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001-1200集-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为先导,没有愿怎么会有行?你看世间人,天天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什么力量在推动他,叫他那么认真努力拼命去干?跟诸位说,世间人那个勤奋的动力,两个字「名利」,不是求名就是求利,名利在推动。佛菩萨名利看破了,他不要名也不要利,什么力量推动他?菩提心、四弘誓愿在推动他。所以不能没有大愿,没有大愿就没有大成就;愈小有小成就,愈大有大成就,你的成就跟你的愿力决定成正比。大愿有了,大愿真的发了,发了你要落实,佛家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大慈大悲!示现大慈大悲的相,演说大慈大悲的教,教化众生,大慈大悲必定落实在四摄、四无量心、十波罗蜜,非常具体。
  「四摄」是佛菩萨教导我们,与一切众生(这个一切是包括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众生)交往的方法。四摄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与一切众生往来必须遵守的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第一个就是「布施」,这个地方的布施跟十波罗蜜、六波罗蜜的布施意义不相同,这个布施是交际应酬,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人与一切众生的往来。我们今天讲的请客送礼,这是属於布施,小小的礼物,出之於真诚,礼物都非常适用。
  我们跟一切畜生道,跟它们往来,最重要的礼物就是饮食,有些动物园开放的,动物吃的饲料你可以在附近买,你去喂它,这是四摄法里头的布施。有些动物园管制很严格,不能让游客随便喂东西给它吃,那怎样布施?你布施的食物或者布施的钱财,布施给动物园,让动物园管理人员买饲料喂动物,他代你做,都是的。家庭厨房里面小动物很多,古人说得好,「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从前这个灯是油灯,飞蛾看到灯光它就来了,往往在这个灯里被烧死,现在这个电灯没有关系了,而且现在一般窗户都做纱窗,飞蛾飞不进来。为鼠常留饭,想到它,它要吃,要布施,常常要为别人想。
  这两天我听到我们学院有些东西失窃,好像是我听讲是酒精,被小偷偷去了。我们应当在这些地方贴一个告示,他们要需要,问我们要,我们会赠送给他,这样就好,我们会帮助他;偷窃是很不好的行为,你有需要的时候,你来找我们。贴一个告示告诉他,他以后看到了,他就不会再偷了。他需要的时候,他问我们常住要,我们会布施供养,这个好,我们对他们并不责备。他为什么偷?逼不得已。我们知道众生苦,我们自己节省一点,对他们就多帮助一点,希望这个社会能够提高社会的道德观念,提升人与人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我们带头,全心全力帮助大家,这是四摄法落实。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我们所作所为,对这个地方、对这个社会决定有利益的,没有利益的我们决定不做。
  「四无量心」是帮助你拓开心量,慈悲喜舍,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把心量拓开。想到自己更要想到别人,想到这个世间许许多多苦难之人,於是我们的生活需求是应当要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吃得饱,穿得暖,够了,全心全力求学办道,随顺经论的教诲。经论教诲,我跟诸位说过很多,经论教诲就是性德的流露。佛菩萨是明心见性的人,心性我们跟佛菩萨没有两样,无二无别,他心性里头流露出来的,就是我自己心性流露出来的。我现在烦恼习气很重,障碍了性德,他烦恼习气断掉了,性德完全显示出来,我跟他学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真搞明白了,所有一切疑惑就断了,自自然然能够欢欢喜喜依教奉行。
  「十波罗蜜」前面讲得很多,但是你一定要懂得这十波罗蜜是对治我们十种严重的烦恼,布施对治悭贪,持戒对治恶业,忍辱对治瞋恚,精进对治懈怠,禅定对治散乱,你统统都要懂。由此可知,这十波罗蜜是性德,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不是从外来的。我们现在因为有烦恼习气障碍,这十种大德大能迷失了。现在佛教导我们,让我们觉悟,我们远离障碍,悭贪障碍布施,恶业障碍持戒。我们明白之后,我们修布施对治无始劫以来的悭贪烦恼,持戒对治无始劫以来的恶习气、恶作。你懂得这个道理,你才会认真学习,这都是恢复我们性德的方法。
