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8中国通史第五卷-中古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册)-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逊部下的将领,有的是孙策的旧将,久经沙场,资格很老;有的是王公贵戚,地位很高。他们都很傲慢,不肯接受陆逊的节制。大敌当前,这种倾向如果不能及时纠正,后果将不堪设想。陆逊召集诸将,手按着剑对他们说:“刘备闻名天下,曹操尚且顾忌他。现在他就在我们面前,确实是我们的劲敌。诸位都受到国家重用,理应同心协力,共同抗敌。我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受命为全军统帅,主上所以让大家听从我的指挥,是因为我多少还有可取之处,能够忍辱负重。你们都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得违抗命令,军法无情,不可冒犯!”有一次,刘备派将领吴班带着几千名士兵在吴军阵地前面的平地上安营扎寨,向吴军挑战。吴军将领按捺不住,主张出击,陆逊非常沉着,他分析说:“其中必然有诈,等着瞧吧!”果然不出陆逊所料,刘备确实预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精兵,只要陆逊出击,伏兵就会突然包围过来。刘备见吴军没有上当,才把伏兵从山谷中撤出,这时,陆逊对诸将说:“我所以不同意大家出击吴班,是料到敌人一定有阴谋。”诸将稍稍心服。
  时间一个月、一个月过去了,吴军始终坚守阵地,拒不应战;蜀军无计可施,思想上渐渐松懈了。闰五月,陆逊决定反攻,他上书孙权说:“彝陵是要害之地,国家的西部门户,既容易攻占,也容易失守。丢掉彝陵不只是丢掉一个郡,整个荆州都将岌岌可危,所以我与刘备争夺彝陵,一定要取得胜利。我起初担心刘备水陆并进,而现在他放弃水军,只用步兵,处处结营。据我的观察,他的部署今后也不会出现什么变化,因此至尊可以高枕无忧,不必挂念了。”
  当陆逊下令发起进攻时,诸将疑虑重重,纷纷说:“攻击刘备应当趁蜀军立足不稳的时候,现在他们已经深入五、六百里,双方已经相持七、八个月,他们所占据的战略要地都加兵固守了。这个时候再去攻打,一定没有好结果。”陆逊反驳说:“刘备是个狡猾的敌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当他的军队刚刚集结的时候,他对各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密细致,那时我们不能与他硬拚。现在他们驻扎时间长了,没有找到进攻的机会,士卒疲乏,斗志消沉,又无计可施,这个时候正是我们歼敌的大好时机。”
  陆逊十分谨慎,决战之前,他派出一支小部队先作试探性的进攻,攻打蜀军的一个营寨,结果失利了。原来持反对意见的将领说起风凉话:“这是让士兵去送死呢!”陆逊却说:“我已经找到破敌之法了。”此时正值盛夏,蜀军营寨多用木栅构筑,而且地处峡谷,草木丛生,利于火攻。陆逊命令士兵人人带上一把茅草,顺风点火。于是,吴军将士冲入蜀军阵地,放起火来,顿时火势熊熊,蜀军营帐化成一片火海。在蜀军混乱中,陆逊命昭武将军朱然率五千人马突破蜀军前锋,与偏将军韩当的部队共同攻占涿乡(今湖北宜昌西),切断蜀军的退路。接着,陆逊又命振威将军潘璋攻击蜀护军冯习等,他自己则亲率吴军主力,在猇亭向蜀军主力发起进攻。蜀军前锋溃败以后,士气一落千丈。不久,蜀将张南、冯习战死,杜路、刘宁走投无路,被迫投降。蜀侍中马良和少数族首领沙摩柯部也被歼灭。蜀军的四十余座营寨都不复存在了。刘备只好收拾残部,退守彝陵西北的马鞍山。这一仗,蜀军所有的舟船、器械、辎重全都被吴军缴获。陆逊又乘胜指挥吴军从四面进逼马鞍山,消灭蜀军万余人。刘备在夜色掩护下带着少数兵将拚死突围,幸亏驿卒焚烧铠甲,堵塞吴军追路,才逃回了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他又惭愧又愤恨地说:“我竟然被陆逊所欺辱,岂不是天意吗!”所谓天意,不过是刘备的遁词。彝陵之战充分显示了陆逊卓越高超的军事才能,他审时度势,指挥吴军撤退诱敌,以逸待劳,集中兵力,造成有利态势;他谨慎选择时机,该停则停,该打则打,坚决果断,终于一举歼灭蜀军主力,解除了来自西面的威胁。因此,他被孙权拔擢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刘备逃跑后,徐盛、潘璋等将领主张继续追击蜀军,擒拿刘备。陆逊毕竟是一位有战略眼光,全局在胸的名将,他不忘魏军陈兵边界,蠢蠢欲动,故决计退兵。九月,魏军果然大出,孙吴三处受敌,但因早有准备,所以魏军毫无所获。
