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靶伦榻ǖ脑昂赖幕币罢奖拧!�
刘铁汉眯着眼,仔细的考虑了一下,爽快的回答道:“成,师长,东指的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赤塔,一部分在辽西,指挥起来也不方便,我再加上一条,从现在开始,在辽西通往赤塔方向,东指工兵部队,着手修建两到三条简易公路,只要师指的命令下达,东指在辽西的部队,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赤塔一线,师长,这样可成?”
唐秋离大笑,说道:“姜还是老的辣,铁汉兄,看出了我的意图了!”
刘铁汉笑而不答,只是伸出三个手指头,说了句:“三把刀!”便闭口不言。
其他的将领,如同看两人打哑谜似的,只有参谋长赵玉和,眼中的亮光一闪,自己跟在师长身边的时间最长,也能领会师长的战略意图,可是,即将面对四百多万苏军的进攻,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唐秋离的目光,转向了航空兵北方飞行集团外蒙古巡航区指挥官,孟庆鹏上校的身上,说道:“庆鹏,根据情报处的情报,特战支队侦察到的情报,可以确定,苏联空军在乌拉尔山脉以西,修建了一百多座野战机场,可是朝着你们航空兵来的,因此,外蒙古巡航区的主要任务,以按兵不动为主。”
孟庆鹏的资历和职务,都不允许他像孙振邦等人那样,可以毫无拘束的和师长进行争辩,甚至是耍赖,但是,对于师长的这道命令,他却颇感到意外,还要深深的不理解,起立回答道:“是!师长,外蒙古巡航区坚决执行师长的命令,但是,师长,我冒昧的问一句,一旦苏军空军机群进犯,我们应该如何处置?”
唐秋离微笑着说道:“嗬!连孟庆鹏都跟我打擂台了,一句话,避战!”
“避战?”孟庆鹏一愣,师长的意思,是想让外蒙古巡航区的部队,当逃兵啊?面对苏军的机群,连个照面儿都不敢,转身就逃,这。。。。。。,什么意思啊?
唐秋离摆摆手,然后给孟庆鹏坐下,然后说道:“庆鹏,陆续集结于东方苏军作战飞机,将会达到一万余架的惊人数量,别说你外蒙古巡航区六个战斗机团,三个轰炸机团了,就是咱们独立师南北两个飞行集团所有的作战飞机加起来,也不到苏军作战飞机的三分之二。”
“不畏强敌,敢打敢拼是好的,但也要看在什么样的战场情况下,明显的敌众我寡吗,这样的勇敢,就是莽撞,不计后果的匹夫之勇,我所说的避战,不是一枪未放,转身就跑,而是要避开苏军主力机群的锋芒,采取灵活机动的打法,还有重要的一点,楚天支队长会在明天和你接触,他的手里,可是掌握着苏军野战机场全部的情况,你们部队的任务,是以训练夜间轰炸和突袭为主,明白了吗?”
话说到这份儿上,孟庆鹏要是还不明白,那可真是一脑袋浆糊了,心中的不解和稍许不满,当时就烟消云散了,精神抖擞的大声回答道:“是!师长!加强夜间轰炸和突袭训练,保证完成任务!”
唐秋离环顾了一下众将,说道:“兵力部署调整做完了,下面,就讨论一下针对苏军的两套作战方案吧!”
唐秋离的两套作战方案,一拿出来,众将当时就明白了,师长这是在做两手准备,立足于不打,准备大打,不过,大家的心里,都有深深的疑惑,准备大打是正常情况,四百多万苏军,陆续云集于乌拉尔山脉一西,造成大军压境之势,一场大战不可避免,而且,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恶仗、硬仗!
可立足于不打,就让所有人都不明白了,斯大林调集四百多万大军,一万多架作战飞机,花了这么大的本钱,总不会是来示威的吧?吓唬人,这可不是斯大林的风格。
所以,立足于不打,就显得很是不正常,根据何在?师长根据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怎么会判断出,斯大林气势汹汹的一手,是个虚招儿?