  前面讲的,这是主修的,三十七道品助修,非常重要,帮助你,帮助你的法身,帮助你的智身,帮助你的大愿,帮助你慈悲、四摄、十波罗蜜。我在过去讲三十七道品,这个三十七条分作七个科目,「四念处」帮助我们看破,「四正勤」帮助我们断恶修善,「四如意足」帮助我们放下,这三条是助道法里面的最初方便。如果我们说:很难看破,很难放下!你就用这十二法,这三科十二法,念处、正勤、四如意足,你真明白了,真懂得了,福慧双修。
  后面这一段非常重要,我们很感谢长者慈悲开导。「从初发心,根本法身本不动智体上,用资万行」,这教我们怎么用功,怎么修行。真正发心,你就是初信位的菩萨,不要认为这个地位很低,你已经转凡成圣了。十信是小圣,真的是圣人,为什么?他虽然没有出六道,决定不堕三途,这是圆教大乘十信菩萨,初信到六信没有出六道轮回,七信出六道轮回了。因为第七信他断烦恼的功夫跟小乘阿罗汉平等,阿罗汉脱离六道轮回,住四圣法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七信、八信、九信、十信,十信位前面六个没有出六道,后面四个出了六道,他在四圣法界。修成功了,像前面说见道入位了,他就住一真法界,就脱离十法界,我们称他作小圣。
  初信位的菩萨断证功夫等於须陀洹,小乘的须陀洹,我们知道他证得位不退,就是再也不会退回来当凡夫,他不会退。往后慢慢向上提升,但是初信位的菩萨智慧超过须陀洹太多了,须陀洹不能跟他相比,只能说断烦恼是一样的,统统都是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他的见解正确。初发心!修行所依,「根本法身不动智佛体上,用资万行」。万行是什么?万行是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你处事待人接物;或者我们总的说一句,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确确实实就像交光法师讲的舍识用根,你的修学进展快速,为什么?真会了。
  念念不离根本法身,行行不离不动智佛。那就是说你在日常生活境缘当中,与六尘接触,你能够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干什么?用功,就用这功夫。什么境界绝不回避,为什么?都是好境界,顺境好境界,逆境好境界,善缘好境界,恶缘还是好境界,都来资助我,用资万行;都是来资助我,让我在这里头觉悟,让我在这里头练功。这个功夫就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练这个。生活方面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快快乐乐,示现这个相,教化一切众生。
  有些众生在这个境界里头,逆境恶缘受不了,我表现给你看,我受得了,这就是教化,这就是大慈大悲,自行就是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不是二,不是分作两桩事情,一桩事情。有人的时候,我们要做得很像样子,教人。没有人的时候,一样要谨慎,不可以放逸,为什么?没有人,还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众生,这个要懂!不是没有人就可以懈怠,就可以随便一点,不可以,有鬼神在。你要是懈怠放逸,你怎么对得起鬼神?永远是诚敬,谨慎,不放逸。
  底下一节,「悲愿参融,互为资熟」。悲是慈悲,愿是你的弘愿,就是四弘誓愿,相互参融。悲帮助你的愿,慈悲帮你的愿,你的愿力帮助慈悲,慈悲跟愿力融成一体。「法身资行,使令无染」,法身是根本智,法身就是法性,就是真性,能现虚空法界之体,现在哲学里面讲的宇宙本体。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法身,称之为法性,名称很多,都是哲学上讲的本体,能现能变。我们日常生活行为,起心动念,意的行为;言语,口的行为;身体动作,身的行为,三业行为都能够与法性、法身相应,就不会有染污了。这个相应是自自然然,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使令无染。如果不随顺法性,你就染污。
  随顺法性是什么样子?十波罗蜜。随顺烦恼习气,那就是悭贪、恶业、嫉妒、瞋恚、懈怠、散漫,这随顺烦恼。随顺法性,随顺法身,自自然然的是布施、供养、持戒、忍辱、精进,自然的,没有一丝毫勉强在里头。不但没有丝毫勉强,说老实话,没有丝毫意思在里头,完全是一个自然的运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的。所以法身资行就是随顺自然,离妄想分别执著决定没有染污,也就是随顺诸法实相,随顺宇宙人生的真相,怎么会有染著?宇宙人生真相是什么?「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你可以很欢喜自在的受用,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诸佛如来一真法界的生活样子。真正契入纯净纯善,修学到这个境界,你想想看,他能不入位吗?
