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物竞天择 作者:[美] l·罗恩·哈伯德-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雨越来越大,风刮得一阵紧似一阵,舰队借此良机扬起帆继续西面行去,经过里士满,绕过通往金斯顿的爱斯湾。
  雨势减弱,风力也陡然减了下来,乌云紧贴着地面划过。低压槽地区就在他们附近,他们这一带的风向极不稳定,一直在改变着方向。白天快要结束,能见度也越来越差。
  天黑时,雨停了,对于岸上部队来说,这对他们所要进行的战斗十分有利。岸上部队将炮队布置在林中,他们四处奔跑着。四邻的乡亲们对他们甚为反感,因为他们为要设置障碍把农民的篱笆都给毁坏了。
  晚上七点钟,岸上的炮队一同发射,搅荡着锡克罕姆前的广阔水域,舰队正在此地抛锚。
  敌军应有尽有,还有机关枪火力配合。
  与此同时,一支部队沿河两岸一英里处搜索,找寻任何能够浮在水面上的东西,然后,在上面装满军械,驾驶着这些驳船、平底船和摇船沿河而上。他们现在认定舰队缺乏子弹,因为舰队并没有还击。他们知道一支没有多少子弹的部队要等到最后的时候才会反击。他们大胆地向漆黑的河中发动了进攻。有两三次,他们击中了自己的船。他们随水流漂了一阵,然后,又被巨浪冲了回来。他们激动地、愤怒地狂喊着。舰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没过水闸。也没有登岸。敌军扔掉破漏的船,踏上他们更喜欢的坚实的土地。只要第四旅一露面,他们就不管是在岸边还是在村庄里,都要狂扫一番。可他们什么也没找到。
  舰队靠长浆、风帆和水流,静悄悄地划过黑夜,直奔下游的伦敦。划过了小村落、小酒吧、尖塔,还有毁损了的城堡。
  第二天早晨四点以前,顺利通过了断桥、坍塌处和狭长的暗礁后,他们一路穿过水塘,静悄悄地抛下了锚。
  他们现在并没有懈怠,而正迎接着一个战斗高潮的到来。炮船被停泊在堡垒四周,位于陆地炮火的射程之外,但船上的炮火却能够得上岸上的目标。
  大约四十艘满载的船只,这时正被拽到河岸上。士兵们牢记着自己的使命,急忙最后一次检查装备,然后静悄悄地登上布满建筑瓦砾的河岸。
  中尉戴着钢盔,裹着披肩,蹲伏在一堆石头的隐蔽处,等待着。他率领着四分之三的部队,确切地说是三百六十人,在他周围布满碎石的黑暗中全都鸦雀无声。
  和伦敦平时的天气比,今天的黎明好像短了个把小时,昏暗中还有几颗星星闪耀。这肯定又是个大晴天。
  塔东面立刻枪声大作。史文朋像以前一样,又跟卫兵交上了手。
  卫戍部队惊恐万状,从铺位上纷纷滚下,抓起步枪,在新建的东面入口内集结起来,进行反击。突袭的一方也好像是在上次战斗中一样,不敢让步。
  战场慢慢移到了朝向里姆壕斯的东面,增援部队赶来助战,当他们离塔近一英里时,卫戍军官惊愕地听到了河上的大炮声。就凭那炮声判断,这炮不是自己方的,而是装备精良的大炮。
  中尉低伏着。他现在能分辨出自己的炮声了,他知道吉安已将目标置于射程范围之内了。
  实弹已在中塔和外围防御土墙处炸开,大门给炸得粉碎,好像吉安曾经精确地检查过有几个门闩,门厚度是多少似的,他没有浪费一发炮弹。接下来,炮口又瞄向了白伍德塔,似要炸开那儿的大门。之后,他又换上了两门迫击炮,向外区投掷了凶猛的榴霰弹。
  还没等吉安干完这一切,中尉一跃而起,招唤他的队伍冲向前去。
  他们冲过中塔,越过毁掉的大桥。一枚手榴弹炸开了白伍德塔大门上的锁之后,他们都来到外区。
  吉安已经开始炮轰内区了。用重炮轰击威克菲尔德塔东面的大门,直到把它炸毁。部队匆匆经过时,从血腥之塔上射出了几发子弹,可是因为守城人得探出身来瞄准,他们刚一露头就被打了下来。
  中尉爬过大门处的瓦砾,跷进内区。
  迫击炮早将此处夷为平地,现在只剩下白塔了。炮弹没能摧毁它,吉安的炮火只能在这座罗马古堡中最强固的部分留下一道小坑,它的墙壁厚达十五英尺。可是墙上的门窗却是薄弱环节,手榴弹投掷手带着一包包手榴弹,把门一个个炸开。
