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王即须弥山,屹立于四大部洲的中央,坚稳而不可动摇。此山王四面有四种不同的颜色,其中一面为金黄色,住在此面的鸟群常时与山体相触,身色也被映成金色的了。又如春夏之季,人们坐在绿草如茵且遍满黄色小花的花丛中,时间一长,身上的衣服也会泛金光,同样,高尚的善知识能影响一代人。曾经有位行者,在读小学之时寄宿在老喇嘛伊乐的家中,伊乐慈祥、和善,做事认真,修学精进,他常对行者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无论学汉文还是藏文,你都要认真努力。”受其影响,行者学习专注,成绩优异,于短期内完成学业,后出家修行,成为精通三藏的大法师、大罗扎瓦(大译师)。虽然老喇嘛早已圆寂,但却永远活在法师心中,伴其走过弘法利生的光辉大道。
  若依嫉妒心重者,则将自己不成名,
  如同靠近太阳故,月亮由盈变薄蚀。
  如果依靠嫉妒心重的人,那么自己就不会上进成名。如同月亮,正是因为渐渐靠近太阳的缘故,其结果是由盈满逐渐变得薄蚀了。
  嫉妒之心,凡夫之人皆有之,看见别人的财富、地位、名誉、相貌等优于自己皆不堪忍。由“眼红”羡慕而转为强烈的嫉妒之心,非但不赞叹别人的功德成就,反而竭力去损毁别人。一个人无论多么有能力、才华,倘若依靠一个嫉妒心强的人,在他面前是不可能功成名就的,嫉妒者会竭尽嫉妒之能事,在各方面施以压力和奸计使之名声不能外传,若压制不了,那么他就会施展恶毒的策略致彼于死地。比如秦国上卿甘罗和丞相吕不韦的故事。当时秦嬴政年幼,虽称为王然无实权,国家的命运全都操纵在吕不韦的手上,而吕是一个奸险歹毒且嫉妒心极重之人。甘罗的爷爷原本也是朝中丞相,因某事得罪了吕不韦而被刁难。吕不韦限他于八天之内送上公鸡蛋,否则将受罚遭杀。爷爷归家愁眉不展,小甘罗问明情况后说:“爷爷不必忧愁,我自有妙计。”第八日,甘罗不惊不诧地替爷爷上朝去了。朝中众人见来了位乳臭未干的小童,甚觉怪异,互相议论嘲笑着。甘罗却处之泰然正色道:“我虽不是朝廷中人,但此次是专程来替爷爷请假的,因为我爷爷今天在家生小孩,故不能上朝。”众人一听不禁哈哈大笑:“男人怎么能生孩子,简直是无稽之谈。”甘罗莞尔一笑:“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鸡又岂能生蛋?”王臣上下无不惊叹甘罗的聪明才智,唯有吕不韦怀恨于心,本欲置甘罗爷爷于死地,想不到其孙子更厉害,便假意赞叹,而于心中又思计谋。当时正好需要人才出使敌国谈判,否则将起战争。吕不违则委派甘罗出使并许诺事成之后,封他为上卿。甘罗以惊人的智慧圆满地完成了使命,令敌我双方握手言和。自当上卿以后,甘罗备受秦嬴政的赏识,吕不韦嫉妒之火却从未熄灭,反而越来越炽盛,最后奸计得逞迫使年仅十二岁的甘罗服盐身亡。
  如同圆满皎洁的月亮,正是因为它靠近太阳的缘故,所以一天天薄蚀了,它的光明是因太阳光所映蔽而无法显露。同理,选择依靠处应观察其德行,若是嫉妒心重者一定要舍弃、远离,依止善知识亦复如是。
  何人友爱不坚定,谁愿与彼交为友,
  空中彩虹虽美妙,望其装饰即愚昧。
  任何一个人,若对亲朋好友的慈爱不坚定,那么会有谁愿意与他交为朋友呢?如同空中的彩虹,虽然绚丽美妙,但其华而不实,要想拿它当做装饰物,即是一种愚痴的妄想。
  人言:“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欲知求友心,先把黄金炼。”只有人格稳重,禀性贤善,友情坚固的人才值得信任和交往。反之友爱不坚,今天对此人好,明天对彼人好,对任何人都只有三分钟的热情,缺少持久稳重的精神,这样的人很难与别人成为真正的朋友。贤善之人在朋友困难之时会给予帮助,不管什么误会都勇于当面讲清,绝不在背地里乱讲,更不会见异思迁。他们不会把友谊挂在嘴上,也不会为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默默地为对方做一切力所能及之事。富兰克林曾说:“择友勿急躁,弃友更须三思。”朋友之间最凶猛的瘟疫便是虚伪和谄媚,所以要严厉防范。
