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平四年(537)九月,高欢不甘心小关的失败,选择宇文泰东出潼关到恒农(今河南灵宝北)“就谷”之机,一面派高昂围攻恒农,截断宇文泰的归路,一面亲率十万大军,自蒲津(今山西永济西)而西,先后渡过黄河、洛水,屯军许原,准备一举攻陷长安,消灭西魏政权。但是,高欢没有想到,宇文泰会很快摆脱高昂,引兵入关,又轻骑渡渭,将大军隐蔽在渭曲沙苑(今陕西大荔南)一带。高欢的部将由于地理环境不熟,且又麻痹轻敌、纪律涣散,结果二十万之众竟然被不足一万的西魏人马打败。这一战是高欢统兵历史上所遭遇的最惨重的失败,全军将士死伤八万余人,各类武器、铠甲损失十八万多件。
  沙苑之战后,宇文泰在关中陇上地区的统治得到进一步巩固,高欢逐渐丧失对西魏的战略优势,靠东魏的力量统一北方的目标已很难实现。东西魏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高欢退军后,西魏乘胜攻占了蒲坂和洛阳的金墉城。元象元年(538)七月,高欢得知宇文泰与魏文帝要来洛阳祭拜园陵,遂命令侯景、高昂率军反攻金墉城,自己亲率大军担任后继部队。宇文泰亲自赶来救援守城的西魏军队,在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被侯景打败,几乎被俘。但西魏大军及时赶到,反败为胜。高昂全军覆没,本人为追兵所杀。河桥一役,东魏将士被俘一万五千余人,落水而死的近万人。
  高欢在同西魏的几次大战中连续告败,具体原因因战争而异,各不相同,但都是次要的原因。政治上的逐渐腐败,官吏贪污成风,东魏境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才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东魏立国之初,高欢也想对北魏末年泛滥成灾的腐败吏治予以廓清。天平二年(535),他为在邺城的文武百官规定了给禄标准,并派人检查各州郡县政府官吏执法的情况。但是,随从高欢起家的鲜卑族权贵不顾禁令,依然肆意贪污,高欢无可奈何。有个叫杜弼的行台郎中实在看不过去了,要求高欢惩办贪官污吏。高欢对他说了实话:“官场上贪污的风气,由来已久。武将中有很多人因家眷在关中,受到宇文泰的招诱,去留未定。江南的萧衍专搞礼乐制度,对汉族士大夫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如果对他们过分强调纲纪,不予宽容的话,一旦都离我而去,我怎样立国呀?”等到杜弼再来提建议时,高欢则翻了脸。他命令士兵把弓拉开,刀竖起来,让杜弼从刀锋箭头中间钻过去,然后对杜弼说:“箭也不射你,刀也不砍你,你还害怕。我的军人们却是真刀真枪,百死一生,功劳这么大,贪污点算什么!”高欢以放纵贪污立国,使东魏的吏治、官风腐败到了极点。
  这时,原已缓和的民族矛盾又重新尖锐起来。天平四年(537),治河的民伕死去不少,鲜卑贵族竟讲:“一钱不值的汉人,随他们死去吧。”一个汉族将领听到后气坏了,准备杀死他。汉族、鲜卑族将领之间常因民族关系紧张而发生火并。高昂之死也是由于东魏鲜卑族将领见死不救造成的。
  武定元年(543)月,东魏与西魏再次发生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据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叛降西魏。宇文泰亲至洛阳接应,用兵包围了河桥。高欢匆匆从晋阳赶到黄河北岸,在挫败西魏烧桥的船队后,渡河占据了邙山。两军合战,宇文泰战败,险些被擒。这一仗,西魏军损伤三万余众。第二天,两军又发生战争,宇文泰仍未能取胜,只好引兵入关。这次战争,史称邙山之战。
  邙山之战虽以高欢的胜利而告终,但也暴露了东魏内部的许多问题。部将的贪财好利,军纪败坏,严重地损耗了军队的战斗力,一度干扰了高欢的军事部署。当时宇文泰兵败几乎遭擒,大将彭乐接受一口袋黄金的贿赂,竟然将敌军主帅放跑了。
