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5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概念不管你有没有,总而言之一句话,你听得耳熟,其他地方听不到的,这个地方听得耳熟,听过许许多多遍。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把你所听到的变成你自己的想法看法,你就得受用了,你就知道怎样护持了,护持正法。
  往年韩馆长是一个好榜样,她虽然有缺点,她缺点少、优点多,她的缺点不是重要的,她的优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跟她相处三十年,说实实在在的话,她走了之后能再找到一个像她这样的人吗?她明白一些道理是早年二十年听经,她初学是真听,听了有疑问的、有不明白的,常常来问。自己写笔记,她写作很勤快,底子很深。图书馆建立成功之后,她担任馆长,事务方面的事情多了,一身承担;她还是听经,但是不像从前那么用功,那是什么?事务的事情太多。我们弘法的人省心了,她替我们操心,她所想的很周到、很圆满。在她生病之前跟我商量过好多次,因为图书馆产权是登记在她的名下,她要转给我,不但全部要转移,而且把她自己住在沟子口的房子也要送给我。我跟她讲我不要房子,那个房子还是送给图书馆,做图书馆的招待所,她同意了。我说:你不要这么著急,等你病好了之后,我们再来办转移手续。谁都没有想到她一病不起,你就想她的存心,她的心善良。没有想到她这一次一病就不起了,她常常生病也住过很多次的医院,所以我们对这个事情并不是很著急。走了以后还一再嘱咐她的儿子要继续护持佛法,她的愿望十二条你们大家都看到的,所以她的功德是圆满的。
  她走了以后一年,她儿子把图书馆收回去,他是继承人,这是别有因缘,馆长没有过失。馆长是这个道场的守护神,一般人看不出来,有智慧的人、明白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护法,一个世纪里头难得出现一个。她儿子把图书馆收回去了,这个无所谓,我们一生要成就的是道业,我们不要事业。往年我追随李炳南老居士,老师常常告诉我们,「不怕没有庙,只怕没有道」,他讲了很多很多遍,我们的印象很深刻,所以我们对於庙、道场不重视,我们重视道业。道业是什么?对於如来的经教我们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是道业。我们离开「华藏图书馆」,佛菩萨安排的,你们想想看,如果不离开「华藏图书馆」,哪里有今天的道场?哪里有这么样的殊胜?哪里会有香港的道场?现在我们在新加坡虽然没有道场,我们在古晋建了一个道场。你看看离开一个,我们得到三个,而且三处都比「华藏图书馆」殊胜太多倍了,佛菩萨的安排!
  所以我对於高贵民,他的作为我是感恩戴德,他要不收回去,你们许多同修知道我的个性,我非常重义气,我非常念旧,我怎么可能离开台北?那是我跟馆长辛辛苦苦三十年经营的一个小事业,不能说她走了我们就不要了,我必须要把这个责任承担起来;她儿子接收,我得大自在了。我一生所发的愿: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馆长走了之后,我这个愿恐怕不能够圆满,我得要管,她儿子接过去之后我还是不要管了。章嘉大师早年告诉我,「你的一生都是佛菩萨替你安排的,你自己一点都不要操心。」我相信我的老师,老师教导我的,我一生信受,我才能有这么一点成就。如果老师的教诲阳奉阴违,你怎么可能有成就?我们住在此地也是佛菩萨安排,得到这一个国家联邦州政府、地方政府这些议员们都欢喜照顾。我们跟他们过去没有往来,一接触有这么好的法缘,这是三宝威神的加持,不是我们自己有什么德行。我们感恩三宝威神加持,但是我们如何报答三宝,如何报答这个地方?认真努力修行,在这个地方证果了,这个地方人真的就有福了。我们关怀这个国家、这个地区所有一切的人民,我们全心全力为他们服务,这是形式上感恩报恩,实质上是我们修学有具体的成就;如果拿不出修行的成就,我们对不起三宝,我们对不起这个国家地区所有一切众生。
