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海霞的眼泪“哗”地就流出来了,这样的话她妈都不曾说过。但她今天说话有障碍,昨夜那场恶斗,袁建华没给她打下牙来,口腔里却撕开个两公分长的口子,她还得去外科缝合。所以她含糊着说了句:“以后再不会了。”就拿着单子跑了。
徐海霞把装晨尿的塑料杯递进检验窗口,化验员让她20分钟后取结果。她赶紧去外科挂号,好在普外科也不是第一次进,每次受伤后她都是这里的常客。
实习大夫给她缝合着嘴里的伤口,还奇怪地自言自语:“哎,伤在这种地方可挺稀罕,怎么伤的?”徐海霞不搭理他,她心里正痛岔了气,流产找妇科,外伤找外科,伤透了心找哪科?这个把爱情当饭吃的女人,被她那个靠爱情吃饭的男人伤透的心,此刻已奄奄一息。
徐海霞不是第一次怀孕了。现在做这种小手术简直跟治感冒一样,连十几岁的小丫头都镇定自若,这是从肉体上讲的。从内心深处,每一次躺到妇检台上,她都会哭得肝肠寸断
,别看她敢和袁建华斗得天翻地覆,可她就是没有给他生个孩子的权利,而袁建华他老婆就有,他儿子现在都14岁了。生孩子是连女盲流都有的权利,而徐海霞这种尴尬的角色就没有,这让她感到自卑到底了,她曾为每一个从她身体里剥离出去,被扔进垃圾桶的所谓孩子而痛心不已。
可是今天不同了,徐海霞恨不得把子宫挖出来。这是袁建华的孽种,就像袁建华藏在她肚子里,把她的一切搅得翻江倒海,她已下定决心一刀两断,先处理他的孽种。
等她再回到检验窗口,一个小时早过去了,化验单积攒了一大摞。徐海霞挤进人堆里扒拉着翻找。春末的天气已经很燥热了,她汗流浃背,前翻后翻还是没找到自己的化验单。翻着翻着,她的手指像“指蹩”了一样不会动了,让她后悔一辈子的事突然间发生了——
她发现了一张妊娠化验单。
一个名字被翻了出来:曲莉莉!不错,是曲莉莉,39岁,不会是别的曲莉莉。这个名字像注射的针头一样戳进她的眼珠,徐海霞没多想就迅雷不及掩耳地抽出了这张单子,一把揣到口袋里,还像作贼一样四处张望了一会儿,的确没看到曲莉莉也没看到她所认识的什么人。
徐海霞坐到走廊边的塑料椅子上喘了口气,拿出单子又仔细看了看,没错,还是曲莉莉,妊娠化验阴性。她慌慌张张把单子塞进裤子口袋,然后鬼鬼祟祟出了门诊楼的大门,想证实自己的大胆想象。
不妙的是,转遍了医院的院子也没发现曲莉莉的影子,她有些后悔了,怀疑自己拿错了,也许应该把单子放回去。正当她要转身进去的时候,她看见树丛后停着一辆黑色奥迪,太熟悉了,她几乎不敢想,索性转到树后,混进待产孕妇的亲属堆里。然后她看见了车牌,心脏猛地提到嗓子眼儿。
那是她父亲徐治国局长的车。
从反光镜里看,曲莉莉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戴着墨镜徐海霞也认识她,因为长得丰满细腻,袁建华曾叫她“小核荔枝”。
其实,这时候徐海霞还没有使天下大乱的想法,对这个女人,因为同病相怜的缘故,她不像妹妹徐海燕那样对她苦大仇深。
第一部分把爱情当饭吃(4)
曲莉莉的确是个风姿绰约的女人,单从她的名字看,就水灵灵娇滴滴惹人疼爱。这个女人身材不高,却周身玲珑,山峦峡谷轮廓分明,再加一张长效保鲜脸和像凉粉一样滑滑的声音,十个徐海霞的妈也不是她的对手。徐海霞一度将她当作偶像,可惜因处于敌我阵营,有时不得不昧着良心同仇敌忾。
此时,一阵想呕的感觉打断了徐海霞的思绪,还是自己的事要紧,她不再观察敌情,折回去找回自己的化验单,果然是个大大的“+”号。徐海霞如临刀俎,只好又回到童大夫那里。
“你不打算要这个孩子了吗?”童大夫严肃地问。
“坚决不要!”徐海霞恨透了袁建华,这一次是毫不留恋彻底要离开他,不带走他的任何东西。
“不行,你最好要。”童大夫一改常态,但还是很严肃地说。
“不要!坚决不要!”
