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者 



'21'  在背上接受20 或30 竹杖子的抽打,可以说是中国人的家常便饭。这 



     是中国人教育子女的方式,那并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被罚者亦 



     以感谢的态度接受它们。——《教育和奇妙书信集》第二卷(1819) 



'22'  即骑士荣誉。——译者 



'23'  政府似乎正在尽力消除决斗。虽然这是一件明显容易的事情,特别是 



     在大学,但政府给人的印象是它并不想取得成功。其中的原因据我看来 



     是这样的:国家无法以现金足够支付它的官员和民政官员;因此,政府 



     就把该支付的另一半工资转化为颁发荣誉,而荣誉则通过头衔、制服、 



     勋章等显现。为了更好维护这一理想的支付服务方式,政府就必须以各 



     种可能的方式培养、加强人们的荣誉感,无论如何都要把荣誉感变成一 



     件奢侈品。公民荣誉不足以满足政府的这一目的,因为大众都享有这种 



     荣誉。因此,政府只能求助于骑士荣誉,并且以我所说的方式对它加以 



     维护。在英国,因为政府对军队和民政服务的报偿比在欧洲大陆要高出 



     许多,所以上面所说的补偿就不需要了。因此,在英国,尤其是在最近 



     的20 年,决斗几乎全然被废除了。决斗事件的发生只是极为个别稀有 



     的事情。决斗只是作为一件蠢事受到人们的嘲笑。确实,“反对决斗团 


… Page 124…

  114                           人生的智慧 



     体”——这团队由许多的爵士、将'113'军和司令组成——对这一结果贡 



     献良多,莫洛赫神(古代腓尼基人所信奉的火神,以儿童作为献祭品。 



     ——译者)再也得不到祭品了。 



'24'  即决斗。——译者 



'25'  英文,意思为“饵捕”、“猎杀”。——译者 



'26'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 



     ——译者 



'27'  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牛的怪物,食人肉,饲养于克里特岛的迷宫中。 



     ——译者 



'28'  亚历山大大帝(前356~前323):马其顿国王。——译者 



'29'  印度最古的宗教文献和文学作品的总称。用古梵文创作,写作年代估 



     计为前2000~前 1000 年之间。——译者 



'30'  因此,人们以为将作品冠以行动业绩之名就可以使作品享誉——这是 



     人们今天的时尚做法。其实,这一恭维方式糟糕至极,因为作品从本质 



     上而言,就是高于行动业绩的。行动业绩永远都只是服务于动机的行动, 



     因此,它具有局限性,并且匆匆即逝;它属于这个世界的普遍、原始的 



     成分,亦即隶属于意欲。但一件伟大或者优美的作品却是永存的,因为 



     它包含广泛、普遍的意义,它发自智慧,纯粹,无瑕,就犹如从这一意 



     欲世界升华起来的一缕芬芳气息。由行动业绩带来的名声自有其优势。 



     这种名声一般都伴随着强烈的轰动。很多时候,这种轰动、雷鸣足以传 



     遍整个欧洲。但通过作品获致的名声,其到来却是逐步和缓慢的。在开 



     始的时候,它的声音是微弱的,然后才逐渐响亮起来。这种名声通常必 



     须历经一个世纪之久,才能达到它最显赫的时候。不过,因为作品维持 



     长久,所以,这种名声有时维持上千年之久。但行动业绩所带来的名声, 



     在经过最初的震耳欲聋的鸣响以后,声音就逐渐减弱,少为人知,逝去 



     不返了。到最后,只能像幽灵一般地存在于历史之中。 



'31'  莱辛(1729~1781):德国启蒙思想家、剧作家、文艺理论'114'家。 


… Page 125…

                          第四章      人所展现的表象                               115 



     ——译者 



'32'  我们最大的乐趣在于得到别人的赞叹;但尽管羡慕者有充分的理由羡 



     慕别人,但他们并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羡慕之情。所以,最幸福的人就是 



     能够做到真正赞叹自己的人,不管他以何种方式做到这一点。只要别人 



     不让他对自己产生怀疑就行了。 



'33'  霍布斯(1588~1679):英国哲学家。——译者 



'34'  弥尔顿(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著有长诗《失乐园》。— 



     —译者 



'35'贝蒂(1735~1803):英格兰诗人和随笔作家。——译者 



'36'  达兰贝尔 (1717~1783):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启蒙思想家与哲学 



     家。《百科全书》的编纂者之一。——译者 

                                                 '115' 


… Page 126…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在这里我无意对如何达致人生的幸福进行完整的表述,因 



为如果这样做的话,我就必须重复各个时代的思想家——从泰 



奥尼斯、所罗门王一直到拉罗什福科所说过的人生格言,这些 



格言里面当然有些是相当不错的金石良言。但如此一来,我就 



无法避免那许许多多的老生常谈。当然,缺少了面面俱到的完 



整,那也就大致上没有了对这些思想的系统性的安排。不过, 



虽然缺少了完整性和系统性,但聊以自慰的是如果具备这两 



者,我们的讨论就会无可避免地变得冗长、繁复。我只写下我 



所想到的,似乎值得传达给读者的东西;还有那些在我的记忆 



所及还不曾被别人说过的、起码不完全是别人说过的思想,况 



且,别人采用的也不是我现在这样的表达方式。所以,我现在 



只是在这一望无际的领域里——人们在此已经建树良多—— 



作一个补充而已。 



      属于这一话题的观点和建议却是五花八门。为使它们有一 



定的顺序,我把它们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泛论;第二部分 



涉及我们对自己的态度;第三部分则是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 



度;最后一部分讨论我们应如何看待命运和世事的发展。'116' 