  你们住在此地,如果真正理解、真正明了,我会全心全力照顾大家;如果你们是阳奉阴违,不能够随顺佛陀教诲依教奉行,我在这里住几天就走路了。我去到哪个地方想要一个道场,真的是心想事成,我相信你们能够信得过我这个话。人信愿解行一定要如法,不必要享福,但是要修福,要积集福德,向佛菩萨学习,要求智慧。过去圆瑛法师他的小讲堂,我去参观过,他匾额「三求堂」,他老人家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三求。那我们现在要反省反省,我们求什么?至少圆瑛老法师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你要满你自己的愿望,一定要依教奉行,佛常常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普藏等门」,这四个字意思含得太深太深了,把菩萨所修学的法门包括尽了。「等门」就是所说的十种平等心。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引出来,「三十六经」,就是《华严经》第三十六卷。三十六卷这一段经讲什么?讲五地。这个地方是赞颂,真正要学到五地是在第三十六卷。我们现在这一册是第五卷,到时候我们要详细的去研讨学习,在这个地方顺便把它的名称说一说。第一个「於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就是我们看过去的佛法、诸佛所说的一切法,跟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没有两样。第二个「未来」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与本师释迦牟尼佛讲法也没有两样。第三个讲「现在」诸佛,现在十方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也无异於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佛佛道同,到佛的果位他所证得的是究竟圆满,所说哪有不同的道理?诸位要知道,那个不同只是言词不同、浅深不同、广略不同。广是说得多,略是说得少,这个不一样,义理完全相同。五地菩萨肯定了,他没有疑惑了,他对於本师真正尊重,於是师资道合。我们一般俗话常讲,老师像一个老师,学生像一个学生;学生对老师决定没有怀疑,老师对学生一定是因材施教,在佛法是观机施教。
  第四个是讲「戒」,也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导学生的那些方法、规矩也是平等的。你要说为什么?那些方法规矩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不是佛制定的,不是佛发明的,不是佛创造的。如果他有发明、他有创造、他有制作,给诸位说,他是凡夫,为什么?随顺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才会有这些东西。如果随顺法性,没有,法性一切现成,哪里会有创作?诸佛如来圆证究竟的性德,所以他所表现的、他所说的,是性德自然的流露,那怎么会不一样?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经题上有一句话讲得非常好,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说「如来无有法可说」,所以他说他一生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句佛法,谁要说他说法,佛说那是对他的毁谤。确实没有说过法,没有说法说了四十九年,那说的是什么?清凉大师注解讲得好,他说释迦所说的,他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乃古佛所说。这个意思就像孔老夫子自己叙述自己的学说一样,夫子教学他所教的是古圣先贤的成法,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没有创作,所讲的都是前人的。清凉大师这个意思也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都是过去古佛所说的,没有一字一句是他的意思。
  我们今天学习圣贤的大法,自己有意思在里面错了,自己没有丝毫意思在里面,那就对了。没有丝毫意思,你怎么能懂?你自性智慧透出来了。你透一分你就懂一分,你透两分,你自自然然懂两分,哪里需要研究?一研究麻烦就来了。研究是什么?研究是心意识,心意识是性德的障碍,性德如何能现前?所以佛法不讲研究,讲参究;不讲研学,讲参学,那个参跟研差别在哪里?研里头有心意识,参里头没有心意识。什么叫心意识?识是分别,意是执著,心是落印象。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落印象,这样的学习叫参学,这个方法能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我教同学们,在我们初学的阶段一定要肯定我们是初学,经典,教你去读经很难,为什么?真的不懂,看注解也不懂。所以我让大家听我讲,而且要重复。我讲经这一堂课一个小时,你把这一个小时重复听八遍,一天八个小时你把这一片听八遍,每一遍都要非常认真。不能说「这个我已听过一二遍了,没有什么意思。」那你就错了,你的烦恼妄想起来了。很认真的听,听八遍,这样能摄心,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成就你的根本智,奠定你修学大乘的基础,目的是在此地。
