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道:“朕也没有想到韩艺会闹到这种地步,朕当初认为由韩艺出面的话,他不过就是一个五品小官,在朝中又无任何势力,由他去闹得话,不会牵扯到太多的势力,朕也看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情况,但是朕没有想到他的大唐日报的威力这么大,如今将各方势力都卷入其中,这处理起来就相当麻烦了。”
武媚娘眉尖轻轻一皱,道:“既然韩艺敢这么做,臣妾认为他还是有办法收场的,不然的话,最麻烦的就是他,他不至于傻到连自己的性命都不顾了。”
“朕也是这么想的。”
李治点点头,道:“但问题是,朕想不出他会如何收这场,朕就怕他将希望寄托在朕身上,要知道这事朕只能暗中支持他,表面上,朕决不能选边站的。”
武媚娘思忖少许,道:“事到如今,让韩艺认输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韩艺胜利的话,这会严重影响到朝中权贵的利益,他们定然不会答应,必定会对陛下你施压,这的确是难以收场。陛下,你打算怎么做?”
李治道:“朕一早就说过,朕只会顺势而行,就看这事情怎么变化。”
武媚娘轻叹道:“想来朝中大臣也多半是这想法。”
士庶之争,其中含有巨大的利益,这塘死水一旦激活,人人都有机会从中获利,但是人人都有可能受伤,当前局势就变得非常微妙,李治当然也想从中获利,这就是答应让韩艺乱来的唯一原因。李世民是借用关陇集团来巩固皇权,形成一个皇权至上的党派,但也就造成李治被架空的情况。
李治现在好不容将关陇集团给打败了,不可能再让关陇集团威胁到皇权,唯一可以跟关陇集团抗衡的山东士族,又与李唐皇室有不少冲突,不管是礼法,还是文化方面,难以控制,而且士族集团一旦掌权,那威胁太大了。对于李治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引入第三方势力,来削弱两大集团的势力,从而巩固皇权,因为势力的分散,就会导致臣权衰弱,臣权越弱,皇权就越强,这是帝王之术,而这个第三方势力就是寒门。
李治的纠结就在于,如今待在权力中心的多半都是贵族势力,李治也不敢将他们全都给得罪了,那就天下大乱了,但是他又想暗中压制贵族,他希望的是和平过渡,慢慢蚕食贵族的势力,但不管怎样,决不能影响他的统治地位,因此前面那些贵族弹劾韩艺,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还是将韩艺给逮捕了。
武媚娘当然也在打着自己的算盘,在这一点,她跟李治又有共同的利益,她也希望寒门上来,她不是士族出身,她也是依靠寒门的支持上位,当初支持武媚娘的,可都是三品以下,徘徊在权力中心边缘的官员。
这皇帝、皇后都在里面打算盘,那这局势变得就既微妙,又非常敏感。
就在这时,张德胜突然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道:“陛下,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
李治神经本来就绷得紧紧的,一听这话,吓得脸都白了,倏然起身道:“出什么事呢?”
张德胜道:“南门将士来报,有百人跪在南门要告御状。”
李治困惑道:“告什么御状?”
张德胜道:“具体小人也不清楚,好像说是想让陛下还韩艺一个公道。”
“这小子,朕饶不了他。”
李治如今一听到韩艺就头筋发疼,而且张德胜说得又是不清不楚的,道:“朕过去看看。”
武媚娘赶紧为李治穿衣,道:“陛下,此事你可得小心处理啊!”
“朕知道。”
李治穿上常服,就急忙忙往前宫走去。
来到南城宫墙上,他倒是不急着露面,偷偷的往下面一看,只见百人跪在地上,高举着标语,念道:“敢问陛下,皇家特派使所犯何罪?”
一旁张德胜见左屯卫军的士兵已经将这些人围的水泄不通,不禁啧了一声,道:“这个左卫大将军也真是的,赶走不就行了,还得劳烦陛下来一趟。”
李治瞧了眼张德胜,没有做声,思索半响,突然小声在张德胜耳边吩咐了几句。
“是,小人遵命。”
“快去吧!”
