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对北汉很是感激,尤其是啃着马骨头的时候一夜无话,第二天中午时分,董遵诲前去拜访药元福,低声说道:“我派出去的四十余名斥候都没有回来,看样子辽军主力已经追上来了”
药元福还没来得及回话,瞭望兵已经吹响了示警的长号……
第335章断后(下)
更新时间:2012…8…50:00:11本章字数:4921
卷三'第335章断后(下)
………………………………
第335章断后(下)
感谢书友“老周老周”的打赏
听到示警的号声,董遵诲、药元福两人立即出帐探看,就见远处烟尘滚滚,数千名骑兵呼啸而来,而在骑兵之中,尚掺杂有大量的步卒。
董遵诲与药元福的脸色变得十分郑重,立即命令部队展开防御队形。药元福对董遵诲说道:“现在正值六月,并不是辽军传统的南下时间(一般秋高气爽马肥,胡人这才南下)。能够同时动员这么多的骑兵,肯定是辽国贵人当面,说不定就是那辽国皇帝!”
董遵诲一指远处的旗帜,苦笑着说道:“老将军,就是那辽国皇帝当面,你看,皮室军的旗帜都出来了,这可是辽帝方能动用的护卫军!”
药元福立即说道:“就地结阵,晚上撤离,你看如何?”
董遵诲轻轻摇头,“辽兵平日里吃的牛羊肉、肝脏较多,夜盲症的比例较小,反观我军,大多是农民出身,许多人患有夜盲症。一旦打起夜仗来,我军定会付出重大损失。如果直接夜间撤离有所不妥,老将军可有别的主意?”
药元福摇了摇头,“要是夜里趁机躲入山林,倒是能摆脱辽军。可现在咱们两军负责断后,如果让辽军追上防备较低的中军,后果将不堪设想。”
董遵诲倒是灵机一动,对药元福低声说道:“老将军,咱们不妨这样,先组织队伍就地防御辽军追兵。等到夜里挑选精锐对辽军进行袭扰,反复袭扰之下,辽军定会大意,到时候咱们再考虑撤退之事。”
药元福连连点头:“老弟这想法很好,咱们就这么办!我部人数较多,老弟可以先派出一支部队往南撤退,预先修建好营寨。这样咱们就算是往南撤,也能有所依托。”
姜还是老的辣,董遵诲连连点头,连声称是。他立即将刘庆义招来,命他率领五百士兵先行出发,向南寻找有利地形,设立营寨并打造防御工事。
五百名向南撤退的士兵在营中引发了小小的骚乱,不过当大家看见董遵诲与药元福两位主将都站在高处、并未撤离之后,大家也就安静下来。当官的都没撤,咱们怕什么?有这抱怨的时间,还不如磨磨刀枪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呢!
也许是因为辽国皇帝比较注重仪仗与休息,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内就见辽军大队人马列着整齐的队形不断开来,却没有向董遵诲他们发动进攻。董遵诲与药元福抓住这有利时机,连忙命人打造拒马、鹿角,安放在队伍前方,防备敌军骑兵突然冲锋。
不多时,有数十名辽军骑兵穿着亮晶晶的铠甲,护卫着一名内侍向这边冲过来。张逸捅了捅马德海,低声说道:“你说这些人穿成靶子的模样过来干啥,是不是想要自杀啊?”
马德海忍不住一笑,“你懂啥,这就叫做范!据我行走江湖多年的经验,这些都是皮室军中成员,说不定就是某个小部落酋长家的孩子呢!”
张逸眼中几乎就有金光在闪动,他贼兮兮地说道:“这么说咱们只要绑架他们,就能勒索不少钱财?前几天的过夜费花光了我的积蓄,正……”
马德海撇嘴说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咱们怎么能干出这么不讲究的事情来?!再说了,现在正打仗呢,绑了票也没法兑付啊,你以为是在大城市里面啊!”
张逸很是崇敬地看着马德海,对绑票这么有研究,说不定这马大哥以前就做过这兼职呢!有机会还得讨教一下,艺多不压身啊!
就在张逸胡思乱想的时候,辽国骑兵护送着一名内侍来到了周军阵前,就听那内侍尖着嗓子喊道:“我乃是大辽内侍省副管事陆仁贾,我大辽陛下心地仁慈,特命我前来宣读赦令:只要你们归顺我大辽帐下,陛下就不追击你们拦路的重罪,还会对你们有所赏赐。怎么,还不跪下谢恩?!”
董遵诲轻轻一笑,对药元福笑着说道:“老将军,你说我是杀了他,是杀了他,还是杀了他?”
