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镜录略讲-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性,本来无事。有一位禅宗祖师一辈子说法只说一句 “莫妄想。 ”有人问他: “什么是佛法? ”他说: “莫妄想! ”问他: “怎么才能无妄想? ”他说: “莫妄想! ”一句莫妄想就到家了。其实莫妄想是权便,真懂得的人连莫妄想也不要了。像布袋和尚的说法更好,他永远背一个布袋,走在街上人家问他什么是佛法?他就站在那里把布袋一放、看一下,也不问你懂或不懂,你不懂他提起布袋又走了。其实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皮袋,有一天把皮袋放下就对了。所以许多禅师的做法都是破权归实。

 

   “会假归真 ”,权就是假的,假的东西从哪里来呢?有许多同学说,我的妄念那么多,要如何才能把它们除掉?我说,妄念没有对不起你,也没有吃你的饭、喝你的茶,你那么讨厌它干什么!妄念来了,你就说,妄念请坐,你请坐吧!它才不留呢!那个妄念早跑掉了!所以妄念你去除它干什么!妄念是假的,然而假从哪里来呢?从真来。有许多同学问《楞严经》中的无明从哪里来?佛说无明从明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悟道正好修道

 

   譬如金师,销矿取金,方为器用,灭相混融,以通大冶。大冶者,谓大道。此大道冶中,造化无穷,流出万宗,若成若坏。体无增减。

 

  有人做学术研究的,看到这一段难免会骂起永明寿禅师,说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儒家及道家的文字。还有,宗教情绪很浓厚的人也会特别反对他这些话。譬如金师,他说譬如一个专门取金矿的工程师。 “销矿取金 ”,把金矿挖开后去掉泥沙,把真的金子找出来。找出金子来就是我们第一步要明心见性,找出真性。然而光是悟了没有用,还要经过修行,没有修持不行。 “方为器用 ”,这金子找出来还要经过锻炼,还要懂得用工具把它打成金戒指、金链子等等。若见了空性,不修八万四千法门是不会真正成就的,必须要行一切善,一切功德都圆满才行。在空中行一切善,修一切功德,这是起用,起用的时候是 “灭相混融,以通大冶 ”,把金子找出来通过大火炉锻炼以后,才能变成有用的东西。因此各位悟了,见点空性算什么稀奇呀!悟了以后非修持不可,非起大用不可。比如,大家都晓得妄念很难去掉,也知道一切唯心造,那么妄念有什么难去呀!我不想它就是了。假如做不到,那么 “一切唯心造 ”这句话就说不通了。因为你心里不想它来,可是它却偏来。或是因为一切唯心造,我把身体丢开了,若五蕴无法松开丢不掉,那么这些理明了没有用。因此必须经过修持,不修持,那些空洞的理论一概失效。

 

   “大冶者谓大道 ”,大道就是指心性之体。冶是指化学锅炉或像炼钢厂的火炉,无论是什么废铁、金属一丢进去通通化成浆液,重新地锻炼,冶就是锻炼。 “此大道冶中,造化无穷,流出万宗 ”。在心性之体的锻炼中达到造化无穷,流出万宗的境界。心性之体的功能是无穷尽的,经过体悟又加事境的历练,更能尽显它的妙用,通达一切法与形形色色世界的事理。有同学曾经问: “既然众生个个都是佛,都有佛性,那为什么我们悟不到呢? ”过去普通人骂读书人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不错,你是块金子,但是这块金子丢在厕所里头已经有几千万年的无数劫数了,外面都已被大便、泥巴给包了起来。这块被大便及泥巴团团围住的金子是不是金子?是呀!说它不是金子,那冤枉啦!真是我的本性呀!但是无始以来那么多尘渣去不掉,非要把它丢进炉子里锻炼不行。也就说,明白了、悟了以后还要经过修持,把无始以来的渣子、尘垢都清洗干净了,才能恢复那原来的亮光,到了这个程度, “若成若坏,体无增减 ”,无论天地与人生的种种生灭变化,此消彼长,自性的本体都不增不减。

 

                      真理只有一个

 

   故经云: “ 有佛无佛,性相常住 ” 。

 

