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妻-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太耳背,小韩氏也不敢大声说话,免得节外生枝,所以说了好几遍,老太太才听了个全。

老太太倒是淡定依旧,闻言点点头道:“该做什么做什么吧,别得意忘形,让人瞧着说你轻狂。”

小韩氏压抑着嘴角的笑,连连点头。

是啊,她以后可是皇上的岳母,皇后的亲娘,哪能不高兴?

但小韩氏也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新帝还未行登基大礼,也还未册封皇后,她若表现出一点儿得意的模样,势必会让沐之脸上无光,也会让瑞王对沐之心生不满。

小韩氏约束着府里的人,不许他们露出半点儿张狂模样。一旦被发现或被人告发,一律打了板子远远发卖出去。

小韩氏难得使这样的铁血手段,抓了几个典型之后,府里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瑞王妃也关注着娘家的行事,见娘家如此知情识趣,便也放了心。

礼部筹备的登基大典顺利举行,定年号为泰昌,今年便定为泰昌元年。

然后,照例便要册封后宫。

贤妃自然是太后之尊,而常沐之则毫无疑问被册封为皇后。瑞王另外三位妾室,贤妃娘家侄女被封为淑妃,另两人封了个嫔位。

除此之外,新帝再无女人可封。

从古至今,这位新帝恐怕是最清心寡欲的了,堪堪只四个女人伺候……

与他比起来,先帝后宫嫔妃们的数量可算是庞大。有儿子的,跟着儿子迁居宫外,同儿子生活。没有儿子的,要么移宫居住,要么迁居皇族家庙。

新帝并不吝惜封号,先帝的嫔妃们几乎都进了一级。

可这又怎么样?有儿子的,好歹还有些盼头,没有儿子的,还年轻的,只能在宫墙或庙里蹉跎余生了。

贵妃娘娘得了个仁惠贵太妃的封号,有些感伤地离了宫。

刘桐和常润之将她接到了新的荣郡王府,之前她所选中的院子,常润之已经让人打扫干净了,就等着她进去居住。

先帝一死,贵太妃瞧着似乎也老了几岁,面上的雍容少了几分,却多出了些许憔悴。

常润之柔声道:“母妃,院子都收拾好了,您要添置的东西,也都已经添置好了。您先住上段日子,若是觉得哪儿还有不妥当的地方,我再让人给您改。”

贵太妃点点头,拉着常润之的手道:“好孩子,辛苦你。”

“母妃客气了,这是儿臣应该做的。”常润之扶着贵太妃,婆媳两个一边说着,一边往院子里去,贵太妃也关切地询问常润之的身体。

“是有些损伤,不过如今已经无大碍了。”常润之笑道:“太医说我月子坐得不错,再多休养上几年,身子骨就能好了。”

“那就好。”贵太妃笑道:“孩子的事儿你也不用着急,你可有两个儿子呢,把他们教导好了,你的福气断不了。”

常润之笑着应是。

陵儿也已经进学了,仍旧是个争强好胜又唠叨啰嗦的臭小子,每每气得夫子吹胡子瞪眼。

阳阳和陵儿兄弟俩也来见过了贵太妃,贵太妃欣喜不已,给了他们好多东西。

至于郡王府的掌上明珠、临慧翁主刘景陶,贵太妃更是准备了厚礼。

总得来说,这新的一家几口,相处得都挺融洽的。

新帝刚刚登基,许多事情亟待处理,刘桐忙得脚不沾地,早出晚归的。

新帝有意将刑部之事交给他主理,这个念头露出来,曾经在江东侵地案上多多少少吃了亏的大臣们,料想到今后荣郡王油盐不进的样子,担心自己再无油水可捞,顿时联名反对。

新帝却不听,将两个反对最厉害,声称要学御史“死谏”的大臣下了大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搜集了他们的罪证,交由刑部审理结案。

新帝力保刘桐刑部主理之权不失的意思如此明显,即便是御史,也从新帝处理那两个大臣的事情中寻不出错处来。

谁让这两人的确是犯了这些罪呢?

可若不是他们跳出来反对新帝登基之后的决策,新帝又如何会将他们摆到明面上来整治?

但话又说回来,新帝应当是预料不到确切的反对之人的,可新帝偏偏将反对最厉害的两个人的罪证给摆出来了。

那会不会,他们其他的这些臣子,在新帝手里也捏着各式各样的把柄呢?

