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白媸Υ蟮乱嗳缡牵嬷谏Z邢欣虾蜕兴婀┙车母裕运担娴氖俏蘖恳迮ㄋ醭梢痪洹改衔薨⒚滞臃稹埂U飧龅览砦颐嵌�
我们讲净土经里头说了多次,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何以不可思议?隋唐时代祖师大德曾经有这样的开示,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以哪一部经能够承当最究竟、最圆满的代表?几乎各个宗派祖师意见都能够一致推崇《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可以做代表,称《华严》为根本法轮。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这个树的根,是这个树的本;一切众经(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是这个大树的干、枝、条、叶、花果,《华严》是这一棵树的根本。这个比喻很好!根本能够代表整个大树,能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
这个根本,能不能再把它归纳?能。把它归纳到哪里?归纳到《无量寿》。这为什么?因为《华严》到最后的成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没有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不圆满。於是隋唐大德们就说,《华严》、《法华》乃是《无量寿经》的导引,就是这两部大经(我们称为经中之王的这两部大经),引导我们入《无量寿经》。於是《无量寿经》就变成什么?变成《华严经》的归宿、《华严经》的总结,真的是第一之第一,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前清干隆时代彭际清居士,这是我们佛门一位在家的菩萨,他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这个话是他讲的,他有《华严念佛三昧论》,说得好,非常之好!《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还有小本《华严》,小本《华严》就是《佛说阿弥陀经》。这三部经是一部经,只有说得简略、说得详细,内容没有两样;只是在说法上有细说、有略说,内容完全相同,这不可思议!
《无量寿经》我们现在所读的本子,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这本子会得太好了,我一看到这个本子就生欢喜心,就非常的喜爱。前面讲了,可能过去生中有缘,虽然是夏老居士新会集的,可能这个新会集的,在过去世中我们有缘也都见过,所以见到这个本子好像特别的熟悉。他的四十八品,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是《无量寿经》的核心?我们展开经卷来读,当然是第六品,「发大誓愿第六」,这是全经的核心。这一品经是阿弥陀佛自己讲的,世尊为我们转述,字字句句都是弥陀所说的。四十八愿第一!全经都是讲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里头,我们再看看哪一愿是第一?这就不必我们去想,隋唐时代这些大德已经给我们说出来,第十八愿第一。第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这一句就显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最后四十八愿归到哪里?归到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句「阿弥陀佛」展开就是第十八愿,十八愿一扩大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细说就是全经,全部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再要细讲,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换句话说,《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是《华严经》的注解,《华严经》的细说。你从这样一个演绎归纳,你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六字洪名,内容是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经法,一字一句都没有漏失。受持这一句名号的功德还得了吗?不得了!锅漏匠有福,遇到真正善知识,指导他这个法门。你看看,三年就成功了,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了,每天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亲近弥陀,亲近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谁能比得上他?
讲经说法是接引初机,介绍佛法,领众念佛是直接教你成佛。所以我常常讲,念佛堂里面带领大家念佛的法师,比讲经法师超过太多太多。讲经法师是介绍,那叫真干,怎么能跟他相比!今天许多人不晓得事实真相,对讲经法师起恭敬心,对念佛堂领众的法师不能起恭敬心。这是什么原因?他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在经教里面,经历了五十多年的薰修,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对念佛堂念佛的,无论是出家法师、是在家的同修,我们是用无比尊敬的心来看待。不论他这一生能不能成就,他只要能进入念佛堂,这还得了!念佛堂,古人称为什么?选佛场。这个地方是超凡入圣的场所,无比殊胜的场所,我们要能认清楚,要真正能明了,决定不能够等闲视之,那我们自己有罪过。念佛堂领众的堂主的功德不可思议!只有真正的明了、认识,礼敬、称赞、供养的心才能够真正的生起来。
所以,讲经说法、实际修行,都要随众生根,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性,你能够随从,很容易成就。末法时期,世尊在《大集经》里面跟我们说过「净土成就」;换句话说,净土根性的人多,很可惜没有善知识来诱导,也就是说,他净土的因具足,缘不具足;有因没有缘,果报不能现前。所以,因必须要有缘,我们今天给大家要做最殊胜的增上缘,因缘具足,果德就现前了,这个果德是真正不可思议,我们一定要知道。然后你自己就知道取舍,我应当要走哪一条路,进念佛堂一心念佛,对了,你选择对了。如果有缘帮助众生,把这个殊胜法门介绍给大家,你也走对了。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成就,自己不成就不能成就别人。由此可知,真正如理如法的修学,是先成就自己,就是说先自己要把佛念好,取得西方极乐世界。就好像我们现在移民,这大家很熟悉,我们移民到哪一个国家,移民的签证拿到手,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这个时候我缓一点去,我再宣传那个地方好,有些志同道合的我们一起都去,我拿到签证了。没有拿到签证,你还没有把握,你天天在宣扬,不是自己在做真正功夫,到时候别人去了,自己去不了,那就错了。
自己去不了,你介绍不少人去,这是属於福德,你必定有人天很大的福报。但是你要知道,享受人天福报,你能不能保证你不迷惑?这个事情自古以来没有人敢保证的。悟达国师十世高僧,皇帝供养他一个沈香宝座,他就迷了。从这个地方是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警觉,现在这个世界真叫花花世界,比沈香宝座诱惑的力量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你能不迷惑?你在这个境界里头,你真的能不动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你能做得到?你要是没有把握,做不到,六道轮回你肯定不能避免。既然在六道,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这是肯定的。不错,你阿赖耶里面佛法种子不少,善根相当深厚,但是你什么时候遇到缘?
