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氏家族全传-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工人,还曾到阿尔塔金矿厂当过一阵子矿工。1933年,他又回到那个小火车站,
在车站附近的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当工人。由于他在工作中不怕吃苦,积极肯干,不
久便被提升为技师,并代表工厂领导参与了厂内工资冲突委员会的工作,在党内还
担任过支部书记。1934年,蒋经国被提升为副厂长,并兼工厂报纸的主编。
  1934年春的一天夜里,蒋经国因为加班,忙到夜里门点多才下班。回宿舍的路
上,他突然看到一个大汉挡住了一位俄罗斯姑娘的去路,图谋不轨。蒋经国见此情
景,即上前阻拦,救出了那个姑娘。
  那个姑娘就是后来同“尼古拉”同志缔结姻缘并白头到老的蒋方良女士。蒋经
国“英雄救美人”,一下子得到这位异国少女的青睐。
  从此以后,蒋经国与这位俄国少女的感情日渐深厚。由于两人同在一个工厂工
作,又同是共青团员,加上志趣相投,双方很快”就一同坠入了爱河。
  蒋方良女士原名芬娜,是个孤儿。他父亲原是俄国的有产阶级,十月革命后变
成了小康之家,靠劳动收人维持生活。芬娜金发蓝眼,有一股俄罗斯少女特有的魅
力,使蒋经国为之倾倒。
  1935年3月,在悠扬的“国际歌”声中,这一对异国情侣结下了白首之盟。证婚
人是后来任国民党“立法委员”的王新衡。
  芬娜与蒋经国结婚以后,在苏联的两年中,夫妇二人一直过着比较安逸的生活,
那时蒋经国的月收入为700卢布,算是上中等水平。同年年底,他们生下长子,俄名
爱伦,(即蒋孝文);次年再生一个女儿,俄名爱理(即蒋孝章)。那时的芬娜小
姐,是绝对不会想到有一天她会成为台湾的“第一夫人”的。
  就在他们婚后的第二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这一事变,可称为
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也给蒋经国夫妇的个人生活带来戏剧性的变化。
  因为蒋经国赴苏已十余年,除开始两年还给家里写过几次信之外,自1927年以
后,他再也没有同国内联系过。遭蒋介石遗弃但“离婚不离家”的毛福梅曾多次向
蒋介石催要儿子,蒋介石也通过各种渠道多方打探儿子的消息,都没有打听出什么
结果来。“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作为中共谈判代表,曾与蒋介石共叙同事之宜。
闲谈问,蒋介石流露出念子之情,说“经儿赴苏十余年,现在杳无信息,他生母日
日烧香许愿,盼望儿子早日回家。唉!12年不见面了!”父子之情,非干政治,周
恩来基于人道主义,当时就答应尽力帮助打听经国的下落。力争促成他回国与家人
团聚。另外“西安事变”之前,即1936年初,蒋廷出任中国驻苏大使,当时蒋介石
也曾委托宋美龄转告这位新任大使,希望他帮助寻找蒋经国。
  时隔不久,周恩来通过中共驻莫斯科的代表把蒋介石的思子之情转达给斯大林。
斯大林考虑到当时中国与苏联、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微妙关系,遂接见了蒋经国,并
同意放他回国。
  1937年3月,蒋经国27岁生日的前几天,国民党政府驻苏大使蒋延敝突然会见蒋
经国,说苏联政府已决定把蒋经国夫妇送回中国,并特地举行了一次欢送宴会。几
天以后,3月25日,蒋经国带着自己的妻子踏上了归途。12年半的异国生活,从此结
束了。
  1925年到1937年,12年的时间,蒋经国在异国他邦度过了人生最绚丽的青春年
华。往事历历如昨,不堪回首。然而,一想到马上就要回到阔别12年的祖国,一种
难以名状的兴奋之情油然而生。想到父亲当时在国内的地位,隐然间,“太子”的
美好前程正在向他招手几许快慰、几许依恋、几分憧憬、几分苦涩与甘甜……
蒋经国百感交集、五内沸腾,他从心底深处发出一声轻轻的呼唤:祖国,我终于要
回来了!
