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回归线-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我们谈到了应该如何来客观地把握亨利·米勒这个作家的创作,对他创作
上的特,久和风格基本上作了肯定,并对这些特点和风格的来源作了一定的探讨。
必须指出的是,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引起许多争论,绝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在现
代西方性开放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人再来指责亨利·米勒作品中过多的性描写了,
但是,一部讲究艺术技巧的好作品总是要尽量避免对任何事物,包括性,作赤裸裸
的描写。一部曲径通幽的作品读起来才更有味道,更令人回味无穷。所以,亨利·
米勒虽然将作品中大量的性描写主要作为他重建自我和向现代西方文明提出挑战的
手段,但是他也确实在艺术性方面付出了代价。另外,他的作品还有不少涉及占星
术等等的神秘主义内容。

  使人感到晦涩难懂;他使用的污言秽语太多,有损于文学的高雅性;作品结构
太散,人物性格刻划不足,也削弱了他作品的艺术性。

  亨利·米勒的名字由于多方原因原来在我国十分陌生,不久前由于非法出版的
《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中译本的发行,才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在时
代文艺出版社各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这位在文学史上占独特地位
的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包括他最初发表的三部作品《北回归线》、《黑色的春天》
。《南回归线》和《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春梦之结》
以及诸多的文论、游记、回忆录、散文正式介绍给中国读者。希望中国读者能通过
这些作品,更好地了解西方社会,了解亨利·米勒对西方文化的批判,也领略一下
亨利·米勒独特的文学风格。

                                            1995年2月



  痴人说梦

  ——试论亨利·米勒及其代表作《北回归线》——代译序在梦中,人尽可以任
凭幻想这匹野马随意四处驰骋,而痴人之梦必然更不顾羞耻、荒诞离奇。从某种意
义上讲,《北回归线》便是现代美国文学界痴人、怪人、狂人亨利·米勒的白日梦


  《北回归线》及亨利·米勒的其他作品曾在英美等国长期受禁,无法刊行,因
而只得经诗人艾兹拉·庞德帮助先在巴黎问世(1934年),直至六十年代初才由“
丛林”(Grove)等出版公司在美国出版。嗣后,属于英国科林斯出版集团的“格
拉夫顿出版社”也在英国出版了米勒的书。然而,出于迫不急待地希冀品尝“禁果
”的人类天性,早在三十年代此书出版肇始米勒便不乏大批读者乃至崇拜者。据史
料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攻入纳粹占领下的巴黎后就开始在各图书馆寻觅
“臭名昭著”。《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米勒及其作品多年来在美国文学界
历经亦褒亦贬、大起大落的磨难,他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少数最有
争议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近年来出版的一些美国文学作品选集必定收入的一位
作家。尽管米勒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北回归线》1961年获准在美国发行后第一版
很快即告售磐),一些正统的文学评论家们仍将他的作品视为“不宜付梓”的,因
为它们“像一股汹涌的、无法遏止的溪流,从疯狂过渡到肮脏、色情”。《北回归
线》是米勒的代表作,该书在英语国家出版后使更多的读者得以窥见它的全貌并作
出较公允的判断,因此近二三十年来米勒的影响与日俱增。

  英美文坛上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高度赞扬米勒,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颇具独创
性的作家,他的《北回归线》具有启示录般的重大意义。诺曼·梅勒说:“《北回
归线》无疑是米勒最优秀的作品,同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一样,此书致力于
文体与文学意识的革新。这是我们这个世纪十或二十部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你只
消读上二十页便知道一个文学奇迹正在出现——以前从未有人这样写过,以后也不
会有人以这种文体写得这么好。”英国作家劳伦斯·达雷尔宣称:“我认为《北回
归线》可以同《白鲸》相提并论。”美国诗人卡尔·夏皮罗非常推崇米勒,认为应
让他的作品集替代美国每一旅馆房间里摆的《圣经》,并称他为“仍在世的最伟大
的作家”、“仍在世的(精神上)最最高大的人”。他认定米勒同尼采和D·H·劳
伦斯一样,同属震聋发聩、向传统发起挑战的思想家。