。。。。。。
张德胜屁颠屁颠的跑了下去,来到楼下。
杨思讷下马来,很是为难道:“张少监,你看这事?”
张德胜虽没啥大局观,但小心机,玩得那叫一个溜,心里哪能不明白杨思讷在打什么主意,鄙视他,嘴上却笑眯眯道:“杨将军,陛下都知道了,特地让咱家来处理这事。”
杨思讷松了口气,道:“那就好,那就好。”
张德胜跟杨思讷交流了一番,又来到毛鑫等人前面,扯着尖嗓子道:“咱家乃内侍省少监,奉陛下之命,来此告知尔等。朝中大臣弹劾皇家特派使蛊惑人心,聚众作乱,造谣生事………。”
“冤枉啊!”
毛鑫顿时大叫道。
杨思讷眉头一皱,若有所思。
“冤不冤枉可不是你说了算。”
张德胜眼一瞪,道:“也不是咱家说了算,这都得陛下说了算。当今陛下英明神武,岂会听信谗言,诬陷忠良,陛下只是下旨彻查此事,是谁告诉你们,朝廷抓了皇家特派使,朝廷只是照章办事,调查此事,如今案子还在审理中,陛下也不能给你们一个说法。陛下说了,无论如何,三日之后,必定会给百姓一个说法,你们先回去吧,这可不是你们待的地方。”
这些寒门子弟相互看了看。
张德胜嘿了一声,道:“怎么?你们是嫌我大唐牢房太空了,想进去充人数?”
毛鑫忙道:“小人不敢,小心们当然相信陛下会依法处理,小人打扰了陛下,实在是罪该万死。”
“行了,行了。”
张德胜道:“你们的确是罪该万死,但是陛下爱民如子,不会跟你们一般计较的,快些回去吧,下回谁要再敢在这里闹事,你们自个就好生掂量掂量吧。”
“是,小人告退。”
毛鑫等人站起身来,然后就离开了。
。。。。。。
经此一事,关于韩艺的罪名就立刻传开来,而得到的结论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顿时民愤四起,士族子弟聚众找茬你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息事宁人,韩艺连面都没有露,你就说人家聚众作乱。韩艺大唐日报上写得都是实情,你说人家造谣生事,而那些大士族们胡说八道,你不闻不问。至于说蛊惑人心,谁有士族蛊惑人心厉害,韩艺是让他们获得更要尊严,士族是让我们活得像条狗,究竟是谁在蛊惑人心啊。
这未免偏袒的太厉害了,同一回事,得到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的。
寒门人士是彻底怒了。
真是太欺负人。
愤怒的情绪反而越烧越旺,寒门人士大肆指责朝中权贵营私舞弊,陷害忠良,眼看就要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只是结果未出,各方势力也都在按兵不动。
而且这风波也已经波及到朝堂上了,原本大臣们都不想卷进去,但是现在避无可避。
朝中许多寒门出身的官员,也开始积极上奏,支持韩艺,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原本他们还想明哲保身,心里胆怯,毕竟是混了这么多年的官场,不至于被人忽悠,他们明白上层的都是贵族,得罪不起,但是现在士族跟庶族斗成这样,一旦士族胜利了,谁敢保证士族不会更加凶狠的压制庶族,再加上一些忠良之士看不下去了,你这分明就是区别对待,律法何在,就带头上奏,其余人为求自保,也不得不站出来了。
阶级之争中又有党派执政,还有地域之争。
长官是支持士族的,可是手下的人却是支持韩艺的。
朝中局势突然间风云变化,神鬼莫测。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六章 一念之间
乱了!
全都乱了!