  在这么强劲的猛攻下,堡垒还是坚如磐石。吉安的炮火稍稍停顿,塔里的士兵就从上面往下扫射起来。
  第四旅的狙击手开始清除着残敌。中尉发现部队给阻隔住了。他命令狙击手封锁住射击孔,将大部队撤到古堡外。然后,抓起一包很重的手榴弹,冲向大门。他抽出一枚手榴弹的保险针,将整包的手榴弹抛到门底略微炸开的一个豁口。他飞跑到墙边,紧贴着墙卧倒。
  经过一炸再炸,那郁暗的旧院子一下子给撕开了一个口子。
  部队高声冲向前去,穿过了甬道。他们进到要塞之中,朝上面的平台猛冲着。这时,一架机枪从楼梯平台上探出头,子弹迎面而来,有半个班给撂倒了。手榴弹投掷手赶到前面,掷出一颗手榴弹,机枪被炸哑了。
  塔上充满了突袭的部队。每上到一层,都有几个负隅顽抗的守城人,可他们也很快消失了。
  按着吉安的测定,只用了二十三分钟,伦敦塔就落入了特种部队之手。可却没找到赫茄石。
  一个战战兢兢的参谋告诉中尉说,赫茄石与卫戍部队主力一道去上游追捕极难捕捉的炮船去了。但是,中尉并没有失望,他对这种局面感到很高兴。他坐在赫茄石曾坐过的办公椅上,品尝着赫茄石专门储柜里的一杯浓啤酒,休息了片刻。就在这间令人不快的旧房子里重新开始发布命令了。
  当河上的炮火发射时,史文朋就停了下来。
  借助猛烈的炮火,他们迫使卫戍部队投降。然而,中尉命令他带俘虏去城墙外,只派三人看守,结果都让他们跑掉了时,史文朋大为吃惊。
  这事发生之后,士兵们都朝西跑向赫茄石的部队。
  此时,卸了船,第四旅把兵营设在旧塔之中。他们吃饱了饭,休息起来。只是威则尔的手下要到离城一两英里处,一俟赫茄石出现,就迎击赫茄石的先头部队。
  中尉又喝了杯赫茄石特酿的浓啤酒,拿出来一副纸牌。
  赫茄石大势已去。他曾趟着泥艰难地赶往东部,要赶在入侵者进入之前修好大门,依据壕沟与来犯者交手。他之所以黄昏时分在距塔山三英里处露营,是因为他很清楚他的部队曾在河岸上踉踉跄跄地走了好几天,筋疲力尽了,必须休整—下。
  还没等赫茄石的部队用上晚餐,卡斯戴尔率领的部队一阵突袭,将赫茄石的队伍引出了营地,然后佯装惊慌败逃,借着黄昏朝塔山退去。
  中尉精心挑选了塔山作为战场。因为当时在战场四周都是建筑物的残骸,剩下战场中央空荡荡的。吉安在此投下了凶狠的迫击炮炮弹,卡尔斯通又用机枪横扫了这里。这些都足以说明赫茄石为什么会败北。而他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部队极度疲劳。
  赫茄石的乌合之众是被父亲河泰晤士河击败的。当他们投入战斗时,已经疲惫不堪,哪还有心思去想是留下抵抗,是去送命,还是逃跑。当中尉从西面包抄他们时,很多人都想从这个方向逃跑。可当他们看到由步枪火力构成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障碍时,没有人再打了。
  两天后,赫茄石从人群中被揪了出来,鲍尔杰兴冲冲地将其拽进塔内。
  不管怎么说,全城的人都对中尉表示了敬意。乡村各地都急切地把食物送上来,要与这位聪明的征服者讲和。
  “我在下面逮着赫茄石了,”鲍尔杰兴奋地说,“我们遇见的人都说是他。”
  “很好,”中尉从一堆文件里抬起头看了一眼说:“毙了他。”
  “是,长官。”鲍尔杰回答完便迅速退了出去。
  第九章
  又过了许多年,由军人政府管理的国家国泰民安。军人政府行使对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管理,土地实行了再分配,城市又进行了新的移居工程,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中尉管辖着七十五万人。如果这里面有一半人是二十岁以下,那么重建权力中心就会变得很容易,因为不仅要废止旧体制,还要使人们彻底忘记它。
  政府对十来项产品征税,还以非常时期的商铺为基础发行了股票,其基本依据为食物的价值。
  政府警卫由退伍军人担当,很快扼止了滥用政治权利,因为举报系统运作得非常灵活。