  由于平素对下属放纵惯了,高欢感觉到光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改变这种局面。他开始采用扶植儿子高澄的办法,试图对不法权贵稍加约束。武定二年(544)三月,高欢把高澄的职务从吏部尚书提升到大将军、领中书监,并将掌管机要的权力从门下省转归中书省。高欢企图以此削弱邺中四贵的权力。邺中四贵,是高欢原来安插在邺城控制东魏朝政的孙腾、司马子如等四人。他们凭借权势,专恣骄贪,成为不法权贵的领袖人物。高澄起用汉族士人崔季舒为中书侍郎,崔暹为御史中尉,授意他们对司马子如等人进行弹劾。高澄下令将司马子如下狱、免职,并当众羞辱孙腾,同时还处死、黜免一大批贪赃枉法的贵族官僚。一时满朝肃然,颇有成效。事后,高欢出面极力安抚司马子如等人,并下书给邺城诸贵说:“崔暹等人居宪台,象司马子如这样同我亲密的人,我都不能救。请你们大家谨慎小心一些。”
  为了扩大剥削对象,增加租税赋役收入。高欢在统治区域内多次清查户籍,搜括人口。早在元象元年(538),他曾下令禁止各地牧守令长擅立佛寺,以防止大量国家编户成为免除租税赋役的僧尼。武定元年(543),高欢亲自巡行冀、定二州,校对核实河北地区的户口。次年十月,他又派遣孙腾、高隆之为括户大使,分行诸州,前后共清查出无籍人口六十多万户,并强迫大量流离、侨寓人口返回本乡。
  北魏末年,原本已衰落下去的柔然汗国,由于参与镇压六镇起义遂渐强盛起来。东西魏分裂以后,高欢和宇文泰无暇北顾,竞相与柔然通好,遂使柔然可汗阿那瑰称雄漠南,势力无故。武定四年(546),西魏与柔然合谋连兵进攻东魏。高欢得知后,一面在幽、安、定三州的北边险要关口修建防御工事,一面派臣下出使柔然为儿子高澄求婚。柔然可汗拒绝将女儿嫁与高澄,强迫高欢自娶。高欢被迫将其妻匹娄氏处于别居,纳柔然公主为正室。高欢屈辱妥协讨好柔然,以换取北边的和平,全力对付西魏。
  这年九月,高欢亲率大军围攻西魏据守的玉壁。玉壁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南,处于汾水的下游。西魏设在这里的要塞对东魏的晋州威胁很大。高欢命令士兵昼夜攻城,企图拔掉这个钉子。但是他遇到了西魏守将韦孝宽的顽强抵抗。东魏军队苦攻五十余日,士卒死病七万余人,始终未能破城。高欢智力皆尽,在身染重病之后,解围退军。
  高欢回到晋阳后,一病不起,武定五年(547)正月死去,终年五十二岁。北齐建立后,高欢被追谥为献武帝,后改谥为神武帝。
  高欢的一生可以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他经历了各种艰难曲折,从出身低贱的兵户之子成为一名统帅,并建立了强大的东魏王朝。他擅长分析和把握客观形势,并能作出决断。他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成功的。但是在他的后期,由于没有勇气对其营垒中的腐败风气进行斗争,他徒有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也终未能有大的建树。在东西魏长期的战争中,高欢占据着实力上的优势。东魏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但是战争的结果却是败多胜少。另外,高欢明知下属侯景专兵一方,不易驾驭,却又不在生前及时处理,导致侯景在他死后作乱,使东魏丧失河南四州之地,国力大伤。高欢诸子高欢共有十五子。
  长子高澄(521—549),字子惠。十一岁时被封为渤海王世子,次年加封侍中等职。东魏建立后,先后为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京畿大都督、吏部尚书等职。武定二年(544)以大将军、中书监之职居邺,受父命控制朝政。高欢死后,继任大丞相,专擅东魏大权。河南大行台侯景将兵十万反叛东魏。高澄派慕容绍宗等人南下镇压,大破侯景。武定七年(549)高澄完成夺取东魏皇位的准备工作,突然为邺城“膳奴”蓝京杀死,时年二十九岁。北齐建立后,追谥为文襄帝。
  次子高洋(529—559),字子进。父兄执东魏朝政期间,先后任尚书左仆射、尚书令、中书监、京畿大都督等职。高澄被杀后,进爵为齐王,受封为使持节、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等职。武定八年(550)废东魏皇帝自立,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在位期间,重用汉族官僚杨愔等人,删削律令,并省州郡县,减少冗官,严禁贪污,注意肃清吏治;前后筑长城四千里,置边镇二十五所,屡次打败柔然、突厥、契丹,出击萧齐,拓地至淮南。后期以功业自矜,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赏费无度,遂国势转衰。天保十年(559)病死,时年三十一岁。谥号为文宣帝。
