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日薄西山-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像对待董太后的哥哥执金吾董宠那样对待自己,不要说能否做到大将军,就是性命也不知在何处了。但是袁绍一直在给何进打气:
   “从前窦武想诛杀中官反被他们加害,原因在于言语泄漏。五校营士生长于京师,皆畏惧中官,可窦氏反而依仗他们,可谓自取祸灭。当今将军兄弟二人都掌握着劲兵,部曲将士皆为天下豪俊,乐于效命,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当下决心,为天下除害,垂名后世,不可失也!”
   大将军上书何太后,要求将中官们全部免职,由中枢机构的郎官代行其职。可太后是个女人家,她回话说:“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此乃汉家故事,不可废除。况且先帝新弃天下,我怎能抛头露面,与士大夫共议朝政?”
   何进又与袁绍商议,是否可以杀一些过于放纵的中官?袁绍说斩草不除根不行。
   这时,中官们开始分化何氏家族。这一点是大将军始料未及的。他的后母舞阳君和她改嫁到何家时带来的弟弟何苗都喜欢钱,中官们就给他们钱。于是他们对太后说:“现在天下都在太后您的手中,大将军却一个劲地要杀中官,不就是想削弱太后的权力,而由他一人专政吗?”太后想想也在理。
   诛杀中官的事情,就这样拖下来了。
   袁绍更加着急,他知道大将军心存畏惧,故打算给大将军吃一颗定心丸。他对大将军说,不如让各地的豪杰猛将带兵进京,以清君侧为名,威胁太后。果然,大将军欣然赞同。
   大将军召开会议,定夺此事。
   他的主簿、广陵人陈琳(字孔璋)发言反对:“《易》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微小之物尚不可欺而得之,何况国之大事,如何能以诈术行之?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这就像鼓洪炉以燎毛发一般。只要速发雷霆,行权立断,那么,天人顺之。可现在反而委释利器,征召外助。等到大兵聚会之时,则强者为雄,无法控制。这就犹如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为乱阶罢了!”
   陈琳是当代大作家,出语也不凡。可大将军听不进去。
   典军校尉曹操事后听说,哈哈大笑:“宦官这个东西,古今宜有。只有天子不当使之专权罢了。既然要治他们的罪过,也当诛杀元凶。这样的事情,让一个狱吏去办就行了,哪有纷纷召至外兵的必要?如果想把中官杀光,计划一定会泄露出去,我已经预见到大将军必败了!”
   不过,此事使曹操记住了陈琳。
   董卓的兵马驻扎在河东,帝国野战军的精华皆为西北军,屯驻西京扶风一带。董卓的部队是其中惟一的一支位于黄河东岸、距京师最近的。大将军打算从东西两地一起召集军队。他派出府掾王匡和骑都尉鲍信去他们的故乡兖州泰山招募军队,又召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将兵进发京师。最后,大将军召董卓率军入京。
   大将军的意见立刻遭到郑泰和卢植的反对,因为时下的董卓,实际上已是大汉的叛臣。
   今年年初,孝灵皇帝未崩之时,朝廷征召董卓入朝为少府卿。他居然敢抗旨不赴,上疏说:“下臣军中有归降的义从羌胡兵将,他们都来对臣说:‘朝廷军饷不发,家中妻小冻饿不堪。’并且拉住臣的马车,不得通行。羌胡之人心肠憋恶,情态如狗,臣不能禁止,只得顺其情而行安慰之事。如事态有变,臣当上疏奏闻陛下。”
   天子驾崩之后,朝中公卿即恐他有变故,诏拜他为并州牧,促其速速上任,将兵马交付皇甫嵩将军。董卓又一次暴露了野心,他的上疏中写道:“臣误蒙天恩,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既久。他们怀恋臣下对他们的养育之恩,愿为臣奋一旦之命。乞朝廷批准臣率众去并州,效力边陲。”
   皇甫将军的侄子皇甫郦见状,马上去找叔父。
   “天下兵柄,在大人和董卓手中。现在大人与董卓已结仇怨,势不两存。董卓不奉诏命,揣度京师形势,踌躇不进,心怀奸谋。此人平素凶戾无亲,将士不附。大人今为元帅,可杖国威而讨董卓,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无所不成。”
   皇甫将军摇了摇头:“董卓违命,虽已构成罪名,但我不得诏书,擅自讨伐,也要负担专诛之责。不如上报朝廷裁决吧!”
