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2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丰饶利益,以这个为原则。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四四卷)  2001/10/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44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河神长行第六句:
  【无热净光主河神,得普示一切清凉善根解脱门。】
  菩萨的名号都是教学,表法的义趣我们一定要明了。『无热』,「热」是烦恼,没有烦恼才能够得清净光明;清净是定,光明是慧,定、慧。他所得的法门是『普示一切』,这样的字句我们看得非常之多,出现得多就是说明它很重要。如果它不是非常重要,佛不可能多次的宣说,多次宣说意义很深,让你这一部经从头到尾读一遍之后,当然你不能完全记住,但是重复遍数多的经文你一定会记得很牢,世尊用这种方法加强学生的记忆力,提升学生悟入的机会,这个用意我们要懂得。由此可知,我们怎样把自私自利断掉了。我相信许许多多的同学都很乐意放下自私自利,它就是放不下!这个事情的确是困难,佛在小乘经论里面有个比喻,这是破我执,破我执的难度,佛讲瀑流,瀑流是我们今天讲的瀑布,这个瀑布多大?四十里,四十里这么大的瀑布,你能够把它一下堵住叫它不流,你就想这要用多大的力量!佛说我们凡夫要破我执,那个难度就像这样。在大乘法里面,它有特别的善巧方便。我们知道我执不破就不能够入佛门,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学佛难,实在讲也真的就在此地。
  我执里头头一个是身见,一切众生都把身当作我,这个观念怎么能够把它换过来?大乘佛法的方便是「普示一切」,这个方法妙,那就是说起心动念想一切众生,不要想我。「我要吃了」,我们这个念头转一转,这世间所有一切众生有没有得吃?「我要穿了」,我想想这个世间一切众生有没有衣服穿?从这个地方把念头转过来,起心动念决定是想一切众生,至少你要想到我们现在地球上生存的这些众生。华严会上的佛菩萨境界广,他们起心动念是想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是法身菩萨。如果我们起心动念斤斤计较著自己,我们这一生,无论你怎么样勇猛精进,你所学的是佛法的皮毛,佛法真实的受用你得不到,佛法殊胜的境界与你不相干,我们要在这个地方做一个转变。所以这样的句子,在一切经论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佛是用无数次的提示,知道我们凡夫业障深重,说一遍、两遍、十遍、百遍、千遍,记不住,记不住不就等於白说了?所以千遍万遍的重复,这是恩德,这是慈悲,希望我们记住,念念都是一切众生。
  我们今天所作所为都是为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所以,他所示现的就是名号讲的,他所示现的没有烦恼,心地清净,真诚、清净、平等,这是「无热」的意思。『净光』,那就是正觉所显示的。下面「普示」就是慈悲,没有慈悲心怎么能做到普示?我们学佛把总纲领抓到了。如果我们心地不真诚,对人对事对物还夹杂著虚伪,那个虚伪是热恼、是烦恼、是业障。我们还会被外面境界所污染,眼见色被色污染;你在色相里面生起贪爱,你被污染了,生起厌恶你也被污染;换句话说,外面境界你这一接触你就动心,起心动念,引起自己的好恶,引起自己的贪瞋痴慢就被污染了,你的心就不清净,那个不清净就是热恼、烦恼。佛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是什么样的身分不一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在家出家。所以你仔细去观察,你去看,即使是一个在家人,你要看他的心行与经上所讲的相应,那就是菩萨示现,他真正在效法佛菩萨、学习佛菩萨,这是真正学佛的人,佛菩萨的境界就在他心行展现出来了。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展现出来给我们看,我们看了之后自然就觉悟了,晓得我自己心行错误,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正确的、是对的。如果我们有这个感发,有这个感想、有这个发现,我们就学到东西,当然回头。回头是岸,岸是什么?岸是佛道、菩萨道,我们从三途六道里面回头了,我们行菩萨道,我们行佛道。
