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格,只是……总还是差了一些。倒仿佛有人故意安排一样。不过做了考官的,将来的前途,只怕更是可期了,有这份资历在,将来何侍讲便是入阁也未尝没有可能,说来……也是有意思,从前他点了我们做秀才,而今若是再点咱们中进士,哈哈……”
叶春秋禁不住佩服那何大宗师起来,自从上次吊打了刘瑾,这位何宗师,还真是平步青云啊,尤其是会试的考官,是一种很深的资历,就会所有的内阁学士,都曾有主持科举的资历,这显然是一种高升的信号,虽然距离内阁学士还差得远,不过有了这份资历,就大有希望了。
众人大多显得兴奋,不管怎么说,考官乃是老熟人,显得更有把握一些。
吃过了茶,他们还急着回去休息,毕竟旅途劳累,叶春秋则是会了帐,接着回到学里,此时天色已经很晚了,平时这个时候,叶家父子都已睡去,不过现在叶景的房里还亮着灯,叶春秋知道叶景见自己晚归,不敢去睡,他没有进去问安,只是在门口咳嗽两声。
里头的叶景听到了动静,接着便吹熄了灯,自然是去睡了。
想到陈蓉等人来了南京,往后可以热闹一些,而接下来的会试,也令人极为期待,叶春秋浑浑噩噩的睡去。
次日清早,雪已散了,只有那屋脊上还留着残雪,街道上因为冰雪的融化,也多了几分泥泞,叶春秋赶到王家,本以为清早的时候王华会在这里,还想去聆听一些教诲,谁晓得家中的仆役却道:“老爷清早出了门,似乎是为了京察的事。”
叶春秋知道,从前的京察,是三年一查,对两京的京官进行考核,不过自从刘瑾做了秉笔太监,又想尽办法塞了张彩进入了北京的吏部任了吏部天官,那张彩便上奏朝廷,说是吏治**,将这京察从三年一查改为了一年一查,如此一来,两京的官员大多惶恐不安,生怕自己被评为‘贪’‘酷’‘无为’‘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弱’等差评,而遭到罢黜,因此大多惶恐不安,每日如履薄冰,渐渐开始屈从于刘瑾的yin威,好在北京那儿是张彩主持,可是在南京,主持京察的却是王华,王华还算厚道,倒没有太过苛刻,不过承受的压力却是不小,北京那儿,已经有许多人在抨击他碌碌无为了。
而南京这儿的六部大臣,乃至于都察院,则是奋起反击,又骂了回去。
南北两边隔空对骂,也算是热闹了一时。
听到恩师一早便做了,叶春秋倒是为他担心,他毕竟年纪大,这样下去只怕吃不消。
他自行到了书阁,放下自己随身带来的油伞,而后开始读书写字。
等到傍晚,王华回来,他显得十分疲惫,叶春秋忙去见礼,王华露出笑容,一扫疲态,道:“今日为师身子有些不爽,你读书还算用功,所以就不考教你了,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为师并不操心。”
叶春秋便笑吟吟的道:“恩师谬赞。”
这时有门子来报:“大人,魏国公的长孙又来了,就在外头,还上了拜帖。”
叶春秋站在一旁,心里掐指一算,上次让他隔一个月之后来,现在正好过去了三十天,我去,那姓徐的倒是执着的很。
叶春秋小心翼翼的观察着王华的动静。
却见王华一脸疲惫的样子,然后抬眸看了叶春秋一眼。
王华心里想:“好啊,你个春秋,上次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一次又让你那狐朋狗友跑来,这隔三差五的,莫非是步步紧逼吗?会试在即,你却还想着娶媳妇,哎……有什么事,就这样急,连这几个月都等不得?”
