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继妻-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润之!”

刘桐站起身,朝着她迎了过来,一边笑着一边问:“怎么这么早就回府了?”

常润之本想板着脸,面对着他这一张笑脸,却无论如何发不出脾气来。

她在心里叹了一声,朝刘桐嘟了嘟嘴,道:“你用美人计诱惑我。”

刘桐被她这一句话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露出一个疑惑的表情,旋即又把这话给忽略了,只伸手拉住了常润之的手,对她说:“润之,我回来了。”

常润之嗯了一声,刘桐牵着她道:“你还没给五哥见礼呢。”

两人走到瑞王跟前,常润之给瑞王行了礼,叫了声五哥。

瑞王对她笑笑,道:“九弟妹,叨扰了,我可要在你们府里先待上两日。”

常润之疑惑,刘桐轻声对她道:“五哥现在还不能现身人前。”

第一百三十五章 棋子

常润之微微颔首,心里有些明白了。

今日进宫听贤妃说,元武帝让她不用太担心瑞王,常润之就有些怀疑,瑞王的行踪,元武帝已经知道了。

大年那日,元武帝从瑞王妃那儿得知了瑞王还未回的告假条,当日他的神情姿态都挺严肃的,多半就是因为这件事。

而今日,两个儿子没有音信的时间更长,元武帝却没了先前的凝重神情,反而神情轻松。

还让贤妃不要担心瑞王。

常润之当时就猜测到,元武帝和瑞王已经联系上了。

所以她急切地想要出宫回府,看看刘桐是否也回来了。

果然,刘桐和瑞王都在府中。

刘桐拉着常润之坐到他身边,继续和瑞王的棋局。

常润之安静地坐着,观察棋盘上的局势。

就目前的棋局来看,刘桐显然要稍占上风。

刘桐一只手还牵着常润之不愿意松开,瑞王看了也就是笑笑,没说什么。常润之却是有些赧然,缩了缩手见刘桐不放,便也厚着脸皮由他了。

刘桐又下一子,对瑞王道:“五哥,你要再退让只顾防守,这局棋你可要输了。”

“那可未必。”瑞王笑了声,落子仍旧稍嫌保守。

刘桐便更加激进。

两人走了几个来回,轮到瑞王再走,瑞王却忽然走了一步出人意料的棋。

刘桐讶异地叫了一声,执子正要下子,却又顿住。

想了想再要下子,又顿住。

瑞王喝了口清茶,赞道:“这没加香料的茶,的确让人唇齿留香,回味甘甜。等回王府,我也让你五嫂采购这种茶叶,神思混沌时,正好醒神提神。”

刘桐盯着棋盘,嘴里应了一声,可手几起几落,都没办法往下下。

半晌后他抬头看瑞王,道:“五哥之前那几手防守的棋,都是为了布这一步陷阱吧?我这颗子,不管放哪儿,都会陷自己于两难啊……”

瑞王挑眉笑笑:“早跟你说了,你说我要输,那可未必。”

刘桐下也不是,不下也不是,几乎想要投子认输了。

可在常润之跟前,他又不想不战而降。

刘桐犹豫着,便扭头去看常润之。

常润之察觉到他的视线,也朝他看了过去:“怎么了?”

“润之,你看我走哪儿好?”刘桐问道。

常润之道:“我的棋术可不好。”

“那正好,”刘桐玩笑道:“若是输了,这局棋便可说是你输的。”

常润之无奈地摇摇头,看了眼棋面,道:“你随便下个位置吧,这一步反正要走,比起停滞不前,倒不如你也寻个最让人出乎意料的位置落子,说不定还能歪打正着破了五哥的布局呢。”

刘桐顿时眼睛一亮:“对啊,破了五哥的布局不就行了?”

刘桐想了想,乐呵呵地往他从没想过下的位置下了这颗棋。

瑞王意外地看了常润之一眼,道:“九弟妹这个想法果真独辟蹊径。”

常润之不好意思地笑笑。

兄弟俩又下了有好一会儿,这局棋方才结束。

最终刘桐输给了瑞王一子半。

刘桐感叹道:“五哥的棋术到底是比我高明。”

瑞王笑道:“你下棋的时候,略有优势便喜欢猛攻。这习惯可不好。”

刘桐受教地点点头,瑞王看了眼常润之,不由问她道:“你大姐姐可还好?”