  友爱不坚定的人好比蝙蝠,看见兽类时就露出齿牙说:“我们是同类。”看见鸟雀时又扇扇翅膀加入鸟族。那即是世人所称的“两面派”,具有投机取巧的欺骗性质,而且当它的本性暴露时便会落得被双方唾弃的下场。以前有个鹦鹉王,它拥有部下三千之多,其中有两只个头大、身体格外健壮的鹦鹉总喜欢凑在一起想些有趣的花样给大家玩乐。它俩经常各叼一根木棍的两端,让鹦鹉王站在棍子上,当成车子于空中飞来飞去,上下左右前后簇拥着三千眷属好不威风。日子久了,鹦鹉王思忖:“若长期寻欢作乐下去,就会逐渐失去好的品性和修养。而且,现在这些部下确实尽心尽意服侍我,但不知是真心还是假意!我且装病试试它们。”于是它诈称身体不适,悄悄躺在一边,一动不动。三千眷属草草地用树叶往它身上一盖就各自离去了。鹦鹉王看看四周,没有一个部下,便独自到深山去找吃的了。它的眷属则飞到另一座山林去拜见另一只鹦鹉王,并报告说:“大王啊!我们的国王死了,今来投靠您,愿作您的奴仆。”对方却说:“你们的国王真的死了么?我要以尸体为证,若是事实我才接受你们。”这群鹦鹉没办法只好飞回原处寻找鹦鹉王的尸体,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它们到树林深处,岩石中,到处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但不是尸体,而是活的鹦鹉王。眷属们马上又象过去一样,跑来殷勤地侍奉它了。鹦鹉王感慨地说:“我还没死,你们就离我而去,你们只知寻欢作乐,也没个志气,世上再难找出象你们这样的家伙了。”说完,鹦鹉王就飞走了。
  比如彩虹,以五颜六色艳丽多姿而著称于世,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叹。但若有人妄想将它用来作装饰品,则是大错特错,那样做只能显露自己的无知和愚昧。绚丽的彩虹虚幻无常已是世人共知的,不等你多看一眼,它就逐渐变淡,最后消失在虚空。同样,交友也应寻找情义深长,挚志不渝之人,如彩虹华而不实,说变就变的人切不可深交。
  自己不喜之诸事,切莫强行让人作,
  当思他人对自己,损害之时有何感?
  自己不喜欢的任何一件事情,千万不要强加于人,让别人去做,应当思维:在他人对自己作损害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凡是自己不喜欢、不感兴趣的事情,小至自己不愿意吃的饮食,大到损害自己身心的苦事,都不应该强加于人,甚至“此事与我无益,让他顶着吧”的心念也不能产生。虽说“豆腐青菜,各有所爱”,你不喜欢的事,别人有可能特别爱干,但此处关系到“损人害人”的恶心问题,因此必须加以阻止。比如杀生,稍懂因果的人皆惧怕杀生的果报而不敢杀生,然而又贪吃众生的肉,因此就怂恿别人去杀,烹调好后自己享用。满以为自己可以脱掉恶业的干系,殊不知唆使他人做恶事,自己仍要获罪。如经中所说:“若自作恶或教他作,见作随喜,皆具罪恶。”
  我们可以这样观想:假使他人对自己作了严重的伤害,比如砍了你的头,弄断了你的手脚,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你一定非常痛苦,断然不欲承受这种痛苦。别人也是一样,谁愿意无端遭受损害呢?对此,我们要反反复复地思维,修自他平等、自他交换之菩提心。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经常教导弟子守护自之三门,切勿伤害众生,因为每个众生都极其珍护自之身心。那些愚痴的世间人仅为自身利益考虑,毫无慈愍之心,任意宰杀牛、羊等旁生,根本不考虑对方的痛苦和感受,这与佛的教义相差何止天壤之别!
