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99-针灸大成-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泻欲端以正,补必闭肤,辅针导气,邪得淫 ,真气得居。 
帝曰∶捍皮开腠理奈何?岐伯曰∶因其分肉,左别其肤,微内而徐端之,适神不散,邪 
知其气所在,先得其道,稀而疏之,稍深以留,故能徐入之。大热在上,推而下之,从 
上下者引而去之,视先痛者常先取之。大寒在外,留而补之。入于中者,从合泻之。上气不 
足,推而扬之。下气不足,积而从之。寒入于中,推而行之。 
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入实者,左手开针孔 
也。入虚者,右手闭针孔也。 
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盛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不可刺 
;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 
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 
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故曰刺不知逆顺,真邪相搏,满而补之,则阴阳四溢,肠胃 
充郭,肝肺内 ,阴阳相错;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竭枯,肠胃 
HT辟,皮肤薄者,毛腠夭焦,子知死期。 
凡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积于胃,以通荣卫,各行其道,宗气留于海。其下者,注于 
气冲,其直者,走于息道。故厥在于足,宗气不下,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 
散气可收,聚气可布,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 
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 
休。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 
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复取之而下之。六 
经调者谓之不病,虽病谓之自己,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 
,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即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 
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上热下寒,视其脉虚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 
引而下之者也。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语,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 
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侠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 
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 
帝曰∶余闻刺法言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岐伯曰∶有余有 
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帝曰∶愿尽闻之;岐伯曰∶神有有余,有不足,气有有余有不 
足,血有有余有不足,形有有余有不足,志有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帝曰∶ 
人有精气津液,四肢九窍,五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乃生百病,百病之生,皆有虚实 
。今夫子乃言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岐伯曰∶皆生于五脏也。夫心藏神,肺 
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形五脏。五脏之道,皆 
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帝曰∶神有余不足何 
如?岐伯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邪客于形,洒淅起于毫 
毛,未入于经络也。故命曰神之微。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穴出血, 
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 
,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帝曰∶刺微奈何?岐伯曰∶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 
于不足,神气乃得复。帝曰∶气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 
气,血气未并,五脏安定,皮肤微病,命曰白气微泄。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气有余则 
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释,出针视之曰∶我将深之。适人必革,精气自伏,邪气散乱,无所休息 
,气泄腠理,真气乃相得。帝曰∶血有余不足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血气 
未并,五脏安定,孙络水溢,则经有留血。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血有余则泻其盛经, 
出其血;不足则补其虚经,内针其脉中,久留而视,脉大疾出其针,无令血泄。帝曰∶刺留 
血奈何?岐伯曰∶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帝曰∶形有余不足 
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 
动,命曰微风。帝曰∶补泻奈何?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帝曰∶刺 
微奈何?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卫气得复,邪气乃索。帝曰∶志有余不 
足奈何?岐伯曰∶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血气未并,五脏安定,骨节有动。帝曰∶ 
补泻奈何?岐伯曰∶志有余则泻然骨之前出血,不足则补其复溜。帝曰∶刺未并奈何?岐伯曰 
∶即取之无中其经,邪乃立虚。 
血清气滑,疾泻之则气易竭;血浊气涩,疾泻之则经可通。 

