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镜录略讲-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一提到佛法的唯心,就把现在这个能思想作用,能感觉作用的,当成是心,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唐代诗人,学佛的白居易有一首名诗:


   “空花那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


  我们眼睛坏的时候,或眼睛碰压了一下,起了毛病,就看到虚空中的光点,好像虚空之花,这个本来是假的嘛!但你要说它是空的,却也是个现象,是病态的现象。所以,以这个空花来求得正果是不可能的。阳焰就是沙漠里头的海市蜃楼,就是太阳光照在海面上,因水蒸气蒸发所产生的光影。另外,在高速公路上,尤其在炎热夏天,车子开得快的时候,坐在车内看到前面马路上都是水,开到的时候却没有水。干的。可是那水真像,你就晓得这就是阳焰。所以, “阳焰如何更觅鱼 ”?根本就没有水,哪里可以找到鱼?我们的缘虑心,一个思想连一个思想的心,以这个心打坐、作功夫,以为自己在修道,无以名之,就叫做阳焰境界吧!


  要注意哦!不管学什么!禅宗也好、密宗也好,管你天宗、地宗,随便你哪一宗,都是 “阳焰如何更觅鱼 ”。你以缘虑之心去修,以为这个是 “一心 ”,那是笑话。对佛法基本都没有认识清楚!


  一般学佛的人注意哦!一切唯心不是这个,这个是意识缘虑之心。大家都以为缘虑之心,是可以做功夫的东西,例如佛法的调心,道家的炼心,儒家的养心,都还是缘虑心,像密宗修观念咒子,或者参话头、做功夫,甚至练气功,都只能称为调心,都是以缘虑心起修,不是究竟。你要求的,应是后面那个本体的心。


  所以直指人心、明心见性,事实上不是指这个缘虑心,首先要明白,要搞清楚,不然错误大的很;尤其现在国内外讲禅宗的,我们只好根据白居易的诗称它 “阳焰宗 ”, “阳焰如何更觅鱼 ”呀!再不然叫它 “空花宗 ”, “空花那得兼求果 ”!不可能的呀!


                      做人要老实


  所以我们要了解一件事情:二祖当时同我们一样,达摩祖师问他: “你找我干什么? ”神光说: “此心不能安啊! ”但是先前,二祖没有剁膀子以前,不是讲这个话;他说的是: “师父您从西边印度来,有无上甘露的法门。 ”换句话,像我们有些年轻人,比如我年轻时候,找师父也是这样,看到就跪,跪下来: “师父呀!听说你有大法、大道,您一定要传给我,你叫我怎么样都可以! ”那句话,嘴巴骗死人不要钱,好甜哦!反正我要求道嘛!缘虑心!


  所以二祖去见达摩祖师,也同我们年轻人一样,那个嘴巴真会侍候人! “您有无上甘露法门 ”,反正好听的名字都给它堆上去。碰到达摩祖师不受骗的,被祖师骂一顿,当然自己心里有数,那些都是空话,捧了空花要来求道。剁了膀子以后,这一句话大概是又冷又饿又痛,痛出来的。达摩祖师说: “你干什么?你为什么这样? ”二祖说: “此心不安!求师父给我安心! ”这老实话来了。


  但注意哦!他学问已那么好,至少在求学方面比我们在座的人好,打坐修道的功夫也比我们只有好没有差,一切胜过我们,而他说心不安。最后又冷又痛又饿,剁了膀子,当然此心不安,恐怕手还在发抖,不过下雪天没有关系,且马上停止了。他问这个心怎么安,这句话问的倒实在。达摩祖师经他一问,当然我们看书没有味道,文字记载不够写实,当时没有录影,他那个眼睛一瞪: “还没有安心,拿心来,我给你安! ”尤其那外国人讲话胡子一翘、眼一瞪,蛮哧死人的。


  二祖被达摩祖师问呆了。我的心,在哪里?找不到!怎么拿心给你!心到底在哪里?毕竟找不到!要知道,在那种情况之下,二祖的缘虑心没有了,更没有第二心思去造一个假话来了,他已经被整得差不多了,仅剩半条命,才有最后一句实实在在的话: “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祖师说: “那好了,我已经给你安好了。 ”这一下才开悟。