   皇甫将军不是军阀,也不是野心家,他是个真正的军人,只能安天下,不能乱天下。
   朝廷很快下诏,责让董卓,董卓干脆不予理睬,把军队开过黄河,观察动静。
   大将军还是向董卓发出了命令。郑泰对荀攸说:“何公不值得辅佐!”弃官而走。
   董卓读罢大将军的命令,大喜过望。本来想当叛臣,现在却从天上掉下一个正当的名分。他下令军士即时就道,在出发之前,向朝廷飞报了一封上书:“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抽去薪柴,溃痈虽痛,胜于侵蚀肌体。从前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今臣辄鸣钟鼓以向洛阳,请收张让等以清奸秽。”
   大将军把董卓的上书拿给太后看,太后脾气很大,女人家不晓军戎的厉害所在,就是不答应诛杀全部中官。车骑将军何苗提醒哥哥:“当初和大哥一道从南阳进京,俱以贫贱之人而赖中官得到富贵。国家的大事,谈何容易,一旦变故,覆水难收,请大哥哥深思。还是和中官们和好吧!”
   何进听了,有些狐疑。这时部下报告董卓的西北军已开至渑池,距京师两百多里。大将军让谏议大夫种邵带诏去见董卓,让他暂且驻扎,听候调遣。
   种邵,帝国度辽将军种?之孙,新任司空种拂之子,回报说董卓悍然不奉诏。
   继而,西北军开至河南城内。大将军无奈,又让种邵带诏,前去慰劳军队,相机劝董卓退军。
   种邵刚刚读毕诏书,董卓的几个将士就拔出刀剑顶住种大夫。种大夫大怒,将诏书举过头顶,大叫:“天子明诏在此,谁敢抗拒?”
   兵士们吓了一跳,纷纷避让。种邵几步走到董卓跟前:“董将军既是奉诏前来,为何不愿奉诏退军?”
   “种大夫息怒,在下即刻退军。”董卓只得将兵马退出至城西。种邵见西北军总算停止了前进,便回朝复命。
   还是那个袁绍,惟恐天下不乱,又来提醒大将军:“目前已成交锋之势,对垒已成。将军又在等待什么?还不早作决断?事久则生变,您又要成为第二个窦武了啊!”
   何进又倒向袁绍。他干脆让袁绍担任总指挥,命他为司隶校尉,假节,可专命令。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接着,大将军又让洛阳的司法部门指控中官,让董卓继续进兵,并让他速派快马从驿道驰奏太后,声称将进兵平乐观。
   何太后终于害怕了。她下了懿旨,辞退了所有的中官,命他们各自回宫外家中,只留了大将军的亲近在宫里办公。
   第二天,大将军的府第外面跪满了中官们,他们叩头谢罪,请大将军从宽发落。袁绍见状大喜,示意大将军下手处决。可何进却对中官们说:“天下汹汹不安,正是由于诸君。董卓马上就到,诸君还不早早回乡避难?”
   袁绍无奈,只得让人通知各地州郡,说大将军命地方长官收杀中官,逮捕其亲属。
   一头白发的张让跑去见自家的儿媳、何太后的胞妹,跪下便叩头:“老臣得罪,你也得和我一道遣回故乡。惟累世受恩,今当远离宫殿,情怀恋恋,愿再能进宫伏侍皇太后和陛下一次,然后退就沟壑,死不恨矣!”
   张家儿媳去找母亲和姐姐哭闹,于是诏中官可以回宫入值。
   九月一日戊辰,大将军自上次嘉德殿逃命之后,第二次独自进入南宫面见太后。他也带了两个心腹将佐吴匡和张璋同来,到了宫门口,大将军让他俩按朝例在外等候。他对妹妹说,这样不行,必须将诸常侍杀了,告谢天下,大汉方可安宁。
   大将军一进宫,张让就找到中常侍段?:“大将军一直声称有病,先帝驾崩,他不临丧,不送葬。现在突然入宫,意欲何为?难道窦氏之事又要发生了吗?”
   “我先去太后窗下听个明白,张大人可速去召人。”段?说。
   大将军谈完话,尚未走出南宫,一个小黄门叫住了他,说太后与天子请大将军留步,去嘉德殿说话。
   大将军很高兴,妹妹终于回心转意了,让天子也到场,而且是去嘉德殿这样的正式议事朝堂,一定是要颁诏了。
   刚进殿,大将军就发觉不妙,因为御座上没有天子和太后。回身一看,几十个中官手持刀剑拦住了去路。
   张让站了出来:“大将军阁下,天下溃乱,也非全是我等的过错。当初先帝因太后杀了王美人而要废后,我等涕泣救解,又各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和悦天子之意。我等之所以如此,就是想日后依托阁下的门户啊!可你现在却要诛灭我等,岂不是太过分了吗!”