  对于蒋经国的妻子芬娜来说,中国是一片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土地,出于对丈夫
至诚的爱意,她是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踏上去国离乡的旅途的。
  踏上中国的土地以后,一路所见所闻,芬娜无不感到新奇。这位俄罗斯女人初
次离国,一心只憧憬一个新的天地,但是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语言和习俗都有许多
障碍,在宗教方面难处更多。俄罗斯民族大都信仰东正教,在礼拜仪式和信仰心态
上都与基督教不同,而蒋家信仰的正是基督教。为了宗教问题,芬娜足足花了3年时
间才逐渐调整过来。
  更不习惯的是饮食。上海、浙江一带的中国厨师,善于做腊味很重的江浙菜,
芬娜嫌菜的味道太成,常常吩咐煮淡一点。在苏联国内,吃乳酪、夹一片黑麦面包、
或红烧一盘马铃薯,很简单的一餐就够了。她没想到中国菜的名堂那么多,有时筵
席一桌竟上来几十道菜。
  也许是由于这诸多方面的原因,芬娜来到中国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少在公共
场合露面。直到蒋经国就任“总统”,芬娜成了名副其实的岛内“第一夫人”,民
众对她仍相当陌生,除了知道她是俄国人外,其他所知甚少。而她也很少抛头露面,
是一位相当神秘的女人。
  1937年4月28日,是蒋经国还乡省亲的日子,奉化溪口镇的主要街道挂满了横幅
标语:“热烈迎接蒋经国先生还乡!”离家时,蒋经国还是个15岁的少年,如今却
是携妻眷、带家小的青壮年了。一念及此,蒋经国怎不感慨万端!
  当蒋经国一家乘坐的汽车驶进溪口镇时,手执彩旗的武岭学校师生一拥而上,
鞭炮声、欢笑声把溪口古镇都震动了。车到丰镐房大门口,蒋经国敏捷地跳下了汽
车,向迎候在门口的亲朋好友依次行礼,并将爱妻及孩子介绍给大家。然而在欢笑
的人群中,独不见朝思暮想的母亲,蒋经国的笑容渐渐凝住:怎么到现在还见不到
妈妈?莫非是她老人家生气了?
  毛福梅的确有几分气。她认为,儿子回来应当先看看娘。一别12载,娘想儿都
想出病来了,哪怕早一分钟见到也是好的啊!可是,这个“不懂事”的儿子到了上
海都不急着回乡,而是住在那里忙着与那些不相干的人周旋,害得老娘熬了星星又
熬月亮地苦等。
  其时,毛氏有所不知,蒋经国也是身不由己。
  蒋经国携妻子芬娜、儿子爱伦(蒋孝文)乘船抵达上海后,才知道父亲已另娶
了宋美龄为妻。他一下船,立即陷入了父亲精心布置的包围圈。陈果夫、陈立夫、
张静江、杜月笙等人轮番给这位“太子”做思想工作,劝他说“认下”蒋介石这个
父亲,再认下宋美龄这个“妈妈”,然后再回溪口去探望生身之母。在众人的劝说
下,蒋经国总算“想通了”,他决定先去向10年来一直被自己视为“敌人”的父亲
请安、告罪、赔情。他之所以如此决定,并不仅仅是出于骨肉亲情的考虑。当时的
蒋介石已经决定接受“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被
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所掩盖,呈现“转变”的迹象。父亲可以变,儿子为什么不可
以变呢?于是,蒋经国决定求得父亲对自己的宽容,他以先行开口称呼宋美龄为
“妈妈”的良好表现,获得了蒋介石的宽容。父子相认之后,蒋经国表示愿意在国
内工业建设上略尽绵薄。蒋介石也就顺水推舟,让他先到溪口去“补习国文”,其
他的事放一放再说。这样,蒋经国才如蒙大赦,急忙打点行装,奔回家乡来看望阔
别12载的高堂老母。
  毛福梅的心里埋怨儿子失礼,不由得犯起了女人家的“小性子”,她想考验一
下儿子,看看他究竟还认不认得亲娘。于是,她事先把她的亲姐妹、义姐妹、兄嫂、
小姑、大姑等等都请到佛堂里来,团团坐下,只等经国过来,要考较他还认不认识
亲娘。可惜,她设计得挺好,到头来却是白费了心思,因为当她一眼见到门外那个
方面大耳、被自己朝思幕想的亲骨肉时,她心中的怨愤、气恼,所有的精神防线立
即就崩溃了。当下毛福梅热泪如泉,蒙住了双眼,只觉得一个热呼呼的人影扑了上
来,跪倒在自己膝前,并听见一声便噎着喊出的“娘”旋即母子二人抱头痛哭。