常润之颔首,轻声道:“大姐姐很好,虽然没得到五哥的消息,但王府她还是顶得住的,在贤妃娘娘面前,也没有露出半点担忧焦急之色让娘娘担心。”

瑞王点点头,又问了问刘桐离京后,可有什么事情发生。

常润之道:“也没什么旁的事发生,除了除夕那日,圣上赐年菜,瑞王府多得了一道外,也就是贤妃娘娘晋位这件喜事了。”

瑞王点了点头,刘桐眉头微蹙,对瑞王道:“五哥,最近你风头盛,怕是要不得安稳了。”

“嗯。”瑞王道:“所以若能在你府里多躲两日,那就更好了。”

“五哥!”

刘桐不满地叫了声,瑞王笑了笑,道:“着急什么。”

瑞王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将棋盘上的棋子挨个捡了起来,放到棋盒中,又随意问常润之道:“五弟妹从宫中回来,看时辰,那会儿给圣上献寿礼应当也结束了。五弟妹不如同我和小九说说,大家都送了些什么礼啊?”

常润之心里微动,斟酌了一下,便照着顺序说了太子和其他几位王爷送的寿礼。

旁的人,想必瑞王也是不关心的,何况她也压根儿没去记。

瑞王听着,若有所思道:“祁王兄送了雪里万参花?”

常润之点头,顿了顿,还是将当时元武帝的问话和祁王的答话一五一十地说了,道:“我瞧着,圣上的脸色从听了祁王对那花的由来的解释后,就有些冷下来了。”

瑞王略想了想便叹道:“祁王兄太得意了。”

刘桐皱眉:“那可是难得一见的奇花,祁王得了,献给父皇,父皇怎么还会冷脸呢?”

瑞王摇了摇头,道:“民间农夫所得,由知县层层进献,最终落到的不是父皇手里,而是祁王兄手里,却借由祁王兄的手,作为寿礼送到父皇跟前……这说明什么?”

刘桐恍然大悟:“说明朝臣百官里,有忠心于祁王的人。”

“知县层层进献上来的东西,最终理应归父皇所有。祁王兄在这里面插的一脚,实在是走了一步坏棋。”瑞王轻声道:“想必祁王兄只注意到了那雪里万参花的可贵,没有想到这上面来。”

刘桐点头,笑了笑道:“估计他事后想明白了,现在也正懊恼着呢。”

想了想,刘桐道:“旁的那些个礼倒也不说了,岑王的那个织机……倒的确实用。”

瑞王点头道:“他在工部也不是什么事都不做的,这织机若能普及民间,倒是一桩好事。怕就怕工部捏着制造工艺,不肯为民间所用。”

刘桐皱眉道:“为何不能让民间所用?”

瑞王道:“听九弟妹的描述,那织机机型比之寻常织机要大许多,其中各种衔接、锻造等工艺,想来也很是复杂。要制作这么一架织机,前期需投入的材料、人工等费用必定不低,寻常百姓想必是做不了的。退而求其次,能用得起这织机的,也就只有大商户了。与其便宜了那些商户,倒不如让朝廷的织造司捏着这织机。”

瑞王看向刘桐道:“到时候,织多少布匹,定多少价,还不是织造司说了算?”

第一百三十六章 前情

刘桐听得皱紧了眉头,道:“五哥分析的有道理,工部所研制出的织机,朝廷自用倒也合情合理。就是到时候……”

刘桐看向瑞王:“织造司里头,多半是太子的人吧。”

瑞王笑了笑,道:“内宫各部各司,太子都有拿银钱打点。说是太子的人,倒也说得通。”

“那到时候可还有得攀扯。”刘桐嘴角微掀,露出一个冷笑:“岑王的功劳,愿意就这般让太子受益吗?我瞧着未必。”

瑞王没有吭声,长吐了口气,看了眼在一边低垂着头的常润之,又看向刘桐,道:“你与弟妹也有段时间不见了,别聊这些枯燥无味的话。我回屋里歇会儿,你们夫妻好好说说话。”

瑞王扶着矮桌要起身,刘桐忙上前搀他。

一旁站着的良朋和炎青也赶紧上前。

常润之这才注意到,瑞王的右腿似乎有些不便。

刘桐亲自搀送了瑞王回屋,待了会儿才回来,见到常润之又拉过她的手,细细摩挲了两下,方才道:“这几日,让你担心了吧……”

常润之抿抿唇,听他这般有些愧疚的语气,压下去的委屈又冒了上来。

“你说你出京去好几日都没个音信,我能不担心吗……”

常润之伸手捶打他的胸,才打了两下就被刘桐拥到了怀里。

“随你打,打到你消气为止。”刘桐抚了抚她的后背,轻声道:“可我前胸硬邦邦的,当心别硌着你的手。”

常润之顿时没绷住,抬脚轻轻在他鞋面上碾了两下。

“胡说八道什么呢!”

