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太好了!〃蒋益澧拍着手说,〃〃听君一席话,胜做十年官。〃〃   
  当官总要得罪人,把某些得罪人的事交给下属去做,是狡猾的上司经常采用的手段,商人出身、渎书不多的胡雪岩居然深谙此道,这正是胡雪岩的狡猾之处。   
  俗话说:一个敌人一赌墙。得罪了人,往往就会被人所恨,一旦有机会,别人就有可能来报复你。因此,聪明的人从来不会去直接得罪人。   
  和气才能生财   
  待人和睦,是一个人的处世之道:生活俭朴能使人家业兴旺、发达繁荣。一个人心性平和,那么气血通畅;气血通畅.就能百病不侵,骨肉祥和,则身体无恙。一个人若能待人和睦.那么就不会与人发生争端;一家人若能和睦相处,那么家业必然昌盛。――胡雪岩 
  
  胡雪岩押运洋枪,由沪到浙时遇到了事关旧朋新知以后出路及彼此间相互关系的事。   
  本来,在上海购买的这批枪,需要经过由松江漕帮协助运回杭州地面。可是人到松江,却发现麻烦来了。松江漕帮老大魏老爷子的旧友俞武成,已经和太平天国的势力搭上了关系,一切都已布置妥当。只等这批军火一运到松江,就动手截下来。 
  
  胡雪岩见此光景,心中十分不安,如果俞武成不是松江漕帮老大魏老头子的〃同参兄弟〃,事情就好办了。若是这批军火不是落到太平军手里,事情也好办。此刻既是投鼠忌器,又不能轻易松手,搞成了软硬都难着力的局面,连他都觉得一时难有良策。 
  
  松江漕帮的魏老爷子此时已决定和俞武成断交.全力帮助胡雪岩渡过这一难关,阻止俞武成动手。   
  到了这种兄弟反目的关口,虽事出无奈,却也无法挽回了。胡雪岩却〃灵光一闪〃,要把这一切继续下去就只能把将被拦腰截断的老交情抚顺了,继续维系下去,彼此谁也不伤和气。 
        
第76节:第七章 胡雪岩圆世之技(7)         
  胡雪岩的如意妙计就是搬出俞武成90岁的老娘俞三婆婆,让她来劝服俞武成。这样一来就不会让魏老爷子和松江漕帮为难了。   
  然而,这俞三婆婆是个极厉害的角色。她在胡雪岩面前装聋作哑.令胡雪岩很是挠头。但他却没有灰心,而是耐心地给俞三婆婆分析利害关系。胡雪岩要言不烦地说明来意,一方面表示不愿使松江漕帮为难;一方面又表示不愿请兵护运,怕跟俞武成发生冲突,伤了江湖义气。一番绵里藏针的话过后,俞三婆婆毕竟是一个老江湖,熟悉世面,听胡雪岩说到〃不愿请兵护运〃这句话时,暗地里实为吃惊。这话等于指责俞武成抢劫军械,这可是杀头抄家的罪名啊。 
  
  面对如此的利害关系,俞三婆婆再也装不下去了,她厉声吩咐手下人去将俞武成找回来。   
  胡雪岩在一旁见老太太动了真气,急忙相劝,说这事怪不得俞大哥,他们也是道听途说,事情还不知真假呢,况且俞大哥也不至于敌友不分。他的来意,是想请三婆婆做主,请俞大哥出面,以保平安。听到胡雪岩这么一说,俞三婆婆承诺此事理当效劳,这就意味着她会劝服俞武成退出截取军火的活动。 
  
  然而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俞武成客居异地,手下的兄弟都不在,虽然出头来主持,无非因人成事。上山容易下山难,看来此事不是光凭一句话就可以罢手的。事情相当麻烦,俞武成为本帮兄弟的生计考虑急于谋个出路,以致身不由己,受到挟制而势若骑虎。胡雪岩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俞武成安然跨下虎背。 
  
  但凭胡雪岩的脑筋、实力和方方面面的关系,摆平这一点倒不算太难。   
  伏虎无非就是收降,计策似乎不甚高明,仔细想来也足见胡雪岩的眼光深远。他从一个商人的角度通盘考虑了形势,深信〃太平军只是一时肆虐〃,于情势,于力量,都不太可能长久。所以在商业上,胡雪岩总的原则是帮官军打太平军,天下早一日安宁,商业就早一日昌盛。这批军火本来也正是本着这个原则着手去做的,遇到了麻烦,也正好可以顺着这个思路去考虑解决办法。 
  
