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36…

  226                           人生的智慧 



幸福!老年时期又多么悲惨!尽管如此,青年人应该爱惜自己 



的青春活力。亚里士多德发现:能在青年期和成年期都在奥林 



匹克比赛中获胜的人寥寥无几。因为他们早年的艰苦训练、准 



备消耗了他们的生命力,到了成人阶段以后他们的力量就难以 



为继了。肌肉力量是这样,神经活力也是如此,而神经活力的 



外在表现就是所有智力方面的成就。因此,早熟的神童就是温 



室教育结出的果子,他们在童年时引起人们的诧异,但之后就 



沦为思想相当平庸的人。甚至那许'225'多的博学者,在早年为 



学习古老语言而强迫性地耗用了脑力,为此之过,在以后的日 



子,他们变得思想僵硬、麻木,失去了判断力。 



      我已经指出过,一个人的性格看上去会跟他的某一个人生 



的阶段特别和谐一致。这样,到了那一特定的人生阶段,这个 



人就显示出他最好的面貌。某些人在少年时代招人喜爱,但这 



种情况随着时间消逝而去;一些人在中年段特别活跃、能干, 



但到了老年以后,却变得一无是处;也有不少人到了老年才表 



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他们既温和又宽容,因为到了此时,他 



们更富于人生经验,为人处事更加泰然自若。这种情况多见于 



法国人。这一切肯定是因为人的性格本身具有某些青年、中年 



或者老年所特有的气质特点,这一气质特点与人生的某一阶段 



相当吻合,或者,它对某一人生阶段发挥着修正、调整的作用。 



      犹如一个置身于一艘船上的人只能根据身后河岸景物的 



后退和缩小来发现船只的前行,同样,如果岁数比我们大的人 



在我们看来还显得年轻,那么我们就可以据此知道我们变老 



了。 



      在上文我们已经讨论过,一个人活得越老,他生活中的见 



闻经历在他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少。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这 


… Page 237…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227 



样说:人只是在年轻时期才充满意识地生活;到了老年,人只 



带着一半的意识继续活着。岁数越大,生活的意识就越发减弱; 