   没等大将军有所辩解,气愤到极点的尚方监渠穆,拔剑猛刺,何进惨叫倒地。
   不一会儿,正在尚书台值班的官吏们接到诏书:拜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卿许相为河南尹。尚书台的官吏见这一人事安排相当突然,便对送诏的中官说:“请大将军出来共同议定!”
   “可以!”说着,中官把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掷向办公桌:“何进谋反,已伏诛矣!”
   等了这许多长的时间仍不见大将军,吴匡和张璋显然焦急万分。这时,宫门紧闭,他俩知道事变,立即派人去大将军府报信,同时开始攻打南宫的大门。
   不一会儿,虎贲中郎将袁术率兵赶到。袁术下令包围南宫,进而火烧南宫青琐门。青琐门,以门上有工艺精巧的青色雕镂而得名,大火一起,化为乌有。
   张让、段?一边命中黄门卫士坚守南宫,一边去见太后,报称大将军率兵反叛,烧毁宫殿,攻打尚书台。也顾不上太后有什么反应,张常侍和段常侍命卫士簇拥着太后、天子以及陈留王,劫持一部分官吏,从南、北宫之间的复道向北宫奔去。
   复道有两层,这伙人从上层阁道逃跑,跑了一半,段常侍从一扇窗户看见尚书卢植持戈站在下面。卢植也看见了他,用戈指着段常侍大喊:“尔等中官,竟敢劫持陛下和太后,快快下阁伏罪!”
   段常侍情急之下,把何太后拖出来,从窗口猛推下去。卢尚书的手下忙接住了太后,可阁道上的人却跑了。
   宫外,袁绍行使起了总指挥的权力。他让叔父、太傅袁隗矫诏召樊陵、许相入朝,两人一到,即被斩首。他和何苗带着一队人马刚到朱雀阙下,就遇上一群从宫中跑出的人。袁、何二人麾兵上前,竟捕得大长秋赵忠,就地诛杀。
   吴匡见到何苗,他知道何苗与大将军不同心,恨其入骨,又怀疑何苗与中官共谋。于是他对部下说:“杀大将军的就是车骑将军,吏士们能为大将军报仇吗?”
   吴匡是大将军的卫士长,他的部下和他一样,对大将军死心塌地。听了吴匡的话,都哭着喊道:“愿致死!”这时正好董卓的弟弟、奉车都尉董?带着西北军的先头部队赶到,吴匡便领着他们攻杀何苗,把他的尸体抛在御花园中。
   晚上,袁绍命将北宫的大门封上,搜杀南、北两宫的中官。
   从早至晚,大搜捕一直在进行着,两宫大乱。许多士兵不认识谁是中官,将官们说,见到不长胡子的就杀。
   可是,并非不长胡子的就是中官。许多办公机构里的官吏不长胡子,有些在宫中干活的工匠也不长胡子,可大兵们不管,杀人杀得性起,恨不得见人就杀。于是许多不长胡子的正常人做了刀下冤鬼。有几个聪明的急中生智,赶忙脱下裤子,露出命根子,才保住性命。
   九月三日庚午,张常侍和段常侍见无法支撑局势,便和几十个常侍及中黄门卫士,带着天子和陈留王打洛阳城东北的谷门步行出逃。他们翻过京师城北的北邙山,向黄河渡口方向奔走。袁绍的兵马只顾在城里搜杀,他根本就没有留意在此危急关头,必须首先保护天子。所以袁绍不知道他们的出走。
   只有两个人,始终在寻找天子,他们是尚书卢植和河南尹王允。王允让自己的部下、河南郡中区的警备长官贡闵带兵跟随卢大人前去。
   天黑的时候,他们在黄河岸边小平津渡口追上了天子一行。
   卢尚书向天子跪行大礼之后,贡闵便上前对张、段两位常侍喝道:“今不速死,吾将杀灭尔等!”说完,他手起剑落,一个中官倒下了,就这样,他一连杀了四五个。
   张让、段?等人吓得面无人色。最后,张让镇静了下来,这个老宦官颤巍巍地走到天子面前,叉手再拜,叩头不止。然后,他对天子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