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印过两次,两次不同的注解。但是《华严经》的观世音菩萨这一章经,只有清凉大师的注解,所以两次的印行流通,《华严经》的注解是相同的,是清凉大师的。《楞严经》这部分就不同的,我一次是采取圆瑛法师的《讲义》,《楞严经讲义.耳根圆通章》,第二次印的是交光大师的《正脉》,这个不一样。《普门品》的注解我是采取谛闲老法师的,这是近代的注解;另外一个,采取个古注,《法华经大成》,我采取《法华经大成》普门品里头的注解。我印过两次,一种是古注,一种是今注,现代人的注解,便利於我们学习观世音菩萨。学习观世音菩萨,得学习观世音菩萨经典,能信、能解,依教奉行,落实观世音菩萨对我们的教诲,我们发愿求生净土,能趣极乐世界。
  念经不行,念而不能解,或者解而不能行,那还是能趣六道,顶多六道里面的善道。善道,你还得能行善才行,如果单单是口善还是不行;就是说,你能念经,能念不能行,你的口善,你的心不善,你的行不善。我记得有个公案,但是很模糊,不清楚了,好像是传记里头有。是个法师(是尼师还是法师,我也记不清楚),受持《法华经》的,一生念《法华经》,念得很勤,念得很熟,是个出家人。死了之后,第二世还是得人身,不错,是个妓女,这就已经退转了。因为前世一生受持《法华经》,她口里有莲华香,得这么个果报,口里头有莲华香气。这就是什么?口善,心行不善。总还算不错,没有堕三恶道,来生还得人身,但是来生已经退转了,女身,妓女。
  这个很值得我们警惕,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常常要想到,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将来感什么果?「能趣」就是感什么果报?想到这个地方,你不能不谨慎,不能不约束自己,因果可畏。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四六卷)  2003/11/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46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七段,西南方鲜少世界,苦集圣谛第三句:
  【或名远慧。】
  『远』是远离,『慧』是智慧,在集谛里头要这样的解释。这个「远」不能当做深远,深远的智慧那就好了,这是远离智慧,远离智慧就是愚痴,这个不能不知道。远离智慧,愚痴当家做主,那你的言行就造不善业,不善业招来苦报,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古大德秉承诸佛如来的教诲,诸佛如来教我们些什么?总结纲领就三句话。诸位同学要知道,真理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古今中外大圣大贤,说实在话,他们自行化他,你要是把它从纲领上来讲,几乎不可能超过二十个字,二十个字就是最长的了,这是真理。佛给我们讲的六个字,「性相、理事、因果」,这六个字就说尽了。
  「性」是宇宙的本体,「相」就是唯心所现,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从哪里来的?心现的,就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是根源。你彻底明白了,你就成佛了,我们就不称你凡夫,称你作佛,称你作如来。你不了解、不通达、不明白,叫你做凡夫。由此可知,佛菩萨是明白人,凡夫是个糊涂人。佛教我们第二个是「理事」,理事是唯识所变;性相是唯心所现,理事就是唯识所变。为什么会有十法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相同?境界里面有顺境、有逆境,人事环境里面有善人、有恶人,那是唯识所变。识还是自己,不是别人,识是什么?性起作用,就叫做识。第三教给我们「因果」。你知道因果,你的心就清净,这是佛门里面常说的,随缘而不攀缘。随缘是佛菩萨的生活,是高度智慧的生活,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随缘不攀缘;凡夫是攀缘,不知道随缘。普贤十愿里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两愿都是讲随缘,随缘才能成就功德,那是智慧;攀缘是烦恼,攀缘是愚痴。攀缘是你心里头想「我要想怎么做怎么做」,这是攀缘。
