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非文学史-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穆格发名字发表,由于深受读者欢迎,才署真名。他的重要著作《动物书》共七大册,其中动物学居于次要地位,重要的在于文学价值,笔调流畅,寓意深刻。例如在《老头和麻雀》一文中写道: 
  “有一天,天气寒冷,有个老头支起网捉麻雀,果然有只麻雀被罩住了。老头立刻走过去,把麻雀捉住,并卡断它的翅膀,扔进篓子里。这时,老头被迎面寒风吹得泪水直流。别的麻雀见此情景便议论起来,有的说,没关系,这是大慈大悲的好老头,可不是吗?你瞧,他老泪纵横。有只麻雀接话说,你们不要只看他眼睛里的泪水,更要看他手里在干什么。”(注:塔哈·候塞因等编《阿拉伯文学作品选》第1册,埃及知识书店1937年版,第78页。) 
  阿里·贾希兹的作品灿烂辉煌,文体独异,被称为当时最有天才的作家。 
  阿拉伯人爱听故事,因为既能作为娱乐,又能起到教育作用。到了阿拔斯朝,故事的内容更为丰富多彩,题材也更为广泛。 
  埃及尤素福·伊本·易司马仪(975…?)著的《安塔拉传》记叙了蒙昧时期诗人安塔拉(525…615)的骁勇、豪迈的气质,诗情横溢的才华以及他的恋爱事迹。安塔拉生于内志,父亲是阿卜斯部落的显贵,母亲是埃塞俄比亚人。因为母亲是奴隶,安塔拉从小和奴隶们一起放牧,厕身奴隶行列。他不甘凌辱,苦练骑射,在保卫氏族利益的战斗中,英勇善战,赋诗抒怀,成为名闻遐迩的神勇骑士。他爱上阿卜莱姑娘,由于他是女奴的儿子而被对方家长拒绝,迫使他离开家乡到君士坦丁堡。这部传记不仅反映了古代阿拉伯人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思想情操以及有关的历史事件,还编入了一些神奇故事和诗歌,被认为是一部阿拉伯人的长篇叙事杰作。 
  这个时期,驰名世界的名著《一千零一夜》(详见本章第二节)问世了。这是一部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和瑰丽奇妙的民间故事集,被誉为世界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阿拔斯朝中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故事体“玛卡梅”(即短篇韵文故事)。著文、讲话注意词的声音的配合,这在蒙昧时期就引人注意,伊斯兰教出现之后也不例外,但多用于宗教方面。到了阿拔斯朝,阿拉伯人连一般书信往来也重视运用韵体文,强调押韵(阿拉伯语称作“沙基厄”)。在文学方面,白迪阿·宰曼·赫迈扎尼首先用韵体文创作“玛卡梅”,独树一帜,从而在阿拉伯文学园地里增添了一枝艳丽的花朵。 
  白迪阿·宰曼·赫迈扎尼(969…1007)生于伊朗,原名艾布·弗顿勒·艾哈迈德·伊本·侯赛因。传说他写了四百篇“玛卡梅”,但收集到的只有五十余篇。每篇有特定的题目,有的是地名,有的是动物名,有的是食品名,等等。在他的每篇“玛卡梅”里有一个说故事的人,名叫伊沙·赫爱姆,讲述故事的主人公行乞,向人们讨钱为生的事。他的“玛卡梅”虽恪守“沙基厄”,注重文采,但不拘谨,故事生动,气势贯通。哈里里(1054…1122)模仿白迪阿·宰曼的“玛卡梅”也写了五十篇“玛卡梅”,词藻瑰丽,文采娇艳,被认为是“玛卡梅”这种文学创作形式的绝顶佳作。 
  “玛卡梅”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它反映了深刻的社会内容,既使人感到谐趣又使人得到教益。尤其是它谈起来音韵和谐,听起来悦耳,加上文采优美,因而脍炙人口,一度是炼达阿拉伯语诗文写作技巧的楷模。但由于它过多地讲究文字技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阿拔斯朝初期,大肆屠杀伍麦叶人,使阿卜杜·拉赫曼一世逃至比利牛斯半岛,建立了后伍麦叶朝。直到1492年,西班牙人收复了格拉那大,结束了阿拉伯人对他们长达七个世纪的统治。阿拉伯诗歌在那个地区也广为流行,逐步形成了所谓“安达卢西亚文学”。安达卢西亚诗人在创作实践中感到阿拉伯诗歌的格律束缚性太大,也影响吟唱。九世纪时出现了一种本地的新的诗歌形式——“穆瓦舍赫”(《采诗》),后来,民间诗人伊本·古兹曼(1080…1160)又用方言创作出接近民歌的新诗,声调抑扬,自然悦耳,进一步打破了韵律束缚,在阿拉伯各地颇为流行。 
  伊本·图菲勒(?…1185)的《哈伊的故事》。是一部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幻想小说,作品描写主人公哈伊自幼流落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通过所谓“内在精神”的修养,认识了真主。它同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有类似之处,但在书年代却比《鲁滨逊飘流记》早得多。 