  杨老师告诉我,他在此地真正真干。干了这几天之后他告诉我,他说八遍不够,跟我商量,「能不能两天十六个小时,我们听这一片?」我说对,你讲的话没错,八遍是不得已,现在人的根性,他能听八遍就了不起。多少多少年轻人,听一遍不想再听第二遍,哪里会有成就?我听到他的话,「你听八遍还不够,还希望再听八遍,难得!」这真正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不叫你研究讨论,我说的话说得很白,为什么?你们现在没有开悟,你们现在用的都是心意识。所以在这个阶段当中,不需要去讨论,不需要去研究。研究,说老实话是胡思乱想,讨论是胡说八道。我用这个方法是经上讲的,积集福德,求根本智。这个方法古人用,用了几千年;现在人忘掉了,差不多有一个甲子不提倡了,没有人用了。现在人忘得干干净净,这里面的好处完全不知道。我们要想得真实的利益,过真正美满幸福的生活,能够得解脱道的,还是要学古人的办法,今人这些科学的方法不管用。
  这是戒,「戒平等」;我们明白这个意思,我们对於释迦牟尼佛制定的这些方法规矩,我们会很欢喜的接受,认真去受持。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来说五地菩萨的十种平等心,在上一节我们讲到第四「戒」平等。
  第五是「心」平等,菩萨的心跟一切诸佛如来的心平等了,佛跟佛的心是平等的,五地菩萨的心跟佛心也平等,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真心是一,妄心是二,妄心不平等。我们投胎到这个世间,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个世间人这么多,找不到相貌完全相同的,双胞胎的兄弟,你仔细去观察还是不同。什么原因?心不同,他用的是妄心,妄心里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妄想分别执著,每个人妄想分别执著不一样。所以说相随心转,相是从哪里来的?心变现出来的。相是心性的相分。到五地菩萨以上,他这个相貌跟佛就一样,心一样,所以佛门里面用艺术来表法,菩萨的相跟佛的相非常接近。声闻缘觉那就有很大的差别,也是各个不同,但是你仔细观察,他都是善良的相,没有凶恶的相。佛的心是什么心?菩提心是佛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这是佛心。五地菩萨完全用这个心,不夹杂毫分不善;不善,我们是总说。真诚心绝不夹杂毫分虚伪,清净心绝不夹杂毫分不净,所以心平等了。换句话说,四地以下的菩萨没有这十种平等,也就是说他那个心还夹杂毫分不善,没有证得平等的境界。
  第六是「除见疑悔」平等,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对於诸佛如来的教法,没有疑惑了,也不会有后悔了,决定没有错误的见解,我们常讲正知正见。第七种「道非道智」平等,他有这个智慧,正智慧,知道哪个是道,哪个是非道;换句话说,菩提道上他认识路了,他不会迷失道路,不会迷失方向。哪一条道是成佛之道?哪一条道是菩萨之道?其实这些佛在经论里面为我们讲得很多,而是我们自己麻木不仁,我们把佛这些重要的教诲在日常生活当中忘得一干二净。菩提心,这是修学证果的正因,学佛的同学哪个不知道?在家出家你都能记得,你也能说,你就是做不到。起心动念、待人接物还是用虚伪,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不舍贪瞋痴慢;好善好德知道,说说而已,大慈大悲回向发愿也只是形式而已,没有去做。纵然去做,做得太少了,你所做的跟佛菩萨比,千分之一、万分之一都不到,那又有什么用处?
  所以我们看到佛菩萨教学的方法,不同於中国古大德,显示出诸佛无尽的慈悲,他有耐心。中国古大德教学,你要是不能接受,人家不教你;连孔老老夫子都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者」,孔老夫子都不想教你,你反应太迟钝了。欢喜教聪明人,「闻一知十,一闻千悟」这种学生,我们中国古大德非常欢迎,有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