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粉碎机-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就是特意挑这个特殊日子,反正林清等人也是死士,既然如此就最大限度制造轰动效应,乾隆八十大寿,不但各地官员,就连各属国也都派人祝寿,在这一天数百死士突然在皇宫中杀起来,就算杀不了乾隆也是堪称旷古绝今了。

    “你先退下吧,我会做好安排的!”

    杨丰想了想说道。

    这也不可能让他们调整计划了,五天时间也不可能把消息送到北京。

    李文成赶紧告退。

    他的任务就是来联络援兵,他们的确胆大,但他们却并不傻,如果没有后援就起兵纯属自杀,林清这支负责杀乾隆的确实没准备活,这支人马就是自杀式的,他们的任务只是杀乾隆搅乱满清朝廷,而滑县的冯克善等人才是真正的主力。这一支人马起兵迅速夺取滑县做据点,以均田免粮的口号号召起饥民,开仓放粮收拢人心,从背后牵制河北的清军,同时山东的刘照魁也重新杀出山区,在清军后方把火烧起来,这时候裕州的圣教军主力向北进攻,三管齐下一举拿下河南和直隶南部。而从裕州到滑县沿途全是平原,最多六百里路程都是官马大道,中间只有一条黄河作为阻隔,但那时候已经到十月,黄河十月就开始结冰,他们只要能在滑县坚守一个月时间,北上的圣教军主力就可以通过结冰的黄河打到滑县。

    这计划的关键就是裕州的圣教军主力必须尽快向北进攻。

    而见到仙尊就完成任务了。

    剩下无非就是仙尊调兵遣将北上增援而已,南阳那边圣教整整两个镇加起来四万多人马,这还不算姚之富所部忠武军,而河南清军在上次的惨败之后只剩下一万蒙古骑兵,虽然还有一堆八旗,绿营和团练,但他们侧翼还有刘照魁的山东义军,甚至王聪儿的两个镇和刘之协所部也都已经越过淮河,随时可以加入河南战场,可以说只要仙尊一声令下,十万大军将如同泰山压顶般杀进河南。

    “立刻传令杨忠和聪儿,命令杨忠率第一,六两镇攻河南,如果滑县义军起兵,姚之富部忠武军负责攻洛阳堵死崤函道,他率领两镇渡黄河接应滑县义军,命令聪儿将安徽战场交给刘之协和徐辉,她率领第三镇向归德进攻接应山东的刘照魁!”

    李文成走后杨丰立刻说道。

    “那后勤是个大问题。”

    实际上扮演总参谋长角色的韩林说道。

    杨丰之所以推到明年北伐,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后勤,不是他的北伐军后勤,而是他打进北京后,南线圣教军向北进攻策应的后勤,向北不是在南方,南方有江汉航运,圣教军作战根本不需要考虑运输,但江汉航运的终点就是赊旗店,再向北就没有水路可通了,除非他提前打通淮扬的运河线路,但两淮士绅手中的数万洋枪队战斗力相当强,没有点时间是肯定解决不了的,原计划杨丰这边的第八镇完成后由第四镇攻太湖,第八镇渡江和王聪儿合力解决两淮,但现在已经来不及了。

    “传令各地,组建民兵支前队!”

    杨丰说道。

    “没有水路可通就走陆路,没有马车就拿小车推。”

    紧接着他又说道。

    “仙尊放心,别的地方不敢说,湖北的百姓只要仙尊一声令下,就算所有男丁全上阵也要把弹药送上去,现在正好秋收也结束了,有今年的大丰收支撑,要多少粮食也都有,更何况河南百姓盼着王师早就望眼欲穿了,只要大军北上无非摧枯拉朽而已。”

    丞相张存诚说道。

    他这说得没有任何夸张,因为最早普及仙尊的那些新农业技术,今年湖北和南阳盆地粮食大丰收,那些分了地又享受到丰收喜悦,再加上虔诚信仰的两地百姓,只要仙尊一句话真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更何况根本不需要这些人,只要圣教大军北上,河南清军控制区那些百姓会解决所有运输问题,为了均田免粮这四个字,他们就是拿小推车把杨忠的两个镇推到滑县都不会犹豫,不就是从赊旗店向北运输点粮食弹药嘛,不值一提的小事而已。更何况汉江也不是黄河,即便冬天也几乎不封冻,包括唐河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需要陆路运输的仅仅赊旗店到滑县,这段距离不过才六百里左右,黄河上架起浮桥,哪怕就是推着手推车也足够把物资从赊旗店运到滑县了。

    持续了三年的传教之后,这时候鄂北南阳一带圣教的组织力绝对不容置疑。

    “那就没问题了!”