所以,李老师很感叹的说,这一生要不能够取得净土,你免不了长劫轮回。虽然将来这个种子一定会起现行,但是你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搞生死轮回,你要在六道里头吃尽苦头。这一点多想想,为什么不现在去?真正有把握取净土,没有别的,只要你能放得下,你取净土的障碍就没有了。障碍是放不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身体还在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绝不攀缘,随缘度日,一心念佛,念念相应,哪有不成就的!太平盛世,佛菩萨提醒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又何况是乱世!有什么好留恋的?有什么值得留恋?你真正想通、想明白了,那就叫看破,看破自然放下,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要紧。
「十无尽藏」在本经后面还有一品,我们还会详细的来学习。但是真正的无尽藏那不是十,无量无边的无尽藏,都等待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弥陀,亲近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到那个地方再去学!这一句我们就讲到此地。现在接著看经文第三段: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这是第三段总结。在总结里面,『四百亿十千』,清凉大师在《疏》里面跟我们说,「望前名号」,四圣谛品前面是名号品。「望前名号,一四洲有十千」,前面是讲四洲,这一品经讲娑婆世界,一洲有十千。「今一四天下,一谛亦有十千」,这个四谛每一谛有十千。「四谛历於百亿」,这有一百亿。「故有四百亿个十千」,这是把娑婆世界说四圣谛的头数给我们说出来了,也就是有这么多条,「四百亿十千名」。我们在此地每一谛只说十个名,所以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叫略说。但是实际,实际绝对不止「四百亿十千名」,实际是名称无量无边。就好像佛在经论上,常常给我们讲烦恼的头数,娑婆世界有八万四千烦恼,这八万四千真的有头数,你们看看《佛学辞典》,看看《教乘法数》,他给你列的一条都不少,真的是八万四千;八万四千还是归纳,实际上无量无边,说之不尽。
我们晓得烦恼在四圣谛里头只有集谛,烦恼属於集谛,你看有八万四千,展开来的时候无量无边,这是用归纳的方法。通常世尊在教学里面把烦恼再归纳,归纳为一百零八,这好讲了。一百零八对初学的人来说还是太多,所以古来的大德又把它归纳,归纳为二十六,这就好讲了。通常讲烦恼的头数总是讲二十六,这里头六个叫根本烦恼,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这是平常在教初学的时候,都用这个说法,《百法明门论》里头讲的。《华严》这个地方是跟我们讲真实的,真实的数字没有办法计算,无量无边。无量无边也好,二十六个也好,总的目标、总的纲领就是末后这一句『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这八个字重要,显示出一切诸佛如来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你要问他的目的何在?就在这一句,我们修学特别是要发心帮助这个世间苦难众生。
今天有两位同学跟我谈起,怎么样帮助儿童学习圣贤的教诲?我跟他讲了一个原则,也给我们所有同学们一起勉励,我们自己要不作圣人,怎么能教别人转凡成圣?我们自己不是孔子,怎么能教别人学孔子?我们自己不是释迦牟尼佛,怎么能教一切人学释迦牟尼佛?佛菩萨、圣贤人指导我们一个原则,我们自己做到了,才能帮助别人。所以要发大菩提心,作圣、作贤。为什么?不为自己,是为教化众生。孔老夫子是圣人,所以教出来的学生是圣人;释迦牟尼佛成了佛,教出来的学生也成佛了。世尊是究竟圆满的佛,他的学生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天台大师讲是「分证即佛」,真的能转凡成圣。
由此可知,我们教学生首先教《弟子规》,每一字每一句我们要做到。我们做到了,我们才能教他们,这些学生看到了心里面心悦诚服,他真的尊敬你、真的肯跟你学,这才能收到效果。我教你学,我自己不学,学生不服、不相信,打很多问号。尤其是现在年轻人,他的知识很丰富,他会给你打很多问号:你是不是来欺骗我的?你用的是什么心?你是什么意思?不能接受!只有自己用真诚心去感化。真诚心,那就是我所讲的,我统统做到了。所以先要自己成圣,先要求自己成佛,然后才能帮助别人,这是一定的道理。
我们现在自己学佛,我常常讲不多,要求不多,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定了五个科目:净业三福、六和敬、戒定慧三学、六波罗蜜、普贤菩萨十愿。五个科目我真的做到了,我真的能理解、真的能做到,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稳稳当当已经取得了。我有多余的时间帮助别人,极乐世界随时可以去,真有把握。凭什么?凭这五个科目,凭自己的信心。现在时间到了,「四圣谛」娑婆世界这一段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八六卷) 2003/8/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86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第二大段,「邻次十界,即为十段」。这一段经文比较长,我们先看第一段。第一段是「密训世界」,就是娑婆世界的东方,东方世界很多,佛说法,十方每一方举一个例子,我们看东方密训世界,请看经文: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密训世界中。或名营求根。或名不出离。或名系缚本。或名作所不应作。或名普斗诤。或名分析悉无力。或名作所依。或名极苦。或名躁动。或名形状物。】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苦集灭道」这个四大类,每一类名字都是无量无边,佛在此地也是为我们略举十个名称作为代表,希望我们从这些名称里面能够体会到佛陀的教诲,也能够认识到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一开头说,我们『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在娑婆世界的东方,『密训世界』,那个地方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