  佛经上说,佛在世时为正法阶段,佛过世后的五百年仍可算作正法,再来的五百年中为像法阶段,有佛经、佛像,修行的人还有像真正佛法的样子,然后像法以后就进入到末法阶段。到了末法佛法便衰落了,没有真正的佛法,连像不像都有问题。这是一般宗教性的讲法,其中正法、像法、末法各别的时间长短,有几种不同说法。

 

  但是大乘经典告诉我们 “有佛无佛,性相常住。 ”即使这个世界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或是善知识及菩萨都没有了,真理却是永恒存在的,永远在那里。尽管将来一千年、一万年以后,人类的文化没有佛教的文化,也不须担忧。佛法不会衰弱,只是佛教的形态没有了而已。因为真理只有一个,不会变的,只是文化或名称的表达不同而已。所以 “有佛无佛,性相常住。 ”

 

  谈到 “性相常住 ”,使人想起以前年轻的时候,我们的老一辈常常担心将来长大了会很苦,我们问为什么? “因为以后的世界不得了了,不晓得会变得怎么样,你们苦得很哪! ”但是我觉得活了这几十年并不苦呀!现在又听到我们这些老朋友常感叹。 “哎呀!变得不得了,将来不知道会怎样? ”我说: “你放心,我们死了,这个世界还是一样的好,太阳一样那么大,地球还是一样转下去,你不用担心了。 ”因为 “性相,常住 ”是不灭的。你说现在的人没有道德,其实是新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我常说,以前的道德是宗教性的,讲因果的。现在的道德是经济性,讲有没有价值的。无论如何变,总有个标准出来嘛!总要合乎个道理!说法不同不用担心,因为性相常住,真理是不变的。

 

  拿衣服来说,人家说穿那身唐装好落伍呀!但是,我看现代人穿的那个衣服才真是落伍,天气冷了怕风,还要加一条围巾;我这个就简单了,颈部的扣子一扣就好了;穿西装,睡觉时还得换睡衣,但是我这一件脱下来就是睡衣,打坐时就是盖腿巾,脏的地方就是抹布,什么都好。这个有什么不好?只是观念不同,没有这个对,那个不对。所以 “性相常住 ”的道理要懂,真理只有一个,永远都不会变,因它是不生不灭,随时代推移而有形态的不同。

 

   所言混融相者,但为愚夫著相,畏无相也。

   “所言混融相者 ”,上面说修道要修到混然一体、融会贯通。永明寿禅师告诉我们,他是骗你的。那个名词也是哄哄你的,是权不是实。他说,什么叫混融相呢? “但为愚夫著相,畏无相也 ”,只是为了那些没有智慧的人把现象抓得很牢,因此给他说个现象,说不要紧,你好好地念佛,将来可以往生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净土,那边都是琉璃做的哟!那里一切都好得很。究竟东方世界、西方世界、上方世界 ……有谁看到?照佛经上的描写把它画出来看看,并不及现代科技文明发达所能呈现的境界漂亮。现在假如搭一个玻璃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一看,那比佛经上所描写的佛世界漂亮多了。当年佛经中的写景是依当时的生活景观给几千年前的人听,到了现代,有些人看了可能觉得那里的环境并不太好,在这里几十层楼,里头壁纸一贴比那个世界好呀!所以经典上的这些境界都是因为愚夫著相,喜欢抓个相, “畏无相 ”,怕空、怕无相的境界。因为凡夫怕无相,所以说个相给你抓,这是教育的诱导法,再慢慢达到无相的境界。


              第七十五章 开掌大千小
 

   所以说相者,为彼外道著于无相,畏有相;所以说中道者,欲令有相无相不二也,此皆破执除疑,言非尽理。

 

  外道,这个名词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一切宗教通用的名词,外于我者,不同于我者都叫外道。另一种是佛法性的,经义中所说的外道,凡是心外求法的人都是外道。这里所说的外道是以当时印度文化的宗教观念来说的,当佛在世时候的印度,除了釋迦牟尼的弟子外,另外尚有六大学派,影响力也都是非常大。有些外道认为一切都是空的,等于现在西方国家的唯物思想,认为人死同灯灭一样,没有灵魂再转世投胎,这种观念在佛学上就称为断见;另一种观念叫常见,认为这个生命是永远存在的。