    韩林说道。

    只要后勤供应充足,那圣教大军就是不可战胜的,更何况这次北伐的核心是第一镇,那是经过了两年战火磨练出来的真正精锐,敢把敌人骑兵放到面对面不足十丈的距离才开火,这样的两万大军横扫河南那堆乱七八糟的清军还不跟玩一样。

    清军的优势无非就是蒙古骑兵。

    但战场上的表现早已经证明,蒙古骑兵根本冲不开燧发枪和大炮组成的空心方阵,更何况第一镇已经换上了最新一批的火帽步枪,甚至还有大量装备线膛枪的猎兵,还有第一个火箭炮营,这个镇从装备到士气到训练水平到战斗意志,统统都是碾压清军的。

    “的确没有问题了!”

    杨丰表情严肃地说。

    他这些手下没问题了,可是他却有问题呀!

    他如何五天赶到北京呢?

    “立刻召集南京所有最好的木匠篾匠裁缝和铁匠,我要做一个新东西!”

    杨丰对他的新仙童说道。

    “仙尊,您要做什么?”

    当初被郑一抢来献给仙尊的家少女石香姑小心翼翼地说。

    原本历史上她被郑一笑纳了,然后在郑一死后成为红旗帮老大,并且和郑一的养子张保一起征服了整个南海的海盗,甚至成为南海的实际主宰者,就连英国人的商船行驶在这片海域都得看她脸色,成为世界海盗史上永恒的传奇,以至于两百年后的好莱坞还得让她和杰克斯派洛并列,作为九大海盗王之一出现在沉船湾……

    呃,她就是那脸上抹了半尺厚粉的清夫人,正式的名字是郑一嫂。

    南海海盗王。

    只不过现在她只是仙尊驾前的一位仙童。

    “我要造一艘飞舟。”

    杨丰说道。

    他要造一艘飞艇。

    他要想五天赶到北京,从陆地上是没有任何可能的,哪怕弄辆四驱车也不行,这段直线距离超过一千,而且必须通过清军控制区,哪怕后者没有能力阻击他,那还得克服沿途无数河流阻隔,克服道路的艰险,克服车辆的故障等等一堆必然或者偶然的麻烦。而从海上走也不行,这段水路超过一千五呢,就是现代船只也得走几天,更何况这时候那些帆船,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从天上飞过去,但飞机是别想了,哪怕一架小型的塞斯纳也不是小倩能给他传送过来的。

    她能开辟的通道有大小限制,一辆四驱车就算极限了。

    除非是把小型飞机拆成散件。

    但那样的话他还得组装。

    如果是飞艇就简单多了。

    一个竹子骨架,多层丝绸蒙皮的小型飞艇,完全可以借助这时候的工匠们制造出来,至于里面灌装的氦气找小倩解决,剩下就是一台大马力的汽油机外加一个木制螺旋桨,前者让小倩随便找一个汽修厂就能给他弄来,无非就是做个钢铁的框架然后固定在上面而已,后面再加螺旋桨和一个调节方向的木板舵,供油直接采用重力供油就行,一台百十马力发动机带上半吨油基本上够了,速度估计过百毫无压力,这样一艘飞艇花四天制造出来,然后能够支撑他半天飞到北京就行。

    这种东西唯一需要克服的困难就是天上的风。

    但这并不是问题。

    如果他真得遭遇强风被刮下来,那也只能说是天意如此了,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极低,飞艇又不是热气球,尤其氦气飞艇就更安全了。

    然后当林清进攻皇宫时候,他就可以带着一身五彩霞光从天而降了。

    第二次降临皇城的仙尊可就是清妖的灾难了。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乾隆时空会尽快结束。)

第三一七章 兄弟,天界见

    九月二十五。

    乾隆八十大寿。

    虽然这时候的大清已经不是往日的大清,但该办还是要办,毕竟作为皇帝活到八十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怕前线绿营正在挨饿,哪怕北方几省已经被刮得老百姓吃观音土,哪怕整个淮河以南已经没有一分钱一粒粮食的赋税交上来,哪怕最近的圣教军距离北京也就一千多里,哪怕……

    那也得办呀!