一时举座皆啼泣有声,屋子里溢满了浓浓的亲情。芬娜与经国长相厮守,已经学会
了不少常用汉语,遂泪眼上前盈盈一拜,叫了声“婆母”,又代儿子叫了声:“拜
见阿娘。”
  毛福梅这才止住了哭声,慌忙把跪在地上的芬娜母子拉了起来问:“这孩子叫
啥名字?”经国在一旁答道:“在国外叫爱伦,阿爹说,回到祖国要按中国的习惯
取名,阿爹替他取名叫孝文。”
  毛氏又问儿媳名字,经国代答:“她在苏联名字叫芬娜,阿爹替她改名叫方良,
蒋方良。”
  毛福梅熬了12年,终于苦尽甘来,把宝贝儿子盼了回来。按奉化风俗,游子携
卷来归,必须补办婚礼,否则族众不承认这桩婚姻,子孙就没法进宗谱了。蒋经国
为讨母亲欢悦,欣然同意补办喜宴、重做新郎。于是择定黄道吉日,经国与方良按
中国传统习俗补行婚礼仪式,了却了母亲的一桩心愿。
  经国携妻挚子返回溪口,按照蒋介石的安排,住进了武岭崖侧的一幢名为“小
洋房”的别墅式建筑。这是蒋介石为了清除经国旅苏期间所受的思想影响而替他安
排的修身养性之所,老蒋不论初衷,他要按照自己既定的模式重新教育儿子,以便
将来有一天能够“子承父业”,替他们蒋家王朝坐江山。
  蒋介石聘请徐道邻做经国补习国文的教师,并把当年顾清廉亲自圈点过又送给
自己的一套《曾文正公集》和朱子《通鉴纲”目》、《阳明全书》等送给经国,让
他潜心研读。此外又请了一位姓董的女教师,专门负责教授蒋方良学习中文。
  小洋房周围环境极为幽雅,依山傍水,古木参天,的确是一处上好的修身养性
之所。蒋经国读书之余,常常偕妻子游山玩水,领略家乡的大好河山。有时还骑马
到葛竹、萧王庙和岩头等地去拜望长辈。
  奉化溪口以南十五公里的岩头友称岩溪,千载古村,钟灵流秀。旧有“岩溪书
屋”四字的门额,款署“晦庵”,是南宗朱熹(号晦庵)为浙东儒学提举出巡过境
时所题。宋元间隐居邻村榆林的著名文学家戴表元诗云:
  “已扫轩前壁如练,
  待宾醉墨照岩溪。”
  林首的西峰寺,是创建于唐代的十方禅刹,明代名士罗抱灵曾在此隐居讲学。
村口有“狮象守门”的形胜,狮山、象山分峙左右。晚清时善作的大字、“名冠两
浙”(翰林孙镪的评话)的书法家毛玉佩所作“石泉”两个大字,凿于象山临溪的
石壁上,笔锋苍劲。由此而人,便是蒋经国的外婆家毛姓世居的岩头。
  岩头是在山峦重叠间的一个长谷,一弯溪水,岩上奔流,破村而出。居民分居
两岸,村首到村口,石版砌成的平桥有三,拱桥有一,往来便利;上村的街道在溪
之东,下村的街道在溪之西。昔时就有钱庄、南北杂货、绸布、粮食、糕饼、中药、
鱼、肉、烟、酒等大小店铺二三十家,是附近数十个山村的供销集镇。货物运输,
全靠肩挑和竹筏载运。
  岩头和附近的石门等山村的居民,毛姓居多,都是同宗。宋时迁自江山石门乡,
后裔繁衍,秀士名宦,代不乏人,有一“父子登科”的扁额,至今犹悬于岁时祭祖
先合族共有的大厅堂上。出身于此地毛氏族内的近代人物有:毛思诚,是蒋介石十
六岁在岩头读书时的塾师,在蒋介石得势后,历任至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撰
有《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卜书。毛景除毛景彪昆仲,都毕业于陆军大学。
毛景麟北伐时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交通处长、军长和军参谋长;毛景彪任“国
防部”第一厅厅长。毛邦初、毛流初昆季,毛邦初毕业于黄埔军校二期,曾任杭州
览桥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副总司令;毛流初,毕业于金陵大学、船空军校二期、
美国空军参谋大学,曾任国民党空军第四大队长、空军第四军区副司令,去台后任
“空军作战署”署长,“空军学校”校长、“国防大学”教育长、“国防部”参谋
次长、“空军作战司令部”司令、“联勤”副总司令,现任“民航局”局长。毛景
彪的长子毛高文,也在台湾,现任台湾“教育部”长。他们都是蒋经国外婆家的同
宗本家。蒋经国初回家乡,就常常到岩头去与这些亲旧们叙谈。同他的父亲一样,
蒋经国的乡土观念和亲情观念也很重,回国后,他每次回到溪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