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叩较乱宦帧Q矍暗氖だ纹渲匾。∷衲芎雎圆患颇亍�
一路往慈安宫走,亲自抱着兴儿,将他小小的身子护在她温暖的大氅里。任凭初春寒重,身为娘亲的她,仍旧要给他满满的温暖。
在他出生之时起,就注定了她的余生,都要为此而奔波。但她,甘之如饴……
……
下午,慈宁宫里便传了话儿过来,说太皇太后静心礼佛,为免凡尘诸事的嘈扰,自此无论白日黑夜,都将紧闭慈宁宫宫门。宫里一干人等,皆不可求见。就连皇上也在其中,初一十五的请安都免了。
吴嬷嬷在如实传了太皇太后的意思之后,还恭谨地请示道:“太皇太后特意嘱咐奴婢,务必尽奴婢全力,尽量求陛下准允。”
这一句是画龙点睛,能让皇上更加看出太皇太后放权的决心,更加看出太皇太后对他这个当朝皇帝的尊重。
从慈宁宫里的八条人命上,皇上就已经看出了太皇太后的意思,此时太皇太后下午才派人过来,又给足了皇上考虑的时间,皇上岂会不同意?
太皇太后的势力,自然不可能只是那死在慈宁宫的八个可怜的奴才而已。无论是在后宫里,还是在朝堂上,太皇太后的根基都相当深厚。但是太皇太后只要做出了表态,那些向来听命于太皇太后的人,自然明白她的意思,自此,定然会为皇上做事。
所以对于太皇太后的余党,皇上不会计较。只要太皇太后有这个态度,皇上就会放心。
太皇太后此举,无疑可以成为历朝历代里后宫保身的典范,一路万般谨慎筹谋地走到今日,该争该抢时绝不手软、该放手时又绝不留恋,如此,才护得自己一世安稳。
虽然皇上在心中早有决定,但却还是仔细想了好半晌,这才颇为无奈地叹道:“好吧,既然皇祖母执意如此,朕总不能不孝地让皇祖母违背了自个儿的意愿。只是这初一十五的请安……还望嬷嬷能帮朕劝劝皇祖母,让皇祖母准了朕的请安。若是每月的请安都免了,朕不得见皇祖母凤体是否康泰,如何能放心呢?”
吴嬷嬷自然知道,别管结果如何,这话,她是必须要传的。因而一句废话也没多说,便应道:“是,奴婢这就去回禀太皇太后。”
“去吧,帮朕多劝劝皇祖母。”皇上道。
“是。”吴嬷嬷应了一声儿,略有些着急地退下了。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才过来回话儿。一进屋,便跪地叩首道:“老奴无能,恳请陛下恕罪……”
“怎么?皇祖母还是不肯赐见吗?”皇上有些疲惫地问道。
吴嬷嬷诚惶诚恐:“奴婢磨破了嘴皮子,可太皇太后清修之心已绝,不肯让凡事惊扰了佛祖。但太皇太后也体念陛下的孝心,特意让奴婢带一句话给陛下……”
“说。”
“是……”吴嬷嬷垂首道,“太皇太后说,望陛下勿要伤怀。人生在世,来去有时,哀家已近天命,归去乃是迟早之事。与其年年岁岁祖孙情重,莫不如趁着哀家还在世之时,便缓缓放下。及至此生缘尽,方不会太过悲痛。如今哀家还在世,自然无从脱了凡缘,心里对陛下亦是牵挂。不若每年中秋、重阳、除夕、十五,各见一面吧。”
皇上听了,静了好半晌,方长长叹了一声,道:“既然皇祖母执意如此,便也只能这样了……只是皇祖母福泽深厚,必定千载。还望嬷嬷代朕转告皇祖母,务必珍重凤体,以绵延福泽,护佑我大风江山千载万载。”
皇上言罢,又是一声儿重重地长叹,一摆手,示意吴嬷嬷退下。
容菀汐看得出,皇上的哀叹是真真儿的,并非做表面功夫。抛却身份地位,太皇太后毕竟是他的祖母。皇上对太皇太后的敬重和孝顺是真真切切的,太皇太后对皇上的关怀和慈爱也是真真切切的,只是身在皇家,所有的感情,都注定上不得台面儿,都注定要败给一个“权”字。