大臣们顿时都谨言慎行了起来,生怕哪天新帝将自己提溜出来,把自己的罪名也给摆出来。

如此,荣郡王刑部主理之权,再无人敢置喙。

第三百一十九章 刑部

对刘桐来说,刑部是个比户部要简单的地方。

从前他帮着如今的新帝、曾经的瑞王在刑部办事时,这里被人为难,那里被人为难,人际关系网绕来绕去的,尤其涉及到银两经济账时,这个说推脱,那个说避嫌的,别提多让人恼怒。

而如今在刑部,却没有那么复杂。

要办什么案子,不重要的,他自己个儿就能办了。重要的,新帝会给他大开方便之门。

上面有新帝罩着他,下面有刑部各级官员替他办事,刘桐在刑部做事,可谓是如鱼得水。

然而,在刑部做事也是有危险的。

因为办案的关系,刘桐难免要审讯一些重要的、关键的案犯。某些案犯狡诈阴险,趁着转移牢房的功夫,能对刑牢狱卒下手。

刘桐就曾遇到过这么一起,就差一个指甲盖的距离,他差点被案犯藏在头发里的刀片割喉。

这让刘桐意识到刑部管理上面的疏漏。

一个犯人,都被关进刑牢了,却还能身藏凶器。足以可见入牢案犯的周身检查有多不彻底。

因为荣郡王差点被人在刑部割喉,刑部尚书大惊失色,顿时将入牢案犯所住牢房和其浑身查了个底朝天。

还真别说,果真又从中找出了几个“不同寻常”的案犯。

一个男犯在耳朵眼儿里塞了颗毒药,一个女犯在其双|乳之间,藏了锋利的可轻易割人皮肉的细丝,还有一个男犯,其牢房里头某块砖头下,竟然还藏着一包银子。

这些情况被反馈到了刘桐那儿,刑部尚书的脸都要绿了。

刘桐意味不明地盯着刑部尚书道:“给你三日时间,将整个刑部大牢,全部彻查一遍。”

刑部尚书冷汗淋漓,急忙应是。

刘桐在这三天之中,并未再去过刑部。

他也想趁此机会歇一歇,任谁连轴转了一个来月,总归都是吃不消的。

不过刚歇了一天,新帝便招了他进宫,询问起刑部之事。

刘桐据实说了,末了道:“臣弟原本以为,刑部算是简单的地方,查案只要秉公办理,就不存在如在户部时那般举步维艰的情况,也没有那么多龌龊。如今想来,其实刑部比起户部,也是不遑多让。”

“哦?”继位为皇的泰昌帝闻言浅笑,道:“不过是私藏了些东西,怎么说到‘龌龊’上来了?难道你对此还另有什么见解?”

刘桐点头:“自然有。”

他道:“耳朵眼儿里藏东西,没注意到或许是可以瞒过去,可女人双|乳间藏东西,一旦脱了衣裳便是一目了然,女狱卒却就这般放了过去,简直匪夷所思。还有那牢房里有机关,藏了金银的。”

刘桐说到这儿,冷笑一声道:“牢房里的空心砖头,可能是案犯自己个儿弄出来的。可那金银,他如何能带进来?何况还是这么多。这只能说明,是有人带给他的。可为什么带金银给他?除了拿来贿赂狱卒,臣弟想不出别的用处来。”

泰昌帝莞尔:“能意识到这一点,你倒是动了脑子的。”

“瞧皇兄说的,臣弟好歹也不是个嫩小子了,这点儿机关臣弟若是看不出来,也愧对皇兄的器重。”

泰昌帝喝了口茶,笑问道:“既然你瞧出了刑部存在的弊病,你打算怎么做?”

“臣弟给了刑部尚书三天时间,让他先自己整理。”刘桐想了想,道:“皇兄今日招臣弟进宫,就是为了询问刑部之事?”

“自然不是。”

泰昌帝摇了摇头,从御案上取出一本奏本给他。

刘桐接过看了看,讶异道:“祝王请求去献州休养?”

泰昌帝点了点头:“祝王接了淑太妃出宫后,就上了这个奏本。朕想了想,打算准奏,你觉得如何?”

刘桐有些迟疑:“皇兄不怀疑,祝王想去献州,乃是另有所图?”

“他还能有什么图谋的?”泰昌帝好笑道:“即便他心里还有些想法,他也没那个能耐。”

刘桐道:“皇兄还是不要太大意了,难说……”

“放心。”泰昌帝道:“他想要去献州,打的是去那儿一直住着,直到颐养天年的意思。献州是祝王妃的家乡,祝王上奏里的意思也说,他是携妻归乡。照着祝王宠他王妃的性子看,这倒不会是假话。”

刘桐点点头,这一点上,他倒是高看祝王两分。

“不过,祝王一直与慎郡王是一头的,哪怕是慎郡王被废了,祝王与他之间仍旧有联系。”刘桐道:“皇兄要不要再看看,祝王和慎郡王之间是否已经整理清楚了?”

