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2006年第2期-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01年2月,在当了五年无国籍游民之后,爱因斯坦宣誓加入瑞士国籍。然而,变成瑞士人并未让他摆脱平庸——1902年初,他的博士论文被ETH导师批得体无完肤,并惨遭退货!要知道,那时欧洲大学还是精英教育,学生水平都相当高,博士论文被拒绝的,并不常见。 
  爱因斯坦离他的人生梦想——大学教授,从未像1902年时这么远。 
  无文凭就没工作,爱因斯坦只好四处打短工糊口。直到6月23日,在老同学、数学家格罗斯曼的大力说项之下,伯尔尼专利局局长海勒才收留了爱因斯坦。现在看来,海勒的投资直觉超过索罗斯,这个芸芸官吏因为给了爱因斯坦个饭碗而名垂世界物理学史,但在当时,却确确实实是他救了爱因斯坦。在海勒关照下,爱因斯坦被伯尔尼专利局试聘为三等技术专家。收入虽然不高,爱因斯坦已经极为满足,他的名言“对人来说,关键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想什么”即出自这个时期。 
  有了铁饭碗,爱因斯坦才有闲暇坐下来写些与本职工作毫无关系的物理学文章。随着在专利局转正,他于1905年在德国哈勒(Halle)出版的《物理学年鉴》(Annalen der Physik)上连续发表了五篇论文。 
  头一篇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提出了光电效应理论,奥森就是提名这个理论让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第二篇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只有17页,是爱因斯坦提交给苏黎士大学(不是有眼无珠的ETH)的博士论文。苏黎士大学再次退货,不是因为质量问题,而是因为“太短了!”爱因斯坦只在论文尾巴上加了一句话,论文就被接受了,并最终凭此论文获苏黎士大学博士学位。之后,他立即被海勒提拔为二等技术专家,涨了工资。 
  第三篇文章“关于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止液体中悬浮小粒子的运动”使爱因斯坦成为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被公认是第二篇“对世界产生革命性影响”的论文。第四篇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将经典力学的相对性原理引入物理学。这是一篇真正惊世骇俗的雄文,因为它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晚年与青年学生座谈时曾提出相对论定义科普版:“如果你和一个美女一起坐了两小时,你会认为仅仅是一分钟;如果你在通红的火炉上坐了一分钟,你会认为已经过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这被普遍视为爱因斯坦的伟大幽默。 
  其实这根本不是幽默。爱因斯坦是想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解释相对论。可这个蹩脚教授的蹩脚科普最后都被理解为伟大的幽默。 
  这才是爱因斯坦一生遭遇的最大的幽默。 
  爱因斯坦在这篇论文里提出了著名的尺缩效应、钟缓效应和质增效应。尺缩效应说,如果有把尺子放在你面前,当它高速运动时,你会发现尺子缩短了。钟缓效应指高速飞行中的时钟,其时间相对于地面的时钟会变慢。更加不可思议的是质增效应,此处按下不表。 
  甚至在二十一世纪,我们陡一听见这些说法时,还会认为不合情理,因为它们实在有违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具体的证明很复杂,此处略去。 
  作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续篇、1905年11月21日发表的第五篇短论文“物体的惯性是否决定其内能?”,证明质量和能量可以互换。这篇论文的伟业是那个永垂不朽的公式:E=MC2。 
  因了这五篇论文,历史学家从此将1905年称作“annus mirabilis”——奇迹年。这本来是称呼牛顿的1666年的,现在变成了1905年的专用名词。 
  谁能解释这个平庸了26年的犹太青年为什么突然就有了这些人类历史上的超级科学革命成果? 
  后来的哈维医生没能解释。二十一世纪的科学也无法解释。 
  我们只好把它归结为天才。 
  天才虽然已经完成了物理学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现,但对物理学界来说,连个教授都不是的爱因斯坦根本就是个物理学青年,而且是游离于专业圈子之外的业余物青。我们咸以为科学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真理为准绳”的,但实际上科学界经常“以门派为依据,以资历为准绳”。爱物青提出的相对论,出生伊始就广遭物理学家强烈质疑,其中包括英国皇家学会主席汤姆生勋爵和凭“以太”实验而名动天下的迈克耳孙教授(该木头脑壳直到1932年还在奋力寻找早已证明并不存在的“以太”)。这些位高权重的科学大腕儿团结起来口诛笔伐,必欲置相对论于死地而后快,可以想见爱物青的研究环境多么艰难。祸不单行,爱物青的第二个儿子爱德华此时出生,家庭负担骤然加重。大腕儿们不无幸灾乐祸地看到,这个宣称钟表会变慢的离经叛道者,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为家里没有钟表而苦恼。 
  内外交困之下,1909年10月,30岁的爱因斯坦突露峥嵘:他决然辞去好不容易熬来的二等技术专家职位,道别唾手可得的丰厚退休金,出离按部就班的生活,前往苏黎士大学就任非教席教授——只拿课时费、在学校事务中无任何发言权的教授,等于临时工,其地位连现在的讲师都不如。因此,他的辞职令专利局领导大发雷霆:“吃什么豆腐!”——人家根本认为他在拿领导开玩笑。 
  看历史时,这几行字很容易从眼皮底下溜过去。只有当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面临同样抉择时,才知道爱物青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断。 
   
