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卑鄙阴险的唐秋离开战,否则,何至于陷入到了现在这样为难的境地?
斯大林猛吸一口烟斗,淡蓝色的烟雾,笼罩着他饱经忧患的脸孔,说道:“同志们,我知道,面对德军的进攻。苏联红军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战线一天天逼近莫斯科,所有能投入的部队,都在前线,与德军浴血奋战。但是,同志们想过没有。如果华西列夫斯基同志的部队。不能率先赶回欧洲战场,我们面对德国人的凶猛攻势,以现在的兵力和部队状况,还能坚持多久?”
在西线战场上,苏联军队还能坚持多久,每个参加会议的苏联高层大佬们。都心知肚明,苏联军队在德国人的进攻面前,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每天,苏联红军都要填进去十几万人,才能减缓德军的推进速度,整条战线上,成了吞噬苏军士兵生命的绞肉机,但是,除了用士兵的生命,去阻挡德国人的脚步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欧洲部分的各个军区,被德军打得支离破碎,甚至到了组织一场集团军规模的局部反击战,都无法做到的程度,这种情况下,苏联军队需要更多的士兵,来弥补巨大的战争消耗,拿什么去为华西列夫斯基打通中国人的封锁线?
身为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不能不说话了,“斯大林同志,欧洲方向的战局,需要东方的精锐部队,尽快返回,这是同志们都很清楚的,但是,我们从哪里调集兵力?”
看看斯大林晦暗的脸色,彼得罗希洛夫元帅停顿了一下,既然开了头,就得硬着头皮说下去,“中国人唐秋离在乌拉尔山脉和唐努山脉一线,陈兵近四十万,打破独立师部队的封锁,至少需要同等数量的兵力,斯大林同志,总参谋部做过这样的考虑,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甚至无法集结起两个集团军以上的兵力,斯大林同志,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不能不说实话,见斯大林沉默不语,他建议到:“斯大林同志,鉴于我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很难甚至是无法为外蒙古方面军打开通道,既然如此,何不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同志,集中全部兵力,重点攻击一点,在独立师部队封锁线上,打开一道缺口,比如,米努辛斯克方向!”
斯大林突然暴怒了,声音提高了八度,“我的总参谋长同志,请你在提出建议之前,过一下脑子,时间!——明白吗,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假如给华西列夫斯基几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那么个可恶的中国人的部队,是抵挡不住的,但是,德国人给我们时间吗?不能,如果外蒙古方面军在两周之内,无法赶到莫斯科附近,我们只有被德国人围城的结果!”
斯大林罕见的暴怒,这位苏联的最高领袖,素来以沉稳和老谋深算著称,即便是决定干掉党内某位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同志,也是表现的不温不火,冷静的吓人,现在,暴怒起来,脸颊扭曲,太阳穴上的血管儿,蚯蚓般霍霍跳动,显得面目狰狞可怕,而言辞愈发的尖酸刻薄。
彼得罗希洛夫元帅脸色灰白,木头桩子似的,呆立在那儿,面对领袖的暴怒和尖酸刻薄的言辞,他无言以对,既不能反驳和辩解,又无法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内心被深深的无力之感,充塞得满满登登,堵得心头发慌。
斯大林积郁在内心的一股怒气,发泄出去之后,倒是心情舒畅了很多,见总参谋长同志,一脸失魂落魄的模样,无声的叹口气,尽量温和的说道:“彼得罗希洛夫同志,请原谅,我刚才失态了,请坐,我们继续讨论!”
斯大林重新装上烟斗,说道:“彼得罗希洛夫同志,是否可以这样考虑,从伏尔加河沿岸军区、顿河军区、内高加索军区以及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等部队,抽调战役预备部队,编组为乌拉尔山脉方面军,负责打破中国人的封锁,兵力吗,不要少于四十万人,同时,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将兵力集中在一个方向上。”
“突破的地点,就按照彼得罗希洛夫同志建议的那样,选在米努辛斯克一线,前后夹击,那个中国人的部队,坚持不了多久,就这个问题,同志们讨论一下!”