然后他见叶春秋面沉如水,一副好像和他无关的样子。
王华便又好气又好笑,心说:“你倒是装的好,完全一副与你无关的样子,哼,欺瞒为师……”
这个念头冒出来,他便对叶春秋道:“春秋,你说老夫该不该见他。”
叶春秋觉得奇怪,见与不见,恩师倒是问起我来,说的好像我是徐鹏举家伙的未来老泰山一样,沉吟片刻,叶春秋道:“这是恩师的家事,学生不敢胡言乱语。”
王华心里哭笑不得,春秋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也会耍滑头,想娶媳妇就想,直说就是,偏偏还这副置身事外的样子,还不敢胡言乱语,这是故意要撇清关系吧。
既然如此,那就让你后悔,王华很冷漠的道:“既如此,那就不见吧,告诉徐世侄,就说老夫身子不适,不便相见,让他打道回府。”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不着调(第五更)
王华用眼角的余光扫了扫叶春秋,却见叶春秋依旧没什么反应,便眯着眼,继续道:“叫他往后少来走动,老夫近来公务繁忙。”
很不客气的态度。
那门子犹豫了一下,却还是前去回复了。
叶春秋心里却是惊喜无比,什么时候恩师对这徐鹏举印象如此坏了吗?自己还没有两面三刀、软刀子捅人、搬弄是非呢,怎么就这么轻易的坏了那徐鹏举的美事。
不过见恩师一脸决绝的样子,叶春秋心里挺爽。
他见王华一脸倦意,便告辞而出。
等出了王家,却见一辆车马停在门口,徐鹏举失魂落魄的在这里吹风。
一见叶春秋出来,便恶狠狠的一把要揪住叶春秋道:“师弟,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泰山大人不肯见我,到底出了什么事?”
叶春秋将他的手打开,道:“我哪里知道,恩师不肯见,我有什么办法?”
徐鹏举便换上笑容:“你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哎……明明上次还对我和颜悦色,怎么转眼就变了,真是古怪。”
叶春秋懒得他和啰嗦,举步要走。
“站住。”徐鹏举一把抓住他:“喂喂喂,咱们是亲戚,你是我的师弟啊,是不是那泰山大人看我还算谦虚,对我的印象颇好,不过……既是未来女婿,肯定要暗中打听一下,你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肯定是泰山大人打听了什么,这才……这才……”
他这么一说,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没有错,便打起精神,道:“哼哼,我要金石所致、金石为开,师弟,你走吧,不要管我。”
叶春秋想起叶俊才的事,这个家伙也在金吾卫,是不是该打听一下俊才在金吾卫过的怎样才好,可是仔细一想,算了,还是不要跟这种人有什么瓜葛,便徐徐而去。
………………
次日卯时时分,天气愈发冷了,尤其是这大清早的,王华照例要动身赶去部堂里,等轿子出了王府,便见门外有一人,直挺挺的跪着,整个人冻得瑟瑟发抖,等见到里头出来了轿子,便打起精神,那轿夫见了,一脸吃惊,坐在暖轿里的王华感觉有些不对,便掀开轿帘来,一股冷风灌进来,他抬眸,便见徐鹏举直挺挺的跪在门前,殷殷切切的看着自己。
魏国公的这个长孙,竟是如此的不着调。
王华真是哭笑不得。
可是细细一想,昨夜自己说不见徐鹏举,叶春秋那个小子面无异色,结果……结果却挑唆着他的损友玩这一套,春秋……
想到春秋这个小子,王华禁不住吹胡子瞪眼,这个家伙还跟为师玩心眼来了,只是这个魏国公的孙子居然对他言听计从,春秋是想娶媳妇想疯了吗?这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啊。
本来还觉得有些不对,可是再想,徐鹏举和叶春秋是穿一条裤子的交情,也不知是为何,这个傻小子居然会对叶春秋如此言听计从,还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徐鹏举一看到王华,眼睛一亮,忙道:“见过王世叔。”
王华只好下轿,搀他起来,见他冻得脸色发青,心里更是愠怒,春秋真是想媳妇想疯了啊,这才多大的年纪……他只好耐着性子,道:“噢,世侄,你何故如此?”
