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妻-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祝王妃眼中,常润之亦是一样,岁月似乎特别优待她,她比从前更显得柔和内敛,优雅庄贵。但她身上没有久居人上的高高在上之感,反而依旧亲切友好。

两人对站着彼此打量了对方一会儿,同时笑出了声来。

“四嫂这几年变化不大,在献州日子过得舒心吗?”

“挺舒心的,你呢?”祝王妃颔首,常润之笑道:“我也挺好的,没有什么烦心事儿。”

她招呼陵儿和陶陶唤人,两人乖巧地给祝王妃行礼,口称“四伯母”。

祝王妃一一应了,递上见面礼,笑道:“四伯母抠门,你们别嫌弃。”

常润之掩唇道:“几年不见,四嫂都会和晚辈开玩笑了。”

祝王妃点点头:“好歹我也是抱孙子的人了,从前那种动辄不开口性格,总要改一改。我还是挺喜欢小孩儿的,可不能让我这清冷性子吓着他们,让他们不与我亲近。”

两人并肩朝前走,陵儿早就带着随身小厮去寻地方做春景画了。

陶陶跟着常润之,羡慕地看着这片草坡上有孩子在放纸鸢。常润之便让侍女也带她去,让她自己玩会儿。

陶陶乖乖地给祝王妃福了礼,方才跟着侍女离开。

儿女都给安排好了,祝王妃方才笑道:“早就听说你家这姑娘深得陛下和皇后的宠爱,我以前还道她这年纪的小姑娘定然有些小性子,没想到她脾气还蛮好的,一点儿没有被宠坏。”

“这孩子性子好,也不娇气,虽说招人疼,但自小也规规矩矩的,皇上和皇后兴许也是瞧着她乖巧,所以才这般疼她吧。”

常润之这话一说,细想想却觉得话中别有味道,似乎有在隐喻要祝王夫妻规矩的意思。

可常润之原本压根儿没往这上面想的。

一时之间,两人都熄了声,气氛有些尴尬。

大家都是明白人,常润之也不想和祝王妃说什么套话,咳了一声道:“四嫂别误会,我……没那意思。”

祝王妃却是笑了笑:“无妨,你便是有那意思,也没什么不对。”

常润之清楚地知道,祝王当初打着养身的名义,离京去献州,是有避祸的意思,祝王妃在她面前也没有刻意隐藏过这一点。

所以祝王妃才会说,常润之即便有劝导他们夫妻要规矩,也没什么不对。

和明白人说话就是省事儿。

两人揭过这茬不提,常润之问起祝王妃回了献州之后,有没有打算再回京城。

祝王妃道:“如今看来,陛下治理有方,天下繁荣昌盛,其实即便是留在京城,也没什么不妥。”

常润之颔首:“那为何你还执意要走?”

“我家王爷是个管不住嘴的,什么事儿都敢说,人这一张嘴,能惹的祸事可多了……我也不愿意冒这个险,毕竟我再有精力,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他不是?还是回献州去吧,反正在那儿也住惯了。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便是。”

常润之也不多劝,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哲学,祝王妃认定平淡是福,也没什么不对。

“最近些年,商业发展很快,南来北往的,倒也算便利。四嫂在献州若是有什么难处,只管写信告诉我,需要些什么稀奇货,我在京中也能帮你寻摸一二。”

祝王妃笑道:“那我就不客气了,我知道你手上有一只行商队来着,专跑西域的货,以后你若是出货,我但凡有需要,按照市价你首先得紧着我的,可好?”

“是,弟妹记住四嫂的话了,定先紧着四嫂的。”

两人在草坡上聊了半下午,等到太阳要落山,天气还是凉起来了,才让人收拾了回府。

陵儿画了一下午的画,心满意足。陶陶也出了一身的汗,脸蛋上红扑扑的,但那笑容却灿烂无比。

车马先抵达了荣郡王府,常润之带着儿女在府前与祝王妃作别。

“明儿我们一早就走了,不用相送,以后有缘再见。”祝王妃在车中对常润之招了招手,常润之点点头,听着车马辚辚声,目送着祝王妃远去。

陶陶偏头问道:“娘是舍不得四伯母吗?”

常润之回神冲她笑:“没有啊。”

“那娘为什么一直盯着四伯母的马车看?”陶陶道:“四伯母不是说,有缘再见吗?”

常润之刮了刮她的小鼻子:“你知道什么是缘吗?”

