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小闲人-第14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兀克蔷烤乖谂趟闶裁茨兀俊�

    诸多疑问令向来算无遗漏的武媚娘不免也感到非常苦恼。

    原本她是胜券在握,可如今多出这么一个变数来,令她对于一切都感到十分的不安。

    。。。。。。

    “离间之计?”

    袁公瑜一脸错愕的看着杨氏。

    杨氏点点头道:“不错,此乃长孙无忌的离间之计,目的就是希望我们分心。”

    袁公瑜皱眉思忖着,这不太像似离间之计呀,他凭什么让韩艺这么晚跑去跟他密会,这里面肯定有阴谋的。

    杨氏瞧了他神色有异,又道:“皇后已经说了,让你全力调查裴行健朋党一案,其余的事不需要你去劳心。另外,此事不要跟任何人说,烂在肚子里面。”

    袁公瑜一怔,忙点头称是。

    武媚娘在他心中的地位,比起李治来,可是不遑多让的,因为如今武媚娘在极力提拔他上来,似乎准备接替李义府,他当然愿意为武媚娘卖命。

    。。。。。。

    。。。。。。

    今日西市迎来一个人流高峰期,但凡肉摊前都是聚满了人,只见摊位上摆着一坛坛腌肉,一块块火腿,一条条腊肠,各种肉类产品,满目琳琅,引得百姓争先购买。

    原来今日第一批由凉州作坊生产的腌肉、火腿已经运送到长安。

    因为这一切都流水线化,而且就没有一块新鲜的肉,都是腌制品,方便保存和运送,再加上前段时间的西北大工程,令道路通畅,故此运输成本降低了不少。

    另外,因为西北这几年没有战事,大家都在全力生产,草原上的畜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产量增加不少。而运输成本降低,数量增多,那么价格自然也比较低。但是这肉价低不是说比以往的肉价低,因为里面还有盐的利润,但是这肉就不需要太多的加工,要知道以往这盐运送到长安,还得加上运输成本,这养算下来,肉价已经算是很低了,碰巧又遇到冬季,大家手里都有一些钱,故此才有这番景象。

    韩艺也与张大象也来到西市视察。

    “今年从西北运来的肉是去年的一倍有余,但似乎还是不够,想要将西北的肉运往江南,只怕还需要购买更多的肉。”张大象看到眼前的景象,不免感到有些惊讶,嘀咕道:“什么时候长安的百姓这么有钱了。”

    韩艺笑道:“如果你拿着今年长安运往西北货物作为对比,你就能够明白你为什么会有这番景象了。其实归根结底,买卖就是以货易货,我们卖给西北的衣服、陶器、等生活用品,以及工具,较比起去年,增加了三倍有余,而这些都是百姓做的,故此再多的肉,我们也能够拿下,我想草原上的百姓已经不需要自己动手制作这些生活用品,他们只需要尽全力发展畜牧业就行了,咱们中原的商品那是物美价廉。对了,这盐价有没有受到影响?”

    张大象笑道:“只是稍微降低了一点,吐谷浑虽然卖给我们许多盐,但是一部分被朝廷购买,而其余的要么准备运往一些缺盐的地区,要么全部用于腌肉,等于市面没有多余的盐,倒是关中地区本地的肉涨了不少,但因为新市场的出现,对于肉需求变得很高,不愁卖不出,总得来说,如我们预计中的一般,百姓深受其利。”

    “那就好!”韩艺点点头道:“可见凉州的贸易情况非常不错。”

    张大象立刻道:“倒还别说,真是如此,我前面就跟凉州来得官员谈过,如今凉州可是非常繁荣,来往商人是络绎不绝,光市场增多了三个,旅店都增加了八十多家,大大小小作坊也增多了四十来家,还有凉州城内的人口增加了一倍。明年凉州的税收肯定得到大幅度提高。”

    道路通了,战事停了,凉州有身处交通要冲,北边草原、西南边的吐谷浑,还有西北地区都往凉州走,这不能繁荣么。

    “是吗?”韩艺点点头,笑道:“看来这凉州刺史做得还不错,你赶紧以我的名义写一道奏章,将凉州的情况告知陛下,我想此时陛下需要这些好消息。”

    。。。。。

    他说得没错,这段时期朝中的纷纷扰扰,令李治心中很是郁闷,故此当他收到韩艺的奏章时,那是相当开心,立刻召见韩艺。

    两仪殿内。

    “哈哈!”

