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妻-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选秀已过,贵族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对皇上心生忌惮。

六部官位已调整,被剔除出来的无权势却有能力之人也已整理完毕。

接下来,就到了这些人出场的时候了。

第三百四十九章 舰队

泰昌帝要的,从来不是江山止步不前。如今他迫切需要的,是能协理他治理江山的能臣。

尸位素餐者,他是一定会摒弃掉的。

被当做弃子的人中,有些的确有真才实学的,泰昌帝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收揽人心”的机会。

精简机构之后,这些人,泰昌帝总算对其有了动作。

恰逢三年一度的官员考核,各地方总会有些考评不佳的任官,其任地,就要重新派官去。泰昌帝依据着当地的情况,整理了一番备用官员的考核资料,打算将这些被舍弃的人,派往各地任官。

从中央的官员,到地方上去,看起来像是被贬谪了,但实际上,中央权势盘根错节太过复杂,而地方上呢,若能任属官,那必然就是当地的一把手,自然要比在中央时听从上头安排要自由自在些。

拿到了派官诏书的人中,包括一些家族庶子,也包括一些平民子弟。

他们都有些意外。

原本认为陛下削减机构,调整官职,他们被放弃之后,做官的路便已然是到了头了,没想到陛下却并没有舍弃他们,反而给他们另外寻了条出路。

家族庶子自然是欣喜万分的,留在京中原本就被嫡系欺压着出不了头,现在能外出做官,若是表现得好,将来的前途可不会比自家嫡出兄弟差。

平民子弟当然更高兴了,从前他们只能跟在贵族子弟身后,听候他们差遣,哪怕是身居要职,也不过是些清水地儿,没啥权力。现在能出外为官,虽然官职似乎是降了一品半品的,但手上有实权啊!将来谁说不会再进一步呢?

何况陛下这态势,寒门子弟的将来定然更加大有可为。

泰昌帝又打了那些老臣们一个措手不及。

朝堂上的风云诡谲,常润之有听刘桐说上那么一两句。泰昌帝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必会将大魏带上一个新的高度。

变革当然也同样承担着风险,但常润之想,泰昌帝既然敢做,应当已经考虑好了后果了,也对未来的种种有了心理准备。

不论其他,就论他这种魄力,就足以让后世帝王敬仰。

这日刘桐休沐,心血来潮说要和常润之去跑马,甚至撇下了最疼爱的闺女,拐了常润之去马场。

天儿已经有些冷了,常润之披着大氅坐在马上,刘桐牵着马缰,一边走着,一边时不时回头同常润之说笑上两句。

常润之扶着马鞍,轻声笑道:“选秀之后,各家都在办婚事儿,最近京城里喜气洋洋的,光喜酒,我就去喝了好几回了,席间还听人说起,说陛下如此关心臣子们家里儿女的婚配,却忽略了自己个儿兄弟。”

刘桐挑眉,回头望她道:“哪个长舌妇在你跟前浑说了?”

想也知道人家说的是什么。

常润之哼哼两声:“荣郡王府可还没有郡王侧妃呢,难怪大家惦念着。”

刘桐更加笑眯了眼:“哟,郡王妃这是吃醋了?”

“我可不好那口味。”常润之白了他一眼:“你心里是不是还挺美?”

刘桐伸手摸了摸下巴:“如果你说的是你吃醋的事儿的话……我是挺美的。”

“不害臊。”常润之俯身摸了摸马儿,马儿打了个响鼻,她道:“我这儿还算好,到底咱们儿女也有了,他们哪怕盯着郡王侧妃的位置,也不会太过于热衷。反倒是南平王妃那边,打听的人更多,亲王侧妃的位置难得,更何况还是无子的亲王,将来生了孩子,说不定脸正经王妃都可以不用放在眼里。”

常润之看向刘桐道:“上次见到南平王妃,她脸上也没个笑模样,大概是被那些人烦得不轻。”

刘桐颔首,道:“十二弟那边也知晓的,他是没有那个想法,若是有人敢到十二弟妹跟前说什么,十二弟不会饶过他们。”

刘桐顿了顿,道:“说起来,十二弟的手段也不是能让人轻视的,惹了他不快,他要对人下狠手,对方估计爬都爬不起来。”

常润之虽然与南平王并没有太多交集,但也看得出来那是个表面温和,内里腹黑的主儿。其他不评价,单就南平王爱妻护妻这一条,常润之就能高看他。

“十二弟妹也是好福气。”常润之道。

刘桐便看向她,常润之咳了咳,一本正经道:“我的福气也不差。”