  不久,刘备病死,蜀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此后,诸葛亮与孙权连和,恢复了吴蜀联盟。驻守江陵的陆逊,经常代表孙权与蜀国互通信息。他的府中,有一枚孙权的印章,孙权写信给刘禅、诸葛亮,常先交陆逊过目,不妥之处,陆逊即加修改,再重新封好,加盖孙权的印章。
  担任丞相陆逊的政治地位不断上升。黄武七年(228),他被授予假黄钺、大都督,作为元帅指挥九万大军迎击魏大司马、扬州都督曹休,斩获万余人、牛马骡驴车乘万余辆和无数军资器械。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他官拜上大将军、右都护。孙权东巡建业,征陆逊赴武昌辅太子,并任荆州牧及掌豫章、庐陵、鄱阳三郡事。赤乌七年(244),陆逊继顾雍之后任丞相。孙权在所发布的任命诏书中说:“惟君天资聪叡,明德显融,统任上将,匡国弭难。夫有超世之功者,必应光大之宠;怀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今以君为丞相,使使持节、守太常傅常授印绶。君其茂昭明德,修乃懿织,敬服王命,绥靖四方。于乎!总司三事,以训群僚,可不敬与,君其勉之!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
  陆逊曾经建议扩大军屯,增广诸将屯田面积,以弥补粮食不足,甚得孙权的赞赏。他主张实行德政,缓刑罚,宽赋调。孙权写信对他说:“设立法令,是要遏恶防邪,儆戒未犯的人,没有刑罚以威慑小人哪能成呢!这是先令后诛,使人免于犯法。”孙权还令抄写法律条文送陆逊征求意见。但终因孙吴的法律比较严酷,后来陆逊又上疏说:“臣以为法律严峻,而下面犯法的人仍很多。近年以来将吏获罪者,虽然因为不慎,可加以责罚,但天下尚未统一,我们正在图谋进取,故小过应该宽恕,以稳定下属的情绪。尤其目前军政事务繁多,用人要以才能为先,只要不是不可救药和不能容忍的,都请给予重用,发挥他们的才干。”陆逊反对穷兵黩武,极力劝阻派兵征伐夷州、朱崖和北讨公孙渊等军事行动,提出“育养士民,宽其租赋”的建议。他说:“平乱讨逆,需依赖兵威;农桑衣食,是百姓的本业。而今战争不能止息,百姓蒙受饥寒之苦。臣以为应当育养士民,宽其租赋。”嘉禾六年(237),中郎将周祗奏请在鄱阳召募郡民为兵,孙权以问陆逊,陆逊认为此郡百姓易动难安,不能召兵,周祗固执己见,果然引起鄱阳、豫章、庐陵三郡的动乱。陆逊发兵讨伐,才平定了这场动乱,并选拔精兵八千余人。后来,谢渊、谢厺上书要求“兴利改作”,陆逊奏议说:“国以民为本,强盛出于民力,财富来自百姓。民富国弱,民贫国强,是从来没有的,所以治国者得民则治,失民则乱。不让百姓得利,只要求他们效力,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请圣上降恩,宁济百姓,待数年以后,国家比较富裕,再图改作。”关于“兴利改作”的具体内容,已经不得其详①,从陆逊所说看,可能是对老百姓的巧取豪夺。
  孙权性多疑,晚年更甚。他设立中书校事监察各级官吏,而校事吕壹等恃宠弄权,离间君臣,擅作威福,挟嫌报复,且手段又十分残忍,使许多大臣人人自危,敢怒而不敢言。即使是陆逊也不敢尽言直谏,只能与潘濬窃窃私议,相对流涕而已。
  陆逊担任丞相后,仍然驻守武昌。这时,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不睦,孙权听信谗言,遂有废黜太子之意。陆逊一再上疏规谏,他说:“太子正统,应有磐石之固,而鲁王为藩臣,他们在尊卑俸秩上当高下有差,这样才能使他们彼此得所,也使上下安定。”他还要求到建业当面申述自己的意见。太子太傅吾粲、太常顾谭也多次上疏辨嫡庶之义,反对废嫡立庶。但是,孙权既不许陆逊还都,又以亲附太子的罪名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流徙。太傅吾粲因几次与陆逊通信,竟被下狱处死。接着,孙权连连派遣内廷使者谴责陆逊。赤乌八年(245)二月陆逊饮恨而死,时年六十三岁。
  ① 《三国志·吴书·顾雍传》:“(吕)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所谓“兴利改作”,或如此类措施。
  第四章司马懿、邓艾、钟会第一节司马懿①司马懿的家世及其权势的发展司马懿(179—251),字仲达,河内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招贤镇)
