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货币战争-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想法在1972年初被首次提出,并在1972年的彼尔德伯格年会上,被“集体”广泛讨
论并接受下来。
布热津斯基在1970年出版了著名的《两个时代之间》(Between Two Ages), 呼吁建立一
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政府,该书被认为是三边委员会的“圣经”。洛克菲勒基金会与福
特基金会理所当然地“慷慨解囊”,从财务上大力支持三边委员会的运作。
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均是北美、西欧和日本的一些大银行家、大企业家和著名的政界人物,纽
约、巴黎、东京分别设了三个总部,由这三个地区各出一人担任主席。纽约总部的主席理所
当然是戴维·洛克菲勒先生。布热津斯基便成为这个总部主持日常工作的执行主任。
布热津斯基曾向戴维·洛克菲勒力荐时任佐治亚州州长的卡特加入三边委员会,卡特在戴维
洛克菲勒亲自提名下,被破格吸纳进三边委员会。这是他五年后能跨上白宫的台阶所迈出的
至关重要的一大步,也是他和布热津斯基成为莫逆之交的基础和开端。

 
年青时代的克林顿在恩师奎格雷的指点之下,一直努力向三边委员会和外交协会等组织积极
靠拢,最终实现了他的总统梦。
三边委员会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一样都是美国外交协会的外围机构,最机密和最重要的决策
只是在伦敦和华尔街极少数人的圈子里敲定下来。三边委员会和彼尔德伯格俱乐部起到的是
“统一思想”、“协调步伐”的作用。
三边委员会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政府”和“世界货币”的宏伟理想,最终为
一个伦敦-华儿街轴心控制之下的“新世界秩序”铺平道路。1975年三边委员会在日本东
京召开,在一份名为《重塑世界贸易与金融概要》(An Outline for Remaking World Trade and 
Finance)报告中指出:“紧密的三边(美、欧、日)合作,维护和平,管理世界经济,培
育经济发展,和减少世界贫困,将增加和平过渡到一种世界系统的机会。” 
三边委员会与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吸纳了当时的经济后起之秀日本的诸多
知名企业家和银行家,扩充了“世界精英”的基础。国际银行家们非常懂得不断“吸收新鲜血
液”对未来的“世界政府”“世界货币”和“世界税收”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性。后来随着亚洲
其它国家和地区逐步发展起来,这些地区的“精英分子”也成为国际银行家们青睐的对象。
问题不是一个“世界政府”到底好不好,而是谁主导这个“世界政府”,它是否能真正实现世界
范围内的普遍富裕和社会进步。从200多年来的社会实践来看,普罗大众似乎指望不上“精
英们”的许诺。
经过许许多多的战乱和衰退,小老百姓们终于搞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经济自由,政治自由
只是摆设;没有经济平等,民主制度也就失去了根基,成了任金钱玩弄的道具。
如果说自由的本质就是人民能够拥有选择的权力,那么未来的“世界政府”的道路只有一条, 
“世界精英”已经替世界人民选择了好了。按照保罗。沃伯格之子,银行家杰姆斯。沃伯格的话
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世界政府,无论人们是否喜欢它。唯一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政府究竟
是经由(和平的)共识或是(武力的)征服来产生。” 
第七章诚实货币的最后抗争
1。 总统令11110号(Executive Order 11110 ):肯尼迪的死亡证书

 
对于美国人来说,1963 年11 月22 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肯尼迪总统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
斯市遇刺身亡。噩耗传来,整个美国都陷入了震惊和悲伤之中。几十年以后,人们在说起这
一时刻时,很多人都能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在干什么。究竟是谁,为什么刺杀肯尼迪至今仍