  现在的世间人真正是佛经上所讲的可怜悯者,可怜在哪里?要用我们一般的话来说,心里(现在人讲头脑里面)装的垃圾太多了,这些垃圾都是有毒的,都是伤害自性的,与性德完全相违背。伤害身体,伤害精神,使你不断的向下堕落,大幅度的堕落,自己完全不知道,以为自己天天做的都是好事。为什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我们细心观察,真正的原因就是不学,不好学。能不能怪他?不能怪他,上一代就没教他。佛菩萨实实在在慈悲,你看《无量寿经》上讲的,「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就是上一辈没教他,他沦落到这个样子不能怪他。我们读这句开示、这句经文,我们感触很深,一个是自己可怜,众生可怜,先人没有教导;第二个感触是童蒙养正的教育重要,教学要重视在童年,长大就不能教了。《三字经》上讲得好,「性相近,习相远」,这两句话是孔子说的,在《论语》里面。性本来是相近的,习惯那就远了。性是真实智慧,你要不教、不学,把真实智慧远离了,智慧的反面是无明、是愚痴。古人又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就像天性,以后改,难!太难太难了。
  所以,中国古时候,就连乡村里面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的人家都知道教小孩。在古时候,读书、识字的机会不多!妇女不认识字的太多太多了,我母亲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像我们这一代的上一代的人,父母读书的不多,尤其母亲,很可能都没有念过书,心地厚道,从小老人教的。什么是教育?教你怎么做人,所谓洒扫应对,人情世故他通达、他明了。日常生活当中累积的经验,过去社会教育是戏剧、歌舞、音乐,这有机会常常接近,里面的内容都是教育,使一般大众没有机会上学的、读书的,也能明理。这种现在讲的是文艺,文艺的演出都能够遵循孔夫子所说的原则,「思无邪」三个字;换句话说,艺术表演的内容是正知正见,决定不能有邪知邪见。用这个来教化这一个国家,教化天下,印象深刻,表演的方式!现在这些逐渐逐渐消失了。昆曲、京剧,遍及中国各个地方的戏剧,你仔细观察它的内容,教什么?教忠孝节义,教善因善果、恶因恶报,教这个,给人有很深刻的印象。中国旧的小说也是演的这些。所以他们老一辈的人的教育从哪里得来的?从这些地方得来的,他再教他的儿女,教他的子弟,从小教。有机缘,从小上私塾读书,读圣贤书,他头脑清醒,不复杂。
  现在的社会是个大染缸,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大概到十六、七岁,那时候交通闭塞,资讯没有,某个地方出了事情,距离我们不远,三、四十里,大概三、四天之后才知道,那边有人来说那儿出了什么事情。不像现在,现在全世界哪里出了一点事情,报纸、电视立刻就播出来。有没有好处?好处、不好处统统都有。好处是资讯发达,你立刻就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不好处是头脑里装的东西太多,太复杂了!这些东西不是智慧,这个要知道。智慧从哪里生的?智慧从清净心生的,心地愈清净,智慧愈增长。戒生定,定生慧,古今中外,无量劫来,这是不变的一个道理。我们接触的东西多,了解的东西多,这叫常识,你的常识很丰富,没有智慧。佛讲的是你很聪明,世智辩聪,跟智慧不相干,你还是常常会做错事情。智慧不会,智慧有决断的能力,因为他通达性相、理事、因果,这叫真智慧。对人对事对物,都能够做到恰到好处,能够做得叫人皆大欢喜,这是真实智慧。
  我们今天在这个地方读到这个名号,我们感触很深,现在这个时代确实距离真实智慧,也就是距离「戒定慧」愈来愈远!戒定慧的反面是贪瞋痴,我们冷静观察现在社会,每个人(从小孩到老人)是不是贪瞋痴在增长?戒定慧没有了,佛家现在在经典上讲的「戒定慧」,文字而已,没有人去做。我们学院前两年的学习偏重在戒学,这是我们提倡,有没有效果?那还得看事实,研究讲解没有用处,要落实。古人所谓「讲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行得一寸,你真的是进了一步,你进了一寸;说得一丈有什么用处?你自己一分一厘进步都没有,等於零。从前李老师常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不能了生死,不能脱轮回。
