务会议筹备委员会王行止,特来请两位先生前往国务大会堂参会。”
“王……”
看着王行止面白无须,声音奸细的模样,宋继澄眼尖地认了出来想要喊一声公公。但很快,他就意识到了不对。如果是宫中太监,那显然是宫中的职务。但人家既然自称是筹备委员会的职司,那显然就不一样了。
这让宋继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