众说纷纭。美国官方的沃伦委员会的最终结论是一个名叫奥斯瓦德的凶手单独作案,但是此
案的疑点实在太多,几十年来社会上流传着各种阴谋论。
最明显的疑点是凶手被警方抓获不到48 小时,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另一名犹太杀手近距离枪
杀,上百万人在电视机旁看到了谋杀全过程,而该凶手的动机竟然是“要向全世界的人展示
犹太人的胆量”。
另一个巨大的疑点是到底几个人参与了谋杀肯尼迪,沃伦委员会的结论是奥斯瓦德在5。6 秒
的时间里连发三枪,其中一发子弹打飞,一发击中肯尼迪的颈部,另外一发致命的子弹命中
头部。几乎没有人相信奥斯瓦德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准确射击三次,更奇怪的是打中肯尼迪
的颈部的子弹是先击中了肯尼迪后,再射中坐在肯尼迪前方的德州州长的,而这样的几率几
乎为零,所以人们称之为一发“神奇的子弹”。更多的专家相信,不只一人从不同的方向朝肯
尼迪开枪,而且不止三发子弹。
据后来护卫肯尼迪车驾的一名巡警回忆,“当肯尼迪在机场忙着和欢迎的人群握手时,约翰
逊(副总统)的秘密特勤(Secrete Service)走过来给我们做安全工作指示。最让我吃惊
的是他们说总统在德利广场(刺杀现场)的行车路线临时作了修改。如果保持原来的路线, 
杀手可能完全没有机会下手。他们还给我们下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命令,通常情况下,我们四
个摩托护警应该紧靠总统座车的四周,但是他们这次让我们全部退到车后,任何情况下不得
超过总统座车的后轮。他们说这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没有遮拦的视野’ … … 我的另一位朋
友(保护副总统约翰逊) 看见他(约翰逊)在听到第一发子弹前30或40秒时,开始在车
里弯下身来,甚至在车队拐上休斯敦大街之前。也许他在车里的地毯上找什么东西,但是他
看起来就好像预感到会有子弹飞过来一样”。'7。1' 
当第一夫人杰奎琳随着丈夫的遗体乘空军一号到达华盛顿机场时,她仍然穿着溅满肯尼迪鲜
血的大衣,她坚持这样做就是为了让“他们看看犯下的罪恶”,此时的凶手奥斯瓦德仍被警方
看押,杰奎琳所说的“他们”又是谁?杰奎琳在自己的遗嘱中说道,在她死后50周年(20 
44年5月19日),如果她的最小的孩子已经去世,她授权肯尼迪图书馆公开一份500页
的关于肯尼迪的文件。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最小的儿子在1999年的一次飞机失事中丧了
命。
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著名的民权运动推动者,在1968年当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后, 
几乎肯定可以最终当选总统,但是就在他欢庆胜利的时候,又是在大庭广众的场合被乱抢打
死。
在肯尼迪被刺杀后的短短三年中,18名关键证人相继死亡,其中6人被枪杀,3人死于车
祸,2人自杀,1人被割喉,1人被拧断了脖子,5人“自然”死亡。英国的一名数学家在1 
967年2月的伦敦星期日时报声称,这种巧合的概率为10万万亿分之一。从1963年
到1993年,115名相关证人在各种离奇的事件中自杀或被谋杀。[7。2] 
沃伦委员会让人生疑的还有封存所有文件、档案和证据长达75年直到2039年才解密,

 
这些文件涉及CIA、FBI、总统特警保镖、NSA(国家安全局)、国务院、海军陆战队等机构。
另外,FBI 和其它政府机构还涉嫌销毁证据。
2003年肯尼迪遇刺40周年,美国ABC 广播公司搞了一次调查,70%的美国人认为刺
杀肯尼迪是一个更大规模的阴谋。
如此大规模地协调和组织,如此明显的证据和证人的封杀都说明肯尼迪刺杀事件其实已经不
是一次秘密谋杀,而更像是公开处决,意在警告今后的美国总统们要搞清楚谁才是这个国家
的真正主宰。
问题是,肯尼迪家族也是国际银行家集团中的“圈里人”,其父约瑟夫。 肯尼迪就是192 
9年股票崩盘时大发其财,后来被罗斯福总统任命的首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主席, 
早在40年代就跻身在亿万富豪的行列中了,如果不是这样显赫的家境,肯尼迪也不可能成
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信仰天主教的总统。那么肯尼迪何以开罪了整个统治精英阶层,以至于
落得杀身之祸呢? 