药元福笑着说道:“辽帝居然派个白痴来传话,杀了他有损咱们的威名,还是放了他吧!”
董遵诲笑着连头,对那使者喊道:“喂,那个陆仁贾,听到我家老将军的话没有,快点滚回去,别再在这里丢人现眼了!”
陆仁贾听到这里心中大怒,他冷哼一声:“有你们向我哀求的时候!”抛下这句狠话,陆仁贾就拨转战马,返回营中。不久,他就来到了辽国御营,试图求见皇帝。
不过接着就有相熟的内侍前来,对陆仁贾低声说道:“陆大人,陛下还没有醒,您确定要唤醒他吗?”
陆仁贾哪里有这天大的胆子,这两年耶律述律的兄弟们纷纷造反,导致耶律述律日子过得很不舒坦,脾气日益见长。要是把他从睡梦里叫起来,说不定他就要愤而杀人!不过陆仁贾也不敢擅自离开,只好侯在御帐外面。反正后周部队也不敢在军前撤军,等等就等等吧!
半个时辰过去了,后周部队甚至已经在阵前挖掘了一条壕沟,将土全部堆到了自己这边,形成了一道坚实的壁垒。这时御帐中才传来了动静,内侍、宫女纷纷上前,站在御帐门外等候。
自从耶律兀欲在帐中被杀,耶律述律登基以后,就禁止任何人在自己睡觉的时候进入御帐,如有紧急事务,可在御帐门前高喊。不过,耶律述律对于打搅自己美梦的人从来就不客气,能将耶律述律叫起来的人,一般活不过第二天天黑!
直到御帐里传来了召唤的声音,那些个内侍和宫女这才敢进入大帐。又过了一刻钟时间,才有人引着陆仁贾来到帐中。
此时陆仁贾已经站得腰酸脖子痛,他顾不得舒活筋骨,趴在地上就对耶律述律连连叩首,将火气全都发到后周军身上:“陛下,奴婢刚刚前往周军阵前传话,说明了陛下仁慈旨意,让他们马上缴械投降。可没想到,他们不但不降,反而口出狂言,说……说……”
耶律述律冷着脸问道:“他们说什么?”
陆仁贾趴在地上一个劲地叩首:“奴婢不敢说!”
“朕恕你无罪!”耶律述律大声问道:“他们说什么?”
“他们说让陛下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去!还说了许多不堪入耳的话,奴婢实在是气愤,正想反驳几句,却被那个周军老将狠狠地抽了一个耳光!”陆仁贾捂着脸装出委屈的样子来,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果然,他成功地引起了耶律述律的怒火,就见耶律述律猛地一拍几案,怒声说道:“立即传朕的旨意,攻破周军,一个不留!”
马上就有书记官写就旨意,在耶律述律过目之后,交付耶律述律的印玺护卫官盖章,然后就有传令兵手持旨意迅速跑出大帐。
耶律述律一指陆仁贾,“对了,将这个污了朕的耳朵的家伙拖下去砍了,朕看见他就不爽!”
听到皇帝的命令,立即有卫士上前,将陆仁贾叉了出去。陆仁贾本想给药元福、董遵诲他们一个难堪,发泄一下自己的怨气,却没想到弄巧成拙,连连求饶。不过皇帝既然已经发话,哪里还有回旋的余地?很快就有人将他摁倒在地,一刀斩下了陆仁贾的首级!
耶律述律冷笑一声:“区区一个内侍也敢妄言,这就是欺骗朕的代价!”原来耶律述律早就听侍从们汇报了陆仁贾出使的详细情况,哪里会被这陆仁贾蒙骗?!
