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尤文化神秘之谜-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信教的人数日益减少(尤其在文化界),这样,婆罗门的作用自然有所
下降。一个婆罗门,若无文化、收入不多、能力又差,人们也不认为他天生
就聪明能干。

变化最大的是贱民。一方面有法律规定,对他们不准歧视,与其他种姓
享有同等特权,在政府部门,新入学的学生人数中保证50%的比例,这是个
进步。不过,婆罗门的最高贵的职业——祭司,贱民的最下贱的职业——扫
地等,至今并无变化。不管哪一家结婚,举办婚礼时,没有看到由贱民做祭
司的。前边已经提到,也几乎没有看到一个婆罗门当佣人时给人家打扫厕所
的。即使现代文明的都市都是如此,其它城镇和广大农村可想而知。

种姓的内婚制也受到了冲击。印度教的历来传统是实行内部通婚。这在
城市里有所变化。由于教育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今天在政治生活、社会生
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男女之间可以彼此来往和相互接触,再加上法律的
保证,这样,出现了一些自由恋爱和晚婚现象。虽然不多,也是个可喜现象。
这种婚姻有利于种姓歧视的消除。例如有的婆罗门女子和刹帝利的男子自由
结婚,尽管女方家里坚决反对,最后男女还是结婚成亲了。有的双方种姓不
同,虽已结婚,家长并不承认,一年二年家长不予理睬,但久而久之,生米
做成熟饭,只好认可同意。这种情况虽不多见,但也说明印度的种姓制度随
着文化教育的发展正在开始变化。当然,这些现象还仅仅是出现在城市或一
些有文化的青年之中,在广大农村则是另一回事。

对职业的看法也有所变化。种姓制度把职业分为高低贵贱,主要同宗教
有关。今天的印度,衡量职业的高低不再都是以宗教思想为基础,而是以金
钱、权力等作为标准。这个新尺度对当代新职业更为适用。这样一来,一些
传统的旧职业的地位则大大下降,有钱有权的职业被视为最高贵的了,因为
它实际上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威望,所以今天的祭司职务在不少人看
来,要比一个政府部门的职位低了。一个婆罗门,他若放弃祭司的职业而去
从事商业,赚了很多钱,那么他的社会地位自然也会提高了。还有另一种情
况,制鞋匠的职业本来是最低贱的,可是,他若开了个很大的制鞋厂,赚到
很多钱,他也会受人尊敬。由此可见,工业化带来了新情况和新的社会价值
观念。这个尺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说现在职业高低的旧观念已经完全
消除了,而是说以前认为好的职业现在不一定像以前那样认为重要,更不是
说种姓制度不重要了,现在种姓还仍然在起作用。例如,在印度的文化古城
贝拿勒斯,那里印度教盛行,若你说自己不是婆罗门,而是刹帝利或首陀罗,
恐怕连找个住宿地都成问题。你若租房,房主首先问你是哪个种姓的,即使
是婆罗门,也要问你吃肉与否,因为吃素者要高于吃肉者。这还是在城市,
乡村则更加严重。


饮食上的限制也有变化。随着工业的发展,教育的提高和交通的发达,
各种姓之间的来往接触的机会增多了,这样,饮食方面的限制也发生了一定
程度的变化。城市里,出现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种团体与组织,
其种姓各不相同。他们为了共同的目的,彼此来往接触,去旅馆、饭店总不
能再问彼此是什么种姓,吃些什么东西,饭菜是谁做的,用饭者都是些什么
人等等。另外,政府也号召平等相待,反对歧视,结果使一些人思想渐渐解
放。其实,吃什么食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古时候婆罗门也吃肉,在
吠陀里就有记载。有些动物的肉可作祭品,如山羊、绵羊、马等,由于受到
佛教、耆那教和毗湿奴教的影响,后来认为吃肉的习惯不好,在《摩奴法典》
和《雅迦沃格耶》法典中便禁止吃肉了。印度各地情况也不尽相同,至今印
度有些地区,例如孟加拉邦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婆罗门还是吃肉的,这同地理
环境有关,因为西孟加拉邦靠海,产鱼较多,自然有吃鱼的习惯;克什米尔
大米较少,气候凉爽,吃肉自然较多。印度又有些地区,例如古吉拉特等地,
就连低级种姓的人也不吃肉。另外,印度不少知识分子懂得科学,注意食物
营养,有些人虽不吃肉,也吃大葱、大蒜(按规定不准吃);有些人虽不吃
肉和鱼,但是吃鸡蛋(照理也不能吃),因为他们知道鸡蛋里营养丰富,就
连印度电台也常宣传吃鸡蛋的好处。当然,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一些低级
种姓,例如首陀罗等,为了上升到高级种姓也放弃吃荤,改为吃素,向一些
高级种姓进行机械模仿,以求改变自己的地位,虽然这种情况很少,但也是
有的。总之五花八门,有各种各样的变化。