毫无疑问,肯尼迪是一位富有雄心和才干的人物,当年纪青青的他坐上了总统的宝座,就碰
上了古巴导弹危机这样的重大挑战,他的表现坚定陈稳,可圈可点,面对和苏联可能爆发核
战争的巨大危险而毫不妥协,最终逼退了赫鲁晓夫。肯尼迪还意气风发地推动了美国航天计
划,最终使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月球,尽管他没能亲眼看到这一伟大的时刻,但他的神
奇的感召力却伴随着整个计划。在推动民权运动方面,肯尼迪兄弟更是功勋卓著。1962 
年当第一名黑人大学生试图到密西西比大学注册时,引发了当地白人的激烈反对,全美国的
目光都聚焦在了民权运动的这个焦点上。肯尼迪毅然下令出动400名联邦执法人员和30 
00名国民警卫队护送这名黑人学生上学,此举震惊美国社会,肯尼迪顿时深得人民爱戴。
在他的号召下,美国青年踊跃参加和平队(Peace Corps),志愿奔赴世界第三世界国家去帮
助当地的教育、卫生和农业的发展。
在肯尼迪主政的短短3年中,能有如此耀眼的政绩,的确堪称一代豪杰。这样雄才大略的抱
负,如此果断坚毅的心志,再加上美国人民的热爱和世界各国的敬仰,肯尼迪岂是愿做“傀
儡”的人物?! 
当肯尼迪越来越强烈地想按照自己良好的意愿来运作这个国家时,他就必然与他背后的强大
而无形的统治精英集团产生尖锐的冲突。当冲突的焦点涉及到国际银行家最核心最敏感的问
题- 货币发行权的时候,肯尼迪也许并不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经到了。
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签署了一份鲜为人知的11110号总统令(Executive Order) 
'7。3',着令美国财政部“以财政部所拥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银,包括: 银锭、银币和标准白
银美元银币(Silver Dollar)作为支撑,发行‘白银券’(Silver Certificate)”,并立刻进
入货币流通。肯尼迪的意图十分明显,从私有的中央银行美联储手中夺回货币发行权!如果
该计划最终得以实施,美国政府将逐步摆脱必须从美联储“借钱”并支付高昂利息的荒谬境
地,并且以白银为支撑的货币不是“透支未来”的债务货币,而是基于人们已有劳动成果的“诚
实货币”。“白银券”的流通将逐渐降低美联储发行的“美元”(Federal Reserve Note)的流
通度, 很可能最终迫使美联储银行破产。

 
如果失去控制货币发行的权力,国际银行家对美国这个最大的财富创造国将失去大部分影响
力,这是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
要搞清楚11110号总统令的由来和意义,我们必须从白银美元在美国的几起几落说起。
2。 白银美元的的历史地位
白银在美国成为合法货币始于1792年的《1792年铸币法案》(Coinage Act of 1792), 
该法案奠定了美元的法律地位。一美元包含纯银24。1 克,金银比价1比15。美元作为
美国货币最基准的度量衡是基于白银之上的。此后美国长期保持金银货币双轨制。'7。4' 
到了1873年2月,《1873年铸币法案》'7。5'在欧洲罗斯切尔德家族的压力下,废除
了白银的货币地位,实行了单一的金本位,由于罗斯切尔德家族掌握着世界上大部分的黄金
矿产和黄金供应,他们实际上控制了整个欧洲的货币供应。白银的产地比黄金更为分散,产
量和供应量也大得多,控制起来难度更大,所以在1873年前后,罗斯切尔德家族先后胁
迫欧洲大部分国家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实行完全的金本位。美国也是这个总体步骤中的一
步。这个法案在美国西部产银州激起了强烈反对,人们称这个法案为“1873年恶法” 
(Crime of 1873),随后产生了轰轰烈烈的支持白银的民间草根运动。
美国国会为了平衡纽约地区欧洲势力背景的银行家的影响力,又通过了《1878年布兰德
-埃勒森法案》'7。6',要求美国财政部必须每月购买价值200到400万美元的白银,金
银比价重新设定为1比16。银币与金币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用于支付所有公共和私人
债务。和“黄金券”一样,财政部同样发行“白银券”,一美元的“白银券”直接对应一美元的
银币,以便于流通。
后来《1878年布兰德-埃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