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e Chinese and Their Rebellion(《中国人及其叛乱》)也有称之为〃革命〃又用了〃太平天国〃译音作书名的;这就是参加过太平军活动的英国人呤唎(A。F。Lindley)的回忆录。其书原名是Ti…ping Tien…kuok: The History of the Ti…ping Tien…kuok;Including a Narrative of the Author's Personal Adventures。直译是:《太平天国:太平革命的历史;包括作者亲身经历的叙述》。著者当然站在太平军方面说话;但那Tien…kuok完全是译音;不是英语中政治含意的天国(Kingdom;也可译为王国、君主国);没有将它视为一个国家。所以;冒号之后还要再写上英语的〃太平革命〃。此书是少数有中译本行世的一部。译为《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由于著者用了〃天国〃英文译音;据以回译是可以的;而且在五十年代末;也只允许这样译。撇开具体的环境;如果译为《太平军革命亲历记》;或者;天国加上引号;会较准确。后来有些英文论著;用Taiping tianguo只是与呤唎法不同;同样是音译;完全不具有中文的含意。也有华裔专家;曾称之为〃太平天国〃(Taiping Kingdom;绝大多数论著;几乎一致地称之为〃太平叛乱〃。例如;被公认为最重要著作之一的(The Taiping Rebellion: History and Documents);直译是《太平叛乱:历史与文献》。所有用The Taiping rebellion的书、文;在英文中不至于有歧义;应当译为〃太平军叛乱〃。可是;中国的翻译、介绍、引用;却鲍大多数不管三七二十一;译为〃太平天国〃。好像当时和现在的外国人;都认为它是政治意义上的〃天国〃;即国家。如果说;1979年以前;在中国大陆只能如此。那么八十年代以后就应尊重原书原文的意思;不要沿用旧有的习惯才是。
法文著作;有称为La revolte des Taiping;也有称为La Revolution Taiping。应当译为〃太平军叛乱〃或〃太平军革命〃。德文著作也是如此。比如;《Die Taiping… Revolution in China》;应译为《中国的太平军革命》;如果译为《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既不合原意、不合实际;也别扭。苏联时代的俄文著作;大多称它为Армия Тайпин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应该译为太平革命军。即使称之为革命;也没有视之为国家。所以;都不应译为〃太平天国〃。
视太平军为叛乱或革命都可以作为一种观点。当然可以各说各的;也可以讨。但是;视之为国家则是不对的。上面所说的;固然是谈一个译名;根本上是谈造成不准确译名的观念;自然也有旧习惯造成的定势。中国关于太平军的译书、译文还比较少;今后还有很多工作可做。不过;千万不要带着不应保留的观念或习惯;将人家说的〃太平军叛乱〃、〃太平革命军〃;硬是改造成〃太平天国〃。那既不能说准确、科学;也不利于中文读者作参考。
走出梦话
弘历(乾隆)在位后期;〃文治武功〃的眩目外衣;包裹着官吏腐败、国库空虚和其它许多复杂问题。尤其是长期思想文化的极端专制主义;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贻害不会与弘历一起进棺材。较之经过文艺复兴进而开始产业革命的欧洲诸国;中国在很多方面不可避免地目益落后。颐琰(嘉庆)掌权;想要在经济和吏治方面有所改良。但他和近臣只能着眼于一些表层问题;而且未能采取有力的措施。到了旻宁(道光);积弊屡甚;许多国内问题日趋激化。帝国主义也就开始公然的侵略;国势衰颓日益暴露。一些忧国忧民之士;看出了一些痼疾;思考着改革。鸦片战争给了中国朝野当头一棒。原来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家魏源;进而提出培养人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建立近代化工业;以抵抗外国侵略。这些主张;切合时宜;影响很大。为形势所迫和事实的教训;清朝当局从自身的利害考虑;完全有可能半推半就;逐渐采纳和实行一些维新建议的。只要官府不禁止;民间的工厂;也会自发地逐渐开办起来。如果科技和工商业走向近代化;必然会对其它领域产生带动和促进作用。太平军造反;鹿死谁手;吸引了全国上下的注意;人们没有心思去探讨实行近代化的大小方案。更何况;清朝当局和太平军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拼个你死我活;仅仅〃师夷长技〃一项。也没有大规模实行的条件。