随着上述的种种变化,对首陀罗的歧视情况有所改变。有史以来,由于
种姓歧视严重存在,引起了多次种姓斗争,发生了多次重大政治运动。结果
作出了一些有利于改变种姓歧视的法律规定,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允许首
陀罗进庙敬神,去旅馆住宿,到公共场所娱乐,可改行从事其它职业等等。
有些地方,也确实有了点变化,但总的说来变化不大。有些法律规定,收效
甚微,形成法律条文是一回事,实际情况是另一回事,更有甚者,有些人公
开认为:有些法律规定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历史传统:也有不少农村,
还不知道什么是法律规定。在城市里,也有人明知故犯。例如在今天一些学
校里,教师知道不应歧视首陀罗子弟,但还是看不起他们,对他们态度不好。
有些学生也是同样,例如,在食堂工作的首陀罗,有些学生知道了他们的种
姓出身以后,便不再吃他们用手拿过的食物。

印度的种姓制度发生了上述变化,而且还在继续变化。但是何时基本上
消除种姓歧视,目前尚难预料,至于说彻底根除,则是很遥远的事。因为种
姓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回顾历史,宗教对种姓的形成与保持起了相当大的
作用,印度人笃信宗教,至今如果不叫他们信教是很难想象的。在不少人看
来,不信宗教简直不可思议。另外,印度人中还有大量文盲,尤其是广大农
村,缺乏教育,宗教迷信思想很浓,对国家领导人有时不一定知道,但对神
名却了如指掌,背得很熟,想让他们去掉宗教迷信思想相当困难。

印度政府对这不合理的种姓制度力图解决,电台上经常宣传,报纸上时
有揭露。只是由于几千年来种姓制度根深蒂固,故种姓制度至今未能根除。
当然它同经济和文化教育问题也不无关系,因此它的解决,恐怕是个长期而
又艰巨的任务。


5。不可接触的贱民
关于印度教的四个主要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的问题,
上面已经提到。除上述外,在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传统上称他们为“阿丘
得”,即不可接触的贱民,有的也称其为第五种姓,今天称之为“哈里真”
或“表列种姓”。他们受到高级种姓人的欺压和凌辱,甚至惨遭杀害,前几
年印度内政国务部长指出,近两年又有近千名“贱民”遭到杀害。

他们所以被称为“阿丘得”(不可接触者),是认为他们所从事的职业
是低贱的、不圣洁的。凡体内排出的东西,在高级种姓的人看来都是不圣洁
的。因此,凡与上述这些东西有关的职业,例如扫地、洗衣、理发、修鞋等
都被认为是不干净的职业。而从事这些职业的人也被认为是低贱的和不圣洁
的,人们看不起他们,不愿接触他们,甚至连看“贱民”一眼,接触一下他
们的影子,也被认为是玷污了自己,因此,避免同“贱民”接触,这便是“阿
丘得”即“不可接触者”的由来。

种姓歧视由来已久,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萌芽。后来在阶级分化
和奴隶制形成的过程中,原始社会分工逐渐固定化和等级化,慢慢形成了等
级制度。