  当教授是爱因斯坦一生的梦想。他不仅为此辞职,还于1911年远赴布拉格,终于在这个美丽城市的德意志大学里混上了有职有权的教席教授。 
  非常幽默的是,当教授是爱因斯坦一生最大的失败。而且终其一生,几乎没有什么失败让爱因斯坦如此耿耿于怀。倒不是学生们听不懂相对论(当然他们也经常听不懂),而是因为爱因斯坦这个物理奇才的风格非常不适合教学。他的板书之烂,估计放在2005年中国的非重点大学都会直接被教务处严重警告。他思想的跳跃性像所有天才一样奇大,往往从东山琉璃直接说到西山猴子,有时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公式即沉默半个小时一语不发,有时又抓住某个问题大发感慨,旁枝逸出,离题万里,同时空棺材出殡——木(目)中无人,完全把神圣的教育战线当成他天才思想的跑马场,不仅严重影响课程进度,导致学生无法顺利拿到学分,而且跟不上他思想的学生也觉课程味同嚼蜡。是以,上课的学生总是越来越少,不久就门可罗雀。 
  爱因斯坦的授课风格直到他退休也没改进,教学效果从未改善。几十年之后,杨振宁有幸在普林斯顿听过他的课。他老人家后来在北京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根本没怎么听懂,算是保持了科学家对事实的基本尊重。不过,爱因斯坦后来却勇夺“名誉教授”称号获得世界冠军。虽然所有的世界名校都知道爱因斯坦的课上得巨烂,可他们却都如大旱之望云霓一般巴巴儿地上赶着授予他“名誉教授”。 
  因此,当教授,课不一定上得好。此为普世真理。 
  1912年中,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亲批爱因斯坦辞去德意志大学教职,因为,认定他不够博士标准的苏黎士ETH突然发现了他的科学才能,以优厚条件延聘他为理论物理学讲席教授。1912年7月25日,爱因斯坦返抵苏黎士,终于能够随时与格罗斯曼探讨广义相对论。 
   
  ETH突然给爱因斯坦发聘书,并非偶然。“奇迹年”之后七年,爱物青的才华终于在江湖上出人头地。不过,ETH招聘爱因斯坦,还是个囤积居奇的意思,所以他们只给了一个区区教席教授。与普林斯顿相比,ETH显然小了格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德国科学领袖普朗克1913年亲赴苏黎士专邀爱因斯坦去柏林,开出的条件是:普鲁士科学院院士、柏林大学终身教席教授,年薪1200马克,并出任筹建中的威廉皇帝物理研究院院长。 
  普朗克这趟出行显然算过八字。1912年,刚当上教授的有妇之夫爱因斯坦,爱上了拖着两个女儿的离婚表姐罗爱莎(Elsa Loewenthal)。 
  罗爱莎住在柏林。 
  我们从伟人传记中知道,红颜知己常常是天才远走天涯的理由。一生对红颜无情寡信的爱因斯坦,独向罗爱莎低头。1913年11月12日,威廉二世亲自批准爱因斯坦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2月7日,爱因斯坦正式宣布接受普朗克邀请,于1914年4月初前往柏林,并且一住就是19年(1914—1933)。柏林因他而一跃成为世界物理学研究重镇,连美国人都说:“全世界12个懂相对论的人有8个住在柏林。” 
   