刘桐便低低笑了起来。

朝堂上的事情虽然忙碌,但刘桐还是保证七日一休,休沐这日,就会想方设法和常润之单独待上一会儿。

两个儿子渐渐懂事了,对父母的依赖倒是少了些,就是陶陶,有时候会因为见不到爹娘生闷气,但她脾气很好,两人回来后哄一哄,陶陶就又眉开眼笑的。

这位出生后即被先帝册封翁主的郡王嫡女五岁的时候,泰昌帝筹备的第一支海军舰队正式成立了,常鸥这个混小子做了个副指挥都统,管辖两个编队,前途可谓无量。

航海船由朝廷拨款修建,总共有五条大舰,建成之后,每条大舰可供五百人出航。

舰队准备完毕,自然就要派人出外航海了。

总指挥使的人选,泰昌帝考虑了良久,方才定了由南平王去。

已被封为瑄郡王的的十四皇子不满了好久,可泰昌帝说他太过浮躁,不让他跟从。

南平王是打算携妻一块儿去的,虽然航海辛苦,但他对泰昌帝说,他们夫妻二人至今无子,将来也多半就这样了。与其终日为此郁郁寡欢,倒不如趁此机会,去看看世间别样风景。

泰昌帝一则考虑南平王为人做事稳健,二来也的确怜惜这个辅佐他的弟弟,便也同意了他此行。

大舰还未完工,出航之前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尤其是海军的训练和武器的改进更是重中之重。毕竟出海之后,一切未知,准备充足,才能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能有所应对。

常润之也去瞧过已有了龙骨和大概轮廓的大舰,心情自然激动。

刘桐搂着她说:“开始皇兄说要让人做总指挥使带人出航时,我也心动自荐过,只是一来我没有带过兵,二来皇兄说朝中其他事还有赖我出面处理,所以暂时不能放我走。”

刘桐牵着她的手笑道:“不过没有关系,皇兄说了,若是航路顺利,十二弟能和出航后遇到的其他国家建立起联系,那以后再次出航,我们也能跟着去。”

“真的吗?”常润之惊喜道。

“当然。”刘桐笑道:“我保证。”

第三百五十章 年轻

海军舰队将要出航的事儿,已成了大魏百姓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话题。话题中心人物南平王的府上,往来宾客开始增多了起来。

这位自泰昌帝登基以后就渐渐闲了下来的王爷,权势又开始攀升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民间忽然有了流言,说起了今上对诸位兄弟的态度。

曾经的太子、祁王、礼王都已被下旨斩首了,祝王抽身得快,已远离京城,躲开了权势漩涡,而之前帮着太子做事的南平王虽然完好无损,但自今上登基之后便有些被空置,如今又被今上派去出航,也不知道能不能平安回来。

而今上还未登基时,一直站在他一边儿的两位王爷,荣郡王和瑄郡王,今上对他们的态度也挺微妙。

荣郡王瞧着似是揽了刑部大权,办了几宗可堪称得上能留在史书上的差事,比如江东侵地案,可他干的都是得罪人的事儿。

瑄郡王更是至今也只办些不大不小的差事,累积不起大的功业。

这两位至今还只有郡王封号,连个亲王爵位都没捞到。

不站自己一边儿的兄弟没落到好处倒也罢了,站自己一边儿的兄弟也没见落到什么好处啊。

百姓们就传了,说咱们这位天子虽然做的事儿,都挺向着咱们小老百姓的,可他是不是有些凉薄啊?

民间这话传得广,常润之在府里都听说了。

好在这会儿是言论相对开放的时代,要是落在大兴文字狱的朝代,私下议论君上,怕是要血流成河了。

刘桐自然也听说了,他对此一笑置之。

“十二弟的亲王爵位,是先帝为表彰他平顶南蛮暴乱而册封的,我和十四弟嘛,亲王郡王的爵位都没什么差别。皇兄哪怕是要晋封我们,也得找适当的时机,拿出个名头来晋封啊。现在整饬朝臣的各项漏洞和疏忽地方才修补完善妥当,皇兄怕也想不到这点。”

刘桐摸着下巴,烦躁道:“若是真做了亲王,也有些不妥当。咱们刘氏一族的族长已经年迈了,族长之位眼瞧着也要再选,一直以来,族长都是从当朝亲王里面选的,我可不想日|日面对那些宗老。”

