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知道孔融名气太大,便强忍愤怒,没有杀孔融。然而孔融出于政治本性,尤其不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极力主张“尊崇天子,扩大君权”。这无疑触及到曹操的要害处,曹操几乎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将孔融杀害。看来曹操杀孔融主要是出于政治原因。
曹操杀孔融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孔融恃才傲物,向来就瞧不起曹操。孔融常仗恃自己乃名门之后,名播海内、誉满清流,因此向来敢于鄙视权贵。曹操打败袁绍,并将袁绍的儿媳甄氏虏来给儿子曹丕当媳妇。对此,孔融则编了一则故事,对曹操说:“从前,武王伐纣,将纣王爱妾妲己赐给弟弟周公。这次,曹公效法武王,将甄氏赐给自己的儿子曹丕。曹公颇有胸襟,真乃可喜可贺。”
开始曹操真以为孔融在奉承自己,因而以此作为美谈,常用此事来炫耀自己。后来,曹操追问孔融这一典故出自何处时,孔融告诉他是自己编造的。曹操才明白孔融是在嘲笑他们父子。自此,曹操对孔融更恨之入骨。
孔融曾在曹操面前极力举荐祢衡,称祢衡德才兼备。可祢衡见了曹操之后,轻狂无礼,还称曹操的部下为奴才。曹操愤怒无比,为了奚落祢衡,曹操让祢衡作了帐前鼓吏。此举使孔融也极为难堪,致使祢衡击鼓痛骂曹操。后来曹操假装喝醉了酒,杀掉了祢衡。因此曹操也认为孔融在祢衡面前有意怂恿他侮辱自己,于是,更加痛恨孔融。
正在这时,东吴孙权使者来见曹操,借此机会,孔融当着吴国使臣的面又羞辱了曹操一次。正是孔融敢于蔑视曹操,多次在曹操面前“大不敬”,最终遭致杀身之祸。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一部分43世孙孔仁玉:孔家的“中兴之祖”
孔仁玉(912—956),字温和,孔子的第43代嫡孙。正是他在孔家的历史上挫败了“刘末乱孔”的阴谋,夺回了刘末篡夺的孔府爵位,在孔家历史上起到了“中兴”作用。因此,孔仁玉被孔家后人尊为“中兴之祖”。
孔仁玉的父亲孔光嗣,为孔子第42代嫡孙。在他这一代及以前几代,孔家曾多次出现单传。孔光嗣生于唐末,此时诸侯纷争,战争不断。正当兵荒马乱之际,加之朝政日衰,一向受朝廷恩赏的孔家,因远离朝廷,也就断了恩宠。因此,大名鼎鼎的孔门后代孔光嗣也只不过在当地做了一个泗水令,以此支撑着孔家门户。
孔仁玉作为孔光嗣的独生子长到9岁时,孔府中发生了一次篡权夺位的“政变”。那时,孔府有个洒扫户,原本姓刘,单名叫末。自从刘末进入孔府当差以后,受孔府之恩赐他姓孔(那时,孔府规定,外姓人进入孔府当差都要改姓孔,明朝以后,此规定已破,不许孔姓当差为奴),因此刘末就改名孔末了。
这孔末为人歹毒,见时局动荡,便起了篡夺孔家掌门人权位的野心。一天夜里,孔末拿着斧子暗中摸进孔光嗣的卧室,将正在熟睡中的孔光嗣杀害。为了斩草除根,孔末又准备去追杀孔光嗣的儿子孔仁玉。恰好那天孔仁玉被乳娘张妈带回家去,晚上没有回来。孔末得知孔仁玉在乳娘家时,连夜追到离孔家不远的张羊村,找到了张妈家。正好张妈家有一个儿子和孔仁玉的年龄差不多,也和孔仁玉一样剃着光头。张妈听说孔末追杀孔仁玉来了,二话没说,就急忙将孔仁玉的衣服脱下,给儿子穿上。孔末以为她的儿子就是孔仁玉,就将其杀害。就这样,张妈以牺牲自己儿子的大仁大德,保护了孔家的后代孔仁玉。
孔末以为从此以后万事大吉,回到孔府后,自称是孔子后代,掌握着孔家的大权。
那张妈,自从儿子被杀以后,出于对孔家的一片深情,将孔仁玉改用儿子的姓名,还要孔仁玉喊她妈妈,辛辛苦苦地将孔家的这位后代抚养成人,督促他发愤读书。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孔仁玉已是19岁小伙子了。在张妈的催促下,这一年,熟读诗书的孔仁玉告别多年辛苦培养他的张妈,上京都赶考,结果被选为大学士。从此孔仁玉常常出入宫廷之中。借此机会,孔仁玉向后唐皇帝明宗奏明了孔末杀害其父,乱孔篡权的真相。
后唐明宗当即派人到曲阜查明此事后,下旨杀了孔末,并恩准孔仁玉回曲阜任县主簿,主持祀事,后又升为县令。从此,断了十多年宗脉的孔子世家得以中兴,而绵延不断。
孔仁玉回孔府后,为了报答张妈,亲自上奏皇上,恩准张妈为孔家“世代恩亲”。从此张家的世世代代都是孔府的恩人。张家的后人来到孔府,孔府家人都必须以贵宾相待,并以此作为一项家规流传至今。
自此以后,孔府上下及孔家全族都称张妈为“张姥姥”。“姥姥”也就成了张妈的官称。孔仁玉还特意用楷木做了一根龙头拐杖授给张姥姥,让她用这拐杖专门管教孔府衍圣公的一品夫人。同时还规定,张姥姥去世后,她的官称“姥姥”和龙头拐杖由她的长房儿媳继承。就这样,孔府中“姥姥”一职由张家世代相传。据今生活在韩国的孔子的77代孙孔德懋女士讲,她小时候还见过那一代的孔府中的“张姥姥”。