… Page 127…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117 



                      第一部分                    泛论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在 《伦理学》里不经意地说过一句话,我视这 

句话为人生智慧的首要律条,我还是把它译成德语吧'1':“理性 



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这一句话所包含的 



真理在于: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 



是肯定的。对于这一句话的详细解释和论证人们可阅读我的 



 《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十八章。在这里我用一 



个日常司空见惯的事实对此真理加以解释。假如我们身体的整 



体健康并不会进入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注意力始终只集中在那 



疼痛的伤处。我们生活中的总体舒适感觉就会因这一小处伤痛 



而烟消云散。同样,尽管各样事情都按照我们的想法进行和发 



展,但只要有一件事情违反了我们的意愿——尽管这只是一件 



微不足道的事情——这一并不如意的事情就会进入我们的头 



脑;我们就会总是惦记着这一件事情,而不会想到其他更重要 



的、已经如我们所愿发生了的事情。在这两个例子里面,我们 



的意欲都受到了伤害。在第一个例子,意欲客体化在人的机体 



里;在第二个例子,意欲则客体化在人的渴求、愿望当中。在 



上述两种情况,我们都可看到意欲的满足问题总是否定的。意 



欲获得的满足并不直接被我们感觉得到,它顶多只以反省、回 



顾的方式进入我们的意识。但是,意欲受到的'117'抵制却是肯 



定的,因此,这种状况会明确表示出来。每一快感的产生其实 


… Page 128…

  118                           人生的智慧 



就是意欲所受到的抵制得到了消除,意欲获得了解放。所以, 



每一种快感都持续相当短暂的时间。 



      上文引述的亚里士多德的绝妙规则正是基于这个道理。这 



条规则教育我们不要把目光盯在追求生活的快感和乐趣上面; 



而是尽可能地注意躲避生活中数不胜数的祸害。假如这条路子 



并不正确,那么,伏尔泰所说的话也只能是假的了——他说“快 



乐只不过是一场幻梦,但痛苦却是真正实在的。”(1774  年 3 



月 16 日致弗洛安侯爵的信),但事实上伏尔泰说的话却是千真 



万确的。因此,谁要从幸福论的角度衡量自己一生是否过得幸 



福,他需要一一列出自己得以躲避了的祸害,而不是曾经享受 



过的欢娱、快感。的确,幸福论从一开始就告诫我们:“幸福 



论”这一名称只是委婉的名称而已;所谓 “幸福的生活”,实 



应被理解为 “减少了许多不幸的生活”,亦即还能勉强忍受的 



生活。确实,生活并不是让我们享受的,我们必须忍受它和克 



服它。这一点可以从各种语言的表达语里看得出来,例如拉丁 



语的“degere   vitam”,“vita   defungi”(得过且过地生活,克服 



生活);意大利语的“si scampa cosi”(如果能熬过这些日子); 



德语的“man muss suchen durchzukommen ”(我们得尽力顺利 



过生活)和 “er wird schon durch die welt kommen”                     (混日子) 



等。人到了老年,终于把生活的重担抛在了身后,这确实是一 



个安慰。因此,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好运数就是生活了一辈子 



但又没有承受过什么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的痛苦,而不是 



曾经享受过强烈无比的欢娱。谁要是根据后者来衡量一个人是 



否度过幸福的一生,那就是采用了一个错误的标准。因为快感 



是并且永远是否定性质的;认为快感'118'能够使人幸福是一个 


… Page 129…

                            第五章      建议和格言                             119 



错误的想法,嫉妒的人就有这一错误的想法——那是对他们的 



嫉妒的惩罚。相比之下,我们感受到的痛苦却是肯定的。所以,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如果能够 



达到一种没有痛苦,也没有无聊的状态,那就确实得到了尘世 



间的幸福,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由此我们可以推论: 



我们不应该以痛苦为代价去购买快乐,甚至只是冒着遭受痛苦 



的风险去这样做也不行,否则,我们就会为了那些否定、因而 



是虚幻的东西而付出了肯定和实在的东西。但如果我们牺牲欢 



娱以避免痛苦,那我们肯定获得收益。在这两种情况下,究竟 



痛苦是等到快乐过去了才来到,抑或是先快乐而至,其实并不 



重要。如果人们试图把人生的痛苦舞台改变成一个欢乐道场, 



 目标定在寻欢作乐而不是尽最大可能去摆脱痛苦——就像许 



许多多的人正在做的那样——那的确就是一件本末倒置、至为 



荒谬的事情。谁要是带着一副阴沉的眼光,把这个世界视为某 



种意义上的地狱,并为此处心积虑在这一世界建造一间隔绝烈 

火的房间'2'——那这个人的错误还不至于那么荒唐、离谱。愚 



人在生活中追寻快乐,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受骗了;而智者则千 



方百计地躲避祸害。如果智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