事情过去以后并不会留下什么印象,这就好比我们把一件艺术 



品看上千遍以后,它就再不会给人造成印象了。人们做他们不 



得不做的事情,但事成了以后却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既然 



现在他们对生活逐渐失去意识,那么他们向着完全失去意识的 



方向每迈进一步,时间的运转就变得越加迅速。'226'在童年时 



候,新奇感把一切事物都纳入我们的意识。因此,每一天都是 



冗长的。我们在外出旅行的时候,也遭遇相同的情况:在旅行 



中度过的一个月似乎比在家的四个月还要长。虽然这样,对事 



物的新奇感却无法避免童年时代和外出旅行时那显得较长的 



时间变得的确冗长,难以打发——这是较之老年时期和在家而 



言的。但是,长时间习惯于同样的感觉印象,会使我们的智力 



疲劳和迟钝。这样,一切都不留痕迹地发生和过去了。日子由 



此变得越来越缺乏意义,并由此变得越来越短。少儿时候度过 



的一个小时也比老人度过的一天要长。因此,我们生活的时间 



就像往下滚动的球体不断加速运动。另一个例子就是在一个转 



动的圆盘上面,距离圆心越远的点转动越快。同样,随着每个 



人距离生命的开始时间越远,时间也就消逝得越快。由此我们 



可以这样认为,在直接评估我们对岁月流逝的心理感觉时,一 



年的感觉长短与这一年除以我们年龄所得的商数大小成反比。 



例如,如果一年构成了我们岁数的五分之一,那么,与一年只 



是我们岁数的五十分之一的时候相比,这一年就好像漫长了十 



倍。时间流逝的不同速度对于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我们的整个 



生命存在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首先,这种情况使人生的童年 



阶段——那不过就是区区十五年时光——似乎变成了我们生 


… Page 238…

  228                           人生的智慧 



命中最漫长的时期,也因此是最充满回忆的时期;它使我们对 



无聊的感受程度与我们的年龄成反比。小孩每时每刻都需要消 



遣以打发时光,不管那是游戏抑或工作。一旦缺少了消遣,令 



人害怕的无聊就会抓住他们。甚至青年人也仍然无法摆脱无聊 



的困扰,数小时无事可干就会使他们感到恐慌。到了成年阶段, 



无聊不断减少。而到了老年,时间总是太过短暂,日子飞逝如 



箭。不'227'言自明,我在这里谈论的是人,而不是老了的牲畜。 



在我们的后半辈子,时间加速流逝,无聊也就大都随之消失。 



同时,我们的情欲以及伴随这些情欲的痛苦也沉寂了。所以, 



只要我们能够保持身体健康,那么,总的来说,到了后半辈子, 



生活的重负的确比在青年时期有所减轻。因此人们把这一段日 



子——即在出现高龄衰弱和多病之前的一段时间——名之为 



 “最好的时光”。从生活得舒服、愉快的角度考虑,这段日子 



确实是最美好的。相比之下,青年时期——在这段时间,一切 



事物都留下印象,每样事物都生气勃勃地进入我们的意识—— 



也有它的这一优势:这段时间是人们精神思想的孕育期,是精 



神开始萌芽的春季。在此时期,人们只能对深刻的真实有所直 



观,但却无法对其作出解释;也就是说,青年人得到的最初认 



识是一种直接的认识,它通过瞬间的印象而获得。这瞬间的印 



象必须强烈、鲜活、深刻,才能带来直观认识。所以在获取直 



观知识方面,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我们的青春岁月。在 



往后的日子里,我们能够对他人,甚至对这世界发挥影响,因 



为我们自身变得完备和美满了,不再受到印象的左右;但是, 



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影响也相对减少。因此,这一段日子是我们 



做出实事和有所成就的时间,但青年期却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原 



始把握和认识的时候。 


… Page 239…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229 



      在青年时期,我们的直观占据上风,但在老年期,思想却 



把牢了统治的地位。因此,前者是创作诗歌的时期,而后者却 



是进行哲学思考的时候。在实际事务中,青年时期的人听命于 



他们直观所见之物及其产生的印象;但在老年,人们只由他们 



的思想决定他们的行为。其中的原因就是只有到了老年,当对 



事物的直观印象积聚了足够的数量,对于事物的直观印'228'象 



被归纳成为概念以后,人们才会赋予这些概念更加丰富的内 



容、含意和价值。与此同时,直观印象由于习惯的作用而变得 



不那么强烈了。相比之下,在青年期,直观印象,亦即对事物 



外在一面的印象,在头脑中占据着优势,尤其对于那些活泼、 



想象力丰富的头脑。这种人把这世界视为一幅图画,因此,他 



们关心的事情就是在这世上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如何显示和突 



出自己,而他们对这世界的内在感觉则是次要的事情。这一点 



已经在年轻人的个人虚荣心和追求华丽衣饰上反映出来。 



      我们精神力最强旺、最集中的时期,毫无疑问是在青年期。 



这个时期最迟能够延至一个人的 35  岁。从这个年纪开始,精 



神力就开始衰弱,虽然这个衰弱过程相当缓慢。不过,在这之 



后的岁月,甚至到了老年,人们并不是没有获得某种精神上的 



补偿。到了这个时候,一个人的经验和学识才算真正丰富起来。 



人们终于有时间和机会从各个方面去观察思考事物,把事物相 



互比较,并发现出它们彼此之间的共同点和连接点。这样,到 



现在我们才得以明白事情的整体脉络,一切也都清楚了。对于 



我们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知道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了更加根本的 



认识,因为对于每一个概念我们都有了许多的实例证明。在青 



年时自以为了解的事情,到了老年才真正为我们所认识。最重 



要的是,我们在老年的确知道了更多的事情,此时的知识经过 


… Page 240…

  230                           人生的智慧 



反复多方面的思考变得真正连贯和统一起来。但在青年时代, 



我们的认识总是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一个人只有活到了老 



年,才能对生活获得一个完整、连贯的表象认识,因为到了老 



年以后,他才看到了生活的整体和生活的自然进程。他尤其不 



会像其他人那样,以刚刚人世的眼光看视生活,他的审视角度 



是离世的。这样,他就尤其能够全'229'面认清楚生活的虚无本 



质。而其他人却总是执迷不悟,错误地认为事情迟早总会变得 



完美。较之于老年阶段,人们在青年时代有更多的设想,因此 



人们知道得不多,但却能够把有限的所知放大;但在老年阶段, 



人们具备更多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对事物根本性的认识。在青 



年时代,一个精神素质出众的人就已经着手为他那独特、原初 



的观点和认识积累素材,也就是说,他为自己注定要给予这个 



世界的奉献做搜集工夫。但必须假以时日,他才可以成为能够 



处理这些素材的主人。因此原因,我们发现:一个伟大的小说 



作家通常要到了 50  岁才能创作出他的鸿篇巨制。尽管如此, 



青年时代是人们的认识之树扎下根基的时候,虽然最终结出果 



子的是树的叶顶。正如每个时代,甚至最贫瘠不堪的时代,都 



 自以为比在它之前的那个时代文明得多——在这之前更早的 



时代就更不消提了——同样,处于各个人生阶段的我们也持有 



同样的观点。但是这些看法通常都是错误的。在身体发育成长 



的年月,人们身体力量和知识日渐增加。他们也就习惯于看重 



今天,而轻视昨天。这样的一种习惯看法在我们头脑生根,然 



后,在我们精神力开始衰弱,在今天要反过来带着尊崇看视昨 



天的时候,我们还保留着原来的习惯。因此我们经常不仅低估 



我们早年时候作出的成绩,同时,也轻视那个时候的判断力。 



      在这里需要指出:尽管一个人的智力素质,一如他的性格 


… Page 241…

                          第六章      人生的各个阶段                              231 



和感情+就其本质而言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人的智力素质却 



不像人的性格那样保持一成不变。它其实受制于变化着的情 



形,而这些变化着的情形总的来说是按规律出现的。这其中的 



一个原因是人的智力立足于这一物理世界,另一原因就是智力 



需要得到经验的素材。因此,人的精神智力经过持续的'230'发 



展才达至顶峰,在这之后就逐渐衰退,直至最后的痴呆状态。 



吸引和活跃我们智力的素材,亦即我们思想和知识的内容,我 



们实践、练习、经验和了解的对象——我们通过这些而获致世 



界观的完善——直至我们的精神力开始出现明显的衰弱之前, 



都是一个持续不停增加的总量。精神力的衰弱出现以后,一切 



都开始衰减了。人就是由一种绝对无法改变的成分,加上另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