卷四
《难经》补泻
属性: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 
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 
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经言∶春夏刺浅,秋冬刺深者,何谓也?然,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 
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 
春夏各致一阴,秋冬各致一阳者,何谓也?然,春夏温,必致一阴者,初下针,沉之至 
肾肝之部,得气引持之阴也。秋冬寒,必致一阳者,初内针浅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气推 
内之阳也。是谓春夏必致一阴,秋冬必致一阳。 
经言∶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劳,何谓也?然,刺阳者,卧针而刺之;刺阴者,先以左 
手摄按所针荣俞之处,气散乃内针,是谓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也。 
经言∶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调气之方,必在阴阳,何谓也?然,所谓迎随者,知 
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 
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故曰调气之方,必在阴阳。 
诸井者,肌肉浅薄,气少不足使也。刺之奈何?然,诸井者木也,荥者火也。火者木之 
子,当刺井者,以荥泻之。故经言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此之谓也。 
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东方 
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 
,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 
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 
其余。此之谓也。 
金不得“不”字疑衍。谓泻火以抑木、补水以济金,欲令金得平木。一云∶泻火补水 
,而旁治之,不得径以金平木。 
r补水泻火之图pG…G16。bmpr 
x火者木之子,子能令母实,谓子有余,则不食于母。今泻南方者,夺子之气,使之食 
x其母也。金者水之母,母能令子虚,谓母不足则不能荫其子。今补北方者,益子之气,则不 
x至食其母也。此与《八十一难》义正相发。其曰∶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则隐然实实虚虚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 
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 
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r五脏传病之图pG…G17。bmpr 
x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心复传肺,七传者死,谓传其所胜也。x 
x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间脏者生,谓传其子也。x 
何谓补泻?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泻之时,何所置气?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 
之时,从荣置气。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泻其阴。阴气不足,阳气有余 
,当先补其阴,而后泻其阳。荣卫通行,此其要也。 
针有补泻,何谓也?然,补泻之法,非必呼吸出内针也。然,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 
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 
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不得气,乃与男外女 
内,不得气,是谓十死不治也。 
信其左,谓善针者,信用左手,不知针法者,自右手起也。 
经言∶迎而夺之,恶得无虚?随而济之,恶得无实?虚之与实,若得若失。实之与虚,若 
有若无,何谓也?然,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随而济之者,补其母也。假令心病泻手心主 
俞,是谓迎而夺之者也。补手心主井,是谓随而济之者也。所谓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也。 
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故曰若得若失也。 
经言∶有见如入,有见如出者,何谓也?然,所谓有见如入者,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 
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是谓有见如入,有见如出也。 
经言∶无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寸口脉耶?将病自有虚实耶?其损益奈何?然, 
是病非谓寸口脉也,谓病自有虚实也。假令肝实而肺虚,肝者木也,肺者金也,金木当更相 
平,当知金平木,假令肺实而肝虚微少气,用针不补其肝,而反重实其肺,故曰实实虚虚, 
损不足而益有余,此者中工之所害也。 

卷四《神应经》补泻
泻诀直说
属性:宏纲陈氏曰∶取穴既正,左手大指掐其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患人咳嗽一声,随咳内 
针至分寸,候数穴针毕,停少时,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 
颤之状,谓之催气。约行五六次,觉针下气紧,却用泻法如针左边,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 
,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以针头轻提往左转。如有数针,俱根据此法。俱转毕,仍用右手大 
指、食指持针,却用食指连搓三下(谓之飞)。仍轻提往左转,略退针半分许,谓之三飞一退 
。根据此法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是气至极矣。再轻提往左转一二次,如针右边,以左手 
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根据前法连搓三下,轻提针头向右转,是针右边泻 
法。欲出针时,令病患咳嗽一声,随咳出针,此之谓泻法也。 

卷四《神应经》补泻
补诀直说
属性: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患瘦弱,不可专行补法。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 
患赤目等疾,明见其为邪热所致,可专行泻法。其余诸疾,只宜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 
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此乃先师不传之秘诀也。如人有疾,根据前用手法催气取气,泻之既 
毕,却行补法,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转针。如针左边,捻针头转向右边,以我之右手大指 
、食指持针,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使真气深入肌肉之分。如针右 
边 
分。如有数穴,根据此法行之。既毕,停少时,却用手指于针头上,轻弹三下,如此三次,仍用 
我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连搓三下(谓之飞)。将针深进一二分,以针头向左边, 
谓之一进三飞。根据此法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或针下气热, 
是气至足矣。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出针,急以手按其穴,此谓之补法也。 
凡针背腹两边穴,分阴阳经补泻。针男子背上中行,左转为补,右转为泻。腹上中行, 
右转为补,左转为泻。女人背中行,右转为补,左转为泻。腹中行,左转为补,右转为泻。 
盖男子背阳腹阴,女子背阴腹阳,故也。 

卷四
南丰李氏补泻
属性:《图注难经》云∶手三阳,从手至头,针芒从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足 
三阳,从头至足,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足三阴,从足至腹,针芒从 
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手三阴,从脑至手,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 
,往上为迎。大要以子午为主,左为阳(从子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