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史粉碎机-第4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士兵还得跨越数千里赶到了。

    实际上至少今年年底前咸丰是不会看到自己俄爸爸的军队的。

    双方光信息传递就得花漫长的时间,他们可没有明军的无线电,这时候有线电报也才刚刚开始在美国进行试验呢!这个消息要通过驿站快马向塞米巴拉金斯克送,那里的俄军同样要以快马一路传递送到莫斯科,这段距离可是很漫长,同样尼古拉一世的命令送回来给他在西伯利亚的总督由后者调动哥萨克,然后哥萨克骑兵再赶到关中……

    半年恐怕是不够的。

    得接近一年的时间才行。

    话说俄国那官僚系统的效率也不比大清强多少。

    好在这个问题还不严重,僧格林沁已经亲自赶往陕州,清楚大清目前处境的他,并没有反对咸丰受洗,反正就是个形式而已,更何况他也知道佛祖帮不了大清,但俄国人是真能帮大清,刚刚和哥萨克交战过的他很清楚俄军的战斗力。

    这是大清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确定了俄清同盟后,他紧接着率领清军主力的八旗新军赶赴崤山前线,他必须得在这里坚守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等待俄国人的援军。

    好在形势对他有利。

    虽然进入关中的通道并不只有一条,但明军对后勤的依赖,注定了他们只能走崤函道,全部枪炮而且以大炮为主的明军,后勤不是山间羊肠小道上驮队能解决,那些山路也无法行驶四轮马车,很多地方都是栈道如何走这个?唯一有效的是水运,但秦岭不是南方的山区,随便一条山溪就能通航以支撑运输,更不是沿海有港口可供明军补给,能够支撑明军作战的只有黄河,虽然有三门峡梗阻,但黄河仍旧是关中向外的主要通道,而陕州是这条线的咽喉,无论沿黄河水运还是崤函道陆路,都绕不开这个战略要点。

    可以说只要陕州在手明军就不可能打进关中。

    而崤山的险阻和崤山到洛阳之间的山路运输,也最大限度削弱了明军的火力优势,依靠那些在西北杀戮锻炼出来的新军,僧格林沁坚守到俄爸爸的援军到达没什么压力。

    一时间大清上下信心暴涨。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很快就要悲剧了。

    襄阳。

    “罪民叩见神皇!”

    曾国藩和胡林翼叩首神皇脚下。

    “算了,你们已经得到赦免,就老老实实回乡去吧!”

    杨丰摆了摆手说道。

    “谢神皇不杀之恩!”

    曾胡二人说完之后小心翼翼地爬起来,颇为失落地看着左宗棠,左宗棠的进步还是很快,这时候已经是吏部的一个处级官员,而为咱大清血战多年的曾胡二人却只能回乡种田了。虽然理论上他们可以去考公务员,但就他们这种出身,估计也很难放下脸面去挤在那些年轻人里面,从最底层公务员一点点做起了,毕竟一个总督一个巡抚也都是曾经的封疆大吏,带着满怀的落寞,两人转身离开,就在这时候一个年轻文员模样的走到他们面前行礼。

    “曾年伯,小侄正好去武昌,不如捎二位一程。”

    那文员笑着说。

    曾国藩看着他愣了一下,紧接着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是渐甫啊,令尊此时可好?”

    “家父尚陷虏中。”

    今年刚二十出头的李二鬼子尴尬了一下说道。

    他爹李文安和曾国藩同年,原本是在刑部做京官,但这时候命运有所改变,被调到四川做官,不过不是什么大官,目前消息断绝,他也不知道他爹如何,但头脑灵活的李二鬼子却很聪明地在合肥考了公务员,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被调到了神皇身边,可以说前程已经一片光明,此刻曾国藩问他爹,而父子俩怎么说那也是两个阵营,难免也是要尴尬一下。

    明白这一点的曾国藩同样尴尬地笑了一下,紧接着转移话题,连同胡林翼和两人的家属,随李鸿章一起登上了一艘南下的木帆船。

    “这就是天下大势啊!”