“孩子,你要考虑清楚了。你几次流产,子宫壁已经薄得无法修复再生,你今年29了,再流产不但会有子宫穿孔的危险,而且你以后想怀孕的时候,可能反而不容易了,还可能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得乳腺癌,可能提前绝经,性功能提前衰退……”
明摆着,童大夫在吓唬她,却并没有恶意。对徐海霞这类不算光彩的角色,60多岁的童大夫还担负着教育她们的责任,这就是老医生和实习医生的区别。所以徐海霞在这种时候总想找机会叫她声“妈”。
今天徐海霞却把她的话当了真,她心如刀绞,“哇”地就哭出来了,边哭边委屈地说:
“可是不行,坚决不能生啊……”
好在接近中午,病人不多,童大夫拍着她的肩膀安慰她,还不忘继续教育:“情况不允许也别折腾自己的身体啊,你看你现在血色素才几克?贫血那么严重,的确很危险的。”
“让我死了算了,我完了,我还有什么活路?”
“女人关键得多对自己好一点,要疼自己,孩子,懂吗?出路总会有的,得靠自己去解决,就是不能拖。”
“我哪里还有什么出路?我贱!是我太贱!”
“先别哭,先别哭,我给你检查检查。”童大夫像母亲一样地哄她,徐海霞开始脱裤子,爬上妇检台。
“哎呀,怎么又这样了?”
童大夫倒退了一步。徐海霞的两腿青紫一片,右膝盖上还破了一大块皮,渗着血。
“又是袁建华打的?我得和建敏说说,她哥哥怎么能这样,再打去告他!唉,你说你们呢,这种关系不正常啊!”童大夫摘下手套,往垃圾桶狠狠地甩下去。
徐海霞泪如雨下,嘴里说的什么更含混不清了。她自己亲妈什么时候对她说过这样暖心的话?从小她在家里就是她妈和她奶奶闹别扭的裁判,现在她妈还不如眼前的童大夫。她从来没感到像现在这样形单影只,简直支持不住,趴在窗台上只管哭。
“喂!小姐,你怎么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一个略带南方口音的男声从窗口下喊上来,徐海霞拿纸巾拼命地擦着眼睛,看窗下的男人文雅白净,有些眼熟。那男子扶了扶黑边眼镜又向上喊:
“妈,我来了,我带你去海洋所拿标本。”
来人正是童大夫的儿子韦悟。徐海霞不认识他,但多次听袁建华说起他这位科学家妹夫。在搞广告摄影的袁建华看来,妹妹袁建敏是退役的舞蹈演员,美丽而时髦,嫁给这个木讷的书呆子纯粹“白瞎了”。但是今天徐海霞没有心思仔细去端详窗下的“妹夫”,因为满腹辛酸,一切和袁建华有关系的人都被捎带着蒙上一层仇恨的阴影。
童大夫走到窗口处,向下点点头说“我下去了”,顺手轻柔地拍了拍徐海霞的肩膀安慰她。徐海霞更加刹不住泪了,窗下的人影模糊一片,韦悟似乎还在说什么安慰她的话,但是,“嘟”地一声喇叭响,那辆黑色奥迪车恰好从窗下开过,掩住了韦悟的身影。
徐海霞目送轿车扬起傲慢的烟尘出了医院大门,心里的委屈跟着车走了好远,她似乎看见反光镜里那个女人正轻蔑地朝着她笑。
洋相什么!泪水嘎然而止,徐海霞心里结结实实骂了一句:哼!同样做情人,你有轿车伺候,我就得自己来遭罪。呸!曲莉莉,有你哭的时候。
她把手伸进口袋找纸巾擦鼻涕,口袋里那张扎手的纸一下子扎到心里,徐海霞的心一抖:对,就这么办,曲莉莉咱走着瞧……
第一部分证据(1)
这一幕所产生的效果并不像徐海霞期待的那样:她妈会哭着倒下,然后冲出去找曲莉莉拼命。张桂云比她想象得要坚强的多,这个当年国棉系统的挡车工人,仔细看完化验单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抄起了电话,摁得号码“噼啪”乱响,像要戳碎了。
1