  可真是一顺而顺,道理摆出,利益相诱,胡雪岩很快同俞武成达成了协议:由胡雪岩报清军发给这批人三个月粮饷,保证不诱降,事成后编入绿营军。   
  由这件事上也可看出胡雪岩务求事圆的决心、手段和恒心来。不到山穷水尽之时,决不放弃以和平方式来解决问题,为了能够达到平和圆满,也决不过分姑息迁就。原则是要有的。见机行事也是很必要的。 
  
  这正是胡雪岩一生所坚持的以和为上策,和气生财。   
  商场复杂,而人世更加变幻莫测,经商是做人,而做人也是经商,两者不可截然分开。商场上驰骋拼搏,屡战屡胜的能手,都是人情练达的行家。中国传统商人讲究〃圆〃的处世策略,即主张〃和〃为上策,处事求个圆满,与人交结讲究和气。这也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商业上的经典表现。现代商人需谨记一点:和为上策,和气方能生财。 
  
  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   
  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一直说话算数,到临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胡雪岩   
  结果是一个人言行的明证,它反映一个人品质、能力与素质。所以胡雪岩十分注重从结果上去反省自己,他说:〃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一直说话算数,到临了失一回信用,自己就完了。〃由此看出,胡雪岩是十分看重事情的结果的。 
  
  左宗棠西征结束回到朝廷人军机,以大学士管兵部,受醇亲王之托整顿旗营,特地保荐新疆总兵王德榜教练火器、健锐两营。此时左宗棠又受朝廷委派筹办南洋防务,为加强实力,已派王德榜出京到湖南招募兵勇。预计招募六千人马,需要有至少四千支火枪。同时,招募来的新兵粮饷虽说有户部划拨,但首先就要有的一笔开拨费总是不能少的,略略一算就是二十五万。左宗棠西征时,在上海设了一个粮草转运局,由胡雪岩代领转运局的事务。这一个转运局,直到左宗棠西征结束回到朝廷,也并没有撤消。这个时候,左宗棠自然又要想到胡雪岩。 
        

第77节:第七章 胡雪岩圆世之技(8)         
  胡雪岩虽然答应下这两件事情,但实际做起来却很有些棘手。棘手之处首先还是一个钱字。左宗棠此前为粤闽协赈已经要求胡雪岩拨给二十万现银,如今又加了二十五万,同时,转运局存有的洋枪只有两千五百支,所缺之数要现买。按当时价格,每支纹银十八两,加上水脚,一千五百支需银三千两。几笔加起来,已近五十万两之多。若在平时,这五十万两银子对于胡雪岩也许并不是特别的为难,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不相同了。其一,由于中法纠纷,上海市面已经极其萧条,加之胡雪岩为控制生丝市场投入两千万用于囤积生丝,致使阜康钱庄也是银根极紧,难于有能够调动的头寸。其二,李鸿章为了排挤左宗棠,不让他在东南插足,已经定计在上海搞掉胡雪岩,授意上海道台卡下各省解往上海的协饷。这一部分协饷,原是用来归还胡雪岩为左宗棠经手的最后一笔洋行贷款的。这一笔洋行贷款的第一期五十万还款期限已经到了。 
  
  境况如此不好,本来胡雪岩可以向左宗棠坦白陈述这些难处,求得他的谅解,即使推脱不了这两件事,至少也可以获准暂缓办理。但他却不愿意这样做。他知道左宗棠虽然人了军机,但事实上已经老迈年高,且衰病侵寻,在朝廷理事的时日不会太多,自己为他办事也许这是最后一次。自结识左宗棠之后,他在左宗棠面前说话从来没有打过折扣,因而也深得左宗棠的信任。他不能让人觉得左宗棠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仰仗了,自己也就可以不为他办事了。更重要的是。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一生讲究信用,为自己创下牌子,最后为一件事就把牌子砸了,实在是不划算,自己也决不甘心。胡雪岩在对左宗棠的态度上,至少有两点很可以让我们感佩: 
  
  第一,决不用完就扔,过河拆桥。胡雪岩结识左宗棠,从他作为一个生意人来说,他是将左宗棠作为可以利用、依靠的官场靠山来〃使用〃的,他也确实从这座靠山得利多多。但是,他也决不仅仅只是将左宗棠作为能靠就靠,靠不住了就弃之他投的单纯的靠山,因而即使自己已经处于极其艰难的境地,他也要完成左宗棠交办的事情。从个人品德上来说,这不能不让人感佩。 
  
