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博览群书2006年第02期-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目  录 :::。。。
[本刊特稿]
  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座谈纪要...............梁志学 徐友渔等
[文化思考]
  关于《帝国政界往事——大明王朝纪事》的对谈..........刘苏里 李亚平
  “林泉高致”.............................石 松
[学术评论]
  一个“转向译者”的理论........................胡功泽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黄 湘
  象、概念与概念思维..........................王天成
  早期中国德语文学学科史的若干史实问题.................叶 隽
[讲演录]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文艺体制改革.....................傅 谨
  我的奥运观..............................郑也夫
[法政论坛]
  报复的激情..............................桑本谦
  草根民主与村庄政治竞争........................谭同学
[东亚视野]
  李比英雄:叱咤日本文坛的美国作家...................许金龙
  读家近亮子著《蒋介石与南京国民政府》.................李 翔
[序与跋]
  早春文坛的标本............................徐庆全
  当年叹辛苦,回首成真赏........................邓 鹏
  想起了《尤利西斯》..........................邓遂夫
[影像阅读]
  在平庸日常中任意想象.........................刘 宏
[读书时空]
  汉语写作的晚清思想谱系........................唐小兵
  中国知识分子的两个年头........................黄 波
[书人茶座]
  什么是勇敢..............................何怀宏
  一个阅读者的内心独白.........................潘小松
  “往事”...............................朱伟一
  《博览群书》等媒体联合举办学术著作出版推广研讨会...........吴 娜
[新书信息]
  新书信息..................................
费希特
  2005年11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召开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一书的座谈会。与会学者探讨了学者的使命在以知识学为基础的伦理学中的地位,评论了当今中国学者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出现的问题。他们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对于克服学术界的腐败现象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梁志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我们费希特课题组从1990年开始,在发表重要的译著时总要召开一次座谈会。沈真同志与我译的《论学者的使命》在1980年以单行本问世以后,就在我国学术界有热烈的反响,其中的许多箴言不时地在各地报刊上和学术论著中加以引用。它在1984年收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现在第四次重印。我们认为,这本古典哲学著作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依然遵照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方针召开这个座谈会,衷心希望大家各抒己见。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读费希特的《论学者的使命》,始终感到兴味盎然。费希特的哲学思想深邃有力,而且伴随着汹涌澎湃的热情。中译者梁志学先生和沈真先生把费希特的思想和文采都传达出来了。
  我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阅读费希特的。我差一点在这本书中读出一种悖论,一种危险的矛盾。我指的是,在费希特关于学者使命的极端肯定的结论与他的民主主义立场之间,有一种明显的不和谐关系,前者有可能把费希特引向强制,再进一步就是专制主义和极权主义,但费希特的理智和民主主义使他持有自由的立场,使他的最后主张不是强制,而是宽容。正是这个优点,使他的学说在思想史上站得住脚,至今都还有现实意义。
  下面,我想从《论学者的使命》的结构和论证步骤进行分析,阐明我的观点。
  费希特论述学者的使命,最后的结论要达到“学者应该如何如何”,他对这种“应该”作了一个极其形而上的论证,他的方法是绝对地依靠理性,始终进行先验推理。这个特点可以说是哲学的深刻,也可以说是典型的德国思辨哲学的路子。
  费希特的思想很完整,推论十分严密,他要从本原谈起。学者包含在社会的一般人之中,而社会一般人又包含在自然的人,即自在人之中,所以费希特从论述自在人的使命讲起。他认为作为纯粹的人、赤裸裸的人、本原意义的人,他们之所以为人,就不可避免地具有某些属性,因而也有某种使命;社会人比自在人多了一些规定性,其使命也就有一些特定的内涵,依此类推,作为社会人中特定阶层的学者,他们的属性和使命又有进一步的特定内涵。
  这是很常规的“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路,也是逻辑中下定义的“属加种差”的方法。但为了严密和完整起见,费希特还必须考虑另外两个问题。第一,人应该是平等的,为什么要把学者单独挑出来说,是不是学者很特殊,具有某种优越性?因此费希特必须说明,确实存在一个叫作学者的阶层,他还证明:人有自由选择,使自己属于社会某一个特定的阶层。在这里,他强调文化造福于社会的作用,但更强调天生能力不平等的人能达到一种新的平等,即所有个体获得均等的文化发展。第二,既然费希特的中心论点是,不论学者还是其他阶层,他们的使命都是促进文化的进步,他就有必要驳斥卢梭的非常有影响的观点,即文化的进步是人类败坏的原因。
  费希特的出发点是这条原理:人有理性,所以他是自己的目的;而一切理性生物的最终使命是绝对的自相统一,因此,自在人的最终目标是自相一致。社会的最终目标是使所有的成员完全一致,这一目标虽然不能达到,但可以说,社会人的使命是共同的完善过程。要担保人的天资得到同等发展,需要三种知识,这就是:关于人的全部天资和需求的知识;关于发展和满足这些天资的知识;以及关于社会处于何种文化发展阶段的知识。这三种知识构成了我们所谓的学问,学者就是献身于获得这些知识的人。费希特由此得到了最后的结论:学者的真正使命,就是高度关注人类一般的实际发展进程,并经常促进这种发展进程。
  可以看出,费希特关于学者使命的结论是极端肯定的,这与他的极端唯理论观点和先验论的方法论有关。他从一个自明的、在哲学上不可动摇的前提出发,经过层层严密推理,得到的结论也应该是无可置疑的。但我们发现,在最后,费希特的纯粹的、理性主义的推理与实际运用之间,出现了一个断裂。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明智的、令人欣慰的断裂。
  费希特说:“就我们迄今所阐明的学者概念来说,就学者的使命来说,学者就是人类的教师。”请注意,这里所说的“教师”,与我们在政治生活中所熟悉的“导师”含义相同,因为他紧接着说,学者“不仅必须使人们一般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及满足这种需求的手段,他尤其应当随时随地向他们指明在当前这个特定条件下出现的需求以及达到面临的目标的特定手段。他不仅看到眼前,同时也看到将来;他不仅看到当前的立脚点,也看到人类应当向哪里前进”。
  用我们熟悉的话来说,费希特心目中的学者就是“导师”,他们明白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通晓推动社会发展的种种手段。那么我们要问,他们为什么不要求,甚至强求人民听从他们的教导和指挥,为理想的目标奋斗,舍弃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呢?他们有没有资格、有没有权利这么做呢,他们难道不是比一般群众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吗,他们难道不是比群众自己更懂得群众的利益吗?