长兴三年(932),孔仁玉迁龚丘(今山东宁阳县)令,封文宣王。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孔仁玉改任曲阜县令。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皇上诏孔仁玉以曲阜县令兼监察御史。孔仁玉卒于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终年45岁。卒后追封兵部尚书。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一部分64世孙孔尚任:戏曲大师
孔尚任(1648—1718),中国历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戏曲大师。字聘之,号东塘,别号岸塘,自称云亭山人。孔子的 64代孙。自幼颇有才名,他通音律,工乐府,爱好诗文,其著述有诗文集《湖海集》、《岸堂集》、《长留集》等。其代表作有传奇《桃花扇》,因与洪的《长生殿》齐名,世称“南洪北孔”。
孔尚任早年曾隐居在曲阜县北的石门山中,闭门读书。一直到他36岁那年,即康熙二十四年(1685),康熙皇帝南巡返京途中,顺道来到曲阜祭祀孔子之时,孔尚任被举荐到皇帝面前讲授《论语》,由于他才华出众,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被破格授予国子监博士。
不久,康熙帝又委派他以工部员外郎的身份前往淮扬一带参加当地的治水工程。在这里孔尚任一干就是三年多的时间,直到1689年,才得以返京。借此机会,孔尚任游了扬州、南京等地的名胜古迹,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特意拜访了江南不少名士,出于对前明王朝的怀念,孔尚任还多次拜访那些明亡以后留下的孤臣遗老。在此同时,孔尚任还搜集了一些民间的轶闻趣事,对明朝的兴亡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大大丰富了他创作《桃花扇》的素材。
返京后的孔尚任不再热衷于宦海那轰轰烈烈的生活,于是卸去了工部员外郎的官职,一心只当他的国子监博士,继续过着那终年与书籍相伴、清贫孤寂、半官半民的生活。在此期间,孔尚任一边整理历史资料,一边进行创作。
经过10余年的艰苦创作,到了1699年,他的旷世名剧《桃花扇》终于问世了。在剧中,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此来“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当《桃花扇》在京城上演后,广为世人所关注,轰动了京师。
《桃花扇》写的是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孔尚任以这一悲剧性的传奇,鞭挞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宣扬了民族气节,因而触怒了清廷。该剧一上演就惊动了康熙皇帝,他立即下旨将剧本调入宫中,亲身观阅该剧本。
次年,正是由于一曲《桃花扇》而名播京城的孔尚任,不但没有因《桃花扇》而显达,反而因一件疑案莫名其妙地被罢了官。1718年的春天,孔尚任带着满腔的郁闷,回到原籍曲阜,重温他那过去的平淡清苦的闲散生活。
一代文学巨匠的孔尚任终于熬过了那寂寞的晚年生活,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郁郁地于石门山中离开了这个多事之秋的世界,了却了他那才华横溢而又惨淡的一生。孔尚任死后葬在孔林。
孔尚任创作《桃花扇》始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脱稿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前后三易其稿。呕心沥血,用了15年的时间,其中甘苦自然可知。
孔尚任在创作《桃花扇》的时候,书桌上常常放着一把用鲁缟制作的扇子,扇面上画有几只粉红色的盛开的艳丽的桃花枝。每当他要构思剧情时,总是目不转睛地望着扇面上那盛开的桃花,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即使是寒冬腊月,窗外的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之时,这把鲁缟素扇也放在他的桌子上。有时,还情不自禁地拿起这扇子扇上几下,然后再拿起笔埋头写作。当他构思有时难以获取新的故事情节或好的词句时,总是将这把扇子折叠起来,不停地在自己的脑袋上反复敲打。
一年冬天,大雪飞扬,孔尚任的同族兄弟孔尚铉走进他的书房,看到他还摇着鲁缟素扇,便打趣道:“窗外、窗内两个季节,摇着桃花扇,写着《桃花扇》,真辛苦啊!”