  到了五六十年代米勒的主要作品均已问世,他的声誉达到了顶点。“米勒随心
所欲地使用语言,选择题材,对成千上万因文学创作不再受到审查而获益的作家产
生了深刻影响。”这时,美国及欧洲文学界才真正认可了这位已渐入老境的作家。

  米勒1891年生于纽约市一个德裔美国人家庭中,曾在纽约市立大学就读,但两
个月后便辍学了。校园生活枯燥乏味,各种校规校纪令人难以忍受,相比之下倒是
社会这所大学更使他觉得如鱼得水,其乐无穷。他的阅历相当丰富,曾当过工人、
职员、校对员、教师、编辑、人事部门经理等,饱尝生活之艰辛。

  在写作之余他还喜欢绘画,是颇有造诣的业余画家,曾在英美两国举办过个人
水粉画展。同海明威、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格特鲁德,斯泰因、阿那依斯·宁等
人一样,米勒亦是二三十年代美国旅欧作家之一,1930—1939年间旅居法国巴黎等
地。

  回国后他定居加利福尼亚州,直至1980年去世。

  米勒著有七部小说。两部剧本及许多书评、游记、回忆录、书信集和论文集。
两部“回归线小说”当属他最著名的作品,而1949—1960年间出版的“殉色三部曲
”(《性爱之旅》、《情欲之网》、《春梦之结》)——加上《黑色的春天》(1936
)和《在克利希度过的平静日子》(1956)这两部纪实小说——亦是研究其生平的
重要资料。《马洛西的大石像》与《空调恶梦》是两部游记,文笔生动、流畅,也
很受评论家重视。

  米勒自幼聪颖过人,手不释卷,在三十三岁辞去工作专事文学创作之前,就已
读过西方和东方许多文学家、哲学家的代表作,诸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斯特林堡、
尼采、兰波、罗摩克里希那、老子、诺斯特拉达莫斯(1503—1566,法国预言家)
等。他还潜心研究过佛教掸宗、荷兰后期印象派画家凡高的绘画、日本画家葛饰北
斋的浮世绘、古犹太苦修教派的教义、神秘学、星相学这样一些令常人觉得稀奇古
怪的学问。在英语作家中他并不推崇公认的古典大家,却醉心于卢梭、康拉德、爱
默生、D·H·劳伦斯等富于叛逆、创新精神的英美作家,自己也继承并高扬了这种
精神。

  无论在写作风格还是在思想倾向上,米勒均有独到之处,既不同于以往任何一
位英美作家,也比他身后的众多模仿者更具特色。他是美国文坛上“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的一位怪杰。他和同时代的另一位美国作家、美国现代派小说鼻祖格·斯
泰因是二三十年代美国旅欧作家中最具影响的人物,而且两人有许多共同之处——
都曾被误解,其才能和地位多年后才得到承认,都是与现存社会伦理、价值观格格
不入的虚无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斯泰国的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观念体现在其
作品的语言及逻辑方面,而米勒则主要体现在其性道德观和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
)。

  在欧美各国取得“轰动效应”的《北回归线》究竟是怎样一本书呢?

  《北回归线》是米勒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此书以回
忆录的形式写就,米勒在书中追忆他同几位作家、艺术家朋友在巴黎度过的一段日
子,旨在通过诸如工作、交谈、宴饮、嫖妓等超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夸张、变形
生活细节描写揭示人性,探究青年人如何在特定环境中将自己造就成艺术家这一传
统西方文学主题。

  从艺术形式上看,米勒的“回归线小说”同斯泰因的《商第传》和乔伊斯的《
尤利西斯》一样,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形式——用挪揄、夸张的笔触即兴描写自己
的一段时间内的全部经历,不论是美还是丑,同时掺进一段段怪诞、冷峻、出人意
料的议论。《北回归线》没有连贯的或贯彻始终的情节,也不标明章节(分为十五
部分),作者想到哪里便写到哪里,对他的素材从不作任何选择和梳理,如书一开
始提到作者住在波勒兹别墅,作者的朋友鲍里斯发现自己身上生了虱子,作者便:
“剃光了他的腋毛”。接着作者评论道:“住在这么漂亮的地方怎么居然还会生虱
子?不过没关系。我俩,我和鲍里斯也许永远不会彼此这样了解,若不是靠那些虱
子。”此后他又根据鲍里斯对天气的预测联想到“时光之癌症正在吞噬我们”,点
明书名的另一层含义。一事一议、触景生情,这是米勒在《北回归线》及其它几部
作品中的习惯写法,有时兴之所至的大段议论反倒比漫不经心、娓娓道来的一则则
轶闻趣事占去更多篇幅。作者的想象力异常丰富,往往由一件日常小事引出许多跳
跃式的、不符合逻辑的、匪夷所思的联想,发出令人莫名其妙、甚至目瞪口呆的感
慨。