不过,看到师长胸有成竹、笃定的神态,所有人都将疑惑埋在心底,这是一种信任,基于跟随师长南征北战多年,他从来没有做出过错误决策的基础之上的,这种信任,近乎盲目。
而唐秋离也是有苦难言,总不能当着众将的面儿,告诉大家,再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最迟不超过三月底前,希特勒德国,就会向苏联人动手,届时,斯大林就是不想撤兵都不行,他得保护自己的老巢,这话说出去,有些骇人听闻且不说,谁信呢,还不是像看妖孽似的看着自己,光是解释,就得累死自己,干脆,来个不解释,各部队遵照执行就是了。
会议从上午九点,一直开到下午五点多钟,围绕着唐秋离的两套作战方案,将领们补充了很多的建议,但都一致认为,外蒙古地区,只有直属兵团二十多万人马,兵力薄弱,必须要从东指调来十到十五个旅,加入外蒙古战场。
也就是说,将东指在辽西一线的部队,都划归直属兵团的作战序列,使抗击苏军第一波攻势的兵力,达到四十五万人左右,这样的话,面对四百多万苏军,才勉强有一战之力,也仅仅是勉强一战,毕竟,兵力相差达到了十比一的悬殊比例,这还是出于对师长,指挥作战妖孽般能力的信任。
唐秋离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坚持原来的兵力部署,大家也就不再坚持。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 风云动(上)
送走了参加会议的将领们,唐秋离步出指挥部,清洌的空气,此时,外蒙古大草原,已经被薄薄的暮色所笼罩,天边的火烧云,将库伦城所有披着厚厚白雪的建筑物上,都镶上了一层绛红色的边儿,血色一般刺眼。
北风呼啸起来,吹起的沙尘,混合着雪粒,打在脸上,火辣辣的疼,西北的天空,一层层暗黑色的云团,黑压压的从天边涌起,逐渐吞噬了火烧云,将西北的天空,变成阴沉沉的一片,“又是一场大雪,要降临了!不过,这场雪,对我们有利,越大越好,”唐秋离感慨的说道。
“玉和,你认为,我立足于不打的作战方案,是冒险吗,准确的说,是一场危险度极大的赌博吗?”唐秋离忽然问跟在身后,默默不语的参谋长赵玉和。
赵玉和笑笑,回答道:“师长,如果从苏军的集结,和未来外蒙古战场的发展趋势来分析,您的作战计划,的确是在冒险,是将希望寄托在斯大林,不会真正对我们动手的基础之上的,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不可能出现,因此,您是在进行一场毫无胜算的赌博!”
“哦?”唐秋离诧异的回头,看着脸色平静的赵玉和,逼问到:“玉和,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在今天的军事会议上,为什么不提出来?作为我的参谋长,你是有建议权的!”
赵玉和笑了,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回答道:“师长,说出来您可能不信,我跟在您身边的时间不算太长,可是。从来没看见过,您打一场没把握的仗,在缅北的胡康河谷如此,在东印度大陆也是如此,您对战局节奏的掌控,对战争走向的判断,有着惊人的预测力,而无数次事实证明,您是正确的。”
“所以,我不提出反对意见的理由很简单。基于对您的相信和信心,何况,这次是关系到独立师能否在外蒙古站住脚,能否完成师长您下一步东击日本关东军的战略计划,我更没有理由怀疑。也许,这种信心是盲目的。但我却不怀疑自己的判断。”
唐秋离大笑。说道:“玉和,你也学会拍马屁了!不过,你这次是对的!”
赵玉和温厚的一笑,他从师长的笑语之中,听出了强大的信心。
唐秋离的目光,重新投向了。乌云越来越近的天空,心里暗自想道:“此时此刻,自己那些老对手和老朋友,都在想些什么?都在做些什么?”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的办公室内,苏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委员,苏军总参谋部重量级将领,苏联空军总司令部相关将领,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在红色地摊上,抽着烟斗,似乎漫不经心踱步的领袖。
斯大林停住了脚步,用一贯不紧不慢的语气问道:“彼得罗希洛夫同志,关于调往东方的部队,目前的进展如何,有多少部队,到达了乌拉尔山脉以西的集结区域?能否在一九四二年三月底前,对外蒙古地区,发起第一轮攻势?”