  达摩祖师的教育方法好厉害,但是也很客气啦!假使是我就坏了, “那你怎么会讲话! ”对不对!说我心找不到,却晓得答复我找不到,这不是心在讲吗?可见还有一个心。但达摩祖师的教育方法不走这个路线。这样一逼,会把人整神经的,不可以这样!所以赶紧告诉他: “你在这个地方,我已经给你安心啦! ”无可安处嘛!不需要安处,有一个固定安处,就已经不是了。


  就如《易经》上的话: “神无方而易无体 ”,我们一般人总喜欢捉住一个方位,捉住一个东西,定在那里,以为是安心。那错了!那都是缘虑心,不是真的。这是一段中国禅宗开始的公案。


  再看原文,永明寿禅师提出来说: “初祖西来,唯传一心之法 ”,二祖答复他的话: “求缘虑不安之心不得 ”,找不到。因此可以了解, “即知唯一真心,圆成周遍 ”。我们现在用的心,无以名之,为了分辨它,把它叫做假心。


  我们那个本自具有的本体之心叫做真心。因此你就晓得,天下唯我独尊的唯一不二的真心,圆成周遍,无所不在,处处都在,处处现成。但是要怎样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呢?


  你只要当下 “言思道断 ”,但不是嘴巴不讲话;嘴巴不讲,心里头却还在讲哪!


                      无言之教


  所以,我非常感谢一位朋友。当年我到峨嵋山,想要闭关。就写了封信给这位朋友说,我三年闭关,禁语不说话。这位朋友回了信,他也是学佛的,他说禁语就不必了,你把嘴巴禁得掉不说话,你禁得掉你的心声吗?我看了信,突然一震!对!心声。一个人自己里头常两个人在对话,不只对话,有时候还吵架,而且有三个、四个吵得很厉害。庄子称之为心兵。我们心里头有干戈在作战,就像现在的新名词 “心战 ”,心里头自有干戈。


( 编案:现代心理学类皆假设有一统合之人格存在,但弗洛伊德却将人格从发生学上分成原我、超我、自我,又从实存上划分为意识及潜意识。雍格又将后者划分为个人及集体潜意识。至于乌斯宾斯基,又分为知、情、意的我,详见其所著:《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真是热闹得很。 )


  所以 “言思道断 ”,光是表面上的不讲话不行; “思 ”呢?那又是另一个问题来了。因此,接着卷 43开始唯识的道理。 “思 ”与 “想 ”原是两个不同的作用;现在人却把它们连起来称作思想。 “想 ”是粗的,譬如我们坐在这里脑子里在想,感觉到的这个是想。这 “想 ”变化的很快,虽然无常,却可以看得很清楚; “思 ”就不容易找到了。在座诸位,有很多用功修道学佛的;学净土的也有、参禅的也有、学密宗的也有,乃至修道家的也有。据我所知,各路的神仙济济。但是不管你禅定做得怎么样好,你那个思的境界没有断。那时你好象不在想,你觉得非常静,非常沉,什么都不知道,或者偶然有一点影像,这都是思的境界。所以非要把法相唯识学研究得透澈,然后才能讲唯心的道理。


  所以 “言思道断 ”,思不是想,想容易断。譬如说,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早上刚睡醒了,眼睛还没有张开,迷迷糊糊的还在睡,那个若有焉、若无焉的境界,是思的境界,不是想的境界。


  还有,我们晚上将睡着未睡着之际,还有点迷迷糊糊,有点影子,都说不知道吗?还有一点知道,真知道吗?不知道。那也是思的境界。往往有许多人把这个当成是正路,当成是心宁静的标的,这是绝对的错误,千万要注意!要 “言思道断 ”才能够了解到真心的境界,才能得到达摩祖师的印可。


   “遂得祖印大行 ”,二祖了解了真正佛法的心印。 “祖印 ”也就是佛法的心印。中国禅宗所谓的大乘开始了。 “迄至今日 ”,这个 “今日 ”是指永明寿禅师 (904~ 975)写《宗镜录》的时候。他是五代末年,宋朝初年的人。


   “云何著于言说,违背自宗? ”这段文字,永明寿禅师用的是假设的语气。禅宗是言思道断,不立文字的,为什么你还要写这部《宗镜录》,违背你所学的禅宗哪?不过,永明寿禅师后来提倡禅净双修。