    不办如何让天下看到大清的从容不迫呢?

    这是稳定人心的。

    乾隆很清楚,他的失败并不是敌人有多强……

    呃,那妖人的确很强。

    但他并不认为那妖人能强到毁了他江山社稷的地步,之所以仅仅两年时间就能让大清风雨飘摇,关键在于民心散了,这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不论那些学着割据的士绅,那些战场上一触即溃的绿营,那些纷纷起来造大清反的刁民,说到底都是对大清没信心了,这倒也的确不能全怪他们,话说看着如今的八旗,乾隆自己也是没什么信心的,否则他也不会腆着脸去求蒙古的王公们了,但他不能表现出来啊,他得让天下万民看到一个从容不迫智珠在握的皇帝,而要让天下万民看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办好他的这场八十大寿。

    让那些老百姓看看咱大清依然是繁华盛世,万国来朝,天下归心,咱大清依然是屹立不倒的。

    咱们皇上依然是高高在上的。

    当然,乾隆心里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想法这个就不知道了,毕竟就看这天下形势,他还有没有机会再多过几个生日依然是未知数,他的身体的确没问题,再撑个三五年毫无压力,可那得看那妖人给不给他这个机会啊,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万一过了这村没这店呢?

    总之就是这样了。

    至于花费这个就不值一提了,乾隆又不是没有自己的提款机,他养了几十年的肥猪不就是防备这一天?和中堂那里可就不缺银子,乾隆宠信他是干什么的?不就是皇上自己不好出面卖官鬻爵敛财然后由他当代理吗?实际上整个八十大寿所有花费全都是和中堂掏的,甚至不只这次八十大寿,之前的军费很大一部分也是和中堂掏,而作为和中堂忠心耿耿的回报,他被破例晋封郡王,成为大清百年来第一个活着的异姓王,话说和中堂现在可是如日中天,嘉庆没了,福康安在南京修金字塔,就连讨厌的刘墉都被赶到扬州了,那圣眷之隆也是古今罕有。

    而且乾隆还下旨,有夺回江宁剿灭长毛妖者封王。

    呃,长毛妖就是满清方面对圣教徒的称呼,毕竟这时候圣教控制区都是剪辫子的,而剪了辫子以后的发型并没有什么强制性规定,甚至圣教军为了方便都是寸头,民间剪得早的都挽了发髻,剪得晚的直接包头,从外观上的确和太平军差不多,而满清方面同样也如后世一样,把圣教军蔑称为长毛妖,话说那些大儒们一个个顶着猪尾巴怒斥挽发髻的长毛妖的场面,那也是相当的有画面感。

    有了忠襄郡王的银子,这场寿辰也就一如既往的气派了。

    “这京城真气派啊!”

    崇文门外一名担着担子进城卖枣的商贩,仰起头看着面前高耸的城门楼,一脸乡下人的震撼自言自语。

    “玛的,还不快走?”

    守城门的八旗士兵随手从他脑袋上拿了入城税,一边骂着,一边两手一抄从一个筐子里捧出一捧大枣。

    那商贩带着憨厚的笑容,担着担子就这样走进了内城,就在走出崇文门的一刻,他拿起肩头毛巾擦了把汗,以最快速度钻进街旁一间小药铺,因为旗人除了做官当兵不准做其他营生,所以内城有大量汉人商铺,毕竟那些旗人老爷得有人伺候,他们不可能走十几里路去趟茶馆吹牛皮,就在小贩走进药铺同时,里面的一名伙计小心翼翼看了看他身后,迅速将他带进了后面,放下担子后以最快速度倒下枣子,从竹编的筐子底下掀开夹层取出一包包油纸包裹的火药和弹丸。

    而在此时这间制药的小院里已经有了十几名各种小贩,一个个蹲在地上悠闲地喝着茶,旁边是他们已经空了的担子,两名药铺伙计正在清点他们带来的弹药。

    “老吴还没来吗?”

    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走进来皱着眉头问道。

    “没有,李二已经去接了。”

    一名伙计抬头说道。

    而就在此时西直门处,一名家奴模样的年轻男子,正怒冲冲地冲着守门士兵吼道:“这是和亲王府要的上好泉水,你们那脏手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