  1517年,奥斯曼人侵占了阿拉伯,阿拉伯文学的发展处于凝滞状态,只是在近代才开始复苏。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二节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它是中近东各国、阿拉伯地区广大市井艺人和文人学士在几百年过程中,共同加工、提炼、编纂而成的一部优秀的民间故事集。它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色彩斑斓,形象逼真,是一幅瑰丽多姿的历史画卷。由于它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流畅通俗的语言,奇妙的想象,对事物的鲜明爱憎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因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它出版至今的二百多年中,几乎传遍了全世界。它的许多故事,即使在今天看来,也还是非常成功的杰作,它强烈的艺术魅力,始终为各国人民所喜爱,不愧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串璀璨的明珠。 
  根据《一千零一夜》记述的逸闻、风土人情和它所反映的统一的文化特征、民族精神、宗教信仰、写作水平等,多数学者认为:它的故事和手抄本在中近东地区开始流传的年代约在八世纪中叶到九世纪中叶,即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的前一百年(750…850),尤其是在哈伦·拉希德哈里发在位时期(786…809)和被誉为伊斯兰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麦蒙哈里发在位时期(813…833)流传得更为广泛。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是和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稳定以及在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和文化上的繁荣、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的。八世纪中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最后形成,阿拉伯民族固有的文化受到被征服民族文化的影响,又融合了希腊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积极成分,创造了中世纪灿烂的阿拉伯新文化。《一千零一夜》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在阿拉伯新文化的沃土中孕育而成的。因此,它是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共同创造,也是阿拉伯新文化的辉煌成果之一。 
  文化学术的发展促进了民间文化的繁荣。当时阿拉伯人的一种民间文艺——说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许多职业说书人不仅在街头巷尾说书弹唱,而且有的被召进王宫为哈里发等皇亲国戚说唱消遣。《一千零一夜》中就有详细的描绘。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波斯,据有的学者考证,这一部分源出印度,最初是梵文,后由梵文译成古波斯文,再由古波斯文译成阿拉伯文,迅速在西亚阿拉伯地区流传,并加进许多阿拉伯故事。第二部分出自伊拉克,讲的是“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的故事,特别是哈里发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故事。从十世纪到十一世纪,在这个地区经过多次编选和改写,作为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基本结构、主要故事和人物已经基本具备。第三部分讲的是埃及麦马立克王朝(1250…1517)的故事;其中以第二部分伊拉克故事现实感最强,因为它是《一千零一夜》开始成书时期的现实生活的反映。至于那些印度的、希腊的、希伯来等外来的故事,经过广大市井艺人、文人学士的吸收和再创造,也已经阿拉伯化了,它们被巧妙地组织到一个规模宏大的阿拉伯故事集里。这部故事集一直到十六世纪才基本定型,此时阿拉伯帝国灭亡已有三百多年了。 
  《一千零一夜》卷帙浩繁,规模宏大。它的手抄本很多,无论就故事的数量或内容,没有两种手抄本是完全一样的。十八世纪初,法国人迦兰第一次根据手抄本把《一千零一夜》译成法文出版。随后,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也翻译介绍了这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十九世纪上半叶,相继出版了几种经过专家校定的阿拉伯文原文本,其中以1835年在埃及刊印的版本被公认为善本。 