  大多数工作都是针对土地进行的。除了要清理某些废墟,改进国家形象方面之外,很少进行大规模工程。
  年轻人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尽管大多数图书都被战火所焚毁,但要提供最基础的文明所需的工作环境还是绰绰有余的,因为出版资料很多。
  使中尉苦恼的头等大事就是错综复杂的工业。起初,人们谈到要开办一所制衣厂,可这就牵扯到要建个铸造厂,由此就先得搞个冶炼厂,人们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困难不在于缺少亚麻,而在没有铁、煤等矿山资源,人们不得不罢手。有几台手工机械做出了几架手工织布机,它很有效,尽管它是由床架、步枪和履带的零件做成的。很快就有三个区的人找到了织布、织地毯的工作。由于政府收取十一项税,所以反过来,织工、裁缝也都能吃饱、穿暖,人人都很快活。建筑用石并不匮乏。可是,很久以前,燃烧弹肆虐过的森林地带除了矮幼树之外,什么都没有。所以,年轻人都对石头最为敏感。与苏格兰国王签署了协议。在苏格兰,不准拥有火药和煤,只允许饲养动物。因此,在海路上开始了一项颇为有趣的贸易。英格兰又再次感受到了泰晤士河的便利。各式各样的船只林林总总,都是按着旧书上有关帆樯索具的描述装备的,只是动力都是破损、缺油的引擎。这些船只在河道中往返航行。
  一个国家的幸福直接有赖于那个国家的商业。在这里,每个人心中所要成就的事业比他过去的心愿要多七倍,人们都把使一个毁灭了的国家再度复苏作为伟大目标,所以说人人都很幸福。无论发布什么样的政策,人们都没有心理压力。
  中尉每天花四个钟头倾听意见。他头戴工作帽、胳膊肘支在桌子上,这桌子给捶了多次了,下巴用手托着,专心地听着。他似乎没有觉察到,他正与英格兰一半以上皇帝的做法背道而驰。他会听一个年轻的农夫不得要领的讲述,听他讲述诺福克所发生的一切,可却一点没有提及农艺,他喜欢听这个。中尉详尽询查完各种问题之后,才轻松地一一予以解决。然后,农夫愉快地离开,对政府感到相当满意,因为曾经有那么个豪爽的、活生生的家伙统治过这儿。
  有一次,—个妇女朝中尉走过来,说她受到了所在区军士长法庭的生硬对待:军士长没能强迫她丈夫娶她最好的朋友,尽管家里面一个人要干的活儿太多,但如果算上她的好友又没有那么大的必要。
  中尉又倾听了丈夫的抗辩,说他连一个媳妇都有些招架不了,两个还怎么得了。
  中尉最后笑着说:“西德尼,我很抱歉地说,现在木已成舟,你应该跟第二个妻子成婚。记录下来,毛基。”
  毛基会咧嘴一笑,把这一切都记在一本簿子上。
  而那农夫呢,既然事已致此,如果中尉觉得合适,他也就能欢天喜地地过日子了。
  中尉在这儿度过的第一个初冬,就派鲍尔杰和威则尔渡过海峡,携带着书面邀请函,邀请所有战场指挥官迅速返乡,指挥权不变。
  鲍尔杰和威则尔花了三个月时间做这项工作。他们以闪电般的速度传递消息,让每个指挥官负责他那一方的具体事宜。
  到第二年春天,英国远征军大部分都撤了回来。当然,还有一些在欧洲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不想放弃这些地方,可这毕竟是少数。几乎所有的官兵都希望回到家乡,他们把中尉奉为救星,因为是他了结了他们的心愿。英国远征军回师时还带回了许多民族的人,有从阿尔汉格尔斯克来的,有来自叙利亚、西班牙、波兰、爱托尼亚、土尔其的。他们总共有近七干名士兵、一百九十四名军官。
  挑选过程极为严格,进行了将近三年,但却做得非常彻底。对军事一无所知的人不再留用,不适于指挥的军官不再担任指挥官。
  部队从欧洲大陆撤离本身也许可以说是损失最大,因为他们不太擅长建设,他们只受过有关破坏的教育。尽管他们几乎所有人都被国家警察所同化,除了极少数的人做为荣誉卫士留在军官身边。
  士兵们看到无所作为时,都有些不快。然而,他们很快来了建设的灵感。他们懂得必须要做什么之后,就尽力把它做好。有鉴于中尉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