    李治非常开心的朝着韩艺夸赞道:“有卿在,朕无忧矣啊!”

    别人给他带来的都是一些烦人的事,只有韩艺不断给他带来好消息,他当然也投桃报李,对于韩艺是不吝赞美,也越发器重韩艺。

    “多谢陛下夸奖。”

    韩艺起身一礼,又道:“其实臣只是动动嘴而已,而真正办事的乃是凉州赵刺史,是他兢兢业业,严格执行了朝廷的命令,才有今日凉州的繁荣。”

    李治点点头道:“你说得不错,那赵持满的能力朕也是知道的,朕会对他另有奖赏的,不过你也无须多让。那边弘化公主也给朕来信了,说正是因为你当初为她制定的政策,令吐谷浑很快便从战火中走了出来,如今吐谷浑的百姓都生活的非常好。”

    韩艺立刻兴奋道:“这吐谷浑繁荣,就能为我大唐分担一些来自吐蕃那边压力,真乃大好事一件,不过这都是陛下福泽绵长,臣只不过是锦上添花。”

    身为臣子,那就必须要有天子圣明,臣罪当诛的觉悟。

    “你小子!”

    李治笑着指了指韩艺,虽然从“卿”降为“小子”,但也可见李治是将韩艺当做自己人,只有自己人,说话才能如此随便,心里也是非常开心。这道理他当然明白,吐谷浑就挨着大唐,被大唐包围着,而且上回又被吐蕃削弱了一番,如此对于大唐是完全不具备威胁,吐谷浑越好,越繁荣,只会对吐蕃形成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大唐愿意全力支持吐谷浑,就是要对吐蕃进行封锁,不让它扩张。

    这也是大唐对于吐蕃的一贯政策,尽量往长远去规划,不跟高句丽一样,是如鲠在喉,不灭不爽,因为打吐蕃确实没有什么太多的利益,高原地区,而且高原作战风险非常大,这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最佳的办法,就是将它给封锁,然后耗死它,最好是让他分裂,不具备对于中原的威胁就行了。

    韩艺又道:“启禀陛下,其实凉州的繁华,对于我大唐的西北计划是一个非常好的肯定,根据户部的统计,长安每年运往西北的货物是成倍增加,而且商品的种类也是日渐繁多,甚至于他们现在住帐篷,都是由中原制造,这不但对于两地融合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而且也在暗中削弱了西北对于中原的威胁。

    当他们的百姓习惯于是用咱们中原的商品之后,一旦开战,两边贸易停止,他们将会只剩下骆驼与牛羊,连帐篷就没有住。故此臣以为朝廷应该加大对于西北的贸易,利用商品贸易将他们牢牢拽到手里。”

    因为当初他建议的时候,那还只是尝试,不是你说行就行,还得用事实说话,而如今已经出现成效,那韩艺当然会建议李治加大力度。

    李治点点头,觉得韩艺说得非常有道理,汉武以武灭之,匈奴是没了,但问题是突厥又崛起了。而太宗又恩威并施,虽然效果不错,但是掌控力度比较小,老是发生动乱,而如今是恩威并施,并且以贸易笼之,这就比较实际化,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以德服人,德只是虚的,没有什么实际的利益,这无法控制住,道:“你说得不错,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吧。”

    “微臣遵命。”

    李治就这么一句话,言下之意,就是你办事,我放心,都不需要问你具体计划是什么。可见李治是非常信任韩艺。

    而与此同时,武媚娘也暗示许敬宗等人加速审讯的力度,因为韩艺这个因素的变得不稳定,武媚娘也害怕迟则生变,她这一回是一定要弄死长孙无忌,此事要速战速决,就算被韩艺破坏,也得有个结果。

    这可就苦了裴行健,被折磨的不成人形。

    “我招!我招!”