  我们知道这个事实,才晓得要真修。真修,聪明人、真有智慧的人,就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根本是心、是念头。《无量寿经》上教给我们,根本修五个字,就在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五个字。《无量寿经》真的不可思议,果报是「大乘、无量寿、庄严」,那是果报。这几个字是讲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包括一切诸佛的报土,我们讲一切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就是大乘无量寿庄严。这样殊胜的果报,它有因,怎么修成的?因就是经题后面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学,持戒的人心清净;平等是定学,平等心里头就没有高下,没有起伏;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佛法僧三宝,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这个题里头的意思,三学、三宝具足。
  我们有没有真的去学?这部《无量寿经》讲的什么东西?就是讲的「大乘无量寿庄严」,果德;「清净平等觉」,修德,修因证果。我们天天学习有没有真的学到?这很重要,不能不检点,不能不反省,我学到什么东西?我得到什么受用?我有没有进步?一年一年的看,非常明显。今年比去年有没有进步?没有进步,白修了。这个月跟上个月做个比较,有没有进步?我们凡夫能做到一个月跟一个月不一样,就很难得。如果一个星期一个星期比较,一天一天比较,那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我们普通人能够做到一年比一年进步,一月比一月进步,就很了不起,你在这个世间真的没有白活。到月月不一样,佛经上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孔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你就真正得到,你证得了。
  你的心理改变了,这个心一改变,古人常说「诚於中则形於外」,你的形相变了,我常讲相貌变了;你体质变了,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心清净,相貌清秀;心慈悲,相貌慈祥;清秀、慈祥,充满了智慧;身体干净、健康没有毛病。所以现在医学界,有很多医生也在讲心理健康,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心理健康的人,纵然得病,很容易治好;心理不健康的人,纵然没有病也像有病的样子。佛在经上讲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相貌是法,我们的身体是法,我们的生活环境是法,这一切法从心想生。佛教我们想佛,特别是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头教给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就是想。
  所以,经要熟读,为什么?你起心动念想佛在经上教导我们的,佛在经上所讲的道理、教训、境界,想这些,常常想就入佛的境界,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了。你要不肯认真学习,你天天想的是什么?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所以,你要不是忆佛念佛,你的心是轮回心,轮回心当然造轮回业。轮回业里面即使善业,说个老实话,你最高也不过是生忉利天而已,忉利天以上,你去不了!为什么去不了?你心不清净。忉利天以上的要清净心,心愈清净层次愈高。忉利天的标准是善、是福,你修善、修福,最高到忉利天,出不了三界。但是你要知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天人有寿命,天福能享尽,享尽的时候,你阿赖耶里头的恶业种子遇到缘起现行必定堕落。我们在经上看到这个例子,色界天人、无色界天人,寿命到的时候堕三途、堕地狱,这就是古人所谓「爬得高,摔得重」。你要问为什么?佛在经典里面把这种理事讲得都很透彻,你去读经就明白了。
  佛菩萨、善知识,他们起心动念不为自己,总是希望帮助别人觉悟,帮助别人回头,帮助别人提升灵性,这称为善知识。不能够远离智慧,智慧实在讲就是代表性德。能够接近性德,这条路是光明的,这是佛道,这是圣贤的大道;背离自性,恶道!儒家教学是顺著圣道走,但是方向是正确,没有达到究竟,要达到究竟,就走出轮回了;方向是正确的,目标很模糊。儒家讲成圣成贤,这个圣贤,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干净!儒家教人「择善固执」,固执是执著,他不善的不执著,善的他很执著,所以他不出轮回。最近我们从接近这些灵媒,听说孔老夫子在忉利天,细细读读《论语》,我们相信,天道!不是佛道。执著真的断掉了,分别淡薄了,才能超越六道,这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