    并肩站在甲板上的曾胡二人,看着他们旁边感慨道。

    他们旁边是一艘艘正在逆流而上的内河小火轮,在宽阔的汉江上排着望不到头的长龙,冒着滚滚黑烟破浪而前,船上无数身穿红色军服的士兵持枪而立,在他们身旁不时可以看到一门门固定在甲板的大炮,甚至还有船上满载的战马,这些逆流而上的运兵船和那些顺流而下的民船形成两道交错的洪流,在这条古老的大江上展现什么叫不可抗拒。

    最近的一艘运兵船上,两个将领模样的正看着他们,曾国藩向他微笑着点头致意,后者同样点了点头。

    “那是第十一军统制林凤翔,旁边是他的参谋长,也是他弟弟林绍璋。”

    旁边的李鸿章低声说道。

    “咸丰完了!”

    胡林翼长叹一声说道。

    “他光想着堵崤函道,却忘了还有一条汉江,汉中一下,关中和四川彻底隔断,没了四川的粮食,关中就成他的坟墓了。”

    紧接着他又说道。

    然而他猜错了。

    神皇才没那么小家子气呢!打汉中有什么意思?从子午道直捣长安岂不是更好?

    虽然军事上这完全就属于孤注一掷,可如果神皇御驾亲征就完全是必胜了,林凤翔率领的这个军就是要和他直捣长安的,如果咸丰没有和尼古拉一世结成同盟,杨丰或许还没这种兴趣,可现在他目的已经达成,那当然不会再继续让道光盘踞关中。接下来是要和俄清联军真正大战的,这个战场肯定不能放到关中,这种大战肯定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更何况掐断关中和四川的联系后,关中肯定会面临粮食不足,再加上多出的俄国人消耗,指定要出现饥荒甚至会造成饿殍遍野,毕竟这片土地能产出的粮食有限,既养不活咸丰和八旗更养不活灰色牲口。

    之前他留着四川也就是为了避免关中出现饥荒。

    所以关中不能当战场。

    剩下的甘肃东部也不行,这片土地上汉人也不少。

    整个甘肃可一千六百多万人口的。

    不过这时候甘肃是包括宁夏,部分青海和部分新疆的。

    神皇的目标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把咸丰赶出关中,一直赶到陇右的穷山沟里,然后继续向西赶,而且陇右那就更养不活俄清联军了,咸丰必须依赖俄国人接济,同样他也只能继续向后退,一直退到天山一带,以便就近接受俄国增援,另外那里还有忠于他的蒙古人。

    这片战场就比较合适了。

    反正就算造成平民的伤亡杨丰也不会心疼的。

    如果在河套一带再和蒙古各部还有南下的俄军拉锯一下,那无疑就非常完美了。

第六四三章 大清的最后一把老骨头

    郧阳。

    郧阳镇总兵茫然地看着前方。

    在他前方的汉江上,一艘没有帆的红色大船缓缓而来,带着一种奇怪嗡嗡声就像是怪兽的低吼,自走船他当然见过,不过和他从前线逃回来之前看到的那些明军自走船不同,这艘船上看不到高耸的,冒着滚滚浓烟的巨大烟囱,倒是在船尾处有一个管子里淡淡的青烟隐约可见。

    他身旁码头上那些下江的客商同样震惊地看着这艘怪船。

    当然,还有船上的怪人。

    在金色盔甲的包裹下,那个怪人负手而立,站在船头甲板上,仿佛一尊金色的神像般用威严的目光扫视岸边,被面甲遮住的脸看不见,整个人除了双眼全都在金甲中,阳光下反射着刺目的光芒。他身后十几名身材高挑,穿红色军服的美女持枪而立,而在这艘船的顶部还有一个奇怪的东西架着,四名士兵坐在座位上将这个东西对准岸上,其中一个用手扶着一个手柄,另一个则扶着一个向上竖立的铁皮匣子。

    郧阳镇总兵的双腿哆嗦起来。

    红色大船也开始减速并缓缓驶向码头。

    郧阳镇总兵哆嗦得更厉害了。

    然后在无数茫然地目光中,红色大船停靠在众多的木帆船间,那怪人冷哼一声踏上了码头,包裹着金色铠甲的双腿在木制码头上迈步向前,脚步恍如擂动的鼓声缓慢而又沉重。

    而他的每一次迈步都会让郧阳镇总兵的哆嗦加剧。

    人群早已经向两旁分开,就像夹道欢迎般鸦雀无声地看着他,听着那恍如战鼓的脚步。

    郧阳镇总兵都哆嗦成了打摆子,脸上的冷汗不停往外冒。

    看着越来越近的金色身影,突然间他尖叫一声。

    然后他就像被抽去骨头一样,一下子瘫倒在地,而也就在同时,那人走到了他面前,金色盔甲包裹的双腿终于停在了距离他鼻子不到一尺远的位置,下一刻总兵大人以极其矫健地动作,一下子翻身爬起,突然间就像摔在地上一样重重地跪倒,脑袋狠狠磕在那金色双腿前……

    “罪民恭迎神皇!”

