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转世吴三桂-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不少心思。三桂赞赏的看了碧艳一眼,碧艳竟然脸一红,道:“少爷,我去给你倒杯茶来。”说完转身走了。 
密室中只剩三桂一人,按照目录,找到父亲吴襄最近传来的密信,信中详细说明了毛文龙被斩经过,三桂很快便被吸引,连碧艳回到密室中也没有看上一眼。说起这毛文龙也确实有些本事,他本是浙江杭州人,年轻时穷困潦倒,学麻衣相术,摆测字摊,替人看相谋生。以后浪迹江湖,来到山海关外边塞,度过二十多年行伍生涯;天启元年被友人引荐给辽东巡抚千化贞,成为标下游击。后金(清)攻陷辽阳,他从海道遁回,乘虚占据鸭绿江边的镇江堡,升任副总兵。镇江堡被后金(清)攻陷后,他率部撤往鸭绿江口近海的皮岛,随后晋升为总兵。皮岛也称东江,东西十五里,南北十里,与鸭绿江口的獐子岛、鹿岛构成三足鼎立之势,地理位置居于辽东、朝鲜、山东登莱二州的中间,号称孔道。在后金窥视辽东的形势下这个地区对于明朝是极具战略价值的。毛文龙登岛后,披荆斩棘,筹备器用,召集流民,通行商贾,南货绸布,北货参貂,挂号抽税,不过几年皮岛就称为东江雄镇。     
第三十二章 关外巨变 
天启三年,毛文龙又率部将张盘等攻下金州,命张盘驻守金州,自己仍退回皮岛,互为犄角之势。由于此战告捷,朝廷晋升毛文龙为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确认并扩大他发镇皮岛的事权。崇祯元年,朱由检又加封袁崇焕为钦差大臣,赐尚方宝剑,出镇行边督师,毛文龙毫无疑问在他的节制之下。袁崇焕出京时曾立下豪言,五年内必平后金。他早就听说毛文龙在海外多年,势如割据,不受节制。 
作为进士出身的袁崇焕一心忠君为国,不能容忍再出现那种“经抚不利”的互相掣肘现象,因此他要求朝廷撤销辽东巡抚与登莱巡抚两个建制,对于一向不听节制的毛文龙当然不能坐视。况且两人原本就有矛盾。在任辽东巡抚时,袁崇焕就曾提出撤销东江镇的建议,朝廷虽没有采纳,却也让毛文龙记恨在心。在天启七年(1627)皇太极出兵攻击皮岛时,袁崇焕的救援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慢了半拍,令毛文龙吃了大亏,丢掉了铁山大营,袁崇焕也因此被朝中大臣非议,好在当时刚刚取得宁锦大捷,最后只被罚俸了事,可两人的仇算是结下了。在离京前,便下定决定,要集中精力对付毛文龙,对其采取: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的策略。回到关外,袁崇焕首先在经济来源上卡住毛文龙,迫使他就范。他中严海禁:不许登州一船出海,凡运往东江(皮岛)的物资装备,一概由宁远近海的觉华岛(今菊花岛)经由旅顺口转运至东江;而先前由天津所运的粮料,也改由觉华岛起运,必须经督师衙门挂号方许出海。这一举措不仅控制了毛文龙粮饷装备的供给渠道,而且切断了他海上贸易的命脉,无疑给毛文龙致命一击。毛文龙帐下几万士卒只靠朝中饷银根本是入不敷出,加上还要打点朝中大小官员,这海运被禁可真是要了他的老命。只得向皇帝申诉:自从受到几十份奏疏诽谤以来,早已心如死灰,只因圣恩未报,才力疾以做未完之事,这是臣的愚忠,并非栖栖恋位。谁知袁督师封锁登州沿岸,不许一船出海,以致客船畏法不敢前来,故而部下士兵慌忙说:是拦喉切我一刀。崇祯皇帝对此没有表态,他有他的难处,当他任命袁崇焕为督师时,已经授予他尚方宝剑,可以全权处置蓟辽及登莱天津一切事宜,当然包括东江在内,此时若再开口,岂不是自食其言。所以他只得淡淡地答复毛文龙:军中一切事宜,当从长商榷。 
袁崇焕和毛文龙得知此信却是反应不一,袁崇焕由此可知万岁毕竟还是对自己更加看重一些,便继续准备下步计划。毛文龙得此回信,却只能暗自生叹,自知不比袁崇焕得皇宠,只能一改往日的强硬,主动示好与袁崇焕,只是此举却并没有让袁崇焕回心转意,反而是自掘坟墓。袁崇焕为除毛文龙也是绕尽脑汁,好在他督师的官衔和权力也使他处于主动地位,最后精心策划了一个圈套,让毛文龙来钻。为了麻痹毛文龙,他一边凑发十万两军饷,以缓解毛文龙的怨气;一边以面授方略,商议东西夹击的军事计划为名,邀请毛文龙离开皮岛赶赴宁远共商大事。毛文龙只得应约前来,不想竟到袁崇焕盛情款侍,让他误以为袁崇焕确有和解之心,两人还约定在双岛再次会晤,兼带检阅东江官兵。崇祯二年五月二十九日,袁崇焕抵达距旅顺口陆路十八里水路四十里的双岛,次日毛文龙从皮岛赶来,双方拜会与回拜,礼尚往来,丝毫看不出有何异常。 