一朝已过、一朝以来,如今这未央宫、这风国,完完全全是一片新的天地。
……
新皇登基,喜报来。
这于本朝来说,可是一个开朝的大好兆头——就在太皇太后避政的是夜,一骑自边关疾驰而来的快马,带着边关大捷的喜报,兴冲冲地到了北宫门下。
已是掌灯时分,皇上仍旧赖在漪澜宫里不走。纵然容菀汐心里有事儿,却也只能耐着性子哄着陪着。此时正好脾气地给趴在床上的皇上揉捏后背呢。
这一骑从边关传来的捷报先到了乾清宫,乾清宫里没人儿,便由云裳带着送信儿的北宫门守卫,一齐到了漪澜宫外求见。
“陛下,边关来报……”云裳轻柔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听得“边关”二字,容菀汐给皇上按揉的手不免顿了下。察觉到容菀汐的变化,皇上并未注意门外的情况,而是回身看向容菀汐。那双原本平静慵懒的眸子里,此时,却透着犀利的光。看得容菀汐不免心内一紧,整个人也紧跟着有些慌乱。想要向皇上解释什么,但是这话,却又从何说起呢。
如果此时秦颖月不在宫里,即便皇上对秦颖月已经没有男女之间的感情,可忽然听到她的消息,却也还是会在意吧?正是因为相隔遥远,所以忽然有了消息,才会这般本能地错了思绪。
皇上就这么看着容菀汐,渐渐由犀利探索,变成了平静,甚至是,有些妥协……容菀汐不知道皇上是怎么说服自己的,只是此时即便并不能钻进他的心里去,却也知道,这一番挣扎,的确要比黄连还苦。
“传进来吗?”容菀汐淡淡问道。
皇上点了点头,算作回应。
“进来。”容菀汐扬声向外喊了一声儿。
云裳应了一声儿“是”,带着侍卫进了屋。
“云裳,给朕递过来。”皇上又趴回床上,好像对这从边关传来的消息并不在意似的。
云裳从侍卫手中接了信,垂首快步上前来。
皇上接了信,容菀汐却是起身,道:“一直躺着,都渴了吧?”
给皇上斟茶去了,并不看着封信的内容。
容菀汐的茶到了皇上面前,皇上的信也看完了。接过茶的同时,顺手递给了容菀汐。
既然是皇上递来的,容菀汐在迟疑了一瞬间之后,还是接了过来。
心里,不是不紧张。但是看了这封信,心里的大石头,却是落了下来。甚至于不掩饰自己的喜色,道:“这可真是开年喜讯,一年的好运呢!”
“的确是喜讯。雷国和风国僵持了这么久,朕刚登基,边关那边竟然传来了他们投降的消息……但愿这不是他们使的计才好。不过想来……二哥于与敌较量上向来谨慎,若不能确定,这消息断然不会传来。”
第七百零二章:面子里子
边关传来的捷报上写着,雷国惨吃两场败仗,粮草和军备都不足,且国内朝堂动荡,皇上驾崩、新帝登基,因而无心再战,全力求和。愿意割边关两座城池给风国。但从他们所提供的城池来看,这并非险关,留之用处不大。所以其求和是真,以图后劲儿也是真。
“旗城、邦城这两处若割给我们,他们的新边关两城便是白城、和城,这两城城外有黑岩山,山道险峻,易守难攻。一旦大战再起,战局势必扩大到这左后两个附边关,我们对付白城、和城,所需兵力,要是现有这两个附边关的两倍。”皇上平躺在床上,手枕着头,看似悠然,但却很冷静地分析道。
容菀汐笑笑,吩咐了云裳和带来的侍卫退下。人退下后,这才道:“所以陛下的意思是……”
“朕觉得,雷国求和意思是真,但给自己留后手儿,以为下一场大战寻求有力条件,也是真。如今他们新帝登基,咱们恰好也是新帝登基,都是国中情况未定,无心战事之时。雷千琉若有休战之意,咱们不防应下来。但至于这割地之说……呵呵,他们那两座鸡肋一般的城池,朕可不接手。”
皇上伸了个懒腰,起身,道:“你去帮朕拟一封文书,咱们这就给他回应。”
容菀汐略一犹豫,并未拒绝。而只是笑道:“怎么说呢?”