  河西堪布曲确有一位非常调皮的出家弟子,外表看来人格很不好。一九九四年他身患重病,住进成都某医院接受治疗。医生诊断后说他体内的一个器官已全坏了,不过若能将一只狗的相同器官换上仍然有治愈的希望。他的哥哥兴冲冲地买了一只狗回来,准备开刀取器官救人。但躺在病床上的弟弟不肯合作,他说:“狗是无辜的,杀了它太可怜,千万不要因为我而杀死它。”可他的父亲和哥哥反复开导他,最后他急了,横下一条心:“这只狗一断气,我就自杀。”由此他保全了狗的性命。很可能是因为他宁死护生戒杀的诚心感动了佛菩萨,他的病居然奇迹般地逐渐痊愈,很快就出院了。曲确堪布了知后非常高兴,他说:“我以前对他的印象不太好,没有想到在他的身上居然能看到佛教慈悲、博爱的精神。他用生命来拯救众生的生命,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出家人!让我们都来学习他吧!”
  六十年代,一些出家人被人威胁,说如果不去杀生就饿死你们,但出家人说:饿死就饿死吧!饿死只是短暂的痛苦,而杀生却要引来生生世世的痛苦,故拒绝杀生。听到这些动人的事例,每每使人感叹不已,这些人才是佛法的体证者,想着他们的崇高品质,再看看作者于此的教言,当真是一个殊胜的窍诀啊!
  何事自己所喜爱,彼事让人亦可为,
  因此自己所喜事,他人亦会来承侍。
  任何一件事情,假若是自己所喜爱的,那么应该将之交与他人去做,使得欢喜与利益,因此自己所喜欢的事情,别人也会感恩戴德地来承侍。
  与上相反,凡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事情,皆应考虑让给他人。比如丰盛的饮食,舒适的居室,悦意的美境,轻松自在的工作,乃至一切增上身心安乐、功德善业之事。因业力和习气的关系,娑婆世界众生皆贪乐厌苦,未曾修学过佛法的人,更是凡事首当其冲地为自己考虑。权衡世人的发心,修行人当如朗日塘巴尊者所言:“亏损失败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自己所得的资具受用等,以殊妙之物对圣境当尽心供奉,于下亦励力布施。上供之时,自己不但要将精美的衣食真实地供养上师三宝,而且在平时耳闻目睹,认为这食品好吃,那风景好看,甚至看见易生贪心的对境俊男倩女也应立即作意,念供养咒作意幻供养。再说下施,常时应于乞丐或恶趣众生心生悲悯将己衣食施出,以解除他(它)们的饥寒,此等皆是自利利他的好机会。然若将好东西留下自己享用,把卑劣的、秽浊的、吃剩的、腐坏的东西作上供或下施,则非但无益,反而会摧毁自己的福德,倘若能如是无误地明辨取舍,即与此颂所宣意旨相合了。
  每每想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时,心里总会浮现“此乃发菩提心之句义”的念头。他的这种说法与大乘佛法精要如出一辙。《入行论》中亦有云:“吾当离安乐,甘代他人苦,彼虽犯众过,欣然吾顶替。”以及“舍自尽施他,爱他如爱己……”行者均应如是一心修习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的菩提愿行。此等诸行,表面看来近似损己利他,实际却是真实的利己。如法王如意宝《胜利道歌》中所云:“究竟虽欲广利自,暂时利他乃窍诀。”是故在将自己所喜爱之事与物无私地奉献以后,自己不一定会感受衰损。因果不虚,如是因必有如是果,在积累善业资粮的同时,于圣境处将得到相应的加持,于布施对境,凡受益之人皆会感恩戴德,竭力图报,大力帮助和承侍,如是便能顺利地成办自己心中所欲之事。
  智者对于蛮横众,既不交亲亦不争,
  如同粗暴之老虎,不应结怨及交友。
  智者对蛮横粗暴的人,既不会与之亲密交往也不会与彼争论。如同粗暴的老虎,作为人便不应与之结怨仇或交朋友。
  人格低下,性格粗暴,蛮不讲理的人,若与之亲密往来,其结果是常被争论、麻烦所困,甚至受其伤害。若争论起来,你讲一句,他会回敬你十句,他们无理也要辩三分,邪理歪道胡搅蛮缠,吵得脸红脖子粗,而结局往往是不欢而散,或是他的邪理反倒占了上风。基于此理,智者对他们是既不交亲亦不争论。也许有人会问:“对于蛮横的人,有时躲也躲不开,你不理他,他自己也要找上门来,那又该怎么办?”那时可以用安忍来对治,或不答言,不理睬,或随彼所说,暂时顺应。曾有两个脾气暴躁的人因一小事而争论不休,眼看着夕阳渐渐西下,仍然未得出结论,二人不欢而散。当晚,甲先到本地一位得高望重的长者处,叙述缘由,请长者评判。长者言:“你说得很对。”他心满意足,欢喜地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