“不用,慎郡王那儿,朕有派人盯着。”

泰昌帝看向刘桐,道:“还是说回正事吧。刑部之弊病,你既然已经发现,那就放手去整理个清楚。从刑部开始,朕会逐渐整理户部和吏部。刑部正好可以竖在前头,也让朕看看效果。”

刘桐手心微微有些冒汗:“臣弟遵旨。”

“你也不用有所顾虑,即便出了事,也还有朕帮你撑着。”泰昌帝道:“朕也想看看,刑部里头,又养了多少蛀虫。”

刘桐从泰昌帝的意思中听出了他有意要整顿六部,对此,刘桐倒是不意外。

新官上任三把火,泰昌帝这新帝继位,也要在前期做出点儿什么来,震慑朝臣一二。

所以整顿刑部之事,想必也会呈一番惊天动地的态势。

刑部尚书清查刑部大牢,注定只能是一场前奏。

刘桐出宫回了府,卧房里头常润之正抱着刘景陶与她说话。

女儿乖巧可爱,性子也偏文静,与陵儿的活泼好动完全不同,这也更让她得刘桐夫妻的疼爱。

小丫头窝在常润之怀里,睁着一双仿若熠熠生辉的眼睛,常润之看得有些出神,直到刘桐的脚步声惊醒了她,她方才抬了头,笑道:“回来了?”

“嗯。”

刘桐坐到妻子身边,笑问道:“陶陶今儿乖不乖?”

“乖的。”常润之对刘桐道:“你看她的眼睛,多漂亮啊……幸好她相貌平平,要是长了张美人脸,配上这一双眼睛,可真说得上是红颜祸水了……”

刘桐好笑道:“哪有你这样说话的?”

“我就那么一感叹。”常润之点点女儿的小鼻子:“陶陶,你说娘亲说得对吗?”

刘景陶秀气地打了个哈欠,偏了偏小脑袋,闭眼睡了。

第三百二十章 皇子

整理刑部的事情,被刘桐提上了日程。

常润之早就预想到了他的忙碌,如今也已习惯了。好在现在府里有个贵太妃能每日和她聊天儿,还多了个需要时时照看的小娃娃,她每天的日子,过得倒也充实。

这期间她自然也带上了三个孩子,回了几趟娘家。

常景山因为泰昌帝的登基,常沐之的封后,一跃而成了新晋国丈。泰昌帝为表敬重,封了常景山一个一品国公的虚职,小韩氏也跟着荣升为一品夫人,老太太更是成为了超品外命妇。

他们可领朝廷俸禄,受一品以下官员、命妇的行礼,也可参礼部各仪典,只是没有实权。

常景山倒也罢了,他心不在朝堂上,如今更是有了点儿寻仙问道的飘逸之感,时常约了道士、僧人相聚。

小韩氏却是沉浸在了俗务之中,热爱起了办小型的赏花宴,频频打听各家夫人家中的适龄待嫁姑娘。

常鸥已经到了燕北,真个儿就从军去了。从燕北传回来的消息看,他胆大却心细,有勇也有谋,还策划过两起奇袭,一窝端了两支鲜卑王的残部。

年纪轻轻的,常鸥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累积军功了。假以时日,这孩子成为一名猛将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常润之听着小韩氏抱怨,说常鸥未成家却先去立业,实在是不妥当。

恍惚间,常润之记起当时她和离归家后,那个喜欢黏着她,拖着她给他作掩护的小小少年。

这一晃眼,快十年过去了。

“润之,你说这家姑娘怎么样?也是将门出身,听说自小也爱倒腾那些个兵器,人也长得修长,比咱们这些女子高个半头……小四会不会喜欢这种类型的女子?”

小韩氏拿着一副女子画像问常润之,常润之低头一看,莞尔笑道:“母亲,你这可为难我,单凭一副不知相似度有多少的画像,如何就能把小四的终身大事儿给定了?”

“我也是着急啊。”小韩氏无奈道:“再不给他定门亲事,钱姨娘眼睛都要哭瞎了。”

这话着实有点儿夸张,钱姨娘好歹也是官宦人家出身,怎么会不明白男人建立功业的那点儿野心?不过是担心沙场无眼,小四发生意外罢了,想赶紧找个媳妇儿,催着小四回来成了亲,好歹先留个后。

想必小韩氏也是这也意思。

不过显然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