苏军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站起身,回答道:“斯大林同志,天气,天气问题是影响部队集结的唯一因素,今年冬天,乌拉尔山地区,连日普降暴雪,平地雪厚达到一米以上,从欧洲方向所有通往基洛夫、叶卡捷琳堡、萨马拉、车里雅宾斯克四个主要集地,以及其他的三十余处集结地的道路,都被大雪掩盖,部队集结异常困难。”
“人员可以徒步行军,但重装备和给养的运输,就变得困难重重,在今年三月底前,对外蒙古地区的独立师部队,发起第一轮攻势,困难不小,斯大林同志,您也知道,冬季恶劣天气情况下,对机械化部队调动的影响是巨大的。”
斯大林不易觉察的皱了一下眉头,说道:“彼得罗希洛夫,我没有询问你困难,你也没必要强调困难吗,那是总参谋部的事情,我只需要知道,我们有多少部队,已经在乌拉尔山脉以西地区集结并完成部署?”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的心里,小小的紧张了一把,感觉到领袖的不悦,自己大倒苦水,看来不是时候,急忙说道:“斯大林同志,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白俄罗斯方面军的一个集团军,西南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已经到达乌拉尔山脉以西的集结区域,五个集团军总兵力为四十五万人左右,但是,大批的坦克和火炮等重装备,却因为天气影响,严重滞后,预计在二月中旬左右,才能到达集结区域。”
“不够,远远不够,对那个中国人唐秋离,盘踞在外蒙古地区的部队,发起第一轮攻势,我需要至少一百五十万部队,不少于三千辆坦克,和至少五千门重型火炮,否则,达不到一战而聚歼中国人的战役目的,此战不打则已,若打,必须务求全歼唐秋离在外蒙古地区的部队,并牢牢的控制住那片土地。”
“我非常奇怪,彼得罗希洛夫同志,部队集结的命令,在去年的十一月份,就已经下达,三个月的时间,你们总参谋部都干了些什么?”斯大林的声音,有些愤怒了。
按照斯大林的计划,对外蒙古地区独立师部队的进攻,必须在三月底前发起,尽管根据各方面情报判断,德国人在今年六月份之前,不可能在英伦三岛战场上,彻底击败英美联军,英美联军毕竟是在本土作战,一定的抵抗能力还是有的,但是,斯大林心里也是发虚。
万一,万一那个疯子般的希特勒,打算两面开战的话,以少部分兵力,继续打压英美联军,而以大部分兵力,转而进攻苏联,对于苏联来说,前景绝对不妙,欧洲方向接近二分之一的兵力,都调到了东方,剩下的兵力,能否顶得住德国人的猛烈进攻,谁也不敢保证。
疯子的思维,是不可预测的,那个横扫了欧洲大陆的希特勒,完全能干得出来,所以,斯大林要的是速战速决,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掉外蒙古地区的唐秋离的独立师部队,也是解除了苏联东部边境的最大威胁,那个中国人的贪婪程度,还要超过自己,就看他最近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对苏联东方的领土,频频出手,也能证明这一点。
总结前两次外蒙古战争失败的原因,斯大林得出一点,“使用的兵力不够,没有形成绝对的兵力优势,无论是此前的远东军区,还是外高加索军区,都犯了类似的错误,兵力略超过唐秋离的独立师部队都不行,必须是压倒性的优势。”
“那个狡猾而阴险的中国人,不是喜欢使用计谋吗,不是喜欢使用中国人那种老掉渣儿的什么兵法吗,那好,我首轮进攻,就使用一百五十万部队,你唐秋离尽可以打伏击、尽可以围点打援,就怕你没有这么大的胃口,在绝对优势兵力目前,什么计谋和阴谋诡计,都派不上用场。”
“即使是我首轮进攻部队,中了你的圈套,第二轮进攻的部队,还是一百五十万,唐秋离拿什么来打我的援兵,到了最后,如果不拱手让出外蒙古地区,就是面对面的决战,我第三轮进攻的部队,还有一百多万兵力,到时候,那个中国人想跑都来不及,只有被围歼在外蒙古地区的一条路可走,这大概就是中国人所说的‘一力降十会’的境界吧!”
所以,斯大林迫切需要在三月底前,集结于乌拉尔山脉以西的部队,至少要达到三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