   “义学三乘自有阶等 ”,在中国的佛教大体上就有两种差别。一种是专门讲修行功夫的,例如禅师,过去学天台宗的也叫做禅师。另一种是 “义学 ”,义就是理,是专门研究佛学,讲经教的。


  所以,过去一般人称那法师讲经教的,就叫义学沙门。古代修禅的人多半是义学出身,例如临济禅师,是唯识宗的大师,最后却绝口不提唯识了。如永明寿禅师等,每一位大祖师,义学三藏十二部都是透彻极了,二祖也是。不像后世修禅,经教不研究,只得参个话头,偷得缘虑之心,这后果很严重。


  当然,修行与义学这两派自唐、宋以来,素来有点不太融洽的。从南北朝以来,禅师穿的是修行的黑衣服;义学沙门穿的是紫色的衣服;讲经忏则穿的是银灰色的,有五色衣服的分别。义学沙门穿的比较讲究,而禅师邋邋塌塌像小说写的济公和尚一样。


  有一天,有个义学沙门在一个地方吃饭,刚巧有位禅师来,晓得他是大法师、讲经的,故意逗他玩:


   “法师,您也在这吃饭,阿弥陀佛。法师您讲什么经的? ”


   “我讲唯识,大乘宗的。 ”


   “您讲多少年了? ”


   “二十年了! ”


   “我要请教法师一个问题。 ”


   “什么问题? ”


( 在唯识宗有部《百法明门论》,归纳心法一百种。 )


   “法师啊!我请教您: ‘昨天下雨今天晴 ’这是属于那一法啊? ”


  这法师呆了!答不出来!脸红了。这禅师故意逗他,大概是老朋友了,于是说: “那您反问我,我回答! ”


   “那 ‘昨天下雨今天晴 ’是那一法啊? ”


   “这是唯识宗的心不相应行法。 ”


  一点也没错,心不相应行法,所以我们缘虑心没有办法控制它。譬如时间,说一切唯心,但这自然的现象,根本上识控制不了,总共有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所以说,过去有许多禅师,你看他不讲座,他照样有阶等。


   “义学三乘,自有阶等 ”,义学三乘:声闻乘 (小乘 )、缘觉乘 (中乘 )、菩萨乘 (大乘 ),自有阶等啊!《宗镜录》是完整的一部佛学大法。为什么还要将佛学举个大纲问号在此,永明寿禅师自问自答:


   答:前标宗门中,已唯提大旨。若决定信入正解无差,则举一例,诸言思路绝。


   “明心见性成佛,当下即是 ”。宗旨在前面卷第 42时,说得很清楚。一般人都晓得一切唯心,但是哪个心?心在哪里?若说: “我也相信啊!一切唯心 ”,那你是迷信。一般用的是缘虑心,因为你没有见到自性。没有明心见性以前,你虽然相信,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正信;要 “决定信入,正解无差 ”,一切知见没有差错,功夫到,见地也到,那才是真正的正信。


   “则举一例,诸言思路绝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没有话可说。所以释迦牟尼佛到了最后只好不说话,拈花!说了没有?说了。语言,不完全只是嘴巴,有表情,全身都在说,才表达完全。但人与人之间往往当面不用开口,也知道对方心意,迦叶微笑,正是一种 “身体语言 ”啊!《指月录》载,佛说法而后否定一切: “我说法 49年,并没有说一个字。 ”


  当年在大陆上研究佛学的一些朋友很顽皮:


   “唉!要讲扯谎,我看释迦牟尼佛第一。 ”


   “去你老兄,怎么这么讲! ”


   “他自己说的, ‘说法 49年,无一字可说 ’,当面不认账。 ”


  叫人笑得肚皮都笑痛了,大家都知道在说笑话。事实上是否定了一切,但是也真说了真话。这一切理论说了都不是的;直到了, “言思路绝 ”才是。但是为什么还要举这一部书呢?这是一部中国真正的佛学大纲。


   窥见今时学者唯在意思,多著言说。但云心外无法,念念常随境生;唯知口说于空,步步恒游有内。


  注意了!为什么要写《宗镜录》?因为慈悲心。看到现在一般学者,用思想头脑,好高骛远来学佛, “多著言说 ”,对于佛法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