平民百姓家里都有宗族,皇族当然也不例外。族长不会是最有权势的,但一定是最有权威的,甚至皇帝有时候都考虑族长所说的话。

刘桐已不算年轻,为人也稳重,若真的要考虑族长之位的话,他的确是有很大的可能。

宗族的力量甚大,刘桐其实不太愿意将自己放置在那样的位置上去,更何况他毕竟有外族血统,不管怎么样,这终究是一个让人挑刺儿的理由。

常润之拍拍刘桐的肩,笑道:“瞧你这大话说得,亲王位上,不还有几位王叔呢吗?他们虽然不理朝事,但管个宗族还是有能耐的。老族长要选人,虽是要选个比自己年轻的,但也不会选你这么年轻的呀。”

刘桐笑眯眯道:“我还年轻呢?你也不看咱儿子多大了,阳阳怕是要有你那么高了吧?”

常润之挑挑眉:“我乐意说你年轻,不行啊?”

“行吧,许你自欺欺人。”

“谁自欺欺人了?你瞧你,可跟那些个酒糟鼻大肚皮的糟老头子不一样。”常润之由衷道:“越看越帅。”

刘桐如今皮厚,坦然接受常润之对他的夸奖,哼哼两声道:“也就你有福气,能嫁给本王。”

“是,妾身能嫁予王爷为妻,是妾身三生有幸。”常润之昵了他一眼,眸中尽是笑意。

泰昌七年,又一次官员三年一考。

当初泰昌帝亲自颁诏书出外任官的人,几乎全都是上佳评定。

同年,科举制度也几乎改革完成,文试、武试天下学子皆有资格报名参试,试卷全都糊名,所有考官共同评分,取平均分数为最终考核分数,裁定高低,等名次公布之后方揭开糊名,由此杜绝从中暗箱操作的可能。

寒门子弟的学识和见识,在之前几年的科举之中显露无疑。

贵族子弟当然慌了,也不敢再胡乱读两年书糊弄,因为从此之后再也不能凭祖、父辈的荫封得到官职,若是在科考上落榜,那可是会连累家中长辈在其他人面前丢脸的大事儿。

贵族也是有尊严的,他们当然也怕子孙不成器,遭旁的人笑话。

如此一来,大魏的读书识字之风倒也盛行了起来,泰昌帝还想了个惩罚之法,若有贵族子弟犯事儿,便发配到乡里做个三年的教书先生,以三年之后该乡学子的学识考核为评定标准,再决定该贵族子弟是要继续做三年教书先生,还是能得以回京。

还真别说,这法子虽然损了点儿,但效果显著。

贵族子弟得到了教训,而他去的那处地方,也因为贵族子弟的到来,添了繁荣。

一切的事情都朝着泰昌帝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科举、官员考核、任官等流程已走上正轨。

泰昌帝后宫人数仍旧不多,这几年倒也陆陆续续添了几位皇子公主,不过皇后仍旧稳坐后宫,帝后感情甚笃。

二皇子娶了位小贵族的女儿为皇子妃,三皇子也到了议亲的年纪,很多人都打着他的主意。

没办法,泰昌帝表现出来,最为看重的便是这位三皇子。

大皇子和二皇子自知没有做皇帝的能耐,倒也不肖想皇位,大皇子想效仿他九叔,做个贤王,二皇子则志在山河风光,只等到将来他十二叔从海外回来,他可以接着出航的下一次去出游天下。

泰昌八年,海洋舰队的五艘大舰已基本建造完毕。

海岸线边上五条铁索连在一起的大船矗立着,每日都有无数的人前来瞻仰。

再过一年,这五艘大舰就要开始他们的航海征途了。

常鸥已经从副指挥都统,做到了大都统,位居正二品,地位仅次于总指挥使和指挥副使,算得上是所有常家人中,如今官位和实权最高的。

唯一比较遗憾的是,这小子仍旧对成亲兴致缺缺,哪怕是回京之后钱姨娘拧着他耳朵唠叨,他就是不肯松口成亲,被逼得急了,还说等出海了,就寻个外国媳妇儿回来,生个稀奇古怪的小娃娃给她姨娘玩儿,可把他姨娘气得……

太平盛世里,时间过得似乎也挺快,转眼便是泰昌九年。

出航的日子,近在眼前了。

第三百五十一章 如果

“一转眼,陛下都已经登基九年了。”

码头上人头攒动,除了各臣子、贵族拥簇在一起之外,军队构成的一条防护线外,还挤满了密密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