看几位大佬们,嘴角带着的一丝苦笑,斯大林就知道,自己这番话,又是白说了,但他不明白,在记忆之中,那几个军区,是有战役预备队的,而且,还是在德军进攻最猛烈的时候,自己下令组建的,以准备在紧要关头,投入到战场上,现在,只不过是提前使用罢了。
“彼得罗希洛夫同志,你来说说,到底是什么情况?”斯大林带着不解和些许的不悦问道。
彼得罗希洛夫又一次站起身,表情似乎比领袖还要痛苦,“斯大林同志,您刚才提到的那几个军区,按照此前您的指令,的确组建了有三个集团军规模的战役预备队,只不过——只不过,在一周前,德军的攻势突然加强,前线的部队吃紧,这些预备队,都已经投入到战场上了,还是您命令总参谋部下达的命令!”
斯大林脸颊上的肌肉,禁不住抽搐几下,他忽然想起来,是有这么回事儿,记得当时,彼得罗希洛夫还提醒过自己,不要将各个军区的战役预备队,全部投入进去,只不过,当时情况危急,各个军区的战线,在德国人的狂攻之下,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全线崩溃的危险。
战役预备队投入到战场之后,的确稳住了战局,然而,也造成了现在的尴尬局面,斯大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事儿,责怪不了任何人,是自己命令总参谋部照做的。
办公室内的气氛,尴尬的几乎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刻意的回避着斯大林,他们知道,接下来,斯大林同志就要再次暴怒了,莫斯科军区司令员莫斯科军区司令员巴达琴科大将,站起身,说道:“斯大林同志,我有个建议!”
斯大林的眼睛一亮,就如同在沙漠之中,长途跋涉的旅人,缺粮断水了几天,奄奄一息之时,突然看见绿洲上的一弯碧水般,他身体猛地前倾,急切的说道:“巴达琴科同志,你快说,有什么建议?”
巴达琴科大将,被斯大林贼亮的眼神儿,吓了一跳,也不不敢卖关子,简洁的说道:“众所周知,现在抵御德军进攻的,是其他军区和方面军的部队,而莫斯科军区,在目前的情况下,暂时还没有作战任务,既然如此,我建议,从莫斯科军区抽调三个集团军的部队,开赴乌拉尔山脉和唐努山脉方向,负责为外蒙古方面军打开通道!”
“不行——绝对不行!”斯大林毫不犹豫的断然否决,而眼中的光亮,瞬间暗淡下来,希冀的火光,刚刚燃起,如同遇到狂风般,瞬时熄灭,“巴达琴科同志,莫斯科军区的部队,一兵一卒都不要调动,你们担负着首都以及周边广大区域的战役防御任务,一旦德军突破我们目前的防线,莫斯科的安危,就全部落到你们身上,兵力本来不足,怎么可以外调呢?”
斯大林简直有些愤怒了,莫斯科军区的部队,是自己手里最后一张底牌,留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说了刚才那番话,他还觉得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愤怒,刚要再训斥巴达琴科大将,却看见,自己最亲密的战友,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不断的给自己使眼色。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第两千一百七十九章 要迁都?
对于莫洛托夫,斯大林是绝对信任的,在苏共中央的要员之中,只有对这位与自己一直并肩战斗,并在苏共内部派系血腥争斗的每个关键阶段,都毫不犹豫的站在自己身边,为自己办了很多拿不到桌面儿上的隐蔽事儿,包括剪除政敌的莫洛托夫,斯大林采取绝对信任的态度,多年的政治斗争,两个人地方命运,已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割。
在这一点上,即便是此前最受宠的苏联肃反委员会前主席,现在不想到所踪的贝利亚,以及现在的总参谋长彼得罗希洛夫元帅,都比不上,也没有这个待遇,斯大林可以敞开心怀的与莫洛托夫探讨各类事情,无论是光明正大或者是卑鄙龌龊,两个人都没有任何的心理障碍。
而且,斯大林对莫洛托夫的才华和头脑,非常欣赏,外交乃至政务这一块儿,都交给莫洛托夫去处理,斯大林自己从来不过问,至掌握大方向,但莫洛托夫都做得非常漂亮,现在,这位亲密战友加铁杆儿心腹,素有智慧的莫洛托夫,一个劲儿对自己使眼色,显然,他的心中,有了更好的主意,只不过,不宜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罢了!