徐海霞整个下午都坐在办公室愤愤地敲打键盘,她把一份与客户要签订的英文合同写得别别扭扭,每一个字母都是曲莉莉的影子。她一遍一遍地看表,一趟趟地跑卫生间呕吐,一身海蓝色的职业套裙被溅得斑斑点点。从17楼的落地玻璃窗望下去,岸边浊浪滔天,连海水也烦躁不堪。办公桌上一只透明玻璃杯里泡的德国水果茶已经脱了色,紫红色的樱桃果肉变成了惨白色,水渍渍的杯底正压在一本ELLE封面的美女脸上。徐海霞喝了一口乏味的水果茶,瞟了一眼水浸美女,那日本女人正在笑,露出一口带着水分的白牙齿。
整治曲莉莉得先从她妈张桂云开始,她想。
54岁的张桂云和她婆婆徐焦氏是1990年之后才住到一起的,据妹妹徐海燕从她妈那里听到的原因是,她奶奶曾是上海商人徐维礼的二姨太,从20多岁起就守寡,一直和儿子相依为命。1970年为逃避遣返乡下,大学毕业的徐治国娶了三代纺织工人出身的张桂云。
结婚第二年,正怀海霞的时候,徐治国出了趟远差回来,三个月没见媳妇,少年夫妻自然相思难奈。但徐焦氏等儿子一进门,夺下他的旅行包,一把就拉进了她屋里,母子俩硬是聊了一夜。张桂云来叫了三次,老太太连门都不开,在屋里就放出话来了:“叫大国歇歇吧。出差刚回来,你先急得什么似的,女人家不好这样的,你也该爱惜爱惜他的身体。”
第二天一早,徐治国打着哈欠从他娘屋里出来时,发现张桂云不见了。不但人不见了,连结婚的家具也不见了,甚至窗户上的半截窗帘都不见了。结婚时新糊的仰棚被撕得一条一条的,纸上印的鸳鸯残缺不全,让风一刮,“刷刷”地撞来荡去,简直是见了鬼。他顿时吓得脸变了色。
徐焦氏毕竟见过大世面,她一挑门帘出来,一边给儿子打水洗脸,一边不慌不忙地说:“儿啊,当男人就得拿捏起男人的样来,等你媳妇来请你吧。”
果然,张桂云挺着大肚子,眼睛红红地进来了,她说昨天夜里她的6个哥哥已经连夜把他们的家搬到厂里了。“你……怎么这样?日子不过了?”徐治国气得说不出话来,身强力壮身高1米68的张桂云一步跳到跟前,眼却看着徐焦氏,高声大嗓地说:
“过日子?这日子还怎么过?婆婆不像婆婆,儿子不像儿子,丈夫不像丈夫——徐治国,你说,你想怎么过?”
院子里的街坊邻居把徐家围得里外三层。婆婆和媳妇天生是冤家,所以媳妇们就点头的点头,帮腔的帮腔。这是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的时候,院里铁扫帚队的老媳妇张大嫂带着红胳膊箍大喝一声:
“张桂云这是革命行动,这是向旧社会的恶习勇敢宣战了。打倒资本家的姨太太!打倒姨太太!”
在铺天盖地的口号里,徐焦氏从此灰溜溜关门堵窗不敢出门。
结果家就轰轰烈烈分了。从此徐治国两头跑,受不尽的夹板气。直到1990年,徐治国分了新房,一家人才团圆到一起。张桂云和徐焦氏却早已仇深似海,恨不得话都不说。
当然,这些故事是张桂云的一面之词,真实性有待考证。怎奈徐老太太对旧事讳莫如深,连她从小养大的大孙女徐海霞都问不出来。到老太太第二次中风时,又找了老保姆杏花,一家六口随着徐治国的官职往上升,房子越住越大。
1997年,福利分房取消前的最后一次分房,局里要分给徐治国东海路的高层公寓房,但老太太说她在老市北区住了半辈子,现在的房子座落在山坡上,从窗口可以俯瞰文革前她住过的小楼,这里千金难买,不搬。这一决策使张桂云至今耿耿于怀。总之,徐焦氏和她媳妇张桂云的战争一天没有停止过,不论住在哪里,30年如一日,丝毫没有改变。
徐海霞回来这天正是周末。张桂云下午早早地准备晚饭,再过一会儿,小闺女徐海燕就会带着她的大头儿子和她儿子的小头爸爸,浩浩荡荡回来吃饭。
伺候老太太的老保姆杏花也被张桂云叫过去择菜,一袋子芸豆还没择完,老太太就在叫唤:“杏花,杏花,快来!快来!”杏花跑过去一看,老太太张开嘴一阵干咳,动作夸张而狡黠。她把痰盂递过去吐完了痰,刚折回厨房,还没择两根菜,老太太在那里一声接一声“咳咳”地清嗓子,又是“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