六月初三日,袁崇焕弃舟登上双岛检阅军队,毛文龙率东江将官列队欢迎。次日,毛文龙设宴为督师大人接风,酒足饭饱之余,袁崇焕也曾试探过毛文龙,给毛文龙一些台阶,如整治部队、返乡养老等等,让毛文龙能顺此体面收场。不幸的是,毛文龙仍是懵懂不解,失之交臂。六月五日,袁崇焕在双岛召集毛部将士,犒赏随毛前来的三千五百人。毛文龙则进入袁崇焕营帐面谢。袁崇焕眼看时机成熟,毛文龙身边无一亲卫,单刀直入向毛文龙兴师问罪,当众宣布毛文龙十二条当斩之罪:一,九年以来兵马钱粮不受经略巡抚管核;二,全无战功,却报首功;三,刚愎撒泼,无人臣礼:四,侵盗边海钱粮:五,自开马市,私通外夷;六,亵朝廷名器,树自己爪牙;七,劫赃无算,躬为盗贼:八,好色诲淫;九,拘锢难民,草菅民命:十,交结近侍;十一,掩败为功:十二,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即使袁崇焕所说全是事实,这十—二条中也只有二三条够得上称为罪状,其余各条大多为官场和军队的通病,并非毛文龙所独有。况且毛文龙毕竟有牵制后金(清)军队的功劳,这是令毛文龙难以心服口服的,然而此时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袁崇焕说完十二条罪状之后,面向京城方向请命:“缚文龙,去冠裳!” 
一向桀骛不逊的毛文龙岂肯在自己的地盘就范,指着袁崇焕叫道:“竖子尔敢?吾乃朝庭命官,且有先帝御赐尚方宝剑,岂能由你随意斩杀?你就不怕万岁怪罪下来,你吃罪不起吗?”袁崇焕怒道:“本部院是朝廷一个首将。尔欺君罔上,冒兵克饷,屠戮辽民,残破高丽,扰登莱,尔罪岂不应死?” 
“你以为杀了我,你还能活着走出此岛不成?”毛文龙以为处死他是皇上的旨意,只能以死相逼。 
那曾想袁崇焕却转身向在场的毛部将士大人声道:“今日杀了毛文龙,本部院不能恢复全辽以还朝廷,愿试尚方(剑)以偿尔命。毛文龙如此罪恶,尔等以为应杀不应杀?若我屈杀文龙,尔等就来杀我。”其实他早已命随行的参将布置停当,毛部将士已无反抗的可能。毛部众将官相视无奈只能叩头哀告。毛文龙见此,自知今恐怕是死罪难逃了,只得求饶道:“文龙自知死罪,只求大人不念旧怨,恩赦于我,日后必有所报。”袁崇焕毫不松口:“你不知国法久了,若不杀你,尔江一块国土恐非皇上所有。”说罢,朝西叩头请旨:“臣今诛文龙,以肃军政,镇将中再有如文龙者,亦以是法诛之。臣五年不能平奴,求皇上亦以诛文龙者诛臣。”然后取下尚方宝剑,交给旗牌官,命其立即将毛文龙斩于帐前。一代枭雄威震辽东的总兵,没有死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手上,而死在督师钦差的尚方宝剑之下,真是莫大的讽刺。待改编了东江军队后,袁崇焕为毛文龙举行了祭礼,在他的灵柩前拜祭道:“昨日斩尔,乃朝廷大法,今日祭尔,乃我辈私情。” 
袁崇焕离开双岛,经旅顺口返抵宁远后,写了洋洋数千言的奏疏——《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在列举毛文龙的罪状及处斩的全过程之后,向皇上流露出惶恐的心情。尽管皇上赐予尚方宝剑,可以便宜行事,但毛文龙也有先帝赐予的尚方宝剑,与一般总兵地位迥异。大敌当前,未经请示,竟然擅杀一名大帅,此事非同小可。 
