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是还没有,没见圣人让天下人议十件事,只写到第二件,这事说来容易也容易,说到麻烦先看五姓如何处理此事,我等既然是一条心,那么不如合股买地。听闻中南半岛战事大好,那里有上上等稻米良田数之不清。”
天下人!
事实上真正在议这件事情的没有多少人。
普通的百姓更愿意用自己家里的十亩薄田并入某个大户的田里,拿到钱币之后可以在其余地方买到五倍以上的土地。
有的,更愿意入股,大农场的收益至少是自家几亩薄田的两倍以上。
大唐皇帝李世民派出了足有上千人,不断的去暗中收集民间对打破原有规则的看法。
已经连续数日,李世民都无心去看各地的上表,他在等着派出去的人收集到的长安各阶层的反应。
视反应,他才会放出第三条、第四条天下大议的条款来。
房玄龄求见,李世民等待好一会才点头同意见。
房玄龄入内施礼,坐下之后说道:“圣人,臣不明白您为何要执意打破祖制。”
“祖制,谁家的祖?”李世民没好气的反问了一句。
“臣失言,臣是想说百姓千百年来就是如此生活。”
李世民侧头看向房玄龄:“朕问你,曾经的作法就是家里用一根线纺纱,然后白天在田里作活,晚上回去踩织机。这就是你所谓的祖制。”
李世民没再说下去,房玄龄的智慧不可能不明白后面的意思。
房玄龄确实是听懂了。
眼下,靠着水力一日夜可以纺五百石的麻,靠蒸汽机可以纺五千石的麻。织机更是如此,就这么短短几年,可以说每一个都会有新改进的织机出现,甚至与有一年之内,织机被改进三次的融合。
别小小的飞梭,小小的轴头。那一点点的改变就让速度提高许多,让布的质量更高。
房玄龄依旧是怕,怕引起了世家门阀、名门贵族的联合反对。
大唐的天下,说是天下人的天下,但事实上,还是大唐贵族的天下。只不过眼下大唐森严的等级有了些细微的变化。
以前是五姓、名门、大贵族、小贵族、乡绅、平民、佃役婢。
眼下却是,大唐人、大唐少数民族、大唐依附民族(比如扶桑族)、外族。然后才这个基础上再分五姓、名门、大小贵族之列。
最直白的说法就是,华亭县,崔一叶就数次很隐晦的告诉身边的官员,他夫人的婢女虽然是婢,但也绝对比投靠的交人大贵族的女儿身份高贵。
因为自己夫人的婢女是土生土长,受中原教育的女子。
在崔一叶夫人的婢女见到阿史那杜尔的小妾时,崔一叶却认为自己夫人的婢女必须要给阿史那杜尔的小妾施礼,理由很简单,阿史那杜尔是大唐突厥族的大贵族。
房玄龄坐在李世民的书房,原本就是想来劝说几句,可坐在这里却也不知道如何劝。
正好,崔君肃到了。
崔君肃不是一个人来的,还有唐俭。
两人入内施礼,由崔君肃递上了一份表:“圣人,最近朝野有些议论,在定氏族志之时,都认为应该首先先确定五大族,以顺天意。”
五大族?
李世民初听这话以为五姓难道要内乱,当下不是五姓七族加皇家,八大族吗?
拿到表一看,李世民才知道自己误会了。
唐承汉志,那么唐人一词代表的是大唐子民,唐属汉族为天下第一族,而后是唐属突厥族、唐属岭南僮族。接下来就空白了,然后换了一页却写了十多个族。
比如,唐属黑水族、唐属铁勒回纥族、唐属西突骑施族(西突厥泥孰一族)、唐属室韦族等等。
再翻一页,上书唐属少数民族。
扶桑族、新罗族、交人族等等……
唐俭上前一步:“圣人,依最初的议事,大族以人口论,贡献论,学术论、技术论、功勋论等等。扶桑族人口巨大,仅两年时间就从五百五十万人提升到了六百七十万人,也就是说,仅两年就有一百二十万新生儿出生。五大族没有扶桑一族,此事恐怕会有异议。”
崔君肃立即站出来反对:“怕什么,室韦一族与一族都表示,族内多生多养,自七个月前室韦、推行生育奖励律之后,现记录在案的已经有半数妇人有身孕。”
唐俭笑着摇了摇头:“崔兄,室韦再努力生,他们总人数也就是七十多万人,怎么和拥有五百多万人的扶桑族去比。”
李世民这时问道:“崔卿,朝野有何看法?”