    裴行健实在是支持不下去,终于松口了。

    袁公瑜大喜,李结早就招了,就剩这裴行建了,赶紧上前问道:“快说,这赵师是不是长孙无忌。”

    裴行健压根就没有提过长孙无忌,可袁公瑜开口就提长孙无忌,意思非常明显,就是让裴行健抖出长孙无忌来。

    裴行建喘着气道:“你先放开我,我想喝口水。”

    袁公瑜赶紧让人松开他,只要你肯招,别说水了,猪肘子都不是问题,反正你吃了这顿也没有下顿了。

    裴行健被松开之后,整个人是直接塌了下来,靠在木柱上,大口喘着气,可见被折磨得有多惨,他突然眼皮一抬,望着袁公瑜,转身便一头就往墙上撞去。

    砰地一声响。

    顿时撞的是头破血流。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六百四十三章 帝王之心

    这古人最讲究的是尊师重道,而裴行建又是出身名门望族,从小就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这师如父呀,他最初咬紧牙关,就是不愿供出自己的老师,而如今他已经明白了,人家也没有打算要整他老师,那赵李太公不过是一个小角色,谁愿意为他劳心,真正的意图是要借他去对付长孙无忌,可是裴行健身为关陇集团的成员,根正苗红,这长孙无忌在他心中,自然有着不一样的地位,他连自己的老师都不愿意出卖,更加别说去说谎出卖自己非常尊重的长辈,他是坚决不做声。

    但是武媚娘已经下达命令,尽快解决此事,那袁公瑜亦非善类,是用尽手段,将他折磨的体无完肤,他实在是无法忍受,故此只想着一心寻死。

    只不过这撞墙寻死也是需要力气的,而他早已经被折磨的就连寻死的力气都没有了,这一撞竟然没有撞死,又给救活了过来,可这不死也残了。

    袁公瑜当时是吓出一身冷汗,可又见这裴行健宁可寻死也不愿意出卖长孙无忌,他知道想要让裴行健开口,那是非常困难的,于是赶紧去向许敬宗汇报。

    “什么?”

    许敬宗闻此消息,吓得也是霍然站起,这裴行健可是非常重要的证人,急忙问道:“他的情况如何?”

    袁公瑜抹着汗道:“倒是救了回来,可是看这情形,想让他供出长孙无忌来是很难的。”

    许敬宗听得沉眉不语。

    这一旁的王德俭道:“舅舅,可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这迟则生变啊!”

    在他看来,就剩下裴行健不肯招供,不能为了他一个人而拖下去。

    许敬宗觉得也对,问道:“那你说该当如何?”

    王德俭脑子转得那叫一个快,立刻道:“舅舅,你可有想过裴行健为何要自杀?”

    许敬宗一愣,疑惑的看向王德俭,他为何自杀,你难道不清楚么?还来问我?

    王德俭又道:“我认为他是畏罪自杀,如果他心中坦荡荡,无事不可对人言,为何不肯招供,还非得去寻死,可见此案非同寻常。依我之见,他是见阴谋败露,故此才选择自杀。舅舅得赶紧上报陛下,说这裴行健畏罪自杀,再将现在已有的证据呈上,状告他们勾结长孙无忌意图谋反。”

    许敬宗眉头紧锁道:“这能行吗?”

    王德俭道:“行不行,总也得试试看,反正我觉得这事是不宜再拖下去,得速战速决。”

    你们说他们心里就不紧张么,他们也紧张,对付长孙无忌这种人,你拖个一年半载,可能死得就是你了。

    许敬宗权衡半响,心里也明白过来,杀不杀长孙无忌,最终还是在于李治的意思,那总得去试探一下李治的意思,于是将心一横,道:“行,你们现在立刻将证据整理一下,我明日便入宫面圣。”

    几人立刻整理了下证据,第二日,许敬宗便入宫面圣。

    李治见许敬宗求见,自然也知道为什么事而来,于是道:“关于朋党一案,查得如何?”

    “启禀陛下,关于裴行健、李结朋党一案,臣已经审出一些眉目了。”许敬宗拱手道。他并未说是结果,而是说审出来一些眉目,可见他还是给自己留有余地,毕竟是当朝国舅,万一李治不是这意思,就还可以有回旋的余地,这就是为臣之道,在没有把握的时候,尽量将话说得模凌两可,褚遂良当初就是太勇猛了,一句话将李治给逼到墙角上去了,两边都下不了台,最终葬送了那大好局面。

    李治问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许敬宗神色极其凝重道:“回禀陛下,据臣深入调查之后,此案并非是一件简单的结党营私案,其中还包含着一个很大的阴谋。”说得是煞有其事。

    李治惊讶道:“阴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