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介石大吵大闹,对蒋说:“你不要汪先生干,汪先生就不干,为什么要派人下此毒
手。”
这次刺杀汪精卫,确实不是蒋介石干的,蒋对此事也是满腹狐疑,不知是哪一
路人物来干的这件“我国历史上政治暗杀稀有之重大案件”。蒋介石特地把江派人
物陈公博等人找到中央军官学校,告诉他们:“这件事不是我们自己人干的。”蒋
介石还立即把特务头子戴笠召来训斥:“人家打到中央党部,你还不知道。每月花
上几十万元,就让出现这类祸事吗?限你3天之内把指使者缉获,否则要你的脑袋。”
国民党六中全会行刺案,是华克之、孙凤呜、张玉华、贺坡光这四位血气方刚
的爱国青年在一起组织策划的。他们的目的是刺杀蒋介石。他们一致认为,蒋介石
是出卖民族利益的总头目,蒋介石一贯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攻城掠地、
杀戮中国人民的日本帝国主义,不惜拱手作揖,把大好河山连同子女玉帛一律奉送,
回过头来却露出一副狰狞面目,对处在水深火热中不甘驯服的民众进行血腥镇压。
他们不能眼巴巴地看着成千上万的爱国志士白白牺牲,需要行动起来。这四位爱国
青年想出一条妙计,在南京组织晨光通讯社,充当新闻记者进入中央党部,以便刺
杀蒋介石。
组织晨光通讯社刺蒋的主要负责人是华克之,他早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曾
任南京学联理事,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任国民党南京市党部青年部长。江被刺后,戴
笠悬赏十万重金,沈醉亲自出马,也没有捉到他。1937年,华克之在海内外通缉追
捕中进入延安,翌年经廖承志介绍加入共产党,此后华克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中出生入死,为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许多出色的贡献。
孙凤鸣,江苏徐州人,早年跟随父母到东北经商,建立起小康的家业,遭九·
一八之变而倾家荡产。后他逃入关内投军,在淞沪战役中曾任十九路军排长。孙凤
鸣接受刺蒋任务后,就下定了牺牲的决心,事前他先吞食了鸦片烟泡。在即将杀身
成仁的前夕,他向战友们告别,慷慨而诵《易水之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
一去兮不复还!”
孙凤鸣被卫士击中要害,流血过多,送医院后濒临死亡。南京当局为从孙凤鸣
口中得到刺杀行动的线索,每小时给孙注射强心针10次左右。宪兵司令谷正伦、警
察厅长陈体、内政部长陶履谦等都亲自守在病榻前,追究孙凤鸣受谁指使。孙凤鸣
承受肉体撕裂的痛苦,迸发出最后几句凝结着正义和血泪的话:“我是一个老粗,
不懂得什么党派和主义,要我刺汪的主使人就是我的良心”,“请你们看看地图,
整个东北和华北那半个中国还是我们的吗?六中全会开完就要签字,再不打,要亡,
做亡国奴了。”孙凤鸣没有辜负战友们的重托,没有给战友们带来耻辱,他没有给
敌人留下一句需要的供词,第二天清晨平静地死去了。
孙凤鸣刺蒋、汪壮举被公之于世后,大大伸张了正义,振奋了人心,对推进抗
日救国的运动起了积极作用。国民党立法委员娄桐苏,在法官讲习所称孙凤鸣是当
代民族英雄。1939年元旦时,冯玉祥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团拜会上曾感慨地说:
“姓孙的青年真可佩服”,“那青年有先见之明”,可是,“我们把人家弄死的弄
死,下监的下监,我们又把汪精卫弄成国民党的副总裁。到如今汪精卫飞跑了,要
到南京去组织汉奸政府”,“我们应当为姓孙的铸一个铜像,来纪念他”。
孙凤鸣目的在于刺蒋介石,蒋介石因何故未出现场呢?事后据军统方面透露,
蒋介石未出现场摄影,并非偶然,而是出于他多疑诡诈的本性。这次大会,张学良、
冯玉祥、阎锡山、龙云。陈济棠等各路诸侯云集会场,随身均带有随从二名,蒋介
石自忖这些人中,不能保证没有异动者,因此决定不出场摄影。当时各中委已列队
等候摄影,汪精卫久候蒋不至,即去会议厅休息室促蒋下楼,蒋介石对汪精卫说:
“今天秩序很不好,说不定要出事,我决定不参加摄影,我也希望你不必出场。”
汪面露难色,表示:“各中委已仁立很久,专候蒋先生,如我再不参加,将不能收
场,怎么能行,我一定要去。”
因为蒋介石没有出场,孙凤鸣在行刺前已服鸦片烟泡,在一定时间内毒性即发,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孙凤鸣才临时决定刺汪的。汪精卫是替代蒋介石被刺,而蒋介
石却幸免。
12月7日,国民党召开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中央领导人。由于汪精卫被刺负伤辞