  六子高演(535—561),字延安。兄高洋在位期间,封常山王,历任并省尚书令、司空、大司马、录尚书事等职。高洋死,子高殷嗣位。乾明元年(560)三月,高演在鲜卑权贵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杀死汉族大臣杨愔等人,自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掌管朝廷大权。八月废高殷,称帝改元。次年马惊坠地,伤肋而死,年二十七岁。谥号为孝昭帝。
  九子高湛(537—569),兄高洋、高演在位期间,封长广王,历任尚书令、司徒、太尉、并州刺史、京畿大都督、大傅、录尚书事、右丞相等职。高演死,大宁元年(561)十一月即皇帝位。在位期间,督修律令,成《齐律》十二篇、令四十卷。颁行新的均田令和租调法,并对三长免役特权作出新的调整。清河四年(565)四月,禅位于子高纬,称太上皇。天统四年十二月(569年1 月)病死,年三十二。谥号为武成帝。
  第二节宇文泰宇文泰(507—556),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属,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
  边镇武吏宇文泰的先世是东胡族宇文部的酋长,东汉末年,宇文部加入鲜卑檀石槐部落联盟,遂亦鲜卑化,游牧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上游地区。西晋末年,部落强盛,自称单于,从阴山南迁,居于辽西。四世纪中期,被鲜卑慕容部所灭,慕容皝迁宇文部五千余落于昌黎(今辽宁朝阳市),一些宇文部贵族遂先后入仕前燕、后燕政权,宇文泰高祖陵即仕于后燕,拜驸马都尉,封玄菟公。皇始元年(396)八月,北魏太祖拓跋珪领军进攻燕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燕军大败,次年十月,魏军克中山,后燕将吏士卒降者二万余人,宇文陵亦率甲骑五百降魏,拜都牧主。天兴元年(398)十二月,北魏徙六州二十二郡豪杰于代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一带,以加强控制,宇文陵也随之迁武川,遂世居武川。
  正光五年(524),破六韩拔陵领导的边镇起义在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县东北)爆发,随后,起义军大将卫可孤攻下武川镇。不久,武川镇中下级军官贺拔岳父子,宇文泰父宇文肱等袭杀卫可孤,投降政府。其时,北魏王朝向柔然借兵镇压起义军,柔然骑兵在攻下六镇后,大肆掠夺破坏,致使六镇饥荒严重,北魏政府只得移饥民于河北就食。宇文泰和其父、兄也被徙到河北博陵(今河北安平)。孝昌二年(526)正月,怀朔镇镇兵鲜于修礼率领北镇流民于定州左人城(今河北唐县西)起义,宇文一家亦参加了起义队伍。但在前往左人城途中,被政府军击败,宇文肱及其长子、次子阵亡,宇文泰与其兄洛生幸免于难,入鲜于修礼军中。及修礼死,又入葛荣军中,被任为将帅。葛荣失败后,尔失荣惧宇文兄弟有异心,遂托以他罪,诛洛生,宇文泰慷慨陈述,才释去尔朱荣对他的戒心,免遭其难。由于宇文泰与尔朱荣的部将贺拔岳有旧,岳亦是武川军人,与泰父肱关系甚密,因此,宇文泰被收编在贺拔岳部下。
  永安三年(530)春,尔朱荣以尔朱天光为主帅,贺拔岳和侯莫陈悦为副帅,率兵前往镇压关陇起义军。宇文泰以步兵校尉的身份随岳入关,因镇压起义军有功累迁至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增邑三百户,加直阁将军、行原州事。在镇压关陇起义的过程中,宇文泰乘机扩大自己的影响,对吏民施以恩惠,羸得了不少人的好感。是年九月,孝庄帝诛杀尔朱荣,但大权仍操在握有大军的尔朱氏手中。中兴二年(532)月,尔朱天光领兵东返,不久,尔朱氏败灭,天光亦被杀。先是,天光东返,留弟显寿镇守长安,贺拔岳用宇文泰计,袭取长安,泰帅轻骑为先锋,倍道兼行,显寿闻报,弃城东走,至华阴(今陕西大荔),被泰军追及擒获。及天光死,关中只剩下贺拔岳与侯莫陈悦两个军事集团。同年,魏帝授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岳以宇文泰为行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