“三月初十蚕神节,就说朕邀请他们雷国新帝来风国共襄盛世。让他带上今年的岁贡——黄金五百两,以臣居之。若他肯来称臣,朕便同他休战,若他不肯,则继续战下去,不死不休。”皇上手杵着床,翘着二郎腿儿,吊儿郎当的。
容菀汐笑了声儿:“老狐狸……”
已经在心底里对皇上竖起了大拇指。五百两黄金,对于风国里一个少有脸面的富贾之家,都不算什么大数目,更何况是堂堂一国呢?皇上要的,是他们称臣之意,而不是他们那点儿银钱。
若是要得太多,把他们逼急了,破釜沉舟,对此时的双方来说,都不是好事。而且皇上也不可能真的以为,能自此便收复了雷国,让雷国心甘情愿的称臣。要是国与国之间的事情都这么容易的话,又何来战争之说呢?
皇上此举,多半是为了做给其他几国看。让他们看看和风国作对的下场。一些明理之人,能看出这称臣只是暂时的,但糊涂之人,未免以为雷国已经真的被风国给制服了。
此举,不过也是如同割地一般的交易而已。就看雷千琉是想要脸面,还是想要里子。
容菀汐将皇上的这一番话润色了,将拟好的诏书给皇上看。皇上看了,满意喜笑道:“朕真应该把你派到礼部去做尚书,你这文采, 若不去礼部润色文书,真是屈才了。”
容菀汐笑道:“我对做官没兴趣,你若真觉得我做得好,不如赏我一些银钱,宽松一下我宫里的用度,这才是实际的呢!”
“你想赚银子,这个不急……”皇上笑道,“等过一阵子一切都稳定下来,朕给你一个赚大钱的机会。”
“是你那些产业吗?都给我了?琳琅阁也要给我吗?”容菀汐一副财迷的模样。
就知道皇上让她开常乐坊是有长远用意的,原来是想要让她先用这小生意练练手儿。
“啧……朕不记得和你交代过小金库的事儿啊?”皇上道。
“还用交代么……”容菀汐一笑,将文书收好,问道:“可现在派人送出去?”
“叫了李忠贵进来,让他派人连夜送往边关。就是要告诉雷千琉,朕根本不需要考虑,他若想要求和,就只有这一条路。”皇上得意道。
皇上说蚕神节的事情,可是提醒了容菀汐。每年的蚕神节,都要由未央宫里的皇后带领众妃嫔命妇祭祀蚕神。今年她初做皇后,如果错过了这样的大事,只怕会惹来国中百官百姓们的诸多怀疑虑,对民心之稳定大为不利。
更何况如果有心之人揪出她已逃出宫去,而并未非因为病痛之类无法祭蚕神,这事儿,必定要变成一场大风波。甚至于若不将她闹下皇后之位,都不能安生。毕竟宫里还有太后呢,皇上再护着她,却也敌不过举国讨伐。
她自己的名声倒还好,只是一想到皇上又要为了她为难,心里未免犹豫起来。
正在心内纠结之时,听得皇上道:“只有雷国一国来,雷千琉向朕称臣,也没个见证。这么悄没声儿的弄完了,也太便宜他。这样,咱们再以新帝登基为由,邀请风国的近邻远朋来未央宫中乐呵几日,以图和气。就连那久在诸国之外的雨国和雪国也邀请上……若他们对逐鹿天下有意,必定前来。”
听得皇上这么说,容菀汐的纠结瞬间停了。因为一旦如此,诸国使者前来之时,她这个做皇后的,必定要陪在皇上身边。且这些人一起来未央宫,难保就没有人怀有歹心、想要趁机作乱。皇上要弄这一场大宴,无疑是在给风国和他自己找麻烦。
但细细想来,好处,却也大于这麻烦。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现如今皇上并未和这些国家的使臣或是皇子亲王亲自打过交道,对诸国的意思自然也不甚了解。且尤其是雨国和雪国,看似因着位置之故与世无争,但群雄逐鹿之时,即便作为看客,也不可能不动心吧?只怕早就有了想要下场一试之意了。
更何况正因为位置偏远,对中原的渴望,才会更重一些。若他们真的有逐鹿之意,只怕早就在暗地里谋划上了。他们偏僻难见,如何才能看清楚他们在如此乱世中的所求呢?便只有主动探一探。
如果雨国和雪国不来,可见他们的确是想“求安”,如果他们应邀前来,可见他们也想要趁此机会,来探一探风国,以及其他诸国的底儿。
既然要战,彼此探一探,你探知道你的所需、我探知到我的所需,大家各自取了各自需要的,开战之时,反而都有力。
“这个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