生产力落后;人口压力;官吏腐败;鸦片流毒;财政枯竭;已经使清政府非常虚弱。连续不断的外国侵略;损兵折将;割地赔款;丧失权益;外交问题困扰不已;更是对这个虚弱的巨人的多方面打击。于是;太平军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从广西桂平打到南京。从造反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好的时机;才会那么快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对于洪秀全、杨秀清来说;他们一门心思就是要造反成功;登上权力顶峰。至于在外国侵略频繁的情况下造反;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会产生什么作用;会使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处于什么地位;是根本不可能去冷静想一想的。然而;从清醒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角度;冷静地看待外患日甚的中国处境;在各种可能性之中;最不利的事是:长期、大规模的内部战乱。当时许多人就看到这个关系中国命运的根本问题。拉开时间距离;只要没有偏见;这一点更是清楚不过。
太平军〃定都〃南京以后;洪、杨建立一个君权与神权相结合的体制。当然;这是一个局部的占领和割据;远非控制了全国。如果他们能攻下并控制北方的更多地方;那就必将〃天京〃这一套推广;顶多作些次要的修补和调整;根本体制是不会改变的。洪秀全在〃天京〃的所作所为;充分证明他既要当天王;又要当教主;对臣民进行君权与神权的双重统治。他深居不出;神秘兮兮;不但是忙于〃安享天福〃;也是制造教主的高高在上的架势。杨秀清既巳掌握了军政实权;还更加抓紧〃天父附身〃的神权。这既是准备时机成熟时代供自立;也是为了从精神上、心理上统治部下和百姓。
中国历代皇帝都自称〃受命于天〃。这个老调子到清朝也照唱不误;但它的欺骗性与控制力已越来越受削弱。洪秀全不同之处在于;不但〃受命于天〃;还要成为唯一正统宗教的教主。这宗教实际上是土洋混合的洪氏宗教。对其它一切宗教神道;统统称之为〃妖〃;加以排斥和镇压。所以就不只是借〃天〃之名维护或强化君权;而是君权统治之外再加上神权统治。借迷信宣传造反取得相当大的成功;使洪秀全更热衷于神权统治。要是杨秀清取代洪秀全。也会继续用〃天父附身〃;统治臣民心灵的。
当欧洲经过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张扬人文主义;冲破教会枷锁;继而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进步;产业革命使不少国家在工业、商业、军事、教育诸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候;在中国的洪秀全及其太平军;却要建立一种君权与神权结合的彻底专制主义统治;注定中国必须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君权与神权结合的彻底专制主义;必然排斥文化与科学。洪秀全不分青红皂白;将中国历代典籍一律斥之为〃妖书〃。尽毁不成;仍不甘心。统统要经他自己抓的机构删改后才可再用;可是到死也未删改出一部。其实他的皇权思想和享乐主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腐朽部分。鸦片战争的洋舰、洋枪、洋炮;并没有引起他对近代工业的重视。他连南京城内都不准开店;遑论发展商业。作为连秀才也考不上的小知识者;他对有文化而未参加造反的人;抱着一种强烈的敌视心理;以致他的部下将这些人视之为〃妖〃而格杀勿论。他当然意识到没有文化、日不识丁的人;更易于接受他的一套。但是;他也知道;他的统治需要一些有文化的人作为工具;于是进南京不久便开科考试。然而;他们的反文化、仇视知识者的作为;加上他们在外国侵略加剧之际造反;为有识之士所痛恨;即使发告示;说逃避考试的斩首无赦;应考的仍寥寥无几。这样的强迫应试;说明很多问题。当时有人就看出:〃无读书练达之人〃是一大缺憾;〃盖天之所不与也〃。这个〃天〃如果作客观规律理解;就有道理。朱元璋造反时比洪秀全更没有文化;但他肯用知识分子;于是打了天下;并且坐稳宝座。然而;他做了皇帝之后;一心只为家天下;搞极端皇权主义;实行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大杀功臣;使中国没能得到可能的进步。进八十九世纪;在人类文明处于急速发展的历史阶段;洪秀全此种思想态度;他所占领的地盘越大;在位的时间越久;中国与近代化国家的落差必然越来越大。