职,出国治疗,蒋介石继任汪的行政院长一职,同时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副主席(主
席为胡汉民,但当时已被蒋排挤出国),至此,蒋介石成为集党、政、军权于一身
的“领袖”。
日寇的步步紧逼,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不甘心当亡国奴的中国各阶层人民
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抗日爱国运动,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爆发了“一
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国民党当局悍然施以镇压,百余学生受伤,30余人被捕。
12月16日,是“冀察政务委员会”预定宣告成立的日子,北平爱国学生冲破军警的
封锁,与市民共同举行集会,反对汉奸政权的成立。国民党政府又一次进行镇压,
打伤爱国学生和市民400余人,逮捕20余人。
蒋介石在全国抗日浪潮日益高涨的情况下,仍然一意孤行,顽固坚持其“攘外
必先安内”的政策。一方面声称不抗日是“实力的问题、时间的问题”,一方面却
集结大军33万人,以陈诚为总指挥,开赴山西,协同阎锡山阻截红军。同时,他又
命张学良火速从南京赶回西安,指挥东北军继续“围剿”陕北的红军。
1936年1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
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揭露了蒋介石把东北军调到甘、陕一带打红军的
阴谋是旨在使东北军和决心抗日的红军都受到损失,以达到其消灭异己的目的;指
出东北军只有抗日反蒋才是唯一出路。并建议互派代表,协商关于建立国防政府和
抗日联军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了东北军广大官兵的拥护。3月初,中共
中央派李克农前往洛川同张学良、王以哲等人谈判,并达成口头协议。此前的1935
年11月,毛泽东曾派汪锋为代表,持毛泽东的亲笔信到西安面见西北军将领杨虎城。
申明中共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停止内战、互派代表、在西安建
立交通站及准备联合抗日等问题达成了初步协议。4月9日,周恩来、李克农与张学
良在延安举行会谈,双方就互不侵犯、互相帮助、互守原则、互派代表及红军帮助
东北军进行抗日教育等方面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其后,叶剑英作为红军代表常
驻西安,协助张、杨改造部队,准备联合抗日。至此,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红军
与东北军、西北军的联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了。
5月5日,中国共产党为顾全大局,主动将在山西取得了许多胜利的抗日先锋军
撤回黄河以西并同时发表《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回师通电,表示愿同一切放弃
进攻红军的武装部队议和停战。中国共产党正确地估计了今后形势的发展,颇具远
见地在这个通电中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而改为“逼蒋抗日”的方针。
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再次呼吁国民党“立
停内战,组织全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发动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9月1日,中共中
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指出:“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
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
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并准备派出代表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同日,周
恩来致电陈立夫、陈果夫,陈述了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贯主张,要求