  “沿着香榭里舍大街走着,我不断想到自己真正极佳的健康状况。老实说,我
说的‘健康’是指乐观,不可救药的乐观!我的一只脚仍滞留在十九世纪,跟多数
美国人一样,我也有点儿迟钝。卡尔却觉得这种乐观情绪令人厌恶,他说,‘我只
要说起要吃饭,你便马上容光焕发了!这是实话,只要想到一顿饭——另一顿饭,
我就会活跃起来。一顿饭!那意味着吃下去可以踏踏实实继续干几个钟头,或许还
能叫我勃起一回呢。我并不否认我健康,结结实实,牲口般的健康。在我与未来之
间形成障碍的唯一东西就是一餐饭,另一餐饭。”

  米勒想到自己“极佳的健康状况”,又将它等同于乐观。十九世纪是西方社会
蒸蒸日上、西方文明锐不可挡的时代,因此人们洋溢着乐观情绪。“一只脚仍滞留
在十九世纪”即暗示他同前人一样乐观。接着米勒又想到卡尔的话,随即将“乐观
”与“一顿饭”,一顿几乎是万能的饭等量齐观。

  米勒的无逻辑性或非理性还表现在他喜欢把彼此间毫无联系的事物杂乱无章地
任意罗列在一起。这类罗列在其作品中俯拾皆是。

  “塔尼亚也是一个狂热的人,她喜欢小便的声音,自由大街的咖啡馆、早日广
尝从蒙帕纳斯林荫大道上买来的颜色鲜艳的领带、昏昏暗暗的浴室、波尔图葡萄酒
、阿卜杜拉香烟、感人的慢节奏奏鸣曲、扩音机、同朋友聚在一起谈论的一些趣闻
轶事。”

  米勒的另一文体特点是连篇累犊、不厌其烦地写幻觉和梦幻,于是现实与幻觉
,现实与梦境、现实与虚构往往不留痕迹地结为浑然一体,使读者产生非理性的直
观感、直觉感。

  看到几个裸体女人在未铺地毯的地板上翻滚,米勒由她们“光滑、结实的”光
屁股联想到“台球”、“麻疯病人的脑袋”以后,“突然我看到眼前一个鲜艳、光
亮的台球上出现了一道黑洞洞毛茸茸的缝……瞧一眼这个黑洞洞的、未缝合的伤口
,我的脑袋上便裂开一道深深的缝:所有以前费力或心不在焉地分门别类、贴标签
、引证、归档、密封并且打上印戳的印象和记忆乱纷纷一拥而出,就像一群蚂蚁从
人行道的一个蚁穴中涌出。这时地球停转了,时间停滞了……我听到一阵放荡的歇
斯底里的大笑……这笑声使那个台球鲜艳、光滑的表面起了皱褶……”无情节导引
的漫谈,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梦吃、幻觉,无拘无束、甚至有时是病态或疯狂
的自由联想及语词的任意排列组合……这类“痴人说梦”式的文字游戏令读者不禁
怀疑此书能否纳入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范畴。诺思罗普·弗赖伊将虚构散文作品
(fictlon)分为四种类型:小说(novel)、自白(confession)、剖析(anatomy
)和传奇故事(romance),同时也不排斥这四类因素并存于一本书中的情形。依
照弗赖伊的分类,《北回归线》当然不是“小说”,更不是“传奇故事”,倒像是
“自白”与“剖析”的结合。它所叙述的并非处于常规因果关系中的人物活动,而
是混沌般乱哄哄的背景下一群不受寻常社会规范制约的叛逆者有悸常理的破坏性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