  事实上,在费希特之后,不少思想家、革命家和导师,正是这样认为的。对自己知识、道德水平和使命的自信使许多人认为自己可以驱使人民为自己制定的目标奋斗,哪怕造成灾难也在所不惜。
  令人吃惊的是,费希特的逻辑演绎链条突然断了,他说:“学者影响着社会,而社会是基于自由概念的;社会及其每个成员都是自由的;学者只能用道德手段影响社会。学者不会受到诱惑,用强制手段、用体力去迫使人们接受他的信念;对这种愚蠢行径,在我们这个时代已不屑一提……社会的每一个体都应当根据自由选择,根据他认为最充足的信念去行动;他在自己的每一个行动中都应当把自己当作目标,也应当被社会的每个成员看作这样的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在费希特对学者的高标准、严要求和他们影响人们和社会的方式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落差。正是这个落差使费希特没有走火入魔,避免了“强制有理”的结论。我们感到庆幸的是,费希特的思路没有偏离自由原则,这是哲学思维的最高原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根本原则。
  可以承认,哲学学说、哲学方法有高下、优劣之分。唯理论和经验论,先验的方法和实证的方法,整体主义和原子主义等等,各有其优点和不足,更准确地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问题会更多地表现出长处或短处。我在前面说,费希特关于学者使命的结论是极端肯定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他的哲学是经验论而不是先验论,如果他不是仅仅作理性推导,而是不时地停下来进行自我怀疑,就不会那么极端、那么肯定。不过我们也看到,任何哲学思考,只要不脱离自由原则,就不容易造成实际危害,不会违反直觉、常识以及人类公认的价值。所以,我读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的最大感受是,他是一个倡导和坚持自由的伟大的哲学家。
  
  郭大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在费希特的所有著述中,《论学者的使命》(1794)无疑是被中国读者阅读最多、影响也最为广泛的一种。这首先要归功于它本身的清楚明白,不似“知识学”那般的艰深与晦涩,再加上纯熟精准、文情并茂的译文,贯穿在这些演讲中的睿智、真诚与激情,往往会让许多读者有一气呵成、爱不释手的阅读体验。
  《论学者的使命》虽属于面向大众的、非专业性的通俗演讲,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演讲在费希特的思想体系中无足轻重。相反,费希特关于学者的论述不但是建立在知识学的原则之上的,而且是这些原则的应用与实践,真实体现了哲学家的抱负与人格,因而也就成为把握费希特思想的重要文献。费希特深受狂飙突进运动的感召,他不满足于单纯的思想,渴望行动,力图让自己的思想向现实突进。正因为如此,费希特特别重视学者在社会中的作用,甚至他一生中的教学活动总是伴以有关学者的公开演讲作为开端:1794年在耶拿大学做了五讲“论学者的使命”的公开讲演;1805年在埃尔兰根大学做了十讲“论学者的本质及其在自由领域中的表现”的公开讲演;1811年在建校伊始的柏林大学做了重新阐述“学者的使命”的五次公开讲演。
  在上述三种演讲中,1794年的演讲无疑是最为著名的,它赋予了学者以崇高的地位和艰巨的任务,从而成为激励知识分子的人生指南。费希特继承康德的思想,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视为人类自身完善的最终手段。学者作为社会分工的一个独立的阶层,其基本的职责就在于将各种文化知识进行研究、整理和概括,使之成为建立在理性原则上的科学。学者借助于科学来“保障人类的全部天资得到同等的、持续而又进步的发展。由此就产生了学者阶层的真正的使命:高度重视人类一般的实际发展进程”。由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认识引导的,所以发展理性认识的科学事业,“即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