  但是,从家庭生活来看,爱因斯坦的柏林19年不仅平庸,简直可称失败。 
  德国作家尼菲在新近出版的《爱因斯坦传》中说,爱因斯坦对女人“最大的奖赏”就是“收用”她们为情人,但是,女人一旦被他收用,便立刻贬值万丈,成为他发号施令的对象、不屑一顾的累赘。他的首任太太是塞尔维亚数学家马蜜娃(Mileva Maric 1875—1948),那可是全欧洲高校第一个数学女生。当时爱因斯坦被爱情冲昏了头,虽遭全家坚决反对,但搞到专利局的饭碗后,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娶了她。二十一世纪有刻薄的人在网上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马蜜娃虽然并非博士,但没几年就被爱因斯坦称为“我的十字架”。1913年他写信给罗爱莎说:“我对待妻子就像对待一个不能解雇的雇员。我有自己的卧室,避免和她单独呆在一起。对于这种方式的‘同居’,我颇能忍受。” 
  那时罗爱莎还是情人,所以她经常能收到爱因斯坦这样的文字:“如果允许我在您身旁散步,即使只有几次,我也会感到幸福,或者只要我能靠近您,我也会感到欢乐。我很痛苦,因为不允许我真正地爱。爱一个女人而我对她只能看看。我甚至比您更痛苦,因为您的痛苦只在于无法拥有。” 
  一次夫妻吵架后,爱因斯坦愤而出走。在马蜜娃请他回家时,爱因斯坦在一张满是图示和计算公式的纸上给她罗列了一系列苛刻条件: 
  你要负责: 
  1)将我的衣服整齐地放好; 
  2)一日三餐送到房间; 
  3)我的卧室和书房收拾整齐,尤其注意,我的书桌只让我一个人使用; 
  ………… 
  你别指望从我这里得到温情,也别指望我指责你…… 
  当马蜜娃屈服之后,爱因斯坦在第二封信中又写道: 
   
  因为我不想失去孩子,并且也不想他们失去我,确切地说,也只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准备搬回去住。毕竟在发生了这一切之后,和你仍旧保持一种志同道合式的关系是做不到的。它将是合乎绅士规范的商务关系(loyales geschaeftliches Verhaeltnis),所有私人事务都应减少到最低限度……我可以向你保证我这一方会正当行事,学会像对待任何一个陌生的女人那样对待你。 
   
  大部分《爱因斯坦传》“非常震惊于这些‘苛刻条件’和‘冷酷无情的话’”。 
  这有什么好“震惊”的?这不是典型夫妻打架的气话吗?未必我们自己跟老婆打架时没说过同样甚至更过分的话?我们为什么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震惊”? 
  所有这些“震惊”,都是因为大家“觉得爱因斯坦是个圣人”。 
  其实他不是。而且他说了一辈子自己不是。可惜我们不招耳朵听。 
  1917年初,爱因斯坦在柏林肝病胃病齐发,差点了账,多亏罗爱莎殷勤看顾才从鬼门关中爬回。病好之后,罗爱莎升格为“不能解雇的雇员”。 
  可以入选“警世通言”的是,罗爱莎刚转正,待遇立马一落千丈。论到对待爱人,爱因斯坦比席勒可差远了。他连丁点儿感恩之心都没有。嫁给爱因斯坦之后,单是为教他习惯使用牙刷、梳子和肥皂,罗爱莎就奋斗了整整一生,而其收获是爱因斯坦的火冒三丈。在柏林,有一次爱因斯坦给罗爱莎写了个纸条:“如果我让你如此倒胃口的话,那就去找个合你胃口的男朋友吧!”落款是:“你的邋遢鬼阿尔伯特”。 
  不过,纵观爱因斯坦的所有女人,罗爱莎肯定最适合做爱因斯坦太太。卓别林曾这样描述:“她是个身宽体胖的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