收到耶律述律全力进攻的旨意之后,辽军立即开始发动,先由一千名弓骑兵对后周阵地进行奔袭。不过,后周几乎人人配发木盾,弓骑兵基本上没对部队造成多大损失。
紧接着,三千名辽国弓箭手上前,对着后周阵地再次发动进攻。就在弓箭手的不断袭扰中,又有五千余名辽国步兵冲了上来,对准这后周阵地就撞了进去,发动了波浪式进攻。
药元福所部约有四千余人,董遵诲所部约有不到三千人,两军合在一起,正好是七千人左右。不过先前已经有五百名伤兵(与北汉作战时负伤)率先撤退,接着又有五百名士兵预先赶到南方设立营寨,此时留在这里的不过是六千人而已。
药元福是多年的宿将,董遵诲也是久经沙场,两人虽然兵力上处于劣势,却没有慌张,而是沉着指挥部队,实行弹性防御,始终让辽军一部陷在后周军的军阵之内。有他们做人质,辽军的弓箭手不敢肆意射击,后周军也能大喘一口气。
激战一个多时辰之后,辽军毕竟是远道而来,率先撤退。后周连忙占据战场,对自己人救死扶伤,对辽军伤兵赶尽杀绝。而后开始架锅做饭,大家也不管满身的血污,连忙就着大锅菜吃了起来。而董遵诲也派出了一直舍不得用的骑兵,对辽军展开骚扰作战。
整整一夜,辽军将士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疲惫不堪,天快明的时候才勉强睡着。可待到天明时分,辽军这才诧异地发现,对面的后周军队居然不见了踪迹。
耶律述律立即派兵追赶,不久就来到了董遵诲事先建立的营寨处。双方恶斗了一场,可周军占据了地利,辽军虽然人多却也迟迟不能胜利。等到夜里时分,周军故技重施,打出了一记漂亮的防守反击,让辽军又吃了一亏。
接连几天下来,董遵诲与药元福两军边打边撤,慢慢接近了隆州,被郭荣留下的守军顺利接应入城。
辽帝十分不甘心,对后周石州至隆州防线发动了迅猛攻击,在付出重大伤亡之后,依旧一无所获,最后只能黯然撤军。
……
第336章忠奸冯道
更新时间:2012…8…50:00:15本章字数:3086
卷三'第336章忠奸冯道
………………………………
第336章忠奸冯道
董遵诲返回隆州之后,将大队人马交予刘庆义指挥,自己按照皇帝的命令,快马加鞭前往崇陵,随同皇帝拜祭先帝。
作为乐安公主未来的夫婿,董遵诲确实有随同皇帝祭拜郭威的资格,更重要的是,他先前并没有推脱断后的命令,在郭荣看来,董遵诲对大周、对他都十分的忠心。既然郭荣不准备在短时间内提升董遵诲的官职(准备让董遵诲负责整军事宜),就决心在别的方面对他进行补偿,比如说,让大家觉得董遵诲深得皇帝信任。要知道皇帝的信任,比起官职的提升来还要有用,要不然也不会有简在帝心一说。
郭荣拜祭完郭威的陵寝之后,便来到了负责修缮陵寝的冯道居所。此时冯道已经七十有三,四代为相的官宦生涯虽然给他带来了不少荣耀,可也严重损耗了他的健康。不过,有董遵诲这个半吊子医生拿出许多后世食疗的方子来维护,冯道倒是没有陷入历史上那种病恹恹的状态。尽管如此,他还是坚决地向郭荣请辞,也作为自己对前段时间阻挠郭荣北伐的惩戒。
郭荣对冯道倒是十分看重,其实人家冯道的话也有一定道理,新帝登基,最重要的不是南征北讨,而是稳定!稳定重于一切,要不是郭荣急于向军方展现自己的果敢勇毅,冯道的提议就是郭荣的不二选择。所以即便冯道对自己有所顶撞、甚至有所贬低,郭荣依旧将为先帝修缮陵寝的这个重任交给了他。在古代,这可是皇帝亲信、一国丞相才能肩负起的任务。
见冯道去意已坚,郭荣也只好点头应允。不过他并没有同意冯道辞去所有官职的请求,而是保留了冯道中书令的职位,并明诏天下,册封冯道为瀛王。
冯道坚辞不就,可实在是耐不住过郭荣的请求。用郭荣的话说,冯道就是父皇留给他的一盏指路明灯,岂能不加以重视?!何况冯道先前反对北伐之事,也却有一番道理。
听郭荣这么一说,冯道很受感动,对郭荣郑重地拜了几拜。他对郭荣说道:“老臣出仕之后,历经数代,只有先帝和陛下能够仁慈对待百姓,不对他们肆意欺凌,设身处地地帮他们改善生活。老臣本想糊涂度日,却被先帝和陛下打动,竭心尽力,为咱们大周谋算。如今虽然因为年龄和身体愿意,退守林下,却也愿为我大周摇旗呐喊、稳定民心。”
在送走了相对满意的郭荣之后,冯道将董遵诲留了下来,对他说道:“最近不知怎么,总想回忆往事,也想找个人好好聊聊天。今天你应该也没有大事要办,就陪陪我这个糟老头子吧!”
董遵诲连忙答应下来,历史上冯道因为反对北伐一事心结未解、郁郁而终,现在看来,总算还有些精神。也许等他闲了下来,没有繁杂的政务要处理,不再劳心劳力的他也许还能多活十多年呢!
冯道对董遵诲说道:“我刚刚出仕的时候,投靠了号称‘燕帝’的刘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