崔君肃重重一抱拳:“圣人,朝野都不希望扶桑入五大族。但眼下确实有难度,强行修改不利于扶桑族的规则会让引起乱子,而且规则是早就定下的,此事怕很困难,但臣心中不甘。”
第0938节 变革中的大唐
别说崔君肃不甘心,就是人口基数最少的契丹都不甘心。
因为契丹是属于融入民族,扶桑是属于被征服民族,这本身就是巨大的差距。
可被征服这几个字却绝对不能说出来,那怕就是扶桑族自己心中都明白,也不能讲出来。眼下最让各族心中烦的就是,扶桑族人口基数实在太大了,若是把东西突厥铁勒等各族合为一族,人口肯定是汉族之后第二。
眼下,事实上却是,扶桑族的人口是唐人第二多的民族。
李世民淡然一笑:“此事朕在之前听柳驸马提及过,你们可以依柳驸马的思路再议一议。柳驸马说过,不能光比人口数,这个还有识字率、知史。所以五大族之事推迟几年再定,眼下除了三大族之外,其余备选,给每个族一个备选的机会。”
房玄龄、崔君肃、唐俭瞬间就明白了。
不仅仅是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更是听出来大唐皇帝的滑头,很显然李世民也不想让扶桑一族成为五大族之一,所以这才提出了识字率与知史。
知史,就是要懂本民族的历史,以及中原大史。
从上古、夏、商、周开始的历史。
而且李世民还不承认这是自己的意见,只说是柳木的。毕竟身为皇帝不能明显的表现对某个民族的轻视,皇帝要一碗水端平的。
大唐五大族的事情不是秘密,只是李世民没有留意罢了。
早在七个月前就开始有各族有身份的人参与议事。
扶桑族内部却有两种看法,有一种是想把自己的身份牌换成汉族,还有一种是希望提升扶桑族的民族地位。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也都在扶桑族内部划定了等级差。
筑紫岛第一批识字,第一批桑民,第一批参加唐军的倭兵,这些才是第一序列的。相当于大唐的贵族等级之中的名门。
特别是在许多扶桑族大桑林村又有了奴隶与桑役之后,这种分化就已经深入人心。
李世民的头疼不在这块,无论怎么算五大族他都是皇帝。
所以李世民问道:“两位爱卿,就朕提出的天下大议的第二议,两位以为如何?”
崔君肃说道:“圣人,贫民许多人都无姓。佃农有姓的也不多,佃奴更是如此。前段时间家中来信,举行了大族议,开祠堂给追随家族超过十五年的佃户赐姓,并赐房号。佃升为族人,佃奴成为签订长约的族工。”
李世民听到这话,身体不同的往前倾,他很想听下去。
“圣人,族中得到了五千交人、真腊奴隶,以及两千地中海奴隶,族中土地若是以旧的方式已经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眼下族中开办了一个学校,特别增加了五架铁牛专门用在教学上,并且向总舶司递交了一份租田协议,租一块百万亩的区域,其中良田约占三分之一,其余可为林,采收香料、果子等。”
“噢,这事是大事,还是小事?”李世民心说自己竟然不知道。
崔君肃愣了一下,马上陪着笑容:“圣人,这是小事。小到无须月月上报,只在年终作一次汇总罢了。去年的时候,户部、工部、兵部联名提交了一份就中南半岛开发的上表,圣人您已经作过批示。”
“有这事。”李世民记得这事情。
崔君肃又说道:“当时您批示,要求礼部也参与其中,既然开发就必须要有文教,有唐民的地方就要有堂。”
“嗯。”李世民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中南半岛开发属于总舶司下属西港舶司的事务,开发之后才会交给六部接管。崔家中长租的百万亩土地,实际数字是三百七十九万亩。但眼下还无法接管,大半还在敌军手中占领,也正好趁这个时间家中培养大农场的技术。”
