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造形是取宋朝布袋和尚,几乎现在全中国寺院庵堂供养弥勒菩萨都供养布袋和尚,他是南宋时候人,跟岳飞同时代。为什么塑造他?他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化身,说完就走了;这个话不假,弥勒菩萨化身。
最值得我们学习是笑面迎人,我们把它供奉在天王殿的正当中做什么?学他常生欢喜心,对一切众生行大慈悲。他代表是「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一切众生平等欢喜,其实就是代表普贤菩萨十愿的第一愿「礼敬诸佛」,所以你要晓得供奉在那里是什么意思,教导我们的。造形表法的意义很深,弥勒菩萨肚皮很大,表能容人、能包容,要学弥勒菩萨的包容,要学弥勒菩的宽厚,要学弥勒菩萨常生欢喜心,想到弥勒菩萨教化众生,他留给后人东西虽然不多,印象深刻。曾经有人向他请教,佛法的修学怎么样修行?布袋和尚也不说话,笑眯眯的,你问的时候给你点头,把大布袋往地上一放,两个手一伸,你就明白了。怎么修行法?放下,人家一看懂得,放下!放下以后怎么办?他把布袋提起来背在肩膀上走了,理也不理,这什么意思?放下之后还要提起。诸位细细想这个,你要是想通,你一生受用不尽。世出世间一切法放得下,放下之后提起什么?普度众生。度众生不著度众生相,那叫放下,度众生是提起,不著度众生的相是放下。
所以赞叹意思就很深,礼敬赞叹,我们在这里都看到,看人家是怎样赞叹法。与他自己所修的法门一定相应,妙焰海天王得的是「法界虚空界寂静方便力解脱门」,他赞的意思不离本行。换句话说,赞叹正是他修学心得的报告,前面两句就是他得法里头所讲的法界虚空界,而在赞叹里面显示出佛身普遍。《华严经》上讲佛有十身,前面曾经跟诸位介绍过,一般经论里面把十身归纳为三身:法身、报身、应身,这是讲得最多的。一一身皆遍法界,『佛身普遍诸大会』,大会是法界;《华严经》这一会会场多大?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会。我们从开讲以来,虽然经文讲得不多,这才是第二卷的开端,我们对这个概念已经很清楚,它是以虚空法界为一个法会。诸位必须要知道,华严如是,世尊哪一会不如是?最近星期四、星期五我们在讲《地藏经》,《地藏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召集的大会,与会大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统统都到,一个都没缺,你想想这个大会岂不也是尽虚空遍法界,跟华严有什么两样?经里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真的是如此。
第二句是『充满法界无穷尽』,「无穷尽」是讲十身或者讲三身,无有穷尽。佛如是,菩萨如是,我们要问问,我们怎么样?我们也如是,我们如是自己不知道。众生跟佛的差别就是迷悟,佛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怎么会知道也如是?我举一个例子你们想一想,你要是想通,你就恍然大悟了。我们这个地方才起心动念,念头很微细,可能自己还没有觉察到,十方三世诸佛如来都知道。你想想,我们这一念要不遍虚空法界,他怎么会知道?诸位同修必须要晓得,为什么成佛的时候他说「大地众生皆成佛道」,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在佛眼睛里面看是什么?诸佛。什么佛?糊涂佛、迷惑颠倒的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可惜迷惑颠倒,糊涂佛而已。就正如我们跟一群人在一起,那一群人喝酒喝醉,喝醉了不能说他不是人,他糊里糊涂是醉汉,所以佛眼睛看我们是醉佛,喝醉了的佛,就这么回事情。我们要是觉醒过来,跟他没有两样,无二无别,现在就是怎样能够醒悟过来。大家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才知道整个《华严经》所讲的是什么?讲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真心,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德能,除此之外,别无一法可说。换句话说,你要认识你自己,宗门里面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华严经》上所说的就是我们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才晓得这个经跟我们关系多么亲切,世出世间还有什么东西比这个更亲切?没有,比父母还亲切,所以怎么能不学?不能说这个经太大,一定要认真努力来学习。