  没有入位之前我们要懂得,我们学《华严》真的是非常幸运。虽然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凡夫,我们一品烦恼也没断,难得有这个机会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如果把心量扩大,我们来做,纵然不能入十住位,十信位没有问题。要能入十信位,我们念佛往生净土有把握。即使你入到初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已经不在凡圣同居土了。在哪里?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那是连初信位都不到的,初信到十信都是方便有余土;如果你要入位了,初住,初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不一样!所以我们念佛人,《华严》对我们是大有帮助,《华严》真的帮助我们放下身心世界,帮助我们契入一乘。我们的主修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大方广佛华严》是我们的助道品,帮助我们提升品位。
  「行资法身,使令纯熟」,你看看这互相帮助,法身资行,行资法身,就像什么?看破资助放下,放下资助看破,相辅相成,不断向上提升,这里头乐趣无穷,法喜充满。我们要自己庆幸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遇到究竟圆满的一乘大法,这个机缘要抓住,决定不能放过,在这一生决定有不思议的成就。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一七卷)  2003/4/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17
  诸位同学,我们还看这一大段李长者的开示,请接著看。
  「五位中,各各立十个佛果,十个菩萨,明随位进修中,约自行所得处佛果菩萨行果立名」,我们看这一段。五位这是大位,说五位把十信也都包括在其中,我们现在正读的这一段。十信一直到十地,每一个大位里面都分十位,所以各各立十个佛果,十个菩萨。这是说明随位进修中,就自己修行所得处立的这个名号,我们可以说这个名号是相应的。与果德相应的立的名号是佛名,与因行相应的这个名号是菩萨名。
  由此可知,佛名、菩萨名实实在在它是我们修学指导的纲领。正如同我们这个世间,我们所遇到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不是随便立的,名号是什么?佛哪有名号?佛菩萨都没有名号。所有名号都是因此时此处,这些众生进修中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我们讲是教学的纲领。此时此处的众生缺少慈悲心,所以佛门里头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为什么不说真诚为本?为什么不说清净为本?为什么不说般若为本?偏偏说慈悲?我们晓得名号是这个阶段修学对治的大根大本。这个阶段的众生没有慈悲心,所以佛就提倡慈悲,我们懂这个意思。
  菩萨是我们修行的德目,地藏菩萨代表「孝亲尊师」,古时候很重视。世尊的法运一万二千年,现在才过三千年,但是在这一个世纪,伦理道德大幅度的衰退了。於是我们深深体会到,释迦牟尼佛确实神通广大,对於末法时期的众生(这个时间长,一共有一万年),他清楚得很。这个时代在演变,伦理道德没有人维系了,特别提出地藏菩萨来表法。而且在《地藏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将来释迦牟尼佛的法运灭了,这一万两千年之后灭了,弥勒菩萨还没有出现,这当中时间很长,《弥勒下生经》里头告诉我们,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么长的时间,这个世间没有佛出世。
  我们晓得没有佛出世,就是没有伦理道德了。人无不是随顺烦恼习气,这个世界才真正是堪忍世界。「娑婆」是梵语,意思是堪忍,太苦了,你能忍受得了。现在这个堪忍,说老实话,在二十世纪初叶真的还不怎么感觉到;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