唐俭在旁接了一句:“西港舶司这次办事相当不利,大片的土地已经租了出去,并且收了无数的钱币,到现在都没有把地契准备好,这事圣人应该申斥。”
“别。”房玄龄在旁阻止:“我知道你唐家最早交钱,但打仗这事不能急,莫催得太紧,越国公正在全力防御六诏东进,候将军已经击败了真腊主力,苏将军毕竟将海边各城完成的清理,这效率相当不错了。”
“也是。”唐俭只是发了一句牢骚。
李世民算是松了一口气,别看只有一个崔氏在行动上支持自己的大议,崔氏却是五姓之首,这事看来可以办。
想来,五大民族的事情之后,大唐可能就会有新的一轮争执,就是几大家族的争执了。
阿史那杜尔别看是突厥族,代表的就是突厥王族,阿史那家族,实力也是相当的巨大,眼下阿史那家族仅是羊就拥有四千万只以上,马匹七十万。
而冯盎代表的就是岭南僮族。
僮族背后还有四个人口比较多的民族,以及好些个人数虽然少,但自成一族的部落,姑且可以算是人数极少的民族。
房玄龄这时问道:“圣人,不知道这大议的第三条是什么?”
李世民思考片刻之后说道:“这第三条之后都是基于第二条之上的,朕认为士、农、工、商要有所变化。”
“请圣人明言。”房玄龄站了起来,对李世民刚才的论题追问了一句。
李世民拿出一本厚厚的册子,房玄龄没让书记员进来自己去接过了册子。
李世民这才说道:“朕以为,现说士、农、工、商,这四类也算高下之分。这个士,也要高下之分,并非只会读书作赋之人就是士。那么三位爱卿,朕问你们这杜子春算是农,还是士。李春算是工,还是士。”
杜子春精心研究蔬菜的改良与种植,特别是冬储与大棚这两项,绝对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些技术在大唐备案是柳木所发明,但眼下呢,柳木的水平已经是过去式。
再说李春,因为李春的广授门徒,大唐的造桥技术突飞猛进。
若是放在以前,李世民绝对不敢想从长安修一条铁路去洛阳。
第0939节 南海边戎
大唐皇帝李世民提到的两个人,一个是在农耕上有造诣,另一个则是修桥的宗师级。
除了这两位,还有研究蒸汽机的人,其有李德謇是文人出身,但其余有大功勋的,九成都是以前的铁匠出身,特别出众的三位,也仅仅能说是认识字的铁匠。
唐俭听到这话立即说道:“圣人,之前有所论断,鬼工为士。”
“好!”李世民点了点头,很显然这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头,继续问道:“那么,差一些的,比如正在学习当中的学子,学的就是鬼工之术,但想成为鬼工没有三十年的磨砺,就算小有成就,怕距离鬼工还有些差距。”
“这个……”三人都没敢接话。
李世民在打破了大唐小农壁垒之后,很显然这是要全面的改变大唐的格局。
李世民继续说道:“再说商,以前说商为贱,投机之商可恨,但大唐有没有义商,有没有为民造福的商,这舶司算不算商。”
舶司严格的说,就是商,是商的另一种形式。
这个认定已经在整个大唐上上下下,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都认可的一种共识。
“还有。”李世民这才说出了自己所思考的:“有些人不愿意务农,也不擅长作农活,读经典也读不出什么才华,但却可以作优秀的舶司管事,吏部应该有所记录吧。”
“确实如此。”房玄龄了解这个情况,所以也不回避。
李世民再问:“一个优秀的舶司管事,必须要识字,而且要能读会写,精通算学,熟知天文、地理、各地风俗,以及读得人术等多种学问。这样的人怕永远也会再去务农,作官也未必合适,那么他们的身份呢。”
没等三臣子开口,李世民又问道:“慈溪县第一纱坊,那纱坊的管事年龄朕记得有五十岁左右,他作官不行,是被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