崇祯皇帝获悉此事后,大为震惊,考虑到毛文龙既然已死,目前正要倚重袁崇焕收复辽东,不得不改变先前对毛文龙的优容态度,支持袁崇焕,表示不必引罪。看完卷宗三桂掩卷长叹,既叹这毛文龙刚俾自用,自以为是,最后竟落得个人头落地。也叹袁崇焕眼中竟容不得半点沙尘,因一点小事便自断臂膀,不但给了后金可乘之机,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以三桂对朱由检的了解,袁崇焕此举可是犯了他的大忌,未经圣裁,便敢处斩一方统帅,这将他这个皇帝置于何地?更可怕的是斩杀毛文龙后,朝中虽有大臣上书数落袁崇焕,可关外将领竟联名上书,支持袁崇焕,这也难免会让朱由检疑心大起。当初在午门外自己部下不过未听他的号令攻城,自己便落得个赋闲的下场,如今关外十几万大军,几十万军民,俱听袁崇焕一人之方,岂不更让这朱由检心中不安?眼下不处置,不过是因为崇祯皇帝已把辽事全盘托付给了袁崇焕,由他全权处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处死毛文龙自然难以问罪,不过以崇祯的性格必然将此事记在心上,早晚会算此帐。转眼距袁崇焕杀毛文龙已过去一月有余,这段时日朱由检仿佛忘了还有吴三桂这么个人,对他不闻不问。三桂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吴府中,每日打打拳,看看书,好在还有铁卫的这些兄弟相陪,不然三桂非得郁闷死不可。不过三桂明白这清闲日子也是过不了几天的。按历史记载,袁崇焕斩毛文龙后不久,后金因再无后顾之忧,再次举兵南下,几乎攻陷京城。 
只是这历史已经因为吴三桂有了许多改变。此时毛文龙虽然已经被斩,使后金少了一些牵制,可当年在宁锦大战中,后金却是损失过重,加上莽古尔泰等几员大将战场损命,使后金再无力征讨朝鲜、蒙古,至今三方虽因后金威胁顿减,可朝鲜、蒙古却依旧对其深怀戒心,虽没有开战,可时不时便会有些磨擦,情况不容乐观,这后金若想再次进攻大明,难保他们不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在背后搞些动作。可要是后金真对朝鲜、蒙古用兵,大明也不会坐视不理。而同时若是大明想要征讨后金,朝鲜、蒙古恐怕不但不会配合,反而会拖大明后腿,他们当然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明朝重新屹立在自己身边,所以现在只能保持这么一个微妙的平衡,只是不知最后是谁会打破这个僵局。这日三桂正和狼骑在院中练拳,突听下人来报,说府外来了一支车队,说是从关外老家来的,要见三桂。三桂一听关外来人,也顾不得收拾,连忙来到府门迎接。其余狼骑听说老家来人,也都纷纷出来观看。三桂刚来到府门口,见府门外停着一辆马车,马车周围有近百骑兵,领头之人正是吴龙,也就是当年杜松之子,被吴襄收为义子。三桂离开关外已有两年,一见吴龙倍感亲切,吴龙见到三桂也是激动万分,叫了声:“大哥!”刚想下马拜见,没想到却从马车上飞出一道红影,片刻功夫已来到三桂身边,一下子便爬上了三桂的身上。 
三桂不用看也知道,关里关外自己认识的人中只有一人有如此爱好,便是自己那个义妹吴凤。三桂对吴龙苦笑一声,吴龙对自己的这个妹妹最是了解,在关外这两年,平均每日都要提及三桂,若三桂有什么信息传来,往往未等吴襄等人过目,她便已经通过祖纤先看过再说,要是三桂传来什么好消息,她便比自己得了莫大好处还要高兴,可三桂信中若是有什么烦心事,这小凤儿怕是要一连几天愁眉不展,此时小凤儿终于见到三桂,自己又岂敢与她相争,只得退居其后。三桂也知道与小凤儿一别两年,若不能将这小姑奶奶逗高兴了,她可是会吊在自己脖子上一整天都不会下来。吩咐一边的吴阳将吴龙等人请到府中安置下来,自己却只能带着身上这个小家伙回到书房。一路上小凤儿的嘴就没闲着,抱着三桂的脖子,轻声道:“哥哥,有没有想凤儿?”三桂那敢说个不字,“想,怎么不想,我想的可是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若不是顾忌身份,我早就回关外看你去了。” 
小凤儿可不是两年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丫头了,一听便知三桂在哄她,小手扭住三桂的胳膊,想要教训教训三桂这个口不对心的家伙,可是三桂这两年除了训练军伍和出兵打仗,每日最大的事情便是练功,一身肌肉可比古铜。三桂早就发现了小凤儿的意图,稍稍用力,股肉便鼓胀起来,如同钢铁,岂是小凤儿这个小丫头能扭得动的。 
就在三桂还在暗暗得意之际,小凤儿却按了按三桂身上的肌肉,笑道:“桂哥哥,这就是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