  人。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祖父,被晋朝追尊为宣皇帝。
  司马懿的先祖司马钧,东汉安帝时为征西将军,钧子量为豫章太守,孙儁为颍川太守,重孙防为京兆尹。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炎在他的一个诏书称:“本诸生家,传礼来久。”②司马懿排行第二。史书说他“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此深受南阳太守杨俊、尚书崔琰等人的推重。起初他似乎看不起出身“赘阉遗丑”的曹操,曾拒绝曹操的征辟。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为丞相以后,始用强制手段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他并以支持曹氏篡汉称帝而取信。建安二十四年(219),当孙权向曹操上表称臣、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时,司马懿对曹操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当时曹操手下的门阀官僚拥汉者尚多,为曹操所深忌,荀彧、崔琰等著名人物都因对曹氏代汉有异议而不得善终。大概司马懿在这个关键问题上早就表示支持曹操,因此曹操才对他由猜忌逐渐转为信任。
  曹操称魏王以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司马懿和曹丕的关系一直搞得很好,“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为四友。”由于司马懿为曹丕“篡汉”出了大力,因此他才一直得到曹丕的“信重”。曹丕代汉称帝后,晋升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向乡侯。曹丕两次伐吴,都以司马懿居守许昌。当曹丕临终时,又令司马懿与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共同辅佐魏明帝曹睿。
  曹睿时,司马懿成了魏国的重要谋臣,又掌握军权,担任独当一面的军事首领。他通过防吴、拒蜀的战功,由抚军大将军升大将军,又迁太尉。曹睿临死前,又遗命马司懿与曹爽同辅幼帝齐王曹芳。
  曹芳继位以后,司马懿遭到曹爽的排挤,转为没有实权的太傅。曹爽并引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专断朝政,来排挤司马氏的势力。司马懿伪装生病,不过问政事,实际上也在暗中布置,准备消灭曹爽势力。正始十年(249)初,司马懿乘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高平陵时,起兵控制京都,发动政变。懦弱的曹爽不敢斗争,在胁迫下向司马懿投降。不久,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入司马懿的手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屯田和军粮的筹措曹魏政权为了恢复北方经济,解决军粮问题,曾经推行包括民屯、军屯① 本节材料依据《普书·宣帝纪》者,不另作注。
  ② 《晋书·礼志》中。
  两类的屯田制度。司马懿在推广军屯事业上有很大的建树。
  约在建安二十三、四年,当司马懿由太子中庶子转为丞相军司马后,就向曹操提出建立军屯的建议。《宣帝纪》称:“迁为军司马,言于魏武曰:‘昔箕子陈谋,以食为首。今天下不耕者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魏武纳之,于是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曹操采纳这个建议仅一二年就死去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使军屯走向正规,大规模的铺开推行,当然是困难的。管理军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员,都是在曹丕称帝后的黄初年间(220—226)设置的。①这说明军屯走上正规是在曹丕时期。
  曹魏军屯推行很广泛,但主要基地是设置在边境驻军地区,特别是在和吴、蜀的军事对立地带。曹魏和吴、蜀对立地带的两大军屯基地的开创,都和司马懿有关系。
  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