除了那几只老狐狸之外,没有看得懂这盘棋,已经乱成一团了,这棋盘上本来应该是黑白分明的,但是现在突然又多了绿色、红色、蓝色、紫色,五颜六色,看着都眼花啊。
但是这么一乱的话,局势反而稳定了下来。
因为士族也胆怯了,士族下面就是庶族,平时你高高在上,你怎么欺负他们都行,但要是这庶族都不听话了,上面又有还未表态的皇帝,真要动真格的了,他们也吃不准,所以他们也不敢再咄咄逼人。
而且士族内部本身就有更加尖锐的矛盾,以及他们的利益不是一致的。好比当今朝中新贵,他们刚刚才得到荣华富贵,犯得着去跟这一群土鳖去争一雌雄么,这不是以玉撞瓦,得不偿失。
另外,这些新贵都是凭借着功劳爬上来的,他们是眼下的掌权者,是既得利益者,有权力在手上,哪怕口头上嚷嚷公平竞争,你寒门争得过我么,这只会伤害那些旧士族的权益,旧士族靠的就是名望在这里撑着,旧士族跟他们没啥关系,他们心里就开始重新估算自己的利益。
这一下就好玩了,各方势力就都想将寒门的怒火推向对方那边去,你们斗,我坐收渔翁之利。
寒门虽然弱小,但是寒门齐心,本来只是舆论中,弄得现在好像是背水一战,各方势力在这一刻,突然变得无比均衡。
这势力均衡,皇帝当然得利,李治现在反而是游刃有余,因为这局势太复杂了,没有人看得懂,如果再进一步激化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受伤害的是谁?
这就说不清楚了。
兵法有云,不打无把握之仗。
大家都一点把握都没有,那还打个毛啊!
这直接导致支持韩艺的声音大了,反对韩艺的声音倒是小了。
。。。。。。
在告御状的当日,李治全当没有发生过似得,其实许敬宗他们都已经来到宫里,就等着李治的召唤,可等了一日,李治连个屁都没有防。
直到第二日,李治才召集中枢大臣,来两仪殿内议事。
这韩瑗、来济、崔义玄、许敬宗、李义府、杨思讷都到了,唯独李勣还未到。
“司空怎还未来?”
李治对于李勣还是非常尊重的,小声向张德胜询问道。
张德胜道:“好像司空肚子有些不舒服,刚刚入宫就去茅房了。”
李治点点头,目光一扫,愠道:“昨日百姓来到南门前告御状的事,你们也应该听说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都闹到朕的皇城前面来了,你们前面不都是说,韩艺引起了众怒,不平息,不足以平众怒吗?朕看好像不是这么回事?今日还许多大臣上奏,都支持韩艺。”
许敬宗立刻跳出来道:“陛下,这分明就是韩艺暗中怂恿那些人来的,故意捏造是非,而且朝廷只是请他来调查,都还未有定罪,就有这么多人来为他说话,这不是结党营私,聚众闹事是什么?朝廷应当杀鸡儆猴,否则的话,这百姓动不动就来皇宫闹事,制度何在?律法何在?此例不能开啊!”
李治看了眼许敬宗,点了点头。
来济突然站出来,道:“陛下,微臣有一事不明。”
李治道:“说!”
来济道:“韩艺出身卑微,也只是一个五品朝散大夫,他有什么资格能够令这么多人为他说话,这事实在是令微臣费解。”
许敬宗一惊,你们也是贵族,你们怎么帮韩艺说话。
李治怒道:“朕也想知道究竟是为什么?”
韩瑗起身道:“陛下,自古以来,但凡祸乱,要么因为天灾,要么因为有不平之事,近几年,关中地区风调雨顺,并无天灾,那么定是因为这世上有不平之事。依臣之愚见,此事主要是因为朝廷一方面对外宣扬求贤若渴,任人唯贤,给予许多寒门希望,但实际上在官员提拔和任用上,出身却是主要的升迁考核,以至于寒门心中积怨已久,恰好因大唐日报爆发出来,此乃旧疾,非新病。”
“话不可这么说!”
许敬宗道:“自古以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上有下,如此国家才会和谐,若坏此规矩,可遭大乱。此非疾,而是药。”
韩瑗道:“既然如此的话,那就应当废科举,回到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朝廷一方面说推崇尚贤之风,一方面又因出身论高下,制度与实情相互矛盾,这迟早会出乱子的。”
科举是隋朝建立的,隋朝以前是九品中正制,唐初等于处在一个过渡时期,门第之风尚未褪去,科举尚未兴起,导致唐初时期选任官吏是受到两方面影响,制度也是模糊不清。
许敬宗针对的是韩艺,他当然明白肯定不能回九品中正制,不然就真会天下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