刘桐笑了笑,松开她,捧住她的脸和她额抵着额。

“没事了,我这不是完好无损地回来了吗?”刘桐蹭蹭她,道:“外边儿冷,你身子不大好,我们回屋说话去。”

夫妻俩便回了正屋内室,换下了外面穿的厚衣裳。

常润之上前捏了捏刘桐的胳膊和腰,轻声道:“好像瘦了点儿?”

刘桐不由一笑道:“虽然出去这几日天天都在骑马赶路的,可也不至于就那么几天,人就瘦了吧。”

“我反正是瞧着你瘦了。”

常润之轻哼一声,兀自坐了下来,问刘桐道:“你快跟我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明明你们都回来了,为什么今日圣上寿诞,你们也不进宫去祝寿?圣上是不是知道你们已经回来的消息?”

刘桐点点头,无奈道:“你那么多问题,我怎么答?”

常润之不满地斜了他一眼,刘桐忙走过去挨着她坐下,将她拥在怀里,道:“我从头说,一样样说,仔细同你说清楚。”

“那你还不快说?”常润之笑着拧了下他的痒痒肉,惹得刘桐怪叫一声。

姚黄泡了茶上来,又给火盆里添了碳,招呼着屋里的丫鬟都出去了,将屋中的空间留给二人。

刘桐轻声讲述起了他出京后的事情。

那日,他在城门口等了会儿,到底是等不及,便带了人出京往兖州沿路找了。

刘桐想着,无论如何,瑞王回京都会走官道,会歇住驿站,便一直沿着官道方向跑。

一路上都没听见什么风声,便一直往兖州赶路。

第三日时,刘桐到了兖州境。

他决定先不进州城城门,而是在城外打听打听。

刘桐道:“我并不知道当时五哥还在不在兖州州城内,但既然一路上都没遇见五哥,驿站那儿也没有五哥歇住的记录,那我只能将目标放在兖州城内了。如果五哥因为有事耽误,留在兖州而不能回京,还因此不能与京城通信,那多半是受制于人。能有这样能耐的,想必也只有兖州那地头蛇三大族了。”

“那你怎么和瑞王遇见的呢?”常润之问道。

刘桐笑了笑,道:“五哥当时就在兖州州城外的一户农家,我在城外打听兖州城内的事情时,被良朋发现了。良朋直接带着我去那农家见到了五哥。”

常润之顿时道:“那可真是太巧了。”

“这不是巧。”刘桐道:“五哥是料准了我会来,良朋是特意在那儿等着的。”

常润之一怔,忙道:“对了,你出京那日,我回府后正好接到了良朋写的书信。”

刘桐一听这个顿时笑了。

“我见到五哥后,五哥问起是不是看了那封信所以过来的,结果听我说并没有收到什么信,五哥还担心了两日。回来后我问过铨大,铨大说你接了信看了,没有告诉给五嫂。”

刘桐一把抱住常润之,毫不吝啬地夸赞她道:“润之,你可真聪明!”

常润之无奈地将他推开:“好好说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刘桐仍旧笑着,回答常润之道:“其实整件事情,要从五哥去兖州开始说起。”

兖州民风彪悍,历任知州城官在兖州都几无建树,因为兖州多由三大族把持着,朝廷派去的地方官通通都要看他们的脸色才能行事。

久而久之,兖州便成为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元武帝对外御敌,对内治国,都喜欢用怀柔之策,对兖州,他虽然觉得这个地方不治不行,但因为那儿毗邻海域,与高句丽常有往来,元武帝也不愿意逼迫太过,所以一直都是在容忍着兖州三大族在当地的作为。

直到出现了兖州暴动,兖州同知被刺伤的事。

若只是寻常的百姓滋事引发暴动,同知不慎被刺伤,倒还说得过去。可此事秋收时发生,到了腊月时方才传到京城。

这就由不得元武帝不重视了。

收到消息的当日,元武帝便召了太子和几位王爷入勤政殿议此事。

元武帝是打算派个人去兖州暗查的,这种差点出人命的案子,本该由祝王接手,然而祝王听说是兖州出事要查清事实真相,还要拿回实证,顿时就找借口推拒,说刑部有几个大案正在查证,暂时无法离京。

太子不知为何,也帮腔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