    他带着脑门上磕出的血,一边不停地磕头一边高喊。

    清军在湖北的最后一座要塞级城市郧阳府,就这样随着郧阳镇总兵的喊声宣告光复,而这里也是神皇进军长安的道路上目前已知唯一一座真正要塞,再向前一直到兴安府也就是安康之前,再无任何真正重兵守卫的城市。

    清军对汉中的防守只是为了保护从四川北上的运输线。

    明军就算沿汉江而上,唯一合理的战略也只是夺取汉中切断这条运输线,他们不可能走栈道北上进攻长安,就明军对后勤的依赖,别说是秦岭栈道了,就是平原的陆路运输都支撑不了太远,数百里的栈道进攻重兵防御的坚城,这完全就是自杀一样,这不是冷兵器时代,一个挑夫翻山越岭走半个月,估计也就能供明军的四十斤开花弹打两炮,明军是不会这么傻,所以清军防御体系的目标就是保住汉中,第一关郧阳算前沿,第二关兴安是主防线,第三关汉中是最后,嘉陵江陈仓道还在汉中西边,这套防御体系可以说足够安全,毕竟汉江中上游只能通行木帆船……

    呃,还有柴油机驳船。

    蒸汽小火轮那是别指望了!

    一来水浅河窄走不了,二来逆流而上煤炭消耗巨大,沿途也没地方可以补充燃料,实际上一直到清末民初,汉江上的小火轮也才刚到老河口,但是,用神皇储备的一百台大马力柴油机制造拖船,烧同样他库存的柴油,然后拖那些内河木船,这样就完全可以了。

    “大清算是真完了!”

    总兵大人一脸忧伤地喃喃自语。

    此刻神皇刚刚驶来的汉江上,一艘黑色铁皮船缓缓而来,尽管有一千马力柴油机驱动着螺旋桨,但这艘小得可怜的内河平地船依旧如龟爬,速度大概也就和人快步走差不多。因为在这艘船的后面,还拖着一支由十几艘几十吨级小型木船组成的绵延长龙,这些升起风帆的木帆船则满载着全副武装的明军士兵和物资,在汉江上以相当于它们正常情况下顺流而下的速度逆流而上。

    好歹也是职业军人的总兵大人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你,找些熟悉上游航道的!”

    刚刚接受完匆忙从城内跑出来的郧阳知府等人叩拜的神皇,突然对他说道。

    总兵迅速堆起笑容。

    “神皇,王师的船有些大,看这吃水也深了点,怕是过不了兴安府,尤其是石泉这个关口是万万过不去的。”

    他献媚道。

    郧阳知府和一帮官员赶紧附和。

    “兴安?谁说朕要到兴安了?”

    杨丰笑着说道。

    他当然不是到兴安的。

    三天后,兴安。

    “王爷放心,老夫在此,这兴安城就是铜墙铁壁一般,发匪就是插翅也飞不过去!”

    能使八十斤大刀的汉中提督胡超拍着胸脯说道。

    他面前的是肃顺。

    因为郑亲王端华死在从北京出逃的路上,而恩华在剿灭西北叛乱时候被bao民乱刀砍死,这时候肃顺继承了郑亲王的爵位,而且作为钦差大臣驻扎汉中,实际上总揽汉中的军政事务,保护至关重要的运输线。在曾国藩投降后,作为爱新觉罗家这时候头脑最好使的,他立刻就转到兴安准备迎敌,连同原本驻扎这里的汉中提督胡超,八旗新军一个旅,做好了一旦明军沿汉江而上就死守兴安的准备。

    至于前出到郧阳,这个他们是肯定不敢的。

    他还没那么傻。

    他手下就一个四千人的新军旅,一万人的绿营,这点人跑到郧阳,跑到明军物资供应充足的山区外围,那真就跟自杀一样,他们很清楚想打败明军唯一的办法就是退到明军补给不足之处,拉长明军的后勤线,最大限度削弱其火力上的优势。弹药充足补给畅通的明军根本无法战胜,就连抵挡都抵挡不住,话说这时候的清军将领们都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