清朝政府为了与太平军作战;使尽了力气;用尽了办法。这是生死攸关的事;你死我活的搏斗。其它一切;都顾不上或虽顾而乏力了。给汉人兵权;是极其忌讳的。不得已之时;也就给了。最后。主要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高文化的汉族官员;打败了太平军。太平军在造反过程中;造就了石达开、李秀成等一些善于征战的将领;可惜他们走错了路;只能成为洪秀全的殉葬。
1857…1860年;英、法等国;趁清政府与太平军两败俱伤之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果是尽人皆知的:火烧圆明园;洗劫北京城;签订了对中国更加苛酷的《北京条约》。从此;列强更将中国视为可以借机宰割的鱼肉。
1864年。太平军失败。四年后;它的残部和捻军的联合部队也完全被消灭。从它起事至此;历时十八年。清皇朝稳定下来了;洋务运动也见到几项成效;于是人们称之为〃同光中兴〃。从中国内部而言;这种说法是有些根据的。从世界格局来看;中国与列强的差距还在扩大;只是停止了滑坡;落差减缓而己。
本来;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历史给中国和亚洲国家提供的近代化最后机遇。日本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抓住了这最后机遇。它实行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全面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中国呢;被内战弄得精疲力尽;财政空虚又要给外国不断增加赔款;不时受到列强侵凌;没有力量实行全面近代化。加之此时正值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日益专擅和腐败的年代;近代化未能得到应有的支持。一些学习外国技术和引进设备的努力;起起落落;成不了气候。如果没有长期的内战;哪怕是内战在几年里结束而不是迁延十几年;从五十年代开始推行近代化;即使进展不快;也有可能减轻内外交困的恶性循环;不致根本丧失最后的机遇。中日甲午战争(1894)的结局;表明抓住机遇和丧失机遇;后果是多么不同。从此以后;中国便是没完没了的割地、赔款;国难、国耻成了家常便饭。从物质到精神;都几乎抬不起向前的脚步。太平军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和反文明的政策;打断了中国探求近代化的可能;并且使后来的努力如同老牛破车爬高山。
几十年来;许多历史论著;将起于农村的造反;称为〃农民起义〃或〃农民革命〃;一概从根本上加以肯定;说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为了印证这一先行结论;经常不能正确对待史料。总是按这把尺子;对史料进行取舍、剪裁、加工、曲解;有时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程度。其实。农民造反不能一概而论;要看造反者的目的和所作所为;还要看外部环境的不同。历次造反;总是提出一些口号、纲领;以鼓动人们参加、支持;争取胜利。对此;应该有分析。首先是;口号、纲领是否切中时弊;药方开得对不对。但要注意;有些口号、纲领只是为了宣传鼓动;一开始就有很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有些口号、纲领;起初包含几分真实愿望;时过境迁便大部分放弃或当作破鞋子丢掉。所以;更重要的是看造反者做了些什么。反暴虐统治;反贪官污吏;反横征暴敛;都是正义的。然而;如果造反期间或立足之后;只是换个旗号换批角色;正义性便丧失了。如果弊害甚于所反对的政权;那是双重的罪恶。因为;百姓和社会己为你的造反付出了沉重代价;你却给了一个更难以忍受的结果。与此相关联的是;倡导、建立些什么。如果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百姓的安居乐业;民族的团结和睦。外患的化解消泯;就值得肯定。反之;便是历史前进的挡路石或地雷。农民造反的成败;打下江山后施政的得失;关键是对待先进知识者的态度。先进的知识者;不但是文明的结晶和酵母;也是社会繁荣进步的第一动力。被称为〃农民革命〃(或起义)领袖的张献忠;以招考为名;杀尽应考者;笔墨成了小山。一代枭雄;给中国尤其是四川造成巨大创伤。如果他更阴险一些;利用知识者帮助;占领中国大部分地盘乃至全国;再来杀尽知识者;烧尽各种图书;那将是空前的浩劫。
几十年来;太平军被作为〃农民革命〃的范例。其实;前期领导集团和骨干;不少人是游民、富户、典当商乃至海盗。问题不在于这些人原来的身份;不能用这种筒单化的机械论来确定它的性质和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