  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这个科目是『清凉善根』,善根每一个众生都有,与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为什么我们的善根不见了、失掉了?我们善根到底到哪里去了?说老实话善根还在,不过是你的善根被污染、被蒙蔽,变成一个作恶的根源了。由此可知,善根跟不善根是一个根,不是两个根。觉悟了就是善根,迷惑了就是做一切恶的根源。用佛法的术语来说,觉悟了就是戒定慧,迷惑了就是贪瞋痴,所以贪瞋痴即是戒定慧,这佛在经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最有价值的、最有意义的是什么?是觉悟,不能不觉悟,我们天天要求觉悟。三皈头一条,「皈依佛」是什么意思?觉而不迷,我们从迷惑颠倒回归,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佛是自性觉,不是在外头,所以佛法叫「内学」。在外面学那是外道,「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所以外道不是骂人的,不是说其他宗教。现在很多人说外道是别的宗教,佛教之外所有宗教叫外道,这错了,你把佛经里头「外道」这两个字的意思错会了。经上「外道」的意思是讲心外求法,如果我们也在心外求法,自己就是外道。佛法在哪里?佛法在自性之中,要向自性里面去求,所以称之为「内学」。懂得向内去求,这个人就是菩萨,这个人是佛门里面真正修行人,是真佛弟子。
  我们要把自己的善根发掘出来,善根也就是真性,也就是真心,永远没有烦恼,永远没有污染,永远没有波动;没有污染是清净的,没有波动是平等的。《无量寿经》的经题是「清净平等觉」,那是真性,那是真正的善根。诸佛如来为我们展现出来了,我们要能够体会得。你能体会得到,你才知道怎样去学习,如何去修,使我们「清凉善根」、清净平等善根能够现前。不但自受用圆满,也能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们回头是岸,知道所有一切烦恼、业障、习气都不是真实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迷的时候有,觉的时候就没有了,真的是「觉后空空无大千」。第七句:
  【普生欢喜主河神,得修行具足施,令一切众生永离悭著解脱门。】
  菩萨教我们布施,布施能生大欢喜,我们佛家常讲「法喜充满」,经文里面我们常常念到「常生欢喜心」。欢喜从哪里来的?从布施来的,欢喜布施。菩萨的德号是『普生欢喜』,没有一样不欢喜。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总是一个欢喜心、欢喜的行,那我们一定能联想到这个人身心健康。人为什么会衰老?得不到法喜。中国古老谚语常讲「忧能使人老」,他忧虑多,他烦恼多,现在的话讲他压力很重,自然他就衰老。如果一个人心地清净、平等慈悲,没有忧虑,没有贪瞋痴慢,没有牵挂,没有压力,他就不容易衰老。他的生活必定与自然相应,这个「自然」是什么?佛经里面讲的法性,与性德相应。凡是与性德相应,必然的现象是不老、不病、不死,这是必然的现象。众生何以有老病死?现在我们明白了,他有忧患、他有烦恼。我们用最通俗的话来讲,他自私自利,他有名闻利养,他要贪图五欲六尘享受,他常常起贪瞋痴慢,所以他有生老病死,这是生老病死真正的业因。
  佛跟我们讲八苦,八苦最后一条「五阴炽盛苦」,五阴炽盛就是这个意思。心里头烦,心里面忧虑,心有牵挂,都是属於五阴炽盛。佛那「炽盛」两个字相容得好,所以他有前面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他有这些苦。什么时候觉悟了,像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他苦都没有了,生老病死没有了。照见五蕴皆空,生老病死就没有了,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学佛,经典是佛陀的教科书,这些课本我们要细读深思、深解义趣、依教奉行,那我们就得利益,殊胜的功德利益分分自得。