孔林,是孔家历代的坟墓所在地。到孔尚任时,孔林面积不过50余亩,坟墓一个挨着一个,拥挤不堪。孔尚任及其全家眼见孔林坟茔丛生相挤不堪的景象,苦于无力将孔林的范围扩大。一直为此事着急的孔尚任得知康熙皇帝要来曲阜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时,认为机会来了。
这次康熙皇帝来曲阜祭孔,正好孔尚任担任外驾官,完全有机会侍候在皇帝的身边。当康熙来到孔林中的孔子墓前,整了整衣冠准备行大礼之时,不知为什么停了下来,掉头就走,回到了驻跸亭。
此时,陪驾康熙皇帝的孔府衍圣公孔毓圻不知何故冒犯了圣上,一时间手足无措,心中惴惴不安,便问站在一旁的孔尚任。孔尚任环顾了四周,发现祖先孔夫子的墓碑上刻的是“文宣王”三字,他顿时明白了圣上不拜孔子的原因。自古以来封建帝王就有“拜师不拜王”的习惯,康熙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怎么会屈驾去拜一个地位比他低的“王”呢。于是,孔尚任当即派人拿来了一大块黄色绸布,将孔子墓碑包起来,然后在上面写了“先师”二字。
康熙帝再次来到孔子墓前时,见墓碑上的字已改,便大礼参拜。随后康熙得知这墓碑上的字是孔尚任所改之时,便对他赞不绝口,同时对他的才华也非常赏识。
康熙皇帝拜过孔夫子之后,发现孔林之内坟茔纵横,几乎无举足之地,就对身边的孔毓圻和孔尚任随意说道:“你们家的林地该扩一扩了。”孔尚任一听,喜出望外,急忙用手扯了一下身边的衍圣公孔毓圻的衣襟,那孔毓圻望着孔尚任,不知他的此举是何用意,见状,孔尚任急忙上前靠近孔毓圻的耳边低语道:“快谢主隆恩!”听了孔尚任的话,孔毓圻急忙跪倒在康熙面前,说道:“谢主隆恩!”
那康熙皇帝正在观看孔林中的景色,也不知道刚才说了句什么话,当然也弄不明白这位衍圣公谢的是什么。这时,站在一旁的孔尚任急忙上前跪下,说道:“皇上,你刚才不是说要把孔家林地扩大吗?”
在孔尚任的提示下,康熙皇帝和孔毓圻才明白过来。皇帝是金口玉言,说出的话是不能更改的。康熙只好答应将孔林周围的良田划归孔林所有。从此孔林由原来的50亩的面积猛地扩大到300亩。孔林今天有如此宏大的规模确实要感谢这位皇帝了。
《追寻古代名人的后代》 第一部分77世孙孔德成:孔府最后一位掌门人
孔德成(1920—)是孔子的第77代嫡传孙。1920年,他出生不久便成为77代至圣先师奉祀官的继承人,并承袭了“衍圣公”的公爵。
孔德成先生早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台湾“总统府资政”、“考试院院长”、“国大代表”等职。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耶鲁大学名誉研究员,韩国成均馆大学名誉哲学博士,日本丽泽大学名誉博士。在学术上主要从事商周青铜器及金文的研究,成果颇丰。
孔德成的父亲孔令贻为孔子76代嫡孙衍圣公,孔令贻5岁时就承袭了“衍圣公”的爵位,曾任稽查山东学务和翰林侍讲。孔令贻曾因进京朝圣和为慈禧太后60寿辰祝寿四次进京。1919年,孔令贻还再次到北京晋见过废帝溥仪。因此,那时候的孔令贻仍然很受人关注。
1919年孔令贻到达京城没几天,就因病在京城孔府“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