在印度最早的宗教经典《吠陀》中,除了达斯以外,还使用了旃陀罗、
尼沙达等词,他们被认为社会地位最低的人。在吠陀后期,进行祭祀、宗教
活动时,有关的圣洁思想便很严格讲究起来。尤其在《摩奴法典》时期,不
可接触的思想是明确的。例如一个婆罗门女子和一个首陀罗男子所生的孩子
叫旃陀罗,最受歧视,对这种“不可接触者”不仅要驱逐村外,而且让他们
做那些表明他们是“最下贱”的工作。《摩奴法论》还明文规定:禁止一个
不可接触者听念《吠陀》经典咒语,否则就要被割掉耳朵;“不可接触者”
无资格戴金首饰,穿绸衣服,用好炊具。到中世纪,甚至到独立之前,“不
可接触者”还被禁止使用上述用品。“不可接触者”只能住在村外,而且要
住在村镇外风向的下方,即风先从高级种姓的住处吹过才成,而不能相反。
上学也受到限制,高级种姓的学生不愿同他们坐在一起,教师歧视他们,理
发师不给他们理发等等。在历史上有些人受到耆那教和佛教影响,对“不可
接触者”的处境深表同情,试图改革,可是直到穆斯林统治印度为止,贱民
的情况并无明显改善。尽管纳那格、查德埃等社会改革者做了大量工作,使
成千上万受高级种姓压迫的“贱民”加入了伊斯兰教。英国人入侵后,当局
也做了大量工作。独立后,印度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力图解决历史上遗
留下来的这一难题,致使情况有所好转。

所谓的贱民,受到社会的种种歧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经济方面。他们的经济状况很差,他们的职业一般世代相传,不得随
意更改。例如,理发的世代理发,修鞋的祖辈修鞋,洗衣匠的后代永远洗衣,
即使有从事其它工作的能力和才干,也无权改行。在同一工厂,他们只能从
事条件最差的工作。所以他们一般生活艰苦。在农村里,他们大多数无地,
只能给人当雇工、做奴隶。另外,以宗教为名对他们进行欺骗,把他们所忍
受的一切都说成是合理的,“若这一生不好好干活,下世生活将会更悲惨”。
对他们残酷剥削,“一年劳动所得无儿,只能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
活,最后一旦生病,只能像牲畜一样,药吃不上一剂,只好默默悲惨死去”。


有不少人靠借债维持生活,负债累累,有些人终身或几代当债务奴隶。

2。在社会上倍受歧视。有人说他们比奴隶还惨,这话不无道理。因为奴
隶至少还有个“主人”,同主人有“人”的关系,而“不可接触者”全家受
到全村人的压迫,如同全村集体的奴隶,任何一个“不可接触者”无资格同
高级种姓的人有“人”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确实连奴隶都不如。由于
他们社会地位最低,高级种姓的人对他们另眼看待,就连他们的目光及身体
的影子都不能落到高级种姓人的身上,一旦不慎,接触之后,高级种姓人则
认为是一种倒霉或不祥之兆,不可接触者会招来麻烦,轻者挨骂,重者挨打,
甚至会活活打死。
3。政治上对他们非常歧视,他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印度独立以后,政
府采取了不少措施,有些情况已经杜绝。但是应该看到,种姓歧视流毒较深,
至今影响仍在。例如有些地区,不可接触者上学受到限制,受教育的权利得
不到落实,就连正常生活都受到种种限制,有些地方,至今不可接触者住旅
馆、去食堂,以及学生在校住宿等都受到限制和刁难。南印度有些地方情况
更为严重;他们连穿干净衣服、戴首饰的权利也没有。若路途发现有高级种
姓的人走来,他们必须恭恭敬敬站立一旁,等着别人过去,自己再上路。更
可悲的是,不可接触者自己也彼此歧视。他们本身又分许多“亚种姓”,相
互歧视,例如鞋匠不愿接触洗衣匠,而洗衣匠又不愿意接触清道夫,如此等
等。
4。在宗教方面的歧视表现得也很严重。虽然法律规定,公民有信仰自由,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不少地方的贱民无权进庙敬神,甚至他们连读宗教书籍
或参加宗教仪式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对“不可接触者”的歧视危害很大,既不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又
妨碍经济繁荣和生产的发展。因此不可避免地引起下层人民的反对,出现了
多次反抗运动。早在1865 年就出现过以温叠约巴特耶为首的改善“贱民”状
况的运动。继他之后又出现过以欣泰为首的声势浩大的运动,后来又在盂买
成立了“被压迫阶级协会”,这些都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