“缘,妙不可言也。”陵儿后仰着腰插话,伸手在陶陶头上拍了下,惹得陶陶忙去追他。陵儿嬉笑一声,快步跑进了府里,陶陶也追着他去。

常润之无奈笑笑,提裙也跟了进去。

第二日,祝王夫妻早早的就出了城,常润之没有去送。

刘桐也知道她对祝王妃这个妯娌与其他妯娌是不一样的,午晌回来笑问她道:“四哥四嫂走了,你没去送送四嫂?”

“没必要。”常润之轻声道:“若是有缘,还会再见的。”

第三百五十六章 言论

泰昌十年这一年夏,渝州出现了地动。

时隔十几年,地龙又翻身。

渝州多是山体,比之前那次地动的地方地形复杂得多,这次地动的剧烈程度,也比之前那次要大。

渝州州牧在地动的时候便慌了,不祥之兆出现在他的治下,哪怕他尽全力抢救受伤的老百姓,等事情平息之后,恐怕他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但经过这些年,泰昌帝润物细无声的改革朝堂,在外任官的这些人已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为官的素养和责任足以令大多数只顾着捞民脂民膏的前人羞愧。

渝州州牧惊慌之后,立刻组织起人,先抢救被压埋的老百姓。

事情传到京城,哪怕是快马加鞭,也已过去了一个月。

好在泰昌帝注重探索,观天台那边已研制出地动仪,渝州方向有地动的事儿,一个月前已然被泰昌帝所知。

但毕竟这是一样新的东西,近几年那地动仪也没有任何动静,谁也不知道地动仪的表现是否真的代表着渝州方向有地动发生。

泰昌帝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想法,收到观天台的消息后,便派了兵,运送粮草和药物过去。

如今渝州邸报传来,说明地动仪果真有效。

可惜地动仪只能显示地动方位,不能显示地动程度。渝州地动后的受损程度让人吃惊。

泰昌帝又下旨令渝州附近调兵和粮食务必供应及时,因怕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还将宫里的太医也指派了几个过去,防治瘟疫。

如今是夏天,若是真的爆发大规模疫病,那可难以收场。

因着此次地动之事,刘桐也忙得焦头烂额的。

实在是去年才派出了五支大舰出航,今年突然就出现了地动,这难道是上天在警告泰昌帝吗?

百姓们只相信,大灾现,必是帝王不贤。

趁此机会,一些好事者便开始散布流言。

刘桐抓了几个人狠狠整治,却不管用,议论君王的流言越发猛烈了起来。

有人说是因为泰昌帝至今未立太子,国祚不稳,所以才发生地动的。

也有人说值此泰昌帝登基第十年的日子发生地动,必是上天示警,提醒他皇位来源不正,予他十年做人间帝王,已算足够,要他退位让贤。

甚至还有人说,地动发生在渝州,必是泰昌帝在渝州做了什么不好之事,所以使得上天愤怒,遂将渝州重创以威吓泰昌帝。

只能说百姓们的想象力还是挺丰富的,各种各样的流言层出不穷,有些流言甚至让人听了只啼笑皆非。

大概也是因为泰昌帝治下言论宽放,所以使得大家对议论帝王都没有太大的惧意,甚至早市买菜时,两位闲磕牙的买菜妇人还能因为一把葱,聊到这次的地动。

刘桐严正以待了几日,亦觉得哭笑不得。

“大家议论皇上,多是好奇,绝大多数人没有恶意。”常润之道:“你只需要盯着那些想趁此机会图谋不轨的人就行了,毕竟这些年,皇上做的事儿大家都看在眼里,在老百姓心目中,咱们这位皇上到底是不是个好皇上,他们心里知道的。”

刘桐也点点头,叹道:“我原本以为这还是件大事儿,可几天观察下来,反倒放了心。难怪皇上的态度也是稀松平常,敢情他压根儿就没把老百姓这些流言放在心里。我估摸着过几日这些流言就能散了。”

是不是明君,老百姓能不能信服你,这些都要靠政绩来说话。

泰昌帝登基十年,老百姓可以很明显地比对自己现在和十年前的生活。

不说是更上一层楼吧,但至少吃得饱,穿得暖,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太平盛世也不过如此了吧?

至于地动……虽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才使得上天示警,但他们相信,皇上对渝州不会坐视不理。

渝州的救灾情况推进得有些艰难,实在是地形复杂,又因为地动后,有些地形改变了,这让那些照着各县志勘察灾情的官兵吃了大苦头。

但好在后勤供应充足,医疗也跟得上,没有使得大疫发生。

深秋之时,渝州地动的所有情况,全都汇聚到了泰昌帝的御案上。

泰昌帝摸着下吧,似叹非叹地问刘桐:“你说,这是不是真的在示意朕,该立储了?”