  《一千零一夜》名称的起源在故事集的开头作了交代:相传在古代印度和中国的海岛中,有一个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由于王后行为不端,国王把她杀了。此后他每天娶一个少女做王后,翌日晨即将她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同胞,自愿嫁给国王。她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国王,使他爱不忍杀。每次讲到最动人的地方,天刚好亮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样一直拖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化,遂鸾凤和鸣,白首偕老。显然书中这种处理方式主要出于艺术的虚构,以此作为串连几百个互不关联的故事的线索和手段。 
  我国古时称阿拉伯国家为“大食国”,明朝以后改称“天方国”,又因为阿拉伯人喜在夜间讲故事、听故事,或者因为这些故事是在夜间讲述的,所以我国又将《一千零一夜》译为《天方夜谭》。 
  这部民间故事集,以它离奇多变的题材,洒脱的艺术手法和神幻莫测的东方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画面。它从各个不同时期,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这个故事集中有格言、谚语,有寓言、有童话。有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和描写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故事,有神话传说和神魔故事,有描写婚姻恋爱的故事,有描写经商和航海冒险故事,有反映宗教问题的故事,还有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故事、道德教训故事等等。涉及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奴婢乞丐,还有天仙、精灵和魔鬼,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在这样一个形形色色,洋洋大观的世界里,上天入地,瞬息万变,腾云驾雾,穿洋过海,真是一幅目不暇接的广阔世界。 
  通过对《一千零一夜》各个故事思想内容的剖析,可以看到,这部作品的主要成就在于它以朴素的现实描绘和浪漫的幻想互相交织的表现手法,生动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他们的爱憎感情和淳朴善良的品质。这也是作品具有人民性的重要标志。《巴格达窃贼》、《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强盗》、《阿拉丁和神灯》、《渔翁的故事》等,都体现了上述的思想内容。 
  《巴格达窃贼》是一个流传极广、遐迩闻名的故事,它的主人公虽然是个“小狗”,但他助人为乐,心地十分善良。他为了帮助贤明的国王驱除凶残狡黠的宰相,被宰相的魔法变成了小狗;但他没有被恶势力所屈服,历尽艰险,冒着生命危险去偷盗佛眼。他最后获得了飞毯,处决了宰相,救了国王。国王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要他当宰相,他不肯做官。在举国欢腾、热烈迎接贤明国王重新回来的庆典中,他却告别了人民和国王,驾起飞毯徐徐离去。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群众憎恨恶势力的普遍情绪和渴望有一个贤明的国君能使大家都过上幸福生活的朴素愿望。故事的主人公虽然被叫作“巴格达窃贼”,但谁也不会把他当作小偷看待;相反,他那纯朴善良、助人为乐、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性格却体现了劳动人民高贵的品质,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强盗》的主人公阿里巴巴原来是一个出身穷苦、一贫如洗的樵夫。他为人忠厚老实,心地善良。在砍柴的路上无意之间发现了强盗集团的宝库,得到了大批财宝,但他并不据为己有。强盗们为除后患,秘密私访要谋害阿里巴巴。由于聪明、机智、嫉恶如仇的女仆美加娜的帮助,阿里巴巴才化险为夷、并战胜了强盗。美加娜先后三次机智地破坏了强盗们的罪恶计划,使两名匪徒死在自己同伴的刀下,另三十七名匪徒被她用滚油烧死。最后,又机警地发现匪首的险恶阴谋,她勇敢地利用献舞的机会,将他用匕首刺死。阿里巴巴把宝库的一半财物送给了她,并让自己的侄儿娶她为妻。这个故事除了描写阿里巴巴忠实、憨厚、善良的个性外,还突出地刻画了女仆美加娜的聪明、机智、勇敢的性格。 
  《阿拉丁和神灯》的主人公原来是裁缝的儿子,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