  第二,维持信用,始终如一。他决不愿意一生注重信用而到最后为一件事使这信用付之东流,因此,即使到了真正是勉力支撑,而且岌岌可危的时候,宁可支撑到最后一败涂地,也要保持自己的信誉、形象。 
  
  无论是从做人的角度看,还是从做生意的角度看,这两点其实都非常重要。一个生意人的信用,既要看他在某一桩具体生意运作过程中的守信程度,更要看他一贯的信誉状况,生意人的信誉形象是由他一贯守信建立起来的。而且建立信誉形象难而破坏信誉形象易,一次的信用危机,足以使用一辈子的努力建立起来的信誉形象彻底坍塌。这是任何一个生意人都不能不时刻注意的。 
  
  生意上的信用,其实来自生意人的信义,一个对别人用完就扔,过河拆桥的人,决没有信义可言,人们也决不会相信这样的人会有信用。正所谓〃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善始善终,方能从从容容在江湖上行走,广交天下朋友,助己成就一番伟业。〃 
          
  得饶人处且饶人   
  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胡雪岩   
  胡雪岩在经营过程中,是非常注重〃面子〃的作用的。同样,他也十分注意维护别人的面子。他认为,大家的关系是要每个人共同精诚合作形成的,一个人的信誉破坏了,对大家都不利。所以他坚持〃得饶人处且饶人〃。 
  
  胡雪岩出道甫初,就显出这种气度。王有龄用胡雪岩捐助的五百两银子捐官成功后,回到杭州,得知胡雪岩为此丢了饭碗,落拓不堪,他当时就要还上信和钱庄的五百两银子,为胡雪岩洗刷恶名。他弄清了借据的内容,利息算法.立即就在海运局支出六百两银子,要去了了这笔账。他穿上官服,吩咐跟班备轿,让人准备呜锣喝道,要和胡雪岩一同前往。按他的想法,自然是要以自己的威风,为胡雪岩扬一扬名,顺便也替他出一口恶气。 
        

第78节:第七章 胡雪岩圆世之技(9)         
  但胡雪岩却拒绝了。他并没有得理不饶人,而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一想。他不去的理由很简单,信和钱庄的〃大伙〃就是当初将他开除出信和的张胖子。如果此时他和王有龄一同前往,势必让张胖子非常尴尬,大失面子。而如此张扬而去,传扬开来,张胖子在同行、在东家面前的面子也没有了。这是胡雪岩不愿意的事情。他不仅不与王有龄同去。而且还叮嘱王有龄捧信和几句,也不要告诉他们他已经见到了胡雪岩。这使王有龄对他的做法不禁赞叹道: 
  
  〃此人居心仁厚,至少手段漂亮。换了另一个人,象这样可以扬眉吐气的机会,岂肯轻易放弃?而他居然愿意委屈自己,保全别人的面子,好宽的度量!〃   
  王有龄理解了胡雪岩的用心,单独去还这笔借款时;也做得漂亮。他特意换上便服,也不要鸣锣开道,且将官轿换成一顶小轿到了信和。由于信和当初就将这笔五百两银子的款子当作一笔收不回来的死账,因此他们也没把胡雪岩代王有龄写的借据当一回事,不知随便扔到哪里去了,此时王有龄来还钱,居然遍找不到。当钱庄张胖子将此情况据实相告之后,王有龄不仅没有为难他,而且二话没说,拿出该还的连本带息550两银子,只要求对方写一个已经还清的笔据,至于原来的借据,以后找到,销毁就是了。 
  
  这一出了清旧账的戏确实〃演〃得漂亮。正象王有龄所想的那样,胡雪岩本来就受了冤枉,且不仅为此丢了面子,而且丢了饭碗以至落魄潦倒到给人打零工维持生计。现在终于可以为自己洗刷恶名,换上一个人,大约真的不会肯白白放过这次为自己挣回面子,让自己扬眉吐气一回的机会。但胡雪岩首先想到的,却是如何保全别人的面子,难怪王有龄会打心眼里佩服他:〃好宽的度量!〃 
  
  在对待吃里扒外的朱福年时,胡雪岩还是牢牢记住〃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的道理,使这件事处理得极为漂亮。   
  朱福年做事不地道,不仅在胡雪岩与庞二联手销洋庄的事情上作梗,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