斯大林强压下臭骂巴达琴科大将一番的冲动,但语气却冷峻了许多,说道:“巴达琴科同志,你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保卫莫斯科,你手里的部队,就是为了这一目标而存在的,三天之后,我会与政治局的部分同志,到莫斯科军区的阵地去视察,希望你能够让政治局的同志们放心,即使是德**队兵临莫斯科城下。你的部队,也有能力,将德军阻挡在莫斯科郊外!”
“是,斯大林同志!”巴达琴科大将,感觉到了斯大林同志的愤怒,赶紧回答道,心里暗自后悔,自己出这个风头干什么,觉得这样回答,还不足以表示决心。“莫斯科军区的所有指战员,都牢记您的命令,绝不让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踏进莫斯科半步,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又接着说道。
但是,如何为华西列夫斯基的部队。打开通往欧洲战场的通道?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巴达琴科大将心意茫然的坐下,这时,莫洛托夫在笔记本上,飞快的写下一行字,撕下来之后,递给了斯大林。
斯大林打开一看。就简单的几句话,“斯大林同志,关于外蒙古方面军的问题,请您暂时搁置。集中精力研究远东方面军的问题,散会之后,我有要事,需要与您密谈!此外,关于远东方面军的问题,我个人意见,以救援较为妥当!”
也就是莫洛托夫有这个资格和权力,直截了当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建议领袖改变会议主题,只不过,莫洛托夫非常聪明,他是暗中递条子,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将问题公开化,又能保证斯大林同志的威信,一举两得之事,此人最擅长。
斯大林看完这张纸条儿,脸上,露出明显的松弛神色,尽管莫洛托夫的话,让自己一点儿头绪都摸不着,也不知道他要与自己密谈什么,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莫洛托夫的纸条,却有这样的魔力,斯大林感觉到,莫洛托夫有很好的,能够解决外蒙古方面军遇到的困境的办法。
不过,斯大林依然感觉到难受,那个中国人唐秋离,给外蒙古方面军设置的障碍,不得不暂时搁置,远东方面军的问题,还需要再次拿到桌面上儿,他的心里一阵悲哀。
斯大林沉默了片刻,说道:“同志们,鉴于外蒙古方面军所遇到的问题,十分复杂,需要我们更加慎重的决定,因此,暂时搁置,下面,我们还是回到远东方面军的问题上来!”
参加会议的苏联党政军大佬们,一阵错愕,外蒙古方面军的问题,悬而未决,怎么又扯回到远东方面军的问题上来了,斯大林同志今天表现,很不正常啊!
远东方面军的问题,貌似很简单,并不复杂,就是救与不救的问题,但是,简单的选择,却牵扯到了苏联的前途命运的大事,两难的选择,谁也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斯大林提出问题之后,大家都保持了沉默,其实,沉默也是一种态度,斯大林同志在犹豫什么,我们就在犹豫什么,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领袖的手里。
可以这样说,远东方面军一百多万士兵的命运,被莫洛托夫的一张纸条,彻底改变了。
原本,在斯大林的考虑之中,对远东方面军的部队,是不予救援的,原因很简单也很残酷,东方地区的部队,拖不起,一旦陷入与远东日军部队的长期作战之中,那此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在浪费时间。
斯大林也清醒的知道,德军迟早要兵临莫斯科城下,莫斯科军区可以保证在一段时间之内,阻击德军攻入市区,但以后呢,久困无必守之城,只有从外部,打破德军的包围,莫斯科才能避免沦陷,因此,远东地区的几个方面军部队,就是斯大林手中,唯一也是最可依仗的底牌。
这种情况下,如任敢让远东地区的几个方面军,再次陷入与日军长久的纠缠之中,当然,斯大林的内心,是绝对痛苦的,在反复权衡与思考之中,他彻夜难眠,如果外兴安岭方面军和贝加尔湖方面军,不回头救援远东方面军,那朱可夫的部队,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一百余万精锐的部队,就这样被日本人一口口的吃掉,斯大林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