国民党“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实行联俄联共,一致抗日”。此后,毛泽东又致函宋
庆龄,请她施加影响,促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宋庆龄女士当时虽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但她一向与蒋介石及其集团径渭分
明,并正式发表过声明,不参与国民党的工作。这个声明,是蒋背叛革命之后、奉
安孙中山时发表的。孙中山先生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当时正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国民党还没有取得全国政权。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孙中山的遗体一直居于香山碧
云寺的金刚宝塔中,没有安葬。国民党基本建立了全国统治后,举行安葬是合乎情
理的。蒋介石为了树立个人的威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当时,南京政府为修中山陵特拨专款50万元,但修陵的实际费用,至少要花10
00万元之巨款!为了中山陵的建造,国民党当局确实煞费苦心,从陵地的选择到工
程设计,都做了精心安排。陵幕边在紫金山之阳,依山造陵,气势恢宏,工程浩大,
奉安大殿的设计庄重雄伟。大殿有三门。正门首镌刻民生二字。左门刻民族,右门
刻民权,标志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陵区周围原来就是一片风景区,在造陵时又着
力修茸美化,就更加显得壮观。
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安葬日,先曾决定在1929年1月1日,但由于蒋介石硬要拼凑
召开国民党三全大会而误期,于是改定1929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四周年时举行。但
又因蒋桂战起一再延误。5月间蒋介石打败了桂系,才最后决定6月1日为安葬日。
5月10日,由南京开出迎梓专列,21日到达北平。北平的移灵仪式一共搞了4天。
不仅出动了陆军、骑兵、空军,而且几乎倾北平全城之众参加祭灵、送灵仪式。25
日午夜,灵枢在三十多万人的护送下,从香山抬往前门车站,步行近15个小时。两
次鸣礼鸣一百零一响。到5月26日下午三时十五分才将灵枢运上专列。四时三十五分,
专列在全市工厂的汽笛声及礼炮声中徐徐开动;从北平到南京,沿途各站,都要举
行盛大的接送仪式。车到安徽蚌埠,蒋介石夫妇乘专车到此恭迎。然后,蒋介石的
专车为先导,开往浦口。28日上午,灵车抵浦口。国民党中央出动陆海空三军仪仗
队,南京政府的大小官员及市民倾城而出,在奉安总干事孔祥熙的指挥下,将灵枢
移过长江,送至中央党部大厅。然后,又是3天公祭,蒋介石亲自守灵。6月1日是安
葬之日,奉安大典从午夜二时即开始。先在中央党部举行起棺仪式,然后,灵枢经
过中央大道,沿途搭有二十余座牌楼,以松柏树树、青白布铺地。全市万人空巷参
加葬礼,送往中山陵。上午十时十五分,由蒋介石主祭,举行安葬典礼。报纸、电
台,天天报道奉安盛况。大量发行各种纪念书刊。在这一系列的宣传中,蒋介石成
了主要角色。为使“奉安大典”名正言顺,蒋介石还特请旅居欧洲的孙中山夫人宋
庆龄回国参加大典。宋庆龄出于对中山先生的爱戴与忠诚之心,回国参加了奉安仪
式。但她在回国前特意发表了“关于不参与国民党任何工作的声明”。奉安之后,
居住上海,与蒋介石集团保持径渭分明。
宋庆龄对蒋介石集团的这种态度,长期以来一直令蒋介石十分尴尬又十分恼火。
宋庆龄因其特殊身份和地位,蒋介石惹不起她也不敢公开惹她。但正因如此,宋庆
龄可以对蒋介石施加的影响力也就十分有限,蒋介石表面上尊重她,骨子里却根本
不把她的话当一回事。所以,请宋庆龄出面劝止蒋介石不再打内战,只是以毛泽东
为首的中共中央“逼蒋抗日”策略中的一个步骤,是在政治上和道义上对蒋施加的
诸多压力之一种。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与先期到达的一方面军会师陕北。红军三大
主力的胜利会师,结束了历时两年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大转移长征。
而蒋介石却认为红军主力会师陕北是他彻底消灭红军的绝好机会。10月27日,
蒋介石从南京飞往西安,部署东北军和西北军对红军作战。29日,他又到了洛阳,
部署中央军及马鸿逵的部队进攻红军。
但是,蒋介石虽然亲自坐镇指挥,东北军前线各部队却按兵不动,对蒋的命令
阳奉阴违,万不得已与红军接触时,士兵们多是向天放枪,虚张声势,并不真正向
红军进攻。在此情况下,胡宗南率中央军第一军按蒋介石的命令,孤军