  这个法门从哪里下手?菩萨在此地教我们『修行具足施』,「具足」是圆满没有欠缺,样样都要布施。千万不要有个错误的思想,「我现在福报很小,财物不多,等我将来发了财再来布施、等我将来有福报才来布施。」你永远不会发财,你也永远没有福报。真正觉悟的人,现在就干!我有一块钱,我这一块钱就布施掉,佛说这个功德是圆满的,为什么?你全部的财产都拿出来了,你得的福报是圆满的。我现在对於世出世间法只懂这么一点点,我就把这一点点诚诚恳恳、热心去教导别人,这是法布施。千万不要认为我现在还不行,让我多学一点,等我学到能够教别人了,我一定去干。你这一生没指望了,为什么?学无止境,你到哪一天才觉得我可以把佛法介绍给别人?所以你就变成吝法,你不懂得修法布施,你的智慧不开。
  世间人所希求的财富,财富的因是财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能起贪心。如果这个财多了,你就起贪心,那就错了,你就堕落了。不管我财富多少,统统拿来布施,自己心地毫无牵挂,干净俐落。少,我少点布施,多,多点布施;没有财,我当然没有财力布施,看到别人修财布施,欢喜赞叹,也等於是自己布施。佛法我懂一句,我就把这一句告诉人;什么都不懂,我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就把这一句布施给一切众生,见到一切人我合掌:「阿弥陀佛」,法布施!诚诚恳恳、恭恭敬敬,这个人将来开智慧,法布施的果报是智慧。
  看到需要帮助的人,赶快尽心尽力去帮助他,这叫无畏布施。尤其是老人、生病的人、身体不健康的人,我们随时随地会遇到。尤其住在都市,常常过马路,看到人行动不方便,扶他一把,这叫无畏布施。如果自己有能力,看到很多穷苦的病人,我们帮助他一点医药费,帮他治病,希望他早一天恢复健康,这是属於无畏布施。当然,你要更能契入,你会发心选择素食,为什么?不食众生肉,不跟众生结恶缘,这是属於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我不再伤害众生,不仅仅是养自己的慈悲心,而得健康长寿的果报。
  这三种施,在一切时一切处,遇到了赶紧要做,没有一丝毫犹豫,尽心尽力去做,你得的果报就是圆满的。三种施里面,特别是法布施,佛在一切经里面讲得太多太多了,诸位常常念的《金刚经》、《普贤行愿品》,经里面讲得很明显,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是讲财布施,都比不上为人说四句偈的功德,佛用这种方式突显法布施的功德无量无边。法布施是把佛法介绍给大众,这个介绍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诚意,至诚感通。你没有真诚的心,这个功德做得不圆满。如果掺杂著有私心在里头、不善的心,什么是不善的心?为名,我讲经说法我知名度高;为利,供养多,听众给我供养;为求恭敬,大家对我恭敬,尊重我。有这一点点意思在里头,就把你自己修学的功德破坏了,你得到的福报、你得到的智慧很浅很少。
  修这三种布施一无所求,绝不希求果报,但是果报自然会来,为什么?你种因,因哪有不结果的道理?所以果报一定会来。果报来了之后要记住,决定不可以贪著,一贪著就变成病,那个果报就害了你。果报现前来干什么?是来帮助你、扩大你行善,不是别的,不是叫你享受的,是叫你帮助一些苦难的人,帮助的面更广,帮助的时间更长,真正的义趣在此地。决不是让你有好的果报的享受,你要这么想,不能说不对,不能说全对。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总得要懂,总得要明了。
  菩萨行门要是总归纳用一个字来说明,就是「施」。佛教菩萨的修学纲领就是六度、四摄。六度头一条,「布施」,四摄法头一句也是「布施」,所以布施是菩萨行的总纲领。这一个总纲领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大家能够很容易体会到的,为一切众生服务,全心全力。我活在这个世间是为什么?为一切众生服务。务必要尽心尽力、毫无保留,这个人就是菩萨;做到圆满,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陀。由此可知,凡跟圣的差别在哪里?「圣」是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凡」是为自己利益的,於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他不做。圣人恰恰相反,於自己有利益的事情他不做,於众生有利益的事情他拼命去做,凡跟圣的差别就在此地。圣人的果报是一真法界、四圣法界;凡夫的果报是六道三途,一切都是为自私自利,六道三途!这些道理在《华严经》里面要重复无数遍,让我们有非常深刻的概念。概念深了,你自自然然会很认真的去思考,「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