泰昌帝膝下皇子,除了皇后嫡出三位皇子外,后来又陆续添了四位,最小的这位现在也不过四岁年纪。

三皇子刘景隆一直是泰昌帝属意的太子人选,泰昌帝对这个儿子的栽培,就是照着帝王教育教授的。三皇子两位兄长虽然对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将来继位没有异议,但架不住二位皇子妃的家族的人,有些不甘心,所以趁着此次机会,推了一把,想看看泰昌帝的反应。

这些都被泰昌帝看在眼里。

事关储位,刘桐仍旧和几年前泰昌帝与他提及太子人选时一样,谨慎非常。

他沉默了会儿,方才回道:“皇兄是天子,是否立太子,立谁为太子,都应由皇兄来定,他人无可置喙。”

泰昌帝笑了笑,瞪他一眼道:“又和朕耍心眼儿,你就明白告诉朕,朕是不是现在就应该立太子了?”

至于立谁,他们兄弟也是心知肚明的。

刘桐笑笑,也不说话。

泰昌帝便叹了一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先帝立太子立得也不算早,立太子时同封五王,算是给足了几个儿子的面子,可还是让人滋生了野心。朕也怕,立了太子,就等于把太子架在了高处,其他皇子们会怎么想,朕还真的确定不了。人心这个东西,到底是多变的。”

刘桐依旧未言,他知道泰昌帝只是在感慨。

似这等大事,泰昌帝从来都是自己做决定而不依赖旁人的意见建议。

就是不知道,他会怎么选了。

刘桐辞别泰昌帝后出宫,马车走到一半却停了下来,原来府里来了寻他的人。

刘桐奇怪道:“我这马上回去了,急急忙忙寻我有什么要事?”

来寻人的是荣郡王府内一个外院管事,他一边擦汗,一边道:“王爷快去常国公府上吧!常老太太……仙逝了。”

***

倒计时完结,明天开新书啦~

第三百五十七章 丧事

常家老太太已是八十三岁的高龄,今年春刚得了玄孙,正正经经的五世同堂。

老人家年纪大了,最近几年更是耳聋眼花,若不是心态好,怕是早就活到头了。

如今她去世,虽遗憾,却也不是令人不可接受的事。

刘桐暗叹一声,问道:“王妃呢?”

“王妃带着二爷和翁主已经过去了。”

刘桐点点头,一边让人改道去常府,一边又让人去兵部通知刘景阳。

到达常府的时候,府外白灯笼已经挂上了,迎人的奴仆穿了素衣,腰上头上也系上了麻布,见到刘桐来了,便前来迎人,道:“荣郡王到!”

刘桐先去见了自己岳父母后,方才寻到常润之身边。

老太太是昨个儿半夜没的,今儿早上丫鬟见她迟迟没起身,前去唤人才发现老太太已经没了呼吸,但她面容安详,可见应是睡梦中逝去。

八十三岁高寿寿终,算是喜丧,常府往宫里报了丧,便开始操办起了丧葬事宜。

常润之已是外嫁之女,不好着丧服,却还是让儿女跟着自己在腰上绑了孝布。

见刘桐过来,她笑道:“下朝了?”

“嗯。”刘桐轻轻拉过她的手,看了看她的眼睛心疼道:“哭过了?”

“哎……没呢。”常润之摇摇头:“就是眼睛红了而已。”

刘桐也不追问,轻声吩咐旁边的丫鬟道:“给我也拿条孝布来。”

“使不得。”常润之忙阻止道:“你是皇家人,哪有给外命妇戴孝的。”

刘桐道:“我还是老太太的孙女婿呢。”

刘桐执意,常润之也没办法拦,只能任由他和自己一样打扮,都在腰上缠了孝布。

两人到了灵堂,灵堂处已经有跪着了好些常家人了。常景山带着小韩氏跪在最前面,儿孙们则依次跪在后面。

府外迎来送往的是常府三爷常鹄。

刘桐夫妻俩到了外围也跪坐在了蒲团上。

小韩氏余光瞄到,忙忐忑地回头道:“荣郡王,这、这使不得……”

刘桐笑道:“岳母不用惊慌,跪这儿的是老太太的孙女婿,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