“我……”一见王华对自己态度缓和,徐鹏举顿时心花怒放,晓得自己的诚心感动了未来泰山,正要开口,却见王华轻轻一叹:“你的意思,老夫明白。”
果然是未来泰山啊,状元出身,自己还没说出口,他就已经明白了。
看来……未来老丈人心里还是有数的。
便又听王华道:“此事关系到的,乃是静初一生的幸福,一切都等会试之后再说。”
呼……
关系到一生幸福,那必定说的是本少爷和王小姐的婚事了,至于一切等会试之后再说,嗯,会试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徐鹏举有些想不明白,可是仔细一想,顿时有了明悟,没错啊,春闱就要开始了,届时考官要临案南京,未来的老丈人乃是南京吏部尚书,虽然并非是他主考,可是总有牵连,迎来往送这样的事,怎么少得了?至少得先让老丈人忙完公务再说才是。
徐鹏举不禁喜笑颜开:“是,是,世叔说的一点也没错,小侄明白了。”
王华大手一挥:“老夫还要去当值,你回去吧,莫要冻着了。”
王华心里感叹,上次问女儿的心意,女儿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他便大抵晓得了一点什么,女儿家嘛,就算是肯嫁人,心有所属,也是不敢承认的,既然没有反对,那么女儿对于嫁给叶春秋的事并不反感,女大不由爹;至于这春秋,学问和品行倒是上成,就是……想娶媳妇想疯了这一点不好,不过……终究是自己的门生,知根知底,将来若是能高中,即便不算是门当户对,可也不算太过辱没。
王华颇为尊重自家女儿的意思,他教育儿女在这个时代已算开明了,否则那王守仁,自小就想要舞枪弄棒,年纪轻轻,就跑去边镇游历,心思都不放在科举上,换了其他的爹,早就揍的他生活不能自理。反而王华虽然觉得王守仁应当金榜题名,可是其他方面,并没有限制他。
对于王静初,大抵也是这样的态度,女儿若是喜欢,那春秋的家世确实比不过王家,虽是下嫁,可他更重品德和学问,若当真是趋炎附势的人,当初也不会得罪刘瑾了。
打发走了徐鹏举,王华入了轿中,虽然这几日京察忙的很,心里却越来越惦念着春闱之事了,叶春秋能否高中呢?哎……但愿能中吧,让他考几年,高中了就成亲,若是落弟,这婚事得拖一拖才好,倒不是嫌他身份不好,而是男儿大丈夫,不立业,何以成家?可是女儿这里怎么等得及?
还有夫人对于这桩婚事,也还算满意,不过她更势利一些……
他胡思乱想了一阵,长叹口气,倚着轿厢,在抵达部堂之前先打个盹儿。
(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惺惺相惜(第六更)
紫禁城里,因为京察的事,已是鸡飞狗跳,好在紫禁城里却没有受到影响,朱厚照清早去给张太后问了安,便兴致勃勃的抵达了暖阁,他要批阅奏疏,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事要做。
春闱在即了,朱厚照很难得的开始关注起来,这是他在位的第二场春闱,上一次春闱的时候,他几乎对此一丁点兴趣都无,只是昏昏沉沉的听着阁臣们择定人选。倒是这一次,他尤为关注,尤其是南榜的春闱,令他极为期待。
叶春秋一定要中啊,否则又要等上三年,这可如何是好。
倒是朝中颇有人能揣摩圣心,那吏部尚书张彩提议翰林侍讲学士何茂去南京主持春闱,接着便是焦芳附议,内阁的其他几个学士,竟也没有太多的反对,毕竟那何茂,有刚正不阿的名声。
连这刘瑾,居然都大为认可,跑来对朱厚照说,何茂乃是叶春秋的座师,当年,就是他点了叶春秋为院试案首,可见叶春秋的文章,是很对他的脾胃的,陛下选他去,叶春秋金榜题名的机会就大增几分。
朱厚照深以为然,在内阁无异议的情况之下,便准了吏部尚书张彩的建言,现在他每日起的很早,在给太后问安之后,便兴冲冲的赶到暖阁来,专心去琢磨着他的‘抡才大典’。
对于八股文章,朱厚照是不太懂的,不过历届科举名单和考题,他现在大致了然于胸了,有时和几个师傅议政的时候,他冷不丁的冒出来:“成华十七年辛丑科的考题是老吾以老,为何到了今科乡试,四川布政使司的考题也是如此,若是考生记住了这个考题,岂不是……”
天子突然转了性子,让师傅很欣慰,一个个笑吟吟的回答,而今,朱厚照也算是科举方面的大师了,他很期待叶春秋春闱之后入京师来参加殿试,也很想和叶春秋研究一下兵法和弓马之术,这个世上,若是有和自己能想到一处的人,只怕就非叶春秋莫属了。
朱厚照有时想到这个,便不禁偷乐,他太孤独了,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闷得很,他心里藏着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