 

   “所以说相者,为彼外道著于无相,畏有相 ”,讲有,有些外道相反的会害怕,这是他们的知见。而真正的佛法是讲中道的,在佛灭后六、七百年间印度出现了龙树菩萨,他特别提《中论》思想的中观正见。 “所以说中道者,欲令有相无相不二也 ”,偏于空不对,偏于有也不对,偏空或偏有是观念上、逻辑上及见解上的差别。 “此皆破执除疑,言非尽理 ”,不管是说有相、无相或中道都是教育上的方便。佛经讲破执除疑,拿现代观念来看则是教育方法。宗教的大教主是个教育家,也可以是同于普通从事教育的人,其教育的方法是 “破执 ”。一个小孩子不乖,坏习惯抓得很牢,你想尽办法把他的坏习惯改掉,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是普通教育的目的。佛法的教化也一样,对于一般众生,不管是偏空、偏有,都执著得太厉害,或对于真理的认识有所怀疑之处,因此有时讲空、有时讲有。但讲了一个空、一个有,又有人两边都抓,多一点更好,因此只好又说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等等。可以说,一般学佛的人忙得很,一天到晚都在那里抓。他怕你太忙啦!所以叫你这些都放下就是 “中道 ”。可是,哎!一讲个中道,学佛人又来抓中道。

 

   “言非尽理 ”,这是古文的写法,现代的观念是不论是说有相、无相或中道,他们的理论都非常合乎逻辑,都是对的,但是如果你自己没有求证到,还是不对。比如,学佛的人都晓得空,但是你自己没有达到空的境界,空不了,一天到晚都被那个身体给困住了。一个紧张的人,随便弄一点小事来逗他就紧张万分。因为他有身见,身、心两见都没有解脱。事实上,他也知道自己太紧张了,要是能不紧张多好,但是就是做不到。因此,理论上虽然知道,甚至比佛说得都还要漂亮,却是求证不到,这是 “言非尽理 ”的意思。

 

                      无心的道理

 

   若复有人,了相无相,平等不二,无取无舍,无彼无此,亦无中间,则不假圣人言说,理自通也。如上所述,皆为有心成障。若乃无心,自然合道。即是离其妄心,真心不动。

 

  假设有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一切都不管,什么空、有、无相、有相通通都丢到九霄云外,一切平等不二,空有都把它平等,不抓这边,也不抓那边,没有这个,没有那个,也没有中间。 “不假圣人言说 ”,则佛经都可以不用再看了。 “理自通也 ”,这就是禅宗说的自己悟了,悟道了这些理自然就通了。 “如上所述 ”,这里他下了结论,上面所说的各种理论, “皆为有心成障 ”,都是因为我们一般的众生,有心去求道、学佛,想成佛因此有了障碍。 “若乃无心,自然合道 ”,假如真达到无心,那自然就是道。 “即是离其妄心,真心不动 ”,所谓无心就是离开一切妄想心,那个真心本来就没有动过。

 

  讲到这里我们要做个讨论了,从上一次讲到这里,强调 “无心 ”就是道。但是我们有几个问题,第一:什么叫无心?好像我们同学常常做错事,我问他: “你为什么做成这样? ”他说: “老师啊!我无心的嘛! ”那他这是不是得道了?有些人,当人家责问他: “哎呀!你怎么搞的忘记了? ”他说: “哎呀!我无心嘛! ”是不是也悟道了?若是,所谓的无心就跟糊涂差不多了,这是个问题。然而,无心不是不知哟!如果把糊涂、把爱忘记、把脑子白痴当成是道,那就错了。因此古德禅师曾讲过一句话: “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无心不是道,这是禅宗的大师们所提出来的,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在弥勒菩萨所讲的《瑜伽师地论》,当然学者们都会说那是无著菩萨著的。在佛灭后六百年出现了马鸣大师,他著了《大乘起信论》。七百年后是龙树大师,那更不得了了。到了九百年后是无著、天亲两兄弟,这两个兄弟都是弘扬唯识宗,是唯识法相的泰斗。而唯识法相又以弥勒菩萨讲得最清楚,但是弥勒菩萨跟佛一样,距离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