第三句说『寂灭无性不可取,为救世间而出现』。寂静是自性的本体,自性确实有,但是它不是物质,所以我们六根都接触不到,看不到、听不到,身体也接触不到;不但前面五根没有法子接触到,你也想不到,意根对它也失去作用,六根达不到。六根里面功能最大的是意识,相宗经论里面告诉我们,意识对外能缘法界,能缘十法界,对内能缘阿赖耶,这个能力太大了,但是一真法界它缘不到,自性它缘不到。所以大乘经上常常讲到这个事情,就用「不可思议」四个字来说,不可以思是第六意识达不到,不可以议论是言语达不到,它真存在!所以叫它做空,这就是六根缘不到称它为空,这个空是真空,真空不空,为什么不空?它能现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现的,一真法界也是它现的,它能现相当然就不空。所现的这些相称为妙有,妙有非有,不好懂,真空跟妙有都不好懂。大乘经论里面,世尊以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善巧方便,不可思议他也教我们如何思议,太难得了;使我们在他教诲之下,虽然没有办法见到自性,自性的边缘靠近了一点,沾到一点气氛,这个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修学就有很大的帮助。
你了解性体寂静,你才晓得,佛教给我们修学的原则、指导原则,无论你修学哪一个法门,不能执著、不能分别。为什么不能分别、不能执著?因为体是寂静的,你分别执著就错,你起心动念就错。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一切人、一切事,万事万法你能够保持自己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给诸位说,你这是高级的禅定,正是经上所讲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个难。谁做到?释迦牟尼佛做到了。释迦牟尼佛早晨起来,也要整理自己的环境,然后出去托钵,托钵回来之后,吃完饭要跟这些学生们讲经说法,还要带他到外去旅游,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释迦牟尼佛常在定中,示现跟我们世间凡人有什么两样?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从来没有分别执著过,这叫佛。我们凡夫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叫凡夫。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叫正行、正受,那叫三昧。我们的生活心行跟他恰恰相反,我们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才会有妄想,才会有分别执著。诸佛如来对於事实真相清清楚楚,知道体是空寂的,此地讲寂静的,所以他在生活当中,我们用我们的话来说,念念与寂静相应。诸位要知道,我用念念与寂静相应,念念是多余的,但是不说这个就没得说,不好说了,连念都没有才真寂静,有念就不寂静。这是与性体相应。
在作用当中,就是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不分别、不执著,与自性的相用相应,本经经题「大方广」三个字就是代表体相用,他与大方广相应。相是幻有不是真有,《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乘经上常讲「诸法缘生」,凡是缘生之法都没有自性,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还要分别吗?你还要执著吗?你所有的分别执著结果都等於零,都是空的。所以了解事实真相之后,在日常生活当中不会再有分别执著,他的心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才真正是常生欢喜心。欢喜心从哪里来的?从体性、现相、作用里面生出来的,我们平常讲自性的流露,法尔如是,你说这个多自在,多有受用。
末后方便这一句,「为救世间而出现」,这正是善导大师所谓「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诸佛如来到这个世间来示现,干什么?寂用无碍,用同体寂,用同体遍。这个能力绝不是有意的,我们讲自然还怕诸位误会,所以佛家用「法尔」两个字,《楞严经》里面给我们讲「非自然非因缘」,是让我们在这个地方把一切意见消除,希望你在这句话当中相应,相应一般讲悟入。你从这里头去体会,体会到了豁然大悟,你明白了,了解诸法实相,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这个样子你才能自在度脱一切众生,「为救世间而出现」,出现两个字,就是随类现身、随机说法,得大自在。现身说法的目的是「为救世间」,世间是一切众生堕落的场所,佛慈悲帮助你超越世间;这个世间就是六道十法界,帮助你超越。再看第二首:
【如来法王出世间。能然照世妙法灯。境界无边亦无尽。此自在名之所证。】
这是自在名称光天王,这是轮到他来赞叹。实在这种情形诸位要晓得,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是不是这些赞佛的人一个个都排队,你赞叹完了我再来,一个一个轮流?这样轮流的话,你看这么多人,尽虚空遍法界,释迦牟尼佛到何年何月才讲经说法?诸位一定要想通,华严会上这个境界非常微妙,清凉大师给我们讲,「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所有一切与会的菩萨大家同时赞叹,这是圆融,同时赞叹当中也不碍各别,各别就是行布、就是次第,次第跟圆融同时,不可分离,这也是不思议境界,所以古人称《华严》为大不思议解脱经,就是这个意思;《维摩》称小不思议,这称大不思议。
自在名称光天王得的是「普观一切法悉自在解脱门」,所以他的赞偈与他的法门相应,也就是说他修学这个法门成就,他的赞叹总是赞叹这个法门;不能说我修学这个法门成就,我赞叹是赞叹别人的法门,那就不相应,决定是赞叹自分修学的法门。『如来法王出世间』,「如来」是对佛的称呼,佛的十种通号之一,经上用得很多。在《金刚经》上我们看到,有时候称「诸佛」,有时候称「如来」,古德给我们解释,称诸佛是就相上说,称如来是就性上说,这个讲法也非常好。《般若》是大乘,《华严》也是大乘,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解释。「法王」是对佛的尊称,佛於一切法得自在,称为法王;世出世间法他没有不通达,他完全没有障碍,这称法王。如来、法王这个名称,如来是从性德上赞叹,法王是从形相上赞叹,很圆满。出现在世间,他出现在世间干什么?
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只为一桩事情,第二句所讲的『能然照世妙法灯』,这句话是比喻。世间的众生包括十法界,十法界里面众生没有破无明,无明没有破就犹如在昏暗之中,没破无明,一定要佛陀大慈大悲给我们照明,在黑暗当中给我们一线光明,引导我们出离黑暗。这都是比喻,比喻的是世尊为我们演说一切妙法,妙法是出离法,妙法是破无明、证法身之法,这是妙法,佛才有这个能力。经论里佛曾经说一句话说了无数次,稍稍读一点佛经的人,别的话记不住,这句话能记住,佛教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句话我们记得很清楚,一字不漏,遍数太多了。佛出现在世间教导我们,他老人家做到,做出来给我们看;受持是依教奉行,他自己做到,教我们。佛教我们持戒,他哪一条戒律没做到?全做到他才教我们,他做不到决定不教我们,那教我们我们不服,你要做到我才肯相信,我才肯跟你学;佛统统做到,戒圆满、定圆满、慧圆满,样样圆满,这是受持。读诵,佛何必还要读诵?读诵给我们看,给我们做榜样;佛教我们读经,他不读经,我们也不会服,所以他读。
而且佛非常谦虚,清凉在《疏钞》里面为我们说出来,我们看经粗心大意看不懂。佛说他没说过经,没有说过一个字,他说了四十九年,说了这么多,为什么说没说过一个字?他所说的都是古佛所说的,没有一个字一句是自己的意思,谦虚到极处,所以说「今佛如古佛之再来,称之为如来」,人家多谦虚。现在人抄别人东西,还把人家名字抹掉,这是我的创作,他很有作为。佛所讲的是「述而不作」,他是转述古佛所讲的,自己一句话没有,这就是所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哪懂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如是,在我们中国也了不起,我们中国出了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也讲他述而不作,他所讲的、他所教人的都是古圣先贤的,没有自己的东西,谦虚到极处,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诸佛如来都没有创作,我们今天处处创作,还得了!创作是傲慢高山,高到高处,人都看见了。诸佛如来、世间圣人都没有创作,这一